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及时的记录下读书后的感受,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木头城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木头城读后感篇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是《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
书里的歪脑袋木头桩是一个骄傲的木头桩。因为他比别人都高,就瞧不起周围的小草。比别人年纪都大,就觉得比别人都高明。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他的身上刻了一张鬼脸,并夸他是个美丽的雕像,他就更骄傲了。
骄傲的木头桩编了一首歌来赞美自己,可是没有人为他鼓掌。他想要别人尊重他,可是麻雀站在他的歪脑袋上捉虫子。后来几个小姑娘来到草地上,用他栓皮筋,这让木头桩很生气,可小姑娘们走了以后,他又觉得很寂寞。
直到有一天,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改建成一座儿童乐园,而他自己也被工人师傅改造成一把椅子。这时的木头桩很难受,才明白以前自己都做错了,他很想有朋友陪他一起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骄傲和自满是得不到尊重和友情的,只有真心对待、相互尊重,才会有朋友和你一起玩,才会有人尊重你。
木头城读后感篇2
我读了这本书,我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会摇尾巴的狼》,主要讲了:狼掉进了陷阱里,一只山羊走了过来,狼说了很多花言巧语,还说自己是狼狗,为了救小鸡掉进去的。狼接着说:“只要你伸出一条腿下来,就可以回报它。”山羊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只狼。狼忍耐不住了,突然爆发起来,它咧开嘴露出牙齿对山羊咆哮:“你这家伙,还不快点过来,你要干嘛?”山羊回答说:“去年冬天你咬我一口,差点没把我咬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说完山羊走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要勇敢拒绝坏人!
木头城读后感篇3
诞生在美国一位船长家中的木头娃娃希蒂,似乎一出生,就注定要和“旅行”“漂泊”“传奇”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直到现在,虽然我读完了这本书,但是木娃娃希蒂的惊人冒险,却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本书的跌荡起伏,是你是我绝对想不到的。普通的玩具冒险只会是玩具自身去了几个地方,最后又回到了主人家里。可是希蒂的冒险可不筒单,它一旦离开了原来的主人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她了。(除了第一个主人菲比·普雷布尔)后来木娃娃希蒂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漂泊,最终回到她出生地方——缅因州。
两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块寓意吉祥的花楸木被雕成了一个木娃娃——希蒂,她和主人菲比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每当我几次以为因为走散希蒂再也见不到菲比时,她都能奇迹般地回到普雷布尔家。后来,我也总以为她会回去,但是没想到,她再次回到那栋属于普雷布尔家的木屋,他们已烃不在了。
书中希蒂有过无数的主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高贵的、贫穷的、珍惜她的,利用她的…...希蒂衣着也随时在变,唯一没变的是希蒂那颗对未来充满勇气和憧憬的心。
从北方枫树林到南方种植园,从南洋小岛到印度乡间,希蒂见到了了不起的诗人,伟大的作家,著名的歌唱家,厉害的画家……就连美国历史上重要的南北战争也在她的历险岁月里。
故事最后结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世界给我们安排下了崭新的旅程,而我感到此刻身体里正充盈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热情。毕竟,对于一个久经风霜的花楸木娃娃来说,一百年又算得了什么呢?”故事结束了,但我相信木头娃娃希蒂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木头城读后感篇4
“歪脑袋”木头桩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歪着尖尖的脑袋木头桩,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后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美丽的雕像,他希望能被大家重视,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好久没人理他,木头桩实在太寂寞了。当一群小姑娘来到他身边又是唱又是跳的时候,木头桩的心受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座雕像,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歌来了……通过木头桩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看不起别人就代表无视自己的短处,这样会使我们的虚荣心放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之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不能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谁。
读不读书,也许看起来都很舒适,但一个是坐在井里,狭隘的舒服,一个是坐在草原上,宽敞的舒服。
木头城读后感篇5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木头娃娃的旅行》,它的作者是雷切尔。菲尔德,她是美国知名儿童文学家、诗人,1930年创作的《木头娃娃的旅行》是她最为著名的作品。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叫西蒂的木头娃娃,它是用一块花楸木做的。在人们心目中花圈木代表好运,而在旅行中,西蒂的木头身子,似乎真的给它带来了好运,它与海岛土著斗智斗勇,和眼镜蛇一起在街头卖艺,当画家的模特,做展览会上的明星。木头娃娃西蒂奇妙旅程开始了!它像个真正的旅行家一样,一百多年来四处游历,虽历尽艰辛,但从未放弃,在漫长的旅程中,它体验了关爱与快乐,也体验了世态炎凉,但不管遇到怎样的境遇,始终对生活充满了爱和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被西蒂的勇敢坚强所感动,被它身上的魅力所吸引。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记得第一次学滑旱冰的时候,穿上鞋子站不稳,一动就摔倒,好几次都想放弃,是妈妈在旁边鼓励我,并一点一点的教我滑旱冰的技巧,慢慢的我学会了滑旱冰,特别开心。
读过这本书我知道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让我们向西蒂学习,努力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
木头城读后感篇6
暑假里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歪脑袋”木头桩,木头桩本来就十分骄傲,在被小男孩改造成“雕像”之后更得意了。可是,变成“雕像”的木头桩缺遭遇了一系列难堪:
他编了一首歌,但没人为他鼓掌;他想被人尊重,但是麻雀却在他头上抓虫吃。后来还有几个小姑娘用他来栓皮筋,但是小姑娘们走后又很孤单。
最后,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建成了儿童乐园,小姑娘们又来到他身边跳皮筋,这让他想起了以前美好的往事,也让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
故事结束了,但是我的思绪还没停止,我想起我小时候不太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相处,经常生他们的气,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和孤独。后来,我慢慢的改正了坏习惯,笑容也重新回到我的脸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无法得到尊重和友谊,只有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哪怕只是简单的“拴皮筋”,也是很快乐的!
木头城读后感篇7
在快乐的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木头娃娃的旅行》。
?木头娃娃的旅行》是美国作家雷切尔菲尔德的著作,活灵活现地用木头娃娃希蒂自己的语言讲述了她在100年间旅行过的地方与经历过的事情。希蒂“出生”于美国波特兰的一个小镇上,是由一个木匠用花楸木雕刻而成的。她的.第一任主人菲比,是个可爱美丽的小女孩,可是她总是很粗心,一不小心就把希蒂弄丢了,然后又找回来了。后来,希蒂与菲比一家一同出海,看了捕鱼,经历了火灾,还遇见了海啸......
一次次历险后她们去了埃及,然而,菲比在埃及又把希蒂弄丢了,从此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后来,希蒂又认了一位新主人。但是这时的希蒂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已经变得有些难看了。新主人受不了别人对她与希蒂的嘲讽,于是便把希蒂扔了。就这样,一次次地换主人,一次次地历险,许多年之后走过很多地方的希蒂终于还是回到自己的故乡,那个波特兰的小镇。
身为花楸木(一种象征好运的木头)做成的娃娃,希蒂认为花楸木一定会给她带来好运。然而,希蒂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磨难中活下来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是花楸木做成的,而是因为它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在危险来临时,它很镇定,可以想办法脱身;在害怕孤单时,它可以让自己平静。另外,希蒂最可贵的精神还是拥有乐观的态度,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生活着,还始终“笑着”,坚强而宽容,让自己开心地面对生活。这一点,我可比不上它。
在文章的最后,希蒂坐在主人的书桌上,写着回忆录,回忆着一百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的心情也跟着它的经历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学习希蒂,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
木头城读后感篇8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的就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因此从古至今,所有的统治者建立一个政权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建学施教。
蒙学读物《三字经》开篇便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天性都是一样的,虽然各自都会携带着各自独有的天赋和才能,但天性都是善良的。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时,都带着他们独有的天赋。这个独特的天赋属性与他们后天周围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我们既不能泯灭了孩子的天赋,更不能限制他们的成长。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里,用爱和包容来温暖他,让他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磨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与道德品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成长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书中那个很高很老很骄傲的歪脑袋木头桩就是这样。它一直骄傲的立在荒草地里,瞧不起任何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发现了它,并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在它的歪脑袋上刻了一张鬼脸。
从此这个木头桩更加自大了,认为自己是一座雕像,理应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因为它的傲慢无知,更加没有人理它了,但它也并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几个小女孩用它的身体绑上橡皮筋,并高兴的跳了一场后,木头桩才慢慢的改变了过来,并开始期待着有人再次同自己玩。
终于有一天,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人们改建成了一座儿童乐园;而它自己也被工人师傅们改造成了一张椅子,又迎来了一群新的愿意和它玩的小朋友。
木头桩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它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珍贵的雕像,快乐的唱起了小姑娘们唱过的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快乐人生。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英国艺术评论家园斯金曾经说过: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一味的仅仅传授理论上的知识,也包括让受教育者有实践的机会,可以说实践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三只骄傲的小猫》,里面就讲述了这个道理。
猫妈妈有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它们在学校里读了很多书,学会了做算术,学会了唱歌、画画,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理论知识。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虽然知道“劳动”两个字怎么写,但它们却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去做。
于是在智慧的猫妈妈让它们实践劳动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但饿着肚子辛苦了半天,甚至还认了老鼠做朋友……
不过好在这三只聪明的小猫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猫妈妈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本领,成为了既勤劳又努力的好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三只小猫一样,发现问题后不畏缩不怯弱,努力学习继而解决问题,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木头城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快乐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