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阅读过程中,我们不断涌现出新的读后感,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不同作者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见识,这种读后感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8篇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1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读完后就肯定会有一些感受。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 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

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

倪萍对姥姥很孝敬,为了让姥姥穿新衣服,就说单位回收旧衣服,一件旧衣服一百块,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旧衣服都拿出来,还到表妹家收回50多件。为了不让姥姥整天没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还特意给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对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倪萍对姥姥的关爱和孝敬。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 ”我有那么老吗? 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 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2

?姥姥语录》看了有半个月了吧,斟酌姥姥说过得的话,佩服姥姥,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不识字,一生为小家付出,竟有如此多的大哲学,全部源于生活,她说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书中总是看到快乐的她,不计较,大度,有种吃亏是福的风度,这应该就是乐天派的性格吧。

真真切切明白了什么是小生活里的大智慧,一种平平淡淡,朴朴实实的生活,看到了倪萍老师的尊老爱幼,秀外慧中,善良大度等美德,真是羡煞旁人。

看着倪萍和姥姥的一点一滴生活,他们的感情,真是友情大于亲情了,就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完全没有代沟,不管是年轻时姥姥,还是年老后的姥姥总是那么可爱,总是那么有智慧,那么幽默惹人爱,那么通情达理。

看着姥姥语录,脑海里总是不时的想起祖母,已经离开好久了,每每都会想起,都会说,要是祖母在该多好啊!其实,倪萍第一次赚到8000块,和姥姥在关房间数钱的场景,我也似曾相识,那时新年小辈们孝敬的给祖母的红包,大年初一早上,祖母拿出红包,我和老姐帮忙数钱,哈哈哈,那时候我们仨一起睡,每晚都有故事听或是猜谜语猜字谜,可惜现在故事情节能记住不多,但是讲故事的语气依然印在我脑海里,祖母故事讲到一半喜欢掉人家胃口,每次就不讲了,困了,要等明晚再讲,再三要求下,还是不讲,呵呵,有些结局没听完整,后来问姐姐,她也记不清了不。

话说数钱,我只会相同的堆一起,主要老姐帮忙数,那时候的祖母都会边拆红包,边说这是谁谁给的。

一脸幸福样,然后看祖母准备钱,包给小辈们,看她包红包可有意思了,喜欢从大孙子到小孙子一包包,算她有几个孙子,说这包给谁谁谁的,哈哈,不亦乐乎。

我们仨关门算钱包红包的那份快乐也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力,就像倪敏一样,她是镶嵌在他生命里的。

其实祖母,她也是一路苦过来的,很坚强的女人。

后来听父辈们讲,也是一生坎坷,到老了,孙子们都会赚钱了,才好多了,我有记忆以来,祖辈们还算孝敬,仅此而已。

回想起来,小时候,总是好奇的看着她,围在她身边问这问那的,那时还真是不懂事,像祖母假牙那件事,洗头发为什么不用洗发露,为什么头发盘成陀罗的样子,为什头发是白的还那么少,手上戴着发光的珠子,为什么祖母就喜欢吃豆腐乳,小麦片泡饼干之类的,记忆涌上心头,后来搬家了,祖母没有一起搬,她有自己的考虑,父母也就顺了她的意思,还好亲戚都还住那里,有人照顾,那时候应该是九岁前的记忆,想想祖母已经离开好久好久了,离开时她才88岁,依然记得祖母每天起床都会静坐,谁都不许打扰,而调皮的我总会试探下,祖母是真的专心在静坐么?从各个方向捉弄,总是被识破,哈哈哈,想想好玩是不止一二。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3

看这本书源于朗读者,起先也只是抱着闲适时随便翻翻看看,就当心灵鸡汤的想法,可真的开始看了之后就停不下来了,书里姥姥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转悠慢慢的就转成了我自己外婆的身影,然后就是整个人边哭着边看完了整本书。我也是从小被外婆带大的,我一出生外婆就申请退休来帮妈妈带我,让我的童年过得特别温暖。外婆是一个特别特别善良也特别特别有爱心的人,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很好,有好吃的东西总会给我留起一点锁在她的衣柜里等我每周周末从寄宿学校回来悄悄拿给我吃,那芙蓉糕和绿豆糕的香味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吃过那么多鸡蛋卷、粉蒸肉、甜白酒,都还是觉得只有外婆做的味道最好。

没读过几年书大字不识几个的外婆却能把繁体字版的圣经看懂,退休工资没有几文的外婆却在生前每年都给教堂捐款从没停歇过。外婆也是个很重视衣着容貌的老太太,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出门参加各种老年活动时头发必须整整齐齐、还会给自己稍稍画个淡妆,衣服也一定是让人看着就非常舒服的。有时感觉她就是个艺术家,绣花缝补样样拿手、唱歌跳舞样样在行。外婆还是个特别积极生活的人,拉扯大了五个孩子又拉扯大了五个孙子外孙女,一辈子都把一家老小照顾到妥妥当当的。外婆总是和我心灵相通的,记得中学时代,学习压力很重且又到了青春叛逆期的我就像个火炮一点就着,和爸爸妈妈的关系非常紧张,经常哭的歇斯底里的来发泄,每每这时外婆都会匆匆赶到我家不对我说一句重话,只轻轻的抱着我给我一个温暖的停泊港湾,我知道外婆是世上最懂我的那个人。

外婆走前其实她是有预感的,她总对我们说希望自己跳着跳着舞就一下去了,没有痛苦,开开心心的;外婆走前其实我也是有感应的,那天星期五,在省城上大学的我本来头一个星期才回过家不知怎的那天就特别想回家,心里各种浮躁,但又怕爸爸说我周周往家跑一点都不独立,就一直忍着,晚上特意邀了舍友和我逛校园放松心情,但心里的浮躁怎么都平静不下来,一晚上也是觉得超级超级热一直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了爸爸电话,爸爸那时应该是怕我在学校就挺不住所以只说外婆头天摔倒了正在医院救治让我叫上表妹回家一趟,一路上我还一直祈祷外婆能脱险,回到家后才知道她已经走了,头晚和外公一起跳着跳着舞突然倒下三分钟不到就走了,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我坚持着自己的心就回家了,那外婆就一定会等在家里给我做饭,那她就不会去跳舞,那她也就不会那么突然的离开我们了……

教会的姊妹们都安慰我们说这是因为外婆一生善良所以上帝才让外婆没有疼痛的在开心中离开人世,和那些与病魔纠缠多年的老人们相比外婆是幸运的,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又想着要是早点发现外婆心脏方面不好给她早早搭个支架没准外婆就能现在都还陪伴着我们,心里那个悔啊,得早点强行让她到医院检查一下的,外婆从来没表现出身体不舒服让我们忽略的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在老去得时时检修才行。但即便是外婆走了她还是一直在我身边为我祈祷着让好运伴随着我,自外婆走后每次考试啊、面试啊这些重要时刻前夜我都会在梦中和外婆相见,她还是穿着那件我最爱她穿的鹅黄色雪纺衬衫白色长裤开门笑吟吟的迎我放学归来,给我塞好些个好吃的,给我好多好多温暖,然后这些个考试啊面试啊我都都能轻松的顺利通过,你看看她就是一个那么善良的老太太啊,去了另一个世界都还挂念着我......

外婆也和书里的姥姥一样把生活中的哲理理解的透透的,总是大白话中含着大道理的养育我们长大,让我们明白善良、朴实、团结、分享、互助等等这些美德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一定要活的积极、正直!也许我们身边都有一个倪老师书中的姥姥吧,她用她一辈子积攒的人生之道指引着我们真实的活着、前行。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4

?姥姥语录》是含着热泪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说倪萍老师善于煽情,可是写姥姥我想煽情绝对不是有意为之。倪老师字字真情,她含着泪写完,读者含着泪读完。

姥姥的爱一生养育着倪老师和一大家子的心灵。姥姥的生活哲学如同储蓄卡,里面储存了善良、宽容、坚持、给予、吃亏、放弃、感恩、豁达、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所需要的精神。姥姥的宽容、良善,不断地修正着孩子们的缺点,改正着孩子们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到她离开之际。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大家子人才辈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倪老师拿着这张姥姥赠与她永远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笃行着大爱的人生哲学。对于姥姥的离开,倪老师始终不能释怀,可是人啊总要经历生离死别,是姥姥先撒手的.啊。但是就像姥姥说的,一家人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走,到那边一家人还会团聚。从写姥姥开始,到写儿子结束,生命生生不息,姥姥精神一代一代传承。而且如今我们不也读到了姥姥的语录吗?这是大爱啊!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5

?姥姥语录》这本书是倪萍所写。书中书写了姥姥和倪萍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姥姥的话语透露着姥姥眼中的人生哲理。教育了倪萍在与人相处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姥姥一生都为人着想,为人谦和善良。倪萍说:”葵花朵朵向太阳,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阳。姥姥的宽容、善良,不断地修正着倪萍的缺点,改正着错误,姥姥的智慧、像光亮始终照耀着、温暖着倪萍。

姥姥语录,记录了姥姥和倪萍生活的事情。都记录姥姥的善良,宽容…姥姥就是这样的人。给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

姥姥说﹕“爱越多越好,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因此倪萍在姥姥的影响下养成了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还有一个语录就是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小,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这体现了这位姥姥那种知足常乐精神。

姥姥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却对做人有深刻的理解。没读过书的姥姥用平淡话语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导给孩子们。这些经验是姥姥的智慧结晶。

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们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宽容,善良的精神。读姥姥语录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在奋斗的路上。让人稳步前行,追逐梦想。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6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扰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在众人追求成功的当下,也有不少人没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从小是吃姥姥做的饭长大的,隔代亲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可是她仍尽力地维持着以她的方式表达着对孙子对儿女对这个家的.爱。我也喜欢旅游,可我深知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家人在,牵挂在,迈出的步子总觉得沉甸甸的。姥姥一生坚韧独立、勤劳善良能干、隐忍,她虽不识字,但也很开明,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关注时事新闻,姥姥快70了,我想贪心地盼望他能陪伴我一辈子,希望她能幸福安康 长寿,舍不得她。在读倪萍的这本书期间,和姥姥在一起的这二十几年间在脑海浮现,记忆里慢慢的是快乐幸福和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年岁越大竟也会慢慢怕起来,怕她终有一天会离去、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孝顺她 常回家看看 …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7

前几日,妈妈给我买了王校长推荐的四本书,我先一口气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但姥姥那朴实、亲切的语言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没想到姥姥也经常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们这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应该多做反思,清楚认识自己,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换个角度看,姥姥也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事情。这些简单的话我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表现的是焦虑和急躁,能做到泰然处之,那也是需要的一个境界。姥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姥姥的认识是“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并不是说姥姥是个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认识比较深。

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是不缺钱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认为只要给钱了物质丰富就是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现在的老人缺的是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篇8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与握手的作文8篇

与精神有关的作文8篇

争与不争的作文8篇

与奋斗有关的作文8篇

写与奶奶的回忆作文8篇

与中秋有关的作文8篇

与母爱的作文300字8篇

青春与叛逆的作文8篇

与青春作伴的作文8篇

服务与营销的心得体会8篇

曾子与子夏的语录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