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观后感,能够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作品的深层意义,通过观后感的表达,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防地震知识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篇1
防震减灾的意思是预防地震,减少灾难,保护生命和财产,是人们都希望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灾难来无踪去无影,而且无情无义。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科学家们发明出很多探测仪器,如果有地震,仪器就会显示出来,提醒人们及时转移。寒假里,我在市科技馆里体会了地震所带来的灾难,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认识了地震波。地震波是从地球深处传出来的,而且会越来越剧烈,会将处在震源区域的所有房屋、树木等倒塌、毁坏。我从一些贴在宣传栏的图画上看到,许多在震前美丽的景色都被地震给破坏了,还有许多孩子和学生被地震无情地吞噬了他们如花似玉的生命,真是令人悲痛和惋惜呀!地震不但使房屋倒塌伤人,还会引起火灾,造成煤气爆炸等灾难。而靠近海边的居民更是受苦,因为地震会造成海啸,这是一种比地震更可怕的灾难,它来势凶狠,能淹没海边的一边:房屋、高楼、村庄、城镇,而且速度极快,让人逃之不及。
不过,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虽然地震非常可怕,可它总拿一些动物无可奈何。因为有些动物拥有特殊的本领,它们能预感地震,从而躲避灾难。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在地震将要发生时,地球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动物能感觉到这种磁场的变化,从而得知灾难的降临。
地震可以分为12级:1~2级,只有先进的仪器能感测到时;3~4级,物品晃动,比如吊灯会晃动得很厉害地;5~6级,物品会落地摔坏,房屋轻微损坏;7~8级,房屋严重损坏,桥梁出现裂缝;9~10级,桥梁、堤坝严重破坏,大地开裂;11级,地面严重破坏;12级,毁灭性的破坏。地震来临时,我们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先躲在坚固的床底下、桌底下是最好的选择,以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等第一次震波过去后,则必需逃出房屋,跑到空旷之处。
地震虽然可怕,但是,只要科技发达,应对得当,我们就要以不怕地震,而是去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篇2
听说临沂科技馆有防震减灾的活动资料,我去看了看,了解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地震的形成是: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造成的,比如两个板块碰撞的地方就很容易发生地震。
我还明白了地震来了要怎么做,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我希望灾难永远远离我们,希望大家不要碰上地震。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篇3
今天,我和妈妈踏着初春的太阳来参观科技馆的“防震减灾”科普展览。刚进入科技馆,我就觉得气氛和以前不一样。哇!人真多呀!好多同学在抄取科普展览图片上的资料,有些家长在用相机拍资料,最后同学们在试着用那些设施更进一步了解。首先,我了解了地震是因为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变形,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岩层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振动。发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中国的三次大地震: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是构造地震。接着,我知道了地震是最具杀伤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可以使一瞬间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地震来了:我们要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旁边、厨房、卫生间等区域;在学校里,应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千万不要跳楼或靠近阳台、窗户,不要乘电梯;注意近水不近火。
最后,我也知道了遇到火灾,要保持镇静,尽快撤离险地;若身在高层,不能跳楼,撤离时不能乘坐电梯,要往安全出口走,走安全出口应保持弯腰撤离。
今天,我的收获真多啊!我不仅知道了地震和地震的自救,还知道了遇到火灾不要慌张,要镇静。这将对我以后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帮助。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篇4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绍兴科技馆参观“地震及防震减灾”科普展览。
在那里,我学到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固体外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它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围被称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称为地核。当我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后,心想:啊!原来地球有这么大呀!这时,我的心中立刻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当我看见下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心中的疑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岩层便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产生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发生和种类。地震分为两大类:天然和人工,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构造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总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总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数很少,接着,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级、烈度,震级 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次就只有一个,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划分,用“级”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最后,我又懂得了人类要如何预防地震,减少灾难,为了防震减灾,我们人类在楼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连中国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巅峰之作:应县木塔,我想:要是我们住在像应县木塔那样结构的水泥楼房里该多好呀!原来该木塔经历过大震30余次,甚至被军阀用炮轰过还依旧巍然屹立着,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发,那你要马上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水塔等,高耸支撑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等。
参观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让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识,我真希望下次还能再参观这样的科普展览。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篇5
听说,科技馆正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展,这方面的知识我很感兴趣,于是拉着妈妈带我去参观学习,果然使我受益匪浅。
我首先了解了断层的知识,它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平移断层,两个层面的建筑物均有倒塌;第二种是逆断层,下层建筑物倒塌,上层建筑物不会倒塌。接着,我在图片中看到了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据说,这两个地方经常发生地震呢!我又了解了震级的概念,地震一共分为12级,一级时没有感觉;五级时有感觉,能使酒杯里的酒洒满一地;八级时就会导致房屋倒塌;9级时甚至导致铁轨扭曲变形!地震的破坏力可真大呀!我还知道地震带来的灾害有:地表破坏、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还有沙土液化呢!然后我看到了一块告示,上面写着:如遇地震,应该双手护头,蹲下;如旁边有高大建筑物,要避开,以防建筑物断裂,砸到自己;如有支撑、悬挂物,也要避开。还有,地震时千万不能跳楼,必须得躲在坚固的建筑旁,保持冷静,用毛巾捂住口鼻和设法避开重物。
我了解到,人们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牢固性,研究出了一种叉形交叉暗撑的方法,使地震时房屋不会倒塌,我觉得这种办法非常好,我还想到另两种方案:
一是我想在房屋和道路的地基下装上几根巨大的弹簧,可以伸缩几千米或者一万米!在地震来临时,弹簧自动伸缩,大路房屋就不用受难了!
二是我想设计一种圆形的房屋,顶层是一个大洞,装有可伸缩的斗篷,下雪、雨时可以拉下斗篷,以防雨水进入,晴天可以把斗篷拉起,这样就可以沐浴到阳光了。地震时,拉起斗篷,人站在洞的下面,旁边的房子倒了,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不会伤到人。
防地震知识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幼儿性知识读后感
★ 地震兽读后感7篇
★ 防溺水伤害读后感
★ 防盗防诈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