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读后感是会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更加深刻的思考的,读后感写得好是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相关的书籍的,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学+读后感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篇1
(一)诚信
诚是诚实,真诚不伪,诚信不欺;信是守信,说话算数,兑现诺言。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古有曾子为兑现诺言而为儿子杀猪的故事,有唐朝大宰相裴度物归原主的故事等。数不清的先人们为我们做了许多诚信的好榜样。诚信同样也是一个全世界人民最为看重的品质。国外关于诚信的故事、人物也为数不少。苏格拉底在大雪天里光着脚丫将打好的铁器送到需要铁器的人的家里;在19世纪中期被美国人民当做正义与诚实的代名词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美国伟大的第十六任总统,在年轻时摸黑跑了6英里路把零钱还给那位夫人;知道自己的当事人捏造事实、欺骗律师事务所时,拒绝为他辩护。诚实守信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了。
但是当今社会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如今诚信好似成为一宗被鄙夷的东西,仿佛已经被视为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名利、地位的障碍。无良商家们竟然为了金钱而制造出一些伤害消费者甚至是损害消费者生命的商品,期满诈骗,许许多多的悲剧事件已已经屡见不鲜了。现在诚信缺失病毒已经侵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这个群体也未能幸免“遇难”,现在有些大学生怀着一些可笑的攀比、趋炎附势的心态,丧失最根本的诚信品质,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将本应该获得助学金据为己有,让那些真正需要钱的同学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和常见,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那些人却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这样看来,大学生的诚信岌岌可危。试问现在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诚信受到唾弃,欺骗受到追捧。这是人性的沦陷,道德底线被打破。
大学里面的助学金是社会各界人士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但是,那些欺骗大家而获得助学金的人践踏了他们的爱心,这种行为绝对不允许而且应该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
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支点,“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更加应该诚信,或许,一时的欺骗能够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是却损失的是今后的一生的信誉,孰轻孰重已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将诚信养成一种伴随我们一生的习惯,守时、守约、守法、真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潜移默化,让诚信成为我们永恒的品质宝藏。
(二)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感恩的心》唱红大江南北,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感恩似流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感恩似清风,轻抚我们冰冷的脸庞;感恩似阳光,温暖我们麻木的情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义,我国古代更是有白娘子报恩的美丽传说。动物都怀有感恩之情,更何况人呢?美国有一个这样独特的节日——感恩节,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个节日是因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美洲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而产生的。每个基督教的教徒在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祈祷,感谢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他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的心,去感恩这个世界。
我们来在这世间,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养育培养我们,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是需要我们通过我们的一生来报答的。自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老师们是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授予我们知识和道理,这份恩情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朋友,伴随我们一生的人,在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在快乐的时候同你分享喜悦,一路上如果没有他们,将会寸步难行,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和朋友一起走下去,相互扶持,相互前进。
我们甚至应该感谢我们的敌人,是他们让我们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的成长。
但是,现在的一些真实事例让我们的心凉了一半。歌手丛飞,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但是令人寒心的是,接受捐款的贫困孩子的家长在丛飞胃癌晚期的时候仍然向他催学费,他们的心到底是怎么了,那么冷漠,那么无情,把别人的帮助当做是理所当然,感恩的心已经不知道被他们丢在哪里去了。当然还有一些受到好心人士捐助的贫困学生同样把别人的帮助当做是理所当然,甚至连一声谢谢都不曾讲过。为什么他们如此的忘恩负义,为什么他们的心如此冷漠,这是在扼杀爱心,扼杀感恩的心!
我们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把别人的帮助、关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时时刻刻把感恩记在心上,更加需要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恩,去让身边献爱心的人们感到温暖,让接受爱心的人懂得感恩,并接过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每天默默感激已有的生活、所爱的和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通过一些小小的行为表达你的感恩,写一张感恩小字条或小卡片;一个拥抱;不求回报的善意付出;送一份小小的礼物;公开地感谢别人;对不幸也心怀感激。这些小事都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要将感恩养成我们良好的习惯。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诚信做人,感恩处世,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诚信之树四季常绿,让感恩之花永不凋谢。
大学+读后感篇2
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今年暑假学校开展了“暑假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我积极参加,让我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在假期里妈妈经常带我去书城看书,平时我就很喜欢看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笑猫日记”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套书,自从我有了几册,就一直盼着出新的一本。笑猫日主不但充满童真,还十分搞笑,能表现出动物与动物的真情,人与动物的真情。来到书城以后我看到学校要求读的书都专门放在一个书架上心里特别高兴,我一眼就看到了“笑猫日记”最新的一本书——《从外星球来的孩子》。
我想,这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便拿了一本坐在地上迫不及待的读起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宝宝”和一只可爱的小猫“胖头”。在春天就快到来的时候,球球老老鼠和笑猫整日陪着无所事事、无比懊丧的胖头。一天球球老老鼠和笑猫将胖头带到了一所宠物特技学校,希望胖头在这里找到自信。胖头每天都刻苦学习钢琴,它身上这种专注的精神令人敬佩。这段日子里,胖头在银杏林里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一个仿佛是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这个怪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封闭自己,对外界毫无兴趣,渐渐的,胖头学会了笑,走近了这个小男孩,帮助这个宝宝慢慢走出自闭,变成了地球上的孩子,也算是解救了他。并且还发现了这个小男孩有极高的音乐才华和绘画天赋,还受到了丁教授的赞美。宝宝和胖头来到了大剧场站上了舞台唱歌、弹琴,他们获得了鲜花和掌声。
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是胖头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自己没有音乐天赋,但仍然努力学习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学会了弹钢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向胖头学习,也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有超能力,而是他们拥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精神;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如果不努力学习也不会有好的成绩。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另外打动我的一点是人与动物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的感情。亲情和友情不光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经过磨难建立起来的感情丝毫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书中胖头和宝宝之间默契的配合更是把人与动之间深厚的感情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默契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胖头和宝宝长时间在一起培养出来的,因为这种感情才让胖头治好了宝宝的自闭症。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亲情和友情的,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快乐和天赋,我们不要去忽视它,更不要破坏它,要会去发现现每个人内心的那一份童真和善良!我们要像胖头学习,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为了帮助别人而拼命努力,还有人间人与动物之间那一份温暖的爱。
大学+读后感篇3
有一天 ,爸爸从电脑中找来一篇讲一位上大学的女生的心声故事,真不愧“催人泪下”啊,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受感动,突然感觉到平时我们甚至有点厌烦的学习是那么宝贵。
在渴望上大学的女生的描述中,大家都被热爱学习而没有条件的这位女生所感动了。在信中,她写得多么感人。她那么爱学习,却没有条件。又想想现在这些孩子们〔包括我〕,有条件还不愿意学,想想好像真有点可惜。要是把山村孩子接到我们这儿来上学,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条件,努力学习,这样想着,感觉学习好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因为家里的条件根本无法供两个孩子上学,妹妹为了让我有个好前途,自己早早的就出去打工。在临行前,她对我说:‘姐姐,为了这个家,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靠你了。’”这话多么感人肺腑,有一种期待上大学的渴望,也有姐妹俩深厚的情义。妹妹为了让姐姐上这么几年大学,自己则出去打工挣钱,而现在这么一堆堆的学杂费让她措手不及。
“难道就这么放弃吗?我真的很舍不得,13年了,就这样结束这伴随学习的生活吗?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吗?在我的眼中,与书本做伴、与笔墨为友是多么幸福快乐的日子。”从这中间深刻的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在我们看来,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而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期望,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是上学的孩子,差别怎么就能够那么大?哪怕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但也不应该能有如此之大的区别。
读了这篇文章,体会、差别、感想、渴望都很清楚的展现在了大家眼前,现在我们能从中学到的,只有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努力向上地学习,这种日子在我们眼中是平凡而乏味的,但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令人羡慕、渴求。所以让我们珍惜一切,把这种日子好好利用起来,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期盼。
大学+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高尔基《我的大学》。
这本书写的是高尔基生活的时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为了上大学,高尔基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人。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很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有的人嘲笑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赞赏高尔基渴望获得知识的精神。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经历了诸多磨难,从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后来,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读书,最终成了伟大的大文豪。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很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不过去。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
只有知识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读书才容易获取知识。没有了知识,人们就会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了知识,科技不会进步,人类社会不会发展。
大学+读后感篇5
?论我国之独立》是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中的最后一章,谈论的是日本当时所面临的真正困难----对外关系,以及日本如何独立的问题。下面就以我的理解来论述一下这一章的主题思想以及我的感想。
从文中可知当时的日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文明落后于西洋,日本学者把其原因归咎于旧的风气。故而废藩置县,诸侯降为华族,武士降为平民,广开言路,登用人才。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等级制度不再森严。日本国民以为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贫穷,致使社会变成了钱之所向,天下无敌的社会。日本国民的精神也随之有所懈怠。也有有识之士明白此时日本不应该休息。所以部分学者开始办学育人,
印书刊于世。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国民已然麻木,这些措施不见显著功效。这必然引起了学者与政府的反思,但他们将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咎于“人心不古”。故而就出现了皇学派主张国体论,洋学家主张推行耶稣教,汉学家则主张实行尧舜之道的现象。都试图致力于维系人心,统一思想,以保卫日本的独立。但是这些都没有收到成效,所以说这些都不能实质上改变当时日本的国情,使之独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福泽谕吉是一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他论述每个问题的时候都很有条理并且逻辑感很强。从原因、目的、手段、结果各方面论述,环环相扣,很能说服读者。就从他对解决日本人心不古这一例子来说。“凡是讨论事物,首先要弄清楚事物的名义和性质,然后才能找到处理的方法。”这句话作者在文中强调了很多遍。当时日本政令推行无碍,人民并非无智,官吏并非愚昧而营私,就好像日本只是人心不古而已,但是作者却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那就是当时日本的对外关系困难。
在当下每个人都知道弱国无外交这一道理,那为什么日本当时自知文明落后于西洋,却看不透自己外交困难且存在被西洋侵略压迫的现实呢?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毕竟当时的日本国民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的洗礼,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网络,都还天真的以为国与国之间是友好和平的,也可能根本就没想过国与国之间的平等问题。福泽谕吉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说当时的日本国民目光短浅甚至说是不开化的民族也不为过。
大学+读后感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