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了解他们的不同创作风格, ,读后感可以成为一个有益的学习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术成绩,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篇1
也许是电视剧先入为主的缘故,四大名著中,唯独《西游记》读的遍数不多,且有囫囵吞枣之嫌疑。近来听说“三打白骨精”被收入小学生课本,成为五年级学生必学课文,学生学习后还要写后感,不免又激发了重新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尸魔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白骨精打动了唐僧的怜悯之心,但三次全被孙悟空识破,都被金箍棒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在猪八戒的煽风点火下,一再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违反戒律。最终,唐僧写下贬书,与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小时候每次看到这里,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本,心中总是既叹又气。叹的是行者本领高强,降妖伏魔,尤其对他那一双火眼金睛羡慕不已,日思梦想自己也有那七十二般变化;气的是唐僧没什么本事,就会念紧箍咒,认不得妖精,一次又一次被骗,还把孙悟空给赶走,而猪八戒、沙僧又没什么用。
今日重读原著这一章节,蓦然发现它其实是《西游记》最精彩的一回,也是最有矛盾冲突,情节最跌宕起伏的一节。短短一回章节里面,将唐僧的慈悯无知、孙悟空的胆识情义、猪八戒的唆嘴私欲、沙僧的一言不发、白骨精的鬼蜮伎俩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使人一读之下,再也难以忘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于佛家而言,更是讲究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一章回中,“因果”贯穿始终,只不过有明有暗,需要读者有一双“慧眼”。
孙悟空火眼金睛,妖魔鬼怪在他面前自然无所遁形,唐僧虽是金蝉子转世,但在当时还是凡眼肉身,尚未成佛,识不得妖魔鬼怪,作为佛门弟子,眼睁睁地看着三条鲜活的“人命”先后丧于大徒弟金箍棒下,胸中难免怒气难平,将其赶出门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如果仅仅有此“因果”,也不过就是普通的打打杀杀、一般的师徒情感冲突,但这次有狡诈的“白骨夫人”。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尸魔能修炼成精,自有它的“过人之处”,它熟谙人类(包括猪类)心里,先后变成美丽的村姑、老妇人和老丈,编出了一个为唐僧量身定做的好故事,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环不够再扣一环,直到把唐僧拽到坑里。
对白骨精的所作所为,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比我看得透彻: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孙悟空之所以被贬被赶,自然是因为白骨精的存在,它太想吃唐僧肉了。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人,不,是一头猪,他在中间起了非常坏的作用。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孙悟空就恰好有这样一位猪队友。“三打白骨精”章节中,猪八戒在唐僧面前屡进谗言,放大师兄的“坏水”:
“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一旦唐僧犹豫,这猪货就忙不迭地撺掇,不留一点缝隙,直到唐僧写贬书,将孙悟空赶走。书中没有交代他的反应,估摸着是号召沙僧、白龙马说:“师父没有错,我们为师父点赞”吧!
这头猪曾为天蓬元帅,原也聪明,为何如此?无非是他对去西天取经毫无兴趣,巴不得大家早日“作鸟兽散”,广寒宫回不去了,回高老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他的私心,也是他心底一直潜伏的小九九。
在这一章回中,沙僧的笔墨最少,原著里没看到他说一句话,无论是唐僧念咒惩戒孙悟空,还是后来的驱逐,他都一言不发,既没有和猪八戒一起埋汰大师兄,更不在师父面前给大师兄求情,一如既往地当他的“老好人”。
如果他毫不怀疑大师兄的火眼金睛,降妖除魔的本领,和大师兄坚定地站在一起,恐怕也不会是最后的结局,可是,他没有,宁愿当个吃瓜群众。于他而言,沉默是金,都不得罪,两不伤害,何乐而不为?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因果”,其实还有一条不太明显的暗线:唐僧念紧箍咒、写贬书是果,孙悟空先后两次怼他也是因。
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哪里化些斋吃。”行者赔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处买,叫往哪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第一次是在章节的开始,只因孙悟空没有及时去化斋,态度不积极,还怼他,唐僧立马不高兴,连老底都翻出来了。
第二次是在白骨精变成美女子后,被摘桃归来的孙悟空识破,当头要打,却被唐僧拦住。唐僧“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她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真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她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孙悟空这话说得明显过分了。书上说:“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哪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孙悟空两次让师父“下不了台”,师父不找个理由收拾他,脸面何在?权威何从?取经队伍还怎么带?于是,最终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盈眶。
一节“三打白骨精”,有伪善狡诈,也有情义无价;有情感纠葛,也有私心欲望;有因果报应,也有世态冷暖……它是历史,是神话,又何尝不是当代史,不是现实发生?
如果还要追问为何有这些“果”?
答:修行不够啊!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篇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个暑假,我忍不住又重读了一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西游记》一书主要讲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徒弟有:大徒弟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眼识破妖魔鬼怪,勇敢顽强,敢做敢当,护师傅周全;二徒弟猪八戒,好吃懒做还好色,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关键时刻也能幡然醒悟、大局为重;三徒弟沙僧忠厚善良,任劳任怨,服从命令听指挥……
这个取经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各有特点,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仅忠诚,还十分勇敢,如果没有他一路降妖除魔,其他几人能否取经成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觉得取得真经和孙悟空的勇敢是分不开的,他的勇敢打动了我,也影响着我……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后,做练习时有一道题课堂明明讲过了,可我还是做不出来。怎么办?想去问老师,可想到老师课堂上严厉的语气,不敢去。不问,考试考到怎么办?我的心真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师会不会当着别的老师面批评我上课没认真听讲?我犹豫了,腿怎么也迈不动。
“妖怪,哪里跑,吃俺老孙一棒!”孙悟空每章必说的这句话在耳边响起。孙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难而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不是找观音菩萨帮忙,就是找如来佛祖评理……这两个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神仙啊,孙悟空怎么不怕的?每次遇到困难,他都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想到这儿,我鼓起勇气,刚到办公室门口,腿又有些发软……
“吱”一声,门开了,走出来的正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看到我愣了一下,随即和蔼地问:“孔祥睿,你站在门口有什么事吗?”“我……我有……一道题不会做?”说完我指了指那道题。“哦,这道题是有点难度的,我还真怕你们听不懂呢,正打算去给你们再讲一遍。进来吧,我先给你讲讲。”我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老师旁边,听着老师耐心的讲起来……我发现老师好像变了一个人!
读《西游记》后,受孙悟空影响,我也慢慢变得勇敢起来,遇到事情不再畏手畏脚了!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篇3
小时候的我读起《西游记》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长大后,不变的是那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横行,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显神通的神话世界,变的是我的理解与体会。
这是一部历经历史沧桑而不被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所淘汰的经典大作,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生动,不枉为“四大名著”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孙悟空自从仙石中迸裂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搅地府,花果山上自称王。又不服天界管理,不拘于天宫条约,大闹天宫,虽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但仍可以看到孙悟空向往自由,崇尚自由,他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也表达了吴承恩对自由的热爱。但是,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广阔而幽深,在内心里留下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它能无边无际、包容万物。
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蝇头小利”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觉得满足,孰不知前方有更多美妙在像他招手。人们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深埋于心的渴望的自由精神……我豁然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篇4
今天,我们学了吴承恩写的一篇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故事——《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体现出了三种人物的特点。
一天,当僧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座高山上,这山上阴森恐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白骨精住的山头,唐僧忽然对他大徒弟孙悟空说他的肚子有一点饿,于是,悟空见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一些熟透的山桃,就准备去那儿给师父摘一些山桃回来给师傅充充饥,恰巧这一切都被白骨精发现了,她就变作了一位村姑,提了一罐斋饭,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恰巧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是妖精,就劈头一棒,妖精见棍棒落下,化作一溜烟逃走了。可是妖精还是不死心,先后两次变作村名来骗唐僧,最后一次,孙悟空眼疾手快,一下把妖精打死了。可是唐僧偏偏要认为是孙悟空无辜伤人,把他赶回了花果山,最后经过一些人的劝说,唐僧知道了他冤枉了悟空,就又把悟空叫了回来……
从这篇课文中,我感悟到了悟空的机智聪明,唐僧的糊涂,妖精的诡计多端。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篇5
在暑假里,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有《洋葱头历险记》有海底两万里》还有《世界未解之谜》等,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因为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同时也突出了故事人物的不同品质。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也可以说是小说,内容不仅仅有真善美,丑假恶,还运用了幽默的语言。
?西游记》整体内容主要讲了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事,在路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孙悟空不畏艰辛,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斩妖除魔。另外,猪八戒力大无穷,手持九齿钉耙也是毫不逊色的,每次孙悟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帮他,孙悟空虽然英姿飒爽,但是在水中捉妖就不拿模顺利了,不过有沙僧就行了,唐僧有一颗善良之心,不过他每一次都会被妖怪捉拿,最后,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正经。
在这本《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了,我最敬佩的是孙悟空借扇子时的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
有一次,我还没有做完作业,就想下去玩,玩了好长时间才上来心不在焉的做,结果错了九个,因为当时我不在状态。
他们师徒四人很团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要向他们一样,有什么事情还办不好呢?正所谓“执意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我相信,只要把握住梦想前进,总有一天,会取到“真经”的。
嗯西游记读后感15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