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是复述故事的情节内容,而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为了让我们写的读后感更具吸引力,我们应该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种书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1
包容,是一种超凡的爱。
包容,是一种超然的生活。
包容,是一种超脱的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炎炎夏日,当手捧着《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这本书时,文字的油墨香味化成阵阵清风吹入心中。在这日益快节奏的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最初信守的诚实、守信、包容、责任等等这些人生观是否有所改变?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品味,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真正地感受那一份包容。正如书中那一段短短的文字:“包容,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包容,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生活,总是常常不遂人愿,不如意甚至于困境总在不经意悄然而至。情感的失落,事业的困顿,生活的艰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是困扰着人们。而人的一生道路却在一日日中继续。牢记这一份份烦恼便如海绵吸水一样,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沉重起来,及至压抑得不能再跳动。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当我们真正明白这句话时,就拥有了一颗平和的心。学会放下、抛弃和忘却。面对敌意,拥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度量;面对困苦,拥有天地为家星为伴的豪情……面对一切的一切,有着“心中无明镜,何处染尘埃”的禅意。不耿耿于怀,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心情便不会沉重,哪怕是一路风雨,也要相信风雨之后是彩虹,快乐就会伴随我们一生。
包容,是一种和谐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但相互之间的谅解可以减少心灵的伤害。”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钉子的故事:一个小男孩脾气很不好,他爸爸为了制止他,给了他一袋钉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个钉子。如果你一天都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往篱笆上钉了37颗钉子,第二天钉了2颗钉子。随着时间流逝,小男孩钉的越来越少,最后,他终于拔完了所有的钉子。爸爸带小男孩看着篱笆说:“你看,虽然你不再发脾气,但你过去发脾气也像篱笆上的钉子洞一样深深的印在人们心里。”
这个故事,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伤好了,也是一个疤。我们,为什么要这个疤的存在?人是情感的动物,将心比心,将心换心。我们以包容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微笑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度替换计较,用友爱替换仇恨,用合作替换争执,迎来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关爱。生活,就永远是美好、和谐的。
包容,是一种积极的生活
常怀一颗包容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中做好取与舍的决择。送人鲜花,我们自己也生活在了花的芬芳中。
让人非我弱。当我们在包容别人的时候,也选择了宽容自己。原谅了别人的错误,张开双臂拥抱对方,我们就远离了嫉妒、仇恨,得到了尊重、信赖和相互扶持。人生的路程漫漫长长,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时我们并不能一味地向前。选择退一步才会有海阔天空。
正如文中所说:“认可竞争对手,并非攻击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而是接受竞争对手的存在,严格自律、良性竞争。恶性竞争不仅损人且害已,而良性竞争却可以增强自身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在竞争中取得发展。”
学会包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也就解放了自己。人生的路,也就变得更加宽广、平坦。
生活需要包容。让我们记住孔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2
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欣赏是一种善良》,文章主要通过讲述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稿得到屠格涅夫的欣赏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和林清玄欣赏一个小偷作案手法而改变他一生的事例,告诉我们欣赏是一种美德。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中感慨万千。林清玄无意中写下的几句话,却改变了一个小偷的命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欣赏的力量有多大呢?
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个女孩子——她叫缪可欣,是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在班上学习常常是第一,可在不久前,她跳楼自杀了,原因就是她写了一篇作文,她的老师不满意。缪可欣辩论多次无果,还被老师批评,悲愤交加的`她站在窗前,纵身一跃跳了下去,结束了年仅11岁的生命。我觉得那个老师做得实在不对。在我们这些小学生心中,被人欣赏,是自信的源泉;被人欣赏,是不竭的动力;被人欣赏,是心屋中照进了一束光……若非如此,那小女孩又怎会跳楼?如果老师多给予她一些鼓励、一些欣赏,就能挽回一个年轻的生命……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一种信赖与祝福。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微不足道,但也许可以给人力量,也行可以挽救生命……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多一些鼓励与关怀,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我们而更美好!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始于家庭。学校是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为了孩子,家长要与教师相互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会各界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新时期的家校合作,已不仅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而是一种教育新生态。“家校合作”已经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项措施,更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以及学校制度的根本转变。
在社会各界都已如此重视“家校社合作”的今天,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更应该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始终坚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努力让孩子成人、成才,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在“素质教育”模式的国家政策下,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与互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孩子们的未来也会更加地美好。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4
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要好看。看过的一些日本年轻畅销女作家的作品好多都文笔清淡,写实。不一定每个故事都要说明一个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很多就是描写而已,不去刻意点明什么道理,但会给你一种阅读的某种感觉,或许一点忧伤,一点孤单,一点浪漫,一点现实的悲哀,用写实的手法营造了一种气氛。
但这本书不一样,作者有了一个想法,费心思构思了一个故事,写实的文笔中天衣无缝地溶进了幻想。真实的和虚构的都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在生活中悟到的观点。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自己离婚后写的作品。故事里的女主角嫁给了一个经济稳定但彼此感情单薄的丈夫。她时常幻想,如果当初嫁给了高中时那个依恋自己却没有太大出息的男友,现在会不会过得幸福美满呢?想着想着,她得到了一个机会和一个翻本的自己互换生活,得以体验如果嫁给了高中的恋人会过怎样的日子。然而只是一小段时间后她就体会到了这另一种活法中实实在在的缚束和恐惧。依恋自己的男人给予她关心和热情,却同样向她施展了无限的控制欲,甚至在醉酒后会完全失态的大打出手。她承受不了优越生活里情感的冷淡,也接受不了太多爱的管辖和不稳定。
不但如此,故事里本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女人为了各自利益居然相互勾心斗角,痛恨至极,甚至一度想把对方用水果刀消灭掉。所以在临近结尾的时候作者写到“我输了。我完全输给了我自己。”如果她还有其它机会长期体验完全不同人的生活,你猜怎样,她仍可能是不满的。
你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一些决定呢?当初如果选择了另一个专业我现在应该工作得很开心吧!当初如果大胆出国现在自己会不会已经功成名就了呢?当初如果继续工作不做主妇现在是不是已经成高管了呢?当初……当初……
生活有多大成分是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结果,多大成分是被自己之外的条件影响的呢?我们都知道不论对谁生活都不可能永远完美,那么不完美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开始抱怨和寻求改变呢?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外界条件呢?
这个工作不开心换了一个或许好些或许更糟。但如果自己条件不够不努力,那哪一个都不会做得好。婚姻中矛盾比和谐多,吵架比笑声多,换个伴侣能解决问题嘛?也许能好些,也许更糟。但自己智慧和宽容理解不够,跟谁过都难得甜蜜幸福。
总之,用这个故事自我提醒,在试图改变外界条件的时候先审视一下自己需要哪些改变。如果给你另一个选择,真的就什么都好了嘛?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5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是龙台应、蒋勋等人以忆旧文字为题的一部散文集。“在书中你能够找到深藏于心灵襞褶深处的震撼,还能找到久违的温暖于心的梦想。因为这本书追念随风逝去的岁月,感怀永远不再来的青春,伤怀无法抹平的苦难,要坚持前往,对生活满怀希望”这句文章中的话将内容概括了一下,将我们引入了这本书。
记忆并不总是甜蜜的,它是五味杂陈的,苦的,涩的`,酸的,辣的,有很多种味道,可是,就因为他是复杂的,多变的,才格外令人着迷,留恋。
这本书里讲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坚持追逐,作勇敢自己。第二部分——纯挚情感,莫名的感动。第三部分——心在流浪,不在意处何方。第四部分——感慨今天,想到曾经。第五部分——趁现在,活出自己。第六部分——回忆曾经,不留遗憾。这六大部分统统都写了作者们回忆往事时涌露出的莫名情感。
这本书引我走进了作者们的心扉,感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文章的末尾写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挣扎。人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想快乐要扑上去。活着的甜美,不在于享受完美,而在于享受挣扎。过去,带着虚幻的美好。未来,可能不会发生。只有挣扎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状态。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忆不是为了重温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在”。这句话在我读过这本书后,理解更深了。把握今朝,奋发有为,当成为我们青年学子的重任。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6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猪,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到晚吃饱了玩,玩累了睡,睡好了再继续吃。他过着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乐乐觉得自我一点也不欢乐,这样的生活没意思透了。于是他便踏上了寻找幸福的旅程。
他走啊走,最之后到了一片森林,他看见一只小松鼠,于是便走上前去友好地问道“小松鼠,你觉得自我幸福吗?”“嗯……”小松鼠犹豫了一下,“在这片林子里,水果很多,我每一天吃饱了就在树上跳着玩,但我总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着这样单调的生活,一点幸福的感觉也没有。”“那我们一齐去寻找幸福吧!”乐乐高声地说道。“好!”小松鼠爽快地答应了。
他们在寻找幸福的途中看见了一只蜜蜂提着采蜜的小桶子,嘴里哼着歌曲从他们身边飞过。乐乐对小松鼠说:“蜜蜂姐姐必须很幸福吧!我们去找她问问。”于是他们来到了蜜蜂的住处。
这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空气格外清新,他们看到很多蜜蜂都在飞来飞去地忙碌着,似乎有点乐此不疲。蜜蜂姐姐主动飞到他们面前打招呼,他们趁机便问道:“蜜蜂姐姐,你整天这么忙碌着,你觉得自我幸福吗?”蜜蜂姐姐笑了笑,十分高兴地回答说:“当然了,我为人们酿蜜,人们喝上了甜甜的蜂蜜;我为花儿传授花粉,花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别人开心,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欢乐,这当然是幸福了。”
乐乐和小松鼠继续往前走,在一片麦子地里,他们看到了一头黄牛正在犁地。于是他们又问道:“牛伯伯,你觉得自我幸福吗?”“哈哈!我觉得自我幸福极了,我帮人们耕地,地里长出了庄稼,人们远离了饥饿的痛苦,我当然幸福了。”黄牛伯伯说。
“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幸福了!”小松鼠和乐乐在田野里兴奋地大喊。他们最终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我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7
总的来说,余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之间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其中的场面描写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同时也让人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丑恶。
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用最阴沉和平静、冷酷的笔调来深入刻画人性之丑,为我们展现人性的黑暗。
在《现实一种》中,同一屋檐下的三代人之间没有真挚的感情,当悲剧发生时,他们之间不是相互慰藉以化解矛盾,而是以牙还牙进行残忍报复,全然不顾亲情的纽带。书中的一些血腥画面在我脑中久久挥之不去,真的难以置信。
1、祖孙之间
皮皮爬到祖母身边,偷吃一点咸菜,竟使祖母眼泪汪汪,喋喋不休。“你今后吃的东西多着呢,我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以吃了。”一个是四岁的孩子,一个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共处一室,却没有一点爱。相反,有的.只是自私,表现的只是冷漠。在祖母身上体现的那种人性之丑,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内心。
2、母子关系
面对山岗、山峰的互相残杀,身为母亲的她没有任何的劝阻,而只是关心自己那腐烂的肠子。“为了不使那腐烂的肠子像水一样涌来涌去,她躺下之后就不在动弹……”面对儿子们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她只当他们“全部都死了”,她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他们兄弟俩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他们的内心全是仇恨。
3、夫妻关系
皮皮对睡在摇篮中的弟弟施暴,这让他感到莫名的喜悦,因为“他经常看到父亲这样揍母亲”,仅凭这一句话,就把夫妻之间的关系揭示的一目了然。山峰夫妇的儿子死了,他们彼此没有安慰。妻子对丈夫无声的流泪,丈夫却用对妻子的施暴来发泄心中的痛苦,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位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只是把妻子当成是自己发泄的对象。
4、兄弟关系
山岗、山峰出于对自己儿子本能的爱而相互残杀,最终,他们的家庭在残杀中土崩瓦解。人类的亲情在仇恨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一击。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曹植的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相对比,不禁让人如芒在背。
皮皮无意中摔死了弟弟,山峰便毫不留情的踢死了皮皮,山岗又处心积虑的谋害了山峰。在山峰踢死皮皮精神恍惚期间,山岗将山峰捆在树上,把烧烂的肉骨头涂在他的脚心,让小狗去舔山峰的脚底,使山峰因痒而笑死。而令我震撼的是死亡之前的平静,山岗在家中煮肉骨头,带回一只小狗的时候,兄弟俩甚至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有谁能想到山岗笑里藏刀的丑恶嘴脸?
小说悲剧的根源就在于皮皮的行为。皮皮似乎是个心理不健全的孩子,他因自己喜欢听堂弟的哭声就不断的抽打弟弟,在不明世事的皮皮眼中,暴力已经成了发泄的工具。而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皮皮心理的不健全,我认为当然是这个变态丑陋的家庭。
小说的布局带有某种刻意的对称性:皮皮杀死了堂弟;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真是一种死亡的连环套,每个人的犯罪似乎都是出于偶然或者本能,就跟游戏相同。
?现实一种》的结尾,山岗身上大多数器官都没有移植成功,生殖器官却移植成功了,死者的生命的种子将荒诞的延续下去,这也象征着混乱与暴力仍会绵延不绝。
读完作品,我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余华忠于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敢于正视人生的痛苦与现实的无奈,并且真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这不得不让我折服。
一种书的读后感篇8
“哇,时间好快,又到周末了,呵呵今天又能看我的电视了。”只见小玲高兴地说到。“是呀,今天又能回家了。”我提着一包脏衣服想着。
一到家,我就撒娇地说:“奶奶,我回来了。”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带有憔悴但在我眼里没注意这些酸辛的老人笑着走了出来说:“乖孙女,回来了,快吃饭吧,瞧,又瘦了。”我笑着,走进厨房,饭菜热腾腾的,而在这冷嘲热讽天气里能吃到这些是最幸福的了,但我丝毫没有一点触动,因为我太幸福了。
当我打着饱嗝出业时,发现奶奶正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唰唰”地搓着衣服,手通红的,我发现那正是我的衣服,便走上前去说:“奶奶,用洗衣机洗嘛,天这么冷,来,放到桶里去吧!”我伸手去拿衣服,可又马上缩了回来,那水,水冰冰的,我心不竟震了一下,好像这冰水浸入了我的心中,好冷,好凉,我有点心虚问道:“奶奶,您干嘛不用热水,这水多冷,瞧您,手都冻红了。”“呀!”我不竟惊叫起来,因为我看到奶奶的手裂开了,你想,这冰凉的水加上裂开了的手,还有这个可恶的孙女会有什么感受?心痛,心如刀割,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我眼眶红红的,强忍着眼泪问:“您干嘛不用热水洗?”奶奶笑着说:“都怪我,热水烧得不多,帮你泡完热水袋就没了。”我看了一眼那被洗得干干净净的热水套和用关爱泡的热水袋,我又问:“那洗衣机干嘛不用?”奶奶说:“你呀可是我的心头肉,那机器洗不干净,要是丢了你的面子那可不好。”我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只能让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帮奶奶一起洗。
我在写作文时,幸福,总以为幸福就那么回事儿,从不去认真看清它的面目,可现在,现在我有了真正的幸福,因为我去尝试,去体会了,终于知道其中含义,终于知道那不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幸福”,我要把握现在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拥抱幸福。
一种书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