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00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很好的记录自己的情感,撰写读后感是为了将书籍中的内容进行记录,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论语300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语300读后感通用7篇

论语300读后感篇1

曾经有一位热爱历史的朋友问我:“中国大多数君主提倡‘以道德教化人民’的儒家思想,但无论哪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法律。你认为这矛盾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只羊被拴在柱子上,脚下是一片荒芜的沙地,那他必然会奋力反抗直至死亡;如果将羊放在一片丰腴的草场上而不加约束,这只羊依旧会走失或被狼吃掉。但如果将二者结合,将一只拴在柱子上的羊放在一片丰腴到草场上,那么羊会健康地活下去。

对于统治者而言,拴柱就如同法治,大片的草场如同德治。若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管理、约束百姓的方方面面,结果必然是遭到人民的反抗。如夏桀商纣,还有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都因严刑峻法的滥用导致亡国,而那些拥有适应本国法律,并能合理使用法治的国家或君主,最终都能青史留名。比如古巴比伦的汉拉谟比法典将人民禁止做的事刻在了石柱上的告诫人们的作用。并最终创造出灿烂的古巴比伦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如同一块基石,没有法治,社会将毫无秩序,更不必说这个国家的兴衰与否。

而德治,也决非法治的一种附属品,而是处于与法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儒家学派自创立以来,便提倡以德治国,以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统一民众思想,并在晚年向民众颁发《罪己诏》,反省作为一位君王的过错,以德化民,开创一番伟业。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用较为亲和的态度,以诚感人,开创了“贞观之治”。德治是广大人民的意愿与诉求,当权者须以水载舟,取得人们的支持,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稳定。

同时,法治与德治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一旦偏离了核心方向,很难有变更的机会。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实行托古改制,依照古代制度大力实施改革,结果不符合国家实情,被人民推翻。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被地方长官利用,人们苦不堪言,若不是苏轼等有识之士极力劝阻,将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而如今的中国进入新时代,修改宪法,使其更适应现在的国情,颁布《民典法》,为人民生活提供各方面标准,推进着中国复兴的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彼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个国家,只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并朝正确方向发展,才能走向复兴与繁荣。(袁一鸣)

论语300读后感篇2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国学经典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

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给我们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谓学海无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论语》一直读下去,还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就让我沉浸在中华经典中肆意徜徉吧!

论语300读后感篇3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来认识他。

这学期读了《论语》,我发现,孔子给弟子教学时,常常会在很自然的气氛下,诱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孔子从不以圣人、仁者自居,却能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安贫乐道,尽量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并且能随时勉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修养境界。

眼看时局纷乱,孔子有心出仕济助世人,但他却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绝不委屈求官。虽然屡屡受到只求洁身自好的隐者嘲讽,他毅然不消极,仍抱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努力推行正道。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态度谦恭而温和,言行平实而得宜,待人亲切而有情,对物也取之有节。也正是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深得弟子们的推崇和敬仰。从中让我看出来孔子的梗概,让我获得很大启示,也丰富修养了我的身心。

孔子让我懂得,在日常做学问的时候,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有踏实的求学精神,要有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谦虚品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让我懂得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学习上要经常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让我懂得做学问要有求实的品格,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更应该有谦虚的态度,并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对我的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读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崇敬,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和《论语》,不仅对封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中学生,乃至对我们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和指导力。

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搜索更多关于孔子的知识,我会努力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我会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识。

论语300读后感篇4

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建议大家不妨抽空看看这本书。

论语300读后感篇5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300读后感篇6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好处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应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刻内接收下来,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正因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爱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齐参加工作,你这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发奋、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职责、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论语300读后感篇7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在《论语》中我看见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论语300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论语160读后感推荐7篇

论语160读后感精选7篇

论语6.1读后感7篇

论语037读后感优秀7篇

论语160读后感参考7篇

论语037读后感优质7篇

论语有关仁的读后感7篇

论语小读后感优质7篇

论语教与学读后感7篇

读?w论语读后感7篇

论语300读后感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