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006读后感优秀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都是需要将自己感受明确表达出来的,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小伙伴们对书上理论的分析,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006读后感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006读后感优秀6篇

数学006读后感篇1

在这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趣味数学》这本书,这次比上次读得更详细了,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这些知识。现在让我来再次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有七个大题,分别是:漫游数字王国、看图72变、让人眼光的度量衡、做个理财小专家、学位合理安排时间、关于可能性的生活测试、大话数学。

我觉得第四章做个理财小专家,为你生活买单说得很好,主人公多多在吃饭的时候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浪费行为。而且她在睡觉时也开着灯,开灯睡觉不仅仅是浪费,而且对眼睛也不好。还有她在刷牙时也浪费水,像她这种浪费行为是不可取的。

数学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学好它不仅算好数,还可以为生活带来奇妙的乐趣,在生活中还能改变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同时能我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数学006读后感篇2

?我就是数学》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这里面包括了华老师的教以及他对别人执教的课的评价。

既有他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孩子那深深的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引用华老师的话:我们老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是的,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华老师说过我们要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不怪孩子为什么上课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我们应该反问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的课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的,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

华老师在书中也讲到: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看到这段话,我不由心虚。为何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时间读书,把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却不知,我们没有理论作指导,得出的教学东西也必然是肤浅的。想给学生半桶水,老师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流水。所以我们要不时的饱读诗书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数学006读后感篇3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数学教师,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度过4多个春秋。4年来我不敢说已经读了多少多少书,更不敢说把读书作为了我的行走方式,但至少有一点可以令我自己比较欣慰,那就是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读书了。

曾经经常对语文老师非常羡慕,能和学生一起读书,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令人叹服的教育随笔,我们数学老师只能写一些像干巴巴的教某个教学内容的感受,或者是简单的工作总结等。

但是随着自己读书的不断深入,虽然在一些随笔评选上不能被青睐,但它们同样是我平时工作的思考、实践沉淀的精华,人生的精华,勤于实践和创新,慢慢的积累和沉淀,树立成果意识,做工作的有心人,我同样走在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路上。

读书在悄悄改变着我的生活。读书让我在教学中知道了思,知道了分析,知道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有思考有思想的老师。这几年里,手边的一本本数学方面的教育著作丰盈了我的教学思想,教会了我如何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做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

自从学校开展了教师读书论坛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读书、读好书,《给教师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处人、处己、处事》黄钊教授的《当众讲话系列训练》《人际沟通系列训练》等等,学校和上级推荐了好多的好书,从此,书成了我床边的精神食粮,书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我乐读书,可以让我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消除压抑,尽情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教师是清贫的,但我们可以在读书中读到那些靠苦读书、好读书而拥有很多物质财富的人生活的更美好,更充实,更自由,更快乐!

应该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阅读,校长更是把读书当成了头等事来抓。特别要感谢学校对教师读书的检查,让我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让我不敢也不能偷懒。如今,想做一个比普通老师更好一点的老师依然是我的愿望,我想我一一定会实现这一愿望的,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成长,读书会让我变得充实而有思想。

数学006读后感篇4

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它是以父子俩的对话形式贯穿全文。有的'知识点还是老师不会教到的。通篇都是让我们通俗易懂的语句,不复杂。有时还有一些小游戏。

我学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数一样,个位数相加等于十。如何快速度地算出来他们的积。

比如:15*15。我就能快速地算出来:225!怎么算呢?方法是这样的:十位数*(十位数+1),乘积写在千位及百位上;个位数相乘积写在十位和个位上。以此类推。大家不妨用这个方法算一算24*26。33*37……

我还学到了一种算法,是十位数相加等于10,个位数相等的乘法。也会立刻就算出来。

比如:24*84。47*67。39*79……算法是:十位相乘后+个位,积写在千位与百位上;个位相乘积写在十位和个位上。两个乘积拼起来就是答案。

……

除了一些运算方法外,此书还强调了加,减,乘,除的特殊运算条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问儿子:一个梨子+一把椅子=?儿子先开始回答是两个……两个什么呢?儿子这时一下子停住了,不知道单位名称到底如何回答。此时爸爸说这就是属于特殊加法,它俩不是同类,所以单位名称既不能是“个“也不能是“把“。如果题目这样问,房间里有一个梨子和一把椅子,房间里这时有几样东西?就可以算成1+1=2(样)了。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不少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数学006读后感篇5

在这个被疫情掌控的假期里,我读了许多书本。其中,我一看到书名就感兴趣的书,就有这本数学书。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知识点,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面分为九章,分别是:数字的奇妙、算术的魅力、几何的美妙、等式的奥妙、有趣的组合、概率的智解、图形的拼割、经典回顾和综合提高。

书里面的题有一些是故事和数学题一起出的,非常好理解。其中,有非常绕的,让人晕头转向。比如第二章中的“狡猾的商人”。题目大概是:商人用100元钱买了两件9元的衣服。供货商找了82元给他。商人说他有零钱,给了供货商18元,而要回了100元。问:这笔交易合理吗?我一下就被题中给来给去的钱绕晕了。我冷静了一下,开始计算。我又看了几遍题目,逐渐理清了思路:商人一共花了:18元钱和100元钱。合起来就是118元。而供货商一共给了:100元、18元(两件衣服的钱)和82元。合起来就是200元。那这就清楚了:供货商给的钱比商人还多!这肯定骗了钱了。那接下来就是计算骗了多少钱。200—118=82(元)。骗得还真多!82块钱呢。

这本书可以说简直就是练习册。每个题目都有答题的地方,一点都不挤。后面有答案,可以撕下来交给家长,做完后请家长批改。而且它的题量也算多了,书却比较薄,方便携带。

那么好的“练习册”,快看一看,做一做吧!

数学006读后感篇6

?数学之美》,一个从事多年工作的谷歌研究员眼中的数学。令我大饱眼福的是,大学里面的数学知识竟能如此广泛运用到了计算机行业中。

在语音识别、翻译,还有密码学领域,有着许多基于概率统计的模型和思想。当然,贝叶斯公式是基础,应用到隐含马尔科夫链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在搜索中,一些相关性的计算,无不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在新闻分类中,用到了一些有关矩阵特征值、相似对角化的知识。当然,在图像处理方面,矩阵变换可谓是无处不在。另外,在识别方面,有一些通信模型,涉及到了信道、误码率、信息熵。

最近刚开学也没什么事,所以就想随便找几本书看一下,但最好别是那种太艰深晦涩的书。8月份一直到现在,吴军写的这本12年5月出版的《数学之美》一直盘踞京东、亚马逊等各大网上商城科技类图书的榜首,当然,还有早些时候出版的《浪潮之巅》也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心想市场的力量应该能帮我挑出好书吧,于是就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来,一直到今天晚上把它给看完了。

因此想写一点东西来总结、反思一下,反正刚开完班会也没什么事干。

写在前面的建议:如果你不讨厌数学的话,强烈推荐这本书,网上也可以下到电子版,不过阅读感觉上还是很不一样的。

废话就不多说了,《数学之美》其实是一本科普类的读物,所面向的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完全不需要在特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就可以看懂,大概懂一点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组合数学、信息论、计算机算法、模式识别最好(虽然列举了这么多,其实有些不懂也没关系……),所以尤其适合信科的人看。内容大部分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相关的,这并非我所学的专业,但作者比较擅长将看似复杂的原理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可读性还是很好的。

吴军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之前任职于google,后来到了腾讯,这些文章都是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的,后来经过了重写,所以网上下载的和书本内容有所差异。由于吴军本人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的,所以统计语言模型的东西可能会多一点,不过我觉得这丝毫不妨碍全书数学之美的展现……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知识上的有一些,但更多还是思维方式上的。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试图让人明白很多看似复杂的高科技背后,基本原理其实是出乎意料简单的(当然,必须承认第一个想到这些方法的人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比如高准确率的机器翻译,看上去好像是计算机能够理解各国语言,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很多具有大学理科学历的人都非常清楚的统计模型和概率模型;再比如拼音输入法的数学原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缩短平均编码长度,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五笔输入法,而现今真正实用的输入法却是有很多信息冗余、编码长度比较长的拼音输入法,作者从信息论和市场的角度做了简单的阐述;又比如新闻的自动分类,许多非it领域的人可能会认为计算机可以读懂新闻并进行分类,而实际上只是特征向量的抽取、多维空间中向量夹角的计算,非常非常简单,但凡学过一点线性代数的人绝对是一看就懂的……当然,完美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和现实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这本书所关注的'地方,数学之美在于其简洁而不是繁琐。

除了对于具体信息技术的剖析之外,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来讲一些杰出人士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把这些人的成长经历和中国学生的成长经历作对比。虽然作者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多少流露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以及很多中国企业的批评,一是教育的功利性,缺乏宽松的独立思考的环境,即使学了一堆理论也难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缺乏创新性的成果;二是中国企业的短视,大部分都不舍得在新框架开发上投资,而是坐享学术界和国外企业的研究成果。

总结一下呢,《数学之美》事实上不能带给你编程能力的提升,也没法让人的数学水平有显着的提升,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让你跳出教科书式的繁琐细节的束缚,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信息世界背后的数学引擎的运行原理,让人明白看似很高级、复杂的东西背后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复杂,而我们所学的“枯燥”的数学真的可以“四两拨千斤”,改变亿万人的生活。

数学006读后感优秀6篇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下工作计划优秀8篇

小学数学周工作计划优秀7篇

八上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3年小学数学教研总结优秀8篇

初三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优秀7篇

数学三说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七上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优秀8篇

二年级数学半学期工作总结优秀5篇

高3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优秀7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数学006读后感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