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归纳所读书籍或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优秀的读后感可以抓住读者的情感需求,让他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的祖国》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1
现在,中国在世界上崛起了,中国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以前的中国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国家,一些爱国青年为了祖国的未来而飘洋过海,不顾一切到国外留学,学习技术。
徐悲鸿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在欧洲留学,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常受外国人的歧视,我国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在外国留学就被外国学生挑战,徐悲鸿怀着为国争光的激情,努力学习,他就像一批不知疲倦的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成功。
读完这篇短文,我心中感慨万千,一个人有如此才华,谁不为他而感叹?中国为他而骄傲!这些留学知识分子中,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爱国之士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他们这么刻苦努力地学习,是为了什么呢?中国有那么美丽的河山、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受到外国的侮辱和嘲笑。
徐悲鸿在那种情况下,受着外国人的歧视与现实的压力,都没有放弃,我更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理想,应该努力学习,再接再厉!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让那些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我相信,只要我肯刻苦,肯努力,徐悲鸿老师的成就,就会是我的未来。他那种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那种 爱 国主义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有更多像徐悲鸿一样的人,为祖国争光 !
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2
张艺颖
暑假来临了,我要让这2个月的假期过的开心又充实,便让妈妈给我准备了几本课外书看。其中一本《我爱我的祖国》,使我看后感触很深,感慨万分。
我们的祖国曾经走过千年辉煌的文明,曾经经历无数纷飞战火的严酷,曾经忍受百年骨肉分离的悲苦,曾经面对列强瓜分凌虐的屈辱;我们的人民曾经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我们的人民曾经老无所依、幼无所养,我们的人民曾经流离失所、倍受蹂躏。曾经,我们失去家园,我们失去尊严。
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健壮,我们的祖国和平安定,我们的祖国统一团结,我们的祖国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的人民丰衣足食、富裕安康,我们的人民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自强不息。现在,我们拥有家园,我们拥有尊严。
但灾难还在考验着我们,08、5、12四川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地震,震惊了世界。尽管它摧毁了无数房屋和生命,但这丝毫没有摧毁炎黄子孙的凝聚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就赶赴灾区第一线,我们的子弟兵,我们的各族人民更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努力把灾区重建的比以前更好。
祖国,我是多么地爱你呀!爱你那壮丽的山河,更爱你那在困难面前的无畏勇气,团结一致的精神。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60大庆,我由衷地想说:祖国,万岁!祝你象巨龙腾飞,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3
?我爱我的祖国》这本书主要写的是祖国取得辉煌成就。我就来说一说这祖国的成就吧!
我们家乡原来没有分田地,因为有些村民出工不出力吃饭很卖力,也不爱惜粮食。后来因为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我们家乡就从没有任何人挨饿了。而且家乡经济收入也好了许多。
改革开放后,我们家住上了宽敞的平房,手机都有三四部了,冰箱、空调、电视机、电动车、手表等都有了,而改革开放前,假如有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则会引来路人羡慕的眼光,可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们家电视机有许多频道了,原来只有一两个频道,现在一下子增多了,这可把电视迷给乐坏了!我的家乡在湖北,在改革开放前许许多多的人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那时几乎没有任何人家是富裕的。而改革开放后,饭都吃得饱,衣服也穿得暖,不怕受饿受冷了。改革开放真好啊!在我的家乡湖北,因为没有人管,所以小偷很多,我们经常丢失东西,后来政府派来一些警察来管理小偷,后来经过警察叔叔长时间地抓捕小偷,小偷逐渐就没了。
现在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它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很多失业者,他们都说找工作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难,所以还有很多人为此而烦恼,而现在政府帮助失业者了,政府在某个地点招聘人才,假如你的学问知识度在适合你的工作上签好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等,后面来按时上班,这就把失业难题给解决掉了。原来我家住的房子非常破旧,墙上到处都是画字,房子里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外面也很乱,到处是一些废旧物品垃圾准备去卖的,那时房子根本不像房子,后来,我们搬家了,说是要给我们造一些好的房子给我们住,过了一个月后,我们住进了宽敞的房间,洗涤室、卫生间、厨房都应有尽有,而且,领导还检查卫生,卫生好的坏的,都记在评比栏上还打分呢!最高分的房间就有一面“文明寝室”的红旗。
伟大的祖国真好呀!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4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到2009年的迈向新时代经过的60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有讲中国石油大业的,有讲农业发展的。我想,中国变化真大。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就发生在2008年那一场地震后。
地震后,全国向灾区募捐并希望和他们结对。一个4岁的杭州女孩从此多了一个小哥哥,因为有了小哥哥,她把零用钱全捐给灾区……她为这灾区的小哥哥做了很多,她付出了很多,得到的,是比付出更多的幸福感。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想起了微妈妈,她一个人带着五个小孩,她给我们洗衣做饭,买衣买鞋,辅导我们做作业,带我们出去玩……她为我们所做的实在是太多,多的让我写也写不完,她得到的便是我们考卷上的红色100,成绩单上齐刷刷的优,一张张红艳艳的奖状,健康的身体,一张张笑脸,良好的品格为她带来的喜悦、自豪、欣慰、有幸福感的那种心情。
我又想到,我平常做的那些小事,虽然没人看见,可心里不也是甜滋滋的吗?就比如有一次,风很大,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见风越来越大,就赶紧往家跑。路上,我看见自行车库里的自行车大都被风吹到了,就跑过去把它们一辆一辆扶起来。因为风大,楼下人不多,都没看见,虽然这样吧,我还是为自己做了一件不为人知的好事而高兴,事隔两年,记忆依旧犹新。每当想起来,总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这应该就是付出所得的回报。
付出的多,回报更多,幸福感会弥补付出带来的疲劳以及酸痛,并且,会带来更多!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5
国庆假期必看电影一定是《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前掀起的热潮,已经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但仍不妨碍我们在电影院再一次燃烧激情。相信很多人看着电影默默落泪了,那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致敬,那是曾经生活的一种共鸣。
电影的视角很独特,不是纪录片式的叙述,而是小人物串起的时代故事。《前夜》中的一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或许都会觉得滑稽,屋檐上对民众的求助只是为了寻找一些可用的红绸子,简陋的实验设备,连夜炼制的升旗装置,都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物质贫乏和百废待兴。这个视角,更加折射出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绩,唤起观众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相遇》最重要的一场戏发生在公交车上,那些隐形埋名的科研工作者,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情感,放弃了自我甚至生命,只有国防强大的一个信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跻身国防强国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大事件。这个大事件通过公交车上的一幕展开,动人之处,深入人心。
香港回归,我已经有深刻的记忆,那时候我正在上大学,同学们集中在阶梯教室中,守望着这一历史性的一刻,心情莫名的激动。而《回归》的故事都集中在对时间的执念上,回归这一历史时刻,依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亲历者,让我们感受着神圣。修表匠的精益求精,升旗手的日复训练,中方官员对时间的坚持……
?我和我的祖国》7个篇章的故事,由7位导演分别完成,一次领略7位导演的表达,作为观众的我,仿佛也过了一把阅卷老师的瘾。
徐峥导演的《夺冠》透着足足的徐氏幽默,女排三连冠万人空巷的场景,已成为思想的记忆。当冬冬手扶电视天线,挂起一张床单时,仿佛看到了超人的身影,身披红色斗篷,拯救人类世界。作为观众的我,竟然产生了视觉和思想的跨越,或许在导演的心目中,当时能以一己之力调出清晰电视画面的冬冬,正是那个场景下群众的超人吧。哈哈。
?北京你好》中,葛大爷饰演的北京的哥更是诠释了小人物的情怀,也透着宁浩导演深深的痕迹。的哥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吹牛聊天,都在这个人物身上一一上演。万众期待的奥运门票,更是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最终在人物的情怀中落下帷幕,小人物的情怀再次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仿佛一曲时代的高歌。
?白昼流星》更是陈凯歌导演的哲学表达。天际罕事的白昼流星,将宇航员成功返航的故事、两个自甘堕落的年青人破罐子破摔,几乎走向边缘的故事、朴实的老书记以人性的善良燃起心底光亮的故事,串联起来。故事简短,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白昼流星,它或许是罕见之光,但也会是心底之光,不用向外寻,只需向内找。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爱国电影,让我们回忆见证那些历史时刻,激发油然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更想从电影本身出发,电影拍摄的角度,本身也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国人的自信。
我们不再需要那种呐喊式的表达,我温柔地看待世界,那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6
七个故事,七位导演,陈凯歌、管虎、张一白、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后是电影的高品质和对细节的把握。
再现那些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他们选择从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着手。
新中国旗杆的设计师,为了找寻制作旗杆的合适材料而跑遍整个京城。
参与原子弹研发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弹爆炸那天才在街头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女友相遇。
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中国外交部和英方争夺五星红旗升起来的第一秒。
......
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泪下,离不开选角的精准和演员的演技。
故事的演员阵容实力强。
从惠英红、黄渤、任达华、张嘉译,到朱一龙、刘涛,再到张子枫、刘昊然、欧豪,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
群戏的调度有别于以往献礼片中明星的快闪,而是以故事为主导,让故事来挑选适合的演员。
每个角色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或成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点,或调用年龄优势成就角色。
正如管虎在选角时所说:“并不是看谁的名气大、流量多就请谁,标准只有一个——合适。”
在《相遇》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无名科学家。
当时与原子弹相关的人和信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高远已与恋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见,且因原子弹研发身患重病。
导演张一白将画面定格在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恋人久别重逢的短短几小时里,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时间点。
通过爱情去讲述历史,用“平凡”爱情中的波澜表达“不平凡”时代人物的波折,导演知道怎么样最打动人心。
而要把高远对将死的绝望、对恋人思念的压抑和原子弹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里演得充满层次感,演员的演技必须具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而且几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词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传达。
张译的“适合”不仅在于外形的贴近,还在于他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
当爱人认出他时,他眼睛不住地躲闪,身体向外倾,完全是拒绝的姿态。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离开,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总拿眼角瞥着爱人。
爱人向他讲述他们相遇的故事,他侧转向她,是倾听的姿势,眼神里是一片哀伤和柔情。
最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乐人潮中,他似喘气般爆发出的笑声。
这既是一个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隐忍科学家,也是一个虚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与角色融为一体,再难区分。
在《北京你好》里,导演宁浩将“一张奥运会门票”作为这个故事的切入点。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眼中的分量,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闹剧。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须是性格跳脱张扬的,足以把一场闹剧变成一场喜剧。
这部作品中葛优大爷交出了这几年最令人满意的卷子,那种又蔫又痞的腔调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们带回了葛优时代。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得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葛优把这个人物的嘚瑟劲儿表现得令人又爱又恨。
把门票塞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大截儿,恨不得满世界宣告他得了门票。
随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语,开个出租车就忍不住和乘客显摆一番,将门票送给儿子时虚张声势的一番做作,丢失门票时闹得鸡飞狗跳的操作,无不清清楚楚彰显这个小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后带着的酸楚,又带出了奥运会期间,普通国人的在意和骄傲。
其他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前夜》篇中,主演黄渤很好地压住了场子,严谨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韧性和痞气,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轻演员饰演的高材生小号手也毫不出戏,那种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态被很好地融合进时代背景里。
王洛勇的外交官、刘昊然的大小伙子、惠英红的港警等,都调用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戏路。
只见角色,不见演员,表演上浑然天生,毫无凝滞之感。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去表现浩荡的历史。
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我们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
如同经纬交织的画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见证了,参与了大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的回忆,也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切切实实地亲身参与其中。
我们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第一次被父母允许熬夜看电视,看镜头里中国国旗时隔百年飘扬在香港上空,那种洗雪耻辱的复杂感受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
2008年奥运会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火炬被阻,从来没有那样一刻能让我们觉得彼此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整个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7
我阅读了《我爱我的祖国》这本新书以后,感觉我们中国是多么的'伟大,我为我生长在这个国家而感到自豪。今年是祖国妈妈60岁生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时候,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一次8。0级的大地震,房子都塌倒了,很多少女和大人都被压在了废墟当中,拼命的喊"救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次8。0级的大地震。很多人都落荒而逃失去了家园,还失去了家人。截止到2008年9月25日12时,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汶川地震早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许多救援人民马上赶来救人,带着一条条警犬严肃郑重地搜捕每一条线索,历经千辛万苦把受灾人民从废墟里救出来。志愿者们为汶川捐献了许多金钱,让他们能快快乐乐地生活,上名牌小学,取得好成绩。xxx也来汶川观看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吉祥如意。
我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老师同学们的期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成为祖国的骄傲。祝国家繁荣昌盛!
《我的祖国》读后感篇8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悲惨的。和平是美好的,和平是幸福的。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祖国在人们心中都是无比神圣不可侵犯。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是一篇课文,名字叫《夜莺的歌声》,讲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村庄里来了一队德国兵,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孩,就让他带路。这个小孩模仿出婉转的鸟鸣声,向游击队传递敌情,巧妙地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将敌人一举消灭,人们称他为小“夜莺”。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换成我,那样的时候我又会怎样应对呢?也会像小“夜莺”那样的勇敢地对抗敌人保卫祖国吗?
在这个时候,我可能会胆怯,可能会紧张,但我决不会投降,也决不会向敌人透露游击队的一点情况。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嚣张的敌人,没有残酷的战争,我们生活得和谐美满。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离爱国很遥远,我们爱国的方式有很多。在今天爱国要比小“夜莺”他们容易得多,那时,他们是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的领土;而今天,我们则用知识、用科学来捍卫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虽然已经繁荣富强,可也有许多不足,我将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我的祖国》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