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记录我们读书后感受最直接的方式,读书就是个不错的方式,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强化大家对书上知识的体会,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名著读后感300字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1
对于我们来说,自己能风平浪静、与世隔绝的活一辈子就好了。但对于梁山泊那108条好汉来讲,只有让天下老百姓不生活在战乱之中,能够过上舒心生活才是他们的心愿。
在《水浒传》中,我看到了以宋江领导的梁山泊108将农民好汉英勇斗争的画面,体现出了好汉们的男儿本色。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忠义。
忠是指对国家或者是人没有私心,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为了不受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上吊自杀。这不就是对自己丈夫忠心的表现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对自己的班集体、学校忠心。集体活动一定要尽心尽力,不能故意破坏,有损忠心。
义字包含的内容就多了,有义气、正义等。《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就是讲义的。他们为了兄弟而冲锋陷阵;看见那些欺负老百姓的,丧尽天良的家伙就抱打不平;遇到豪爽的英雄就交义友。这些不正体现了他们的义吗?义字虽然简单,但却要我们一生去书写才能实现它。那些整天交狐狗朋友的总是说:哥们儿就得讲义气。但真正的义气不是替朋友欺负别人,它或许体现在严肃的战场上,战士用生命保卫国家;或许体现在平常的交易中;或许体现在一件小事中。
如果我们能像《水浒传》中的好汉那样,完全做到忠义二字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能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到忠心、正义,如果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人,哪么这个国家必会繁荣昌盛。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2
暑假里,每天晚上空着没事儿干时,我就会在床上捧起《红楼梦》看一看。
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公认的文学名著,书中出现的人物有900多人,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而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有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性格泼辣狠毒的王熙凤……人物个个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族里复杂的矛盾。另外,全书除了塑造众多的贵族女子的形象外,还有很多平民女子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会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这么多片段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片段还是第14回合“动唇齿宝玉挨打”。如果我也在场的话,我一定会上前阻止贾政的,贾政也许是怕忠顺府又听了谗言,认为宝玉大逆不道,便自己毒打一顿宝玉。宝玉被小斯们按在凳子上打了十下,贾政每下都会提醒小斯们打重一些,最后忍不住了,抢过板子,咬着牙又狠命地打了三四十下才停手。宝玉这时已经被打晕了,我有点可怜宝玉了,但是宝玉是犯了错才会被他爸爸打的,所以宝玉这次也是自讨苦吃呀!当然我以前也犯过错,但是我的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而是和我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就像我的良师益友。
宝玉那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本书值得一看!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奇书,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感兴趣的东西,相信你去读《红楼梦》也会成为一个“小红迷”!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办学行为。负责地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三、实践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4
?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5
孙子在他的兵法思想中,论述了对待不同的敌人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而在商场中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同样也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要分析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于强弱不同的竞争对手,要采取不同的商业策略,以求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比如商战中经常采用的“避实就虚”等策略就是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商场也是一样,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弱小。在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否则,任何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都会因停滞不前而被市场淘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总之只要有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手段都要加以利用,这就是商鞅的成功之道。
企业的经营者是企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企业决策的核心力量,如果企业的领导感情用事,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从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兵不厌诈”在商战中,设下圈套,从而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正是孙子所言的“登高而去其梯”。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讲,一定要弄清对手的真实意图,避免上当。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篇6
?高老头》中的面粉商高老头为了女儿的体面和种.种奢望,他倾其所有。可临终前,穷困潦倒的高老头却连女儿的面都没有见到。
书中的高老头是作者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放在女儿身上。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成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待遇,随着他的钱财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最后竟被闭门不纳。他的遭遇表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败坏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心灵,他在临终前才明白过来,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他悲愤地喊出:“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读来令人心碎。
高老头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巴尔扎克以高老头的父爱,衬托出金钱败坏人心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死前的长篇独白就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把父亲踩到脚下,国家不要亡了吗?”这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发出的愤怒谴责。
从古到今,在道德伦理面前,金钱与亲情的天平永远倾向亲情。然而,在社会____风气的影响下,一些人被金钱腐蚀,漠视亲情,甚至淡忘亲情,只顾一味地追求名、利、权、钱。对于父母的关爱,他们毫不在意;对于父母的询问,他们不予理睬;对于父母的健康,他们漠不关心。这样的人,用“丧心病狂”形容也不为过。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成了金钱的奴隶,那这个国家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没有钱财的日子固然难熬,但缺少亲情的生活定会索然无味。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某个时刻,自己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有没有某段时间,自己被权利蒙蔽了双眼?有没有某年某月,自己被名誉浑浊了心灵?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就是指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由此可见,无论时光的车轴怎样转动,无论时代变迁多快,亲情在人们内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高老头》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深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同时,也给广大的读者们留下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金钱与亲情,究竟哪个才更为重要?
读名著读后感300字通用6篇相关文章:
★ 读名著的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