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项能够提升自我修养的活动,要想读后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重点就在于独到观点的输出,只有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才能写出吸引人的读后感,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家1500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1500读后感篇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看到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不由的使我眼前浮现岳飞骑着战马拿着长枪上阵英勇杀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场景……
在宋朝一个洪水滔滔的季节,诞生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尽忠报国的岳飞。这是一个勇猛杀敌,无数次打败金兵的入侵的英雄;这是一位立志报国的热血男儿,一个堂堂正正的大英雄。在战场上他毫不退缩,而是英勇善战,三番五次打破金兵,凯旋而归。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不怕金人的金戈铁马,却被奸臣当道,处心积虑所迫害,最终在大年夜在风波亭被害。大宋的安宁是岳飞和他的将士们、他的兄弟、他的家人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真的为这样一位英雄的倒下而感到无比的痛心。
读了这本书,有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陷害忠良的秦桧,因你杀害忠臣,理应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被世世代代所唾弃,被遗臭万年。还有你的妻子王氏,成了你的帮凶,犯下滔天大罪,因此你们将永远跪在岳飞面前赎罪。
?岳飞传》有很多的经典的故事情节,看的我如此如醉,如岳飞出世、组建岳家军、枪挑小梁王、宗泽赠盔甲、群英结义、岳母刺字、岳飞挂帅、被害风波亭、沉冤昭雪,一门忠烈……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是一份罕见的遗书。因为,它既是一份被逼迫下的供词,又是临死之前留给世人最后的八个大字。当初,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治罪,临行前,侩子手们再次提审岳飞,企图逼迫他在提前炮制的“供状”上签字画押。但是,岳飞视死如归,他取过笔来,大义凛然地在供状上写下了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如椽大字,一个个顶天立地,力透纸背,昭示了岳飞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伟大高洁的人格,以及相信上苍最终会做出最公正判决的坚定信念!这是岳飞面对奸臣迫害的最好回答,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遗言和期盼。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岳飞受到了秦桧等人的不公正待遇,但是总算苍天有眼,他被迫害致死不久,遗言便得以实现。
岳飞去世20年后的1162年,宋孝宗下令为其平反,重新恢复他在世时的官位,不仅如此,岳飞还得到了后人至高无上的评价。记得国父孙中山评价如是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要像岳飞一样爱祖国,孝顺父母,做一个忠孝之人。一定要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因此从小就要努力学习,永不松懈,分秒必争。岳飞背上刺的“尽忠报国”也将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相信自己也一定会做到的。
他虽然被迫害致死,但他“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却高高地写就在历史的丰碑上,存活在人民的心目中。
家1500读后感篇2
这一周读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是一本教人怎样学会爱的书,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把这种“爱”理解为爱情,它是包涵更广博的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亦是一门艺术。在这里爱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么简单。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的不到满足。在弗洛姆眼中,爱是一种能力,然后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人人都懂的并不是人人都拥有。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书开篇引的巴拉塞尔士的诗:“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的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的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我们应该去认识爱,懂的爱,了解爱,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爱的能力,享有爱的艺术,而不是在爱之外,却以为自己深谙此道。无知总使我们欺骗自己却并不知道被自己欺骗了。
第一章内容很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序言之后的序言来看,这里弗洛姆先谈了世俗人理解的爱,他告诉我们这些根本算不上是爱,只是一种交易。无疑现实中到处充斥着这种爱,让人感到绝望,人们就这样毫无知觉的生活在这种虚假和欺骗中,把这种虚假的爱当做此生的追求,那是可悲的,自以为是的人是可悲的,了解了这种可悲却无法挣脱的人亦是可悲的。下面让我们跟着弗洛姆一起看看存在于世俗人中的爱吧。
弗洛姆说,“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确实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大多人都持有这种观点,所以我们努力取悦对方甚至是迎合世俗以求的被爱,什么样的人是值的被爱的,我们便努力的成为什么的人来赢的人心,显然在今天物质上的优越是一种,外表的美丽帅气是一种,当然相比之下绝对是前一种更实用。人们不再考虑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而是考虑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条件,这些无关紧要的条件成了核心,不能不说这是人的爱的能力的一种丧失。
第二中情况是,弗洛姆说,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同这一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当代文化的特点。我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对于弗洛姆所揭示的世俗中的爱的形式及虚假,我们一眼便能看出来确实如此,我们眼中的爱就在以这种形式而存在,正在被如此左右着,它就如同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易,这种交易讲究等价值即所谓的门当户对,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继而是各种世俗的约定,世俗的价值亦是爱中用来交换的本钱。爱被如此层层包围着,完全被遮蔽了它的本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是无法谈论爱的。
弗洛姆说,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式多么寂寞。
弗洛姆的这段话是很值的品味的,如此三则错误,他把世俗的爱几乎全部否定了,就连我们看似稍微入行一点的第三中爱也一并在内,那只是堕入情网与持久的爱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此为我们清零,那么学习爱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懂的很多的人是能爱的,对一件事了解的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这便是学习爱的准则。如果你选择无知,那么你离爱永远都会是那么的远。
最后弗洛姆从整体上对本书所要阐述的内容做了一个说明,这也是我们学会爱这门艺术必然要经过的两步骤: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如果还有三的话就是把成为大师看的高于一切,这就涉及到追求卓越的心了。这似乎也是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必要经过的步骤。
家1500读后感篇3
100多年前的曾经红极一时的一本小书“把信送给加西亚”,100多年以后,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推荐下,如今又红起来了,甚至成为了新时期员工们的“语录”。
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当然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
今天,第一篇读后感,我们先来说说这本书的消极意义。
我们注意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几乎被译成了世界各国文字,发行量完全可以与“圣经”比肩,而且几乎都是公司、企业、单位、部队免费发送给员工的,为什么这本所谓的“好书”,高管层会如此推崇?
罗文的行为给了我们如何敬业、服从、忠诚、勤奋的启示。
领导或高管层就是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自愿的做到敬业、服从、忠诚、勤奋,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员工都培养成合格的“送信人”,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罗文式”的人物。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要求自己呢?
也许,是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于是,他们就把这本书作为教育员工的一种工具,用以掩盖其无能、无知、乱指挥、瞎折腾,把它当做不让员工提出批评的挡箭牌。
也许高管层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无论如何,只要求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而不要求自己,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俗话说说的好,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您是名师,如果,您是强将,您又何愁您的员工不会成为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罗文式”的人物呢?
于其一味地责怪你的送信人不在乎你的指令,还不如反思一下您自己,“为什么我的属下会不在乎我的指令?为什么我的指令会得不到坚决的贯彻执行?”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学识渊博、心胸宽广和思路清晰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和率先垂范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知人善任、公平公正和赏罚分明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眼光、有胆识和有魄力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气质、有风度和有魅力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热情、有真情和有激一情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理想、有责任和有使命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堂堂正正、客观公正和清正廉洁的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好领导,自然您就会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您手下自然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罗文式”的人物,您的事业自然就会蒸蒸日上!
如果,您自己还不是个好领导,您又如何有资格去要求您的属下成为好员工呢?
家1500读后感篇4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相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般。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藉,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雷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就的傅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受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巨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导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选择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厉教育中的爱了。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该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
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会也不会如此地缺乏爱和温暖了。
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家1500读后感篇5
一个午后,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我懒懒地叹了口气,决定不外出。无所事事地走近书架,目光突然被一本书所吸引,也不知是哪来的兴致,我取下书,倒了杯绿茶,开始在安静的茶香中阅读。
这本书的书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时侯就听说过,印象中是描述一个做作下贱且放荡不羁的美丽妓女。但在真正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印象中的仅仅是一个表面,而真实真切的玛格丽特(即茶花女)正在暗处,等着我渐渐地去发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这美丽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尔芒·迪瓦尔一次在交易所广场絮斯商店――当时一家高级有名的时装商店门口遇见了如被众星捧月般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并对她一见钟情,不断打听其情况。在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回一切都随之改变。阿尔芒不顾身份地位甚至一切与玛格丽特相爱,而这位名妓也为阿尔芒――一个没有财产和丰厚年薪的痴情青年放弃了在巴黎花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与他在乡村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但这美丽可爱的光景并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找上了门。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前途与其女儿的幸福生活,不顾这对情人的反对,不管他们爱得多深多真,背着阿尔芒,连哄带骗地使玛格丽特离开了他儿子。又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对这可怜的妓女因爱生恨,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着她的离去。当一切明晰,这痴情青年意识到茶花女仍深爱着他时,一切已结束。烟雾散去之后,只留下阿尔芒深深的悔恨与愧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之父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准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妓女,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玛格丽特她美丽、她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着爱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玛格丽特无疑是热情的,因为她一直在追求这人世间的真爱。当她认识了阿尔芒时,她决定为了他而改变自己的一切。她为他付出,、为他流泪,甚至与公爵伯爵断了来往,失去了还债的钱及几十万法郎的年开销;她为他卖了那豪华的马车与做工精美的开司米披肩,当了那些另人垂涎三尺爱不释手的首饰,这是因为她不想让阿尔芒背负沉重的开销负担,这难道还不够证明吗?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并非是玩弄或手段,而是一种真切的感情。
玛格丽特更是善良的,当她得知她与阿尔芒不能在一起、她追求爱情的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放弃,她选择了离开。她牺牲了自我,用自己的.离去换来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及阿尔芒可能成功的未来,但同时,她失去了真爱与她最后的快乐。在我们之中,有多少人会选择这样做?这样牺牲自我去成全他人,这样宁愿折磨自己只为还更多人幸福,这样果断坚决尽管心如刀割?有多少人能这么做?
如今我不禁想赞叹玛格丽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荡的一面,可能她这样牺牲并不值得,但我们又怎能否认她?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样不另我们心折?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该是放荡下贱的标志,反而可能还留有圣洁光辉,因为茶花女她有一颗纯洁高尚宽容的心、一颗善良的心。
让我们高声赞扬茶花女玛格丽特戈蒂埃吧!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像玛格
丽特戈蒂埃的善良的心吧!
家1500读后感篇6
读《小王子》最多的时候,还是回味小王子关于玫瑰与狐狸之间的疑惑与感悟。想着小王子一直在寻找着什么,应该说他是在寻找来自心灵的快乐与自由,他知道眼睛是盲目的,必须用心来找到。
无论花季少女还是款款少年,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都在用心寻找自己心中的爱情,爱情是个使人激情使人发疯使人弱智使人勇敢的东西,你追求她,你离幸福快乐近了,痛苦烦恼离你也不远了。
小王子有过爱,但是,爱消失了,他离开了原来的星球,寻找着心中的爱,但是越走越让美丽的心灵感到伤感,他有着没被玷污的纯美的天性,也有着对世界的一切的好奇,他对世界上的一切发生疑问,世界的复杂多变,污浊肮脏都使小王子无论走到哪里,见到什么杰出的人,小王子的心都倍感失望、孤单、忧愁,寻找途中,一个偌大的玫瑰园仍旧让他木然,落寞,他想起了他的玫瑰——
“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罗,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一朵普通的玫瑰在小王子的眼里,不再普通,那是万花丛中最绚丽的一朵;不再是玫瑰,变成了他心爱的人,最宠爱的公主。
但是,玫瑰已不在他身边。
小王子遇到了狐狸,一只求温暖的小动物。在人群中的寂寞促使它在等爱、在寻求温暖。当小王子遇到狐狸,她正在哭泣,小王子因为孤单而请狐狸陪他玩,狐狸拒绝了。“我不能跟你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驯养。”
“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驯养,就是建立某种联系......”“驯养”是圣埃克苏佩里给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我想,此处的驯养不再是有什么主观意识的培养、建立,而是一种邂逅,一种情缘,一种磨合,一种默契,一种憧憬,一种征服……,是对方都成了彼此的唯一!
狐狸说,如果她被驯养了,她的生活就会焕然一新,她会从所有的脚步声中辨认出小王子的特殊脚步声,别人的脚步声会让他逃走,而小王子的脚步声会让她感到如音乐一样动听,对她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召唤,和小王子相见的日子会变得美妙无比,风儿花儿都会跟她一起舞蹈,阳光的味道也变得很好!
一个令人怜爱的“如果”暗示狐狸心中的渴望,抑或说,狐狸的心已经被小王子驯养了,因为她告诉小王子:“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看。”狐狸用心体会着小王子的纯真、善良与挣脱束缚的那份洒脱,她深深地理解小王子心灵的透明与世界的浑浊相碰撞带来的烦恼,狐狸在小王子的眼里也变得独一无二的。但狐狸是理智的,是清醒的,面对小王子的善良与温情,她逃避了,她说服小王子离开她,狐狸知道小王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到哪里寻找他的爱,他的爱早已遗落在他自己本来的星球,那是一个火山可以用来做饭,每天挪挪椅子就可以看几十次日落的地方,最重要的那里有他的玫瑰,玫瑰已经把他的心留在了那里,他要对他的玫瑰负责任。
在这里,圣埃克苏佩里给我们提出的又一个关键词,当今,提到责任,会让人想到道德层面的东西,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嘴不对心的无奈,是生活负荷的沉重,责任成为某些人的华丽外衣用来掩饰或招摇,责任被当作压制对方自由的枷锁,责任成为某些人依赖别人生活的借口,或者是一个寄生虫活着的托词。而我理解,《小王子》里的责任,是彼此精神的吸引,是心灵的召唤,是纯净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淳朴真情的回归。当这种责任在你的身上兑现的时候,你也就找到了玫瑰,你也就收获了麦田。你心中的玫瑰无论盛开在哪一座星球上,夜晚你望着天空,你都会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的花对着你笑……;你的麦田无论生长在哪一片土地上,满眼的金色一定给你许多的遐思……
狐狸让小王子走了,分别的时候,狐狸流泪了,它知道他是一定要走的,而且也知道他要去哪里。但是小王子那一头金色的头发,同麦田一样金色的头发,会永远地辉映在狐狸的心中,风吹麦田的声音会变成悦耳的音乐,永远回响在狐狸的心灵深处,那翻滚的麦浪永远是狐狸心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拥有不拥有玫瑰并不重要,如果她栽种在你心中,你会时刻感受花的美丽,世界的美好;收获不收获麦田也无所谓,如果她藏在你心灵深处,你一定会感到世界的辽阔与博大,无论在哪里都能收获一片金色!
家1500读后感篇7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作家成功的塑造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比如成功的刻画了一个对女儿过分溺爱的高老头,塑造了一个被巴黎上层奢华社会吸引,要竭力登上高层社会的拉斯蒂涅。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就是通过这两个人物串联起来的。
高老头从前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商,在大革命中,他开始发了财,积攒了一笔资本,但是不幸的是自己的老婆在与自己上结婚七年后死亡,留下两个女儿。他对女儿过分疼爱,他满足了女儿想要的一切。在巴黎,金钱和地位最能使人的幸福得到保障的两样东西,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们以及自己后半生得到保障,他让自己的女儿携带一大笔嫁妆嫁入所谓的豪门,可谁曾想到,这种奢侈迷离的生活使她们变得冷漠,虚荣。当自己的财产作为嫁妆进入到女婿们的家中后,女婿们毕恭毕敬,就如同两条家狗一前一后的跟着他,但是后来还是冷酷的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住进了一所破烂的平民公寓,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头子,但是他没有显示出过度的悲伤,因为他认为只要自己的女儿幸福比什么都重要。而此时的两个女儿却没有把父亲留在身边,与其说是她们的丈夫赶走了父亲,还不如说是她们没能力将父亲留在身边。她们贪图富贵,虚荣心驱使她们走了一条冷漠无情的道路。她们接二连三的压榨自己的父亲,迫使自己的父亲到最后一无所有。伴随着父亲金钱的减少,她们看父亲的次数也在减少。可怜的父亲在奄奄一息时,嘴上挂念的女儿们竟然没有一个来看他的,他失望了,从挂念变为诅咒又变为挂念,就这样,他在期盼中死去,连办理丧事也是欧也纳出钱给打点的。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高老头的悲剧主要来源于当时巴黎所处的社会背景,金钱与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只要有了钱和地位变可以得到所谓的荣誉感,可以成为人上人。高老头被这种社会现实所迷惑,毅然决然的将女儿们送入了这种高层阶级,同时也满足了女儿们的荣誉感。还来源于自身的原因,从小对女儿们过分溺爱,只要她们想要的他毫不吝惜地满足她们。正是因为他的溺爱,使得她们在金钱与亲情面前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另外一个核心人物我认为是拉斯蒂涅,他是一个就读于巴黎的学生,痴迷于巴黎上层社会的生活,他靠姑母帮忙经德。鲍赛昂子爵夫人引入了所谓的高层社会,为了爬上巴黎上层社会,他不惜给不富裕的家里写信要钱,声称这关系到他的前途。当他在考虑很多问题的时候,平民公寓的一位住户伏脱冷看出了他的心思,便给他出了个注意,也是驱使他走上违背伦理道德的道路的主意,我们可以把这位先生看做拉斯蒂涅罪恶的一面,他在善与恶之间犹豫不决。经表姐德。鲍赛昂子爵夫人介绍他与高老头的两位女儿相识,并与高老头的小女儿但斐纳坠入爱河,他放弃了这个所谓的完美绝伦的计划。在高老头奄奄一息时,只有他和他的同学比安训在照顾这个可怜的老头并安葬了他。小说末尾提到拉斯蒂涅抬头看见巴黎风姿绰约,目光盯着上流社会区域,仿佛在吮尝蜜汁。随即,他又去德。纽沁根夫人家吃饭了。
拉斯蒂涅作为一个刚出茅庐的年轻人,他对巴黎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极容易被这个金钱社会所引诱以至于腐蚀。当自己看/l家巴黎的上流社会的奢华时,他内心挣扎了很久才决定给自己的家里人写信要钱,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已经在逐渐的被这个社会所腐蚀,但是从他的内心挣扎来看,他还有自己的良知,明白自己的家庭不怎么富裕。当伏脱冷先生骗他上当想让他走上那条不归路时,他犹豫了很久,当然,这件事伴随着伏脱冷以前的罪恶被拆穿后而告一段落。在爱情与金钱面前,他选择了爱情。在当时那个社会,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当高老头受到欺负时,他作为一个知道事实的人,成为了高老头的保护者,并在其临死前照顾他,死后将其埋葬。他,十足是一个好人,但是也经不起巴黎社会的引诱。在那个很现实的金钱时代,能看到像他这么个年轻人实属不容易。在小说末尾提到他目光落到那个上流社会区域并像吮吸着蜜汁,看来这个年轻人依然放不下那种所谓的对上层社会的渴求。在这个奢华的社会中他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尽情的幻想。
家1500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