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读后感300字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是文学作品的延伸,读后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书的读后感3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书的读后感300字5篇

书的读后感300字篇1

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与所生活的家庭的整体风貌息息相关,而每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风故事。

我是1980年出生的,也可以冒充“80后”吧。用父母的话说,我呀是个“福星”,从我出生家里的条件一年好过一年,其实现在能想清楚是怎么回事,1980年以后,不是我们这一家条件好了,而是在党的英明决策下,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家庭条件都好了。可是小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我着实享受了不少“优待”,受宠程度连迟我两年出生的弟弟都难以超越。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在我心中绝不普通,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同龄人当中可以算是经历丰富,他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我的母亲我一直认为她的身上有着我终其一生也无法学到的美好品行。

父亲天性聪明,在那个凭推荐上大学的年代,是同辈人当中难得的几个高中生之一;高中毕业后,又去部队熏陶了几年,所以身板硬朗,做事雷厉风行,还能蒸得一手好包子;从部队回来后,为了养家,砖窑做过工,盐池下过滩;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抓住机会,借助我们那里家家户户种花生的便利条件,捞了“第一桶金”,所以我家早早盖起了两层楼,我和弟弟几乎没有为钱操过心;后来他又当了近二十年的村长、书记,所以我们家就经常成为叔叔伯伯这些老党员开会的场所,我也从小坐在父亲膝头接触了党;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行,村里有谁有事借钱,父亲基本不回绝;父亲是个脸很冷的人,看上去难以亲近,但其实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记得上学时只要一放假回到家迎接我的始终是父亲喜悦昂扬的一声“晓红回来啦”,直到现在我已年近40,仍然如此;父亲的爱好很多:下棋、打篮球、打乒乓球……但最喜欢的是看书,所以我在小学四年级懵懵懂懂看完了《红楼梦》,初中上课时偷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因为父亲最爱买这类书),当时也不知道被老师收了多少,撕了多少。到了师范,日夜捧着书,琼瑶、席绢写的言情小说,为了装门面读的外国名著,班级里配的《青年文摘》、《读者》等,不求甚解,稍加涉猎而已。参加工作后用工资买书,到了现在科技进步了,我看电子书……许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我说起来一套一套,貌似很能唬人,要说原因,我只能说是看的书多而杂!我想这是父亲用自己的行为教会我的:无论什么时候,有书读就是幸福!

小时候因为老考第一,我是父亲捧在手中的宝,那时候村里流行订娃娃亲,两家大人关系好,看着人品也不错,知根知底的,就给年龄适当的两个娃定下来。也曾有人提说过我,父亲却坚决不同意,说“我这女将来要上清华哩”,后来不太争气,上了师范,总感觉心中有愧。

我想父亲教会我的是:好学、上进、敏锐、热心以及对党的憧憬!

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最爱在冬日漆黑的早上蒸馒头,我躺在暖暖的炕上,看着昏黄灯光下蒸腾的雾气,听着母亲坐在灶火前唱《苏三起解》,只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母亲好像总是在做饭,一天三顿换着花样做,姨母家的表哥老爱赖在我家吃饭;母亲好像总爱在烈日当头时摘绿豆、摘棉花、掰玉米,老要吆喝着我和小弟去地里;母亲好像总是在地里折腾,但不多种麦子,爱种西瓜、栽果树等,因为她说这些都容易换成钱,事实也证明不到两亩的一块果树地,母亲每年能折腾出一万多;母亲好像总是在奶奶和外婆家奔波,包个饺子趁热送,猪肉拌菜赶紧叫人,今天拆洗被褥,明天纳鞋缝衣,忙的不亦乐乎;母亲好像总喜欢和隔壁的婶子大妈们拉一张凉席,纳被子,裁衣服,缝纫机哒哒响着,白棉线刺啦刺啦,高喉咙大嗓门亮亮堂堂;母亲好像还是个有小情趣的人,总爱在洁白的门帘上用燃着的香点梅花,喜欢用纸卷门帘然后用油漆刷成“喜鹊登梅”、“福临门”等图案……

和父亲不同的是母亲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写的字还不错,我想可能因为母亲是个认真勤劳的人吧,这个世界对于勤劳的人总是多一分偏爱。

我觉得母亲教会我的是:勤劳、善良、坦率、执着以及如何做一个好人!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亿万劳动人民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可能从来都不明确什么是家规,也没有想过给自己家定个家规以传后代,这8个字——勤劳致富耕读传家,还是我提出来的,两老一看深表赞同,说就这个,这个好。其实我还有很多高大上的备选: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明德至善,天道酬勤……可是父亲母亲一听就摇头,说这话都是好话,听着也高大上,可是和咱家不配套,就用“勤劳致富耕读传家”。就这么直白,就这么通俗,就这么坦诚,我想这也是父亲母亲性格德行使然,二老不好张扬,朴实淳厚,而这也是中国千万劳动家庭的特色!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人的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有好的家风,国家就会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美丽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书的读后感300字篇2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西瓜小丑》,

书中讲述的是西瓜小丑被马戏团的人开除了。在小猫的帮助下,西瓜小丑在楠木林开了一个马戏班。他教会了两只富贵犬,菲娜和小白跳华尔兹。教会了胖头(笑猫的大儿子)蹬球。让二丫(笑猫的二女儿)成为空中飞猫。教会了三宝(笑猫的三儿子)跳球。

马戏团的人本来有很多时间编排节目的,但是他们全都用这些时间来开会,主题呢,当然就是怎么对付西瓜小丑啦!(打住!因为他们的马戏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应有尽有!)自从西瓜小丑在楠木林开了一个马戏班,马戏团的人气急速下降,直到“0蛋”。

这天,马戏团的人把西瓜小丑告上了法庭。说:“西瓜小丑犯有‘勾引罪’和‘偷心罪’”。把西瓜小丑关到了一个没有孩子的孤岛上。

就在这要让笑猫即将崩溃的时候,法力无边的绿毛龟来到了笑猫的身边。那个孤岛离楠木林很远,但是绿毛龟变出的那条秘密通道呢,怎么远,都像是很近。

就这样,孩子们每天从这条秘密通道去看马戏。过了几天,马戏团倒了,翠湖公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平。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瓜小丑有善报,马戏团就有恶报!

书的读后感300字篇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泥抜的一个小村庄,是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他当过排字工人,南军士兵·密西西比河水手。他是最著名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自从1876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读者,尤其是少年的喜爱。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在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写的人物有调皮捣蛋的汤姆,一直在照顾他的波莉姨妈,贝奇,校长,还有汤姆的同学……

这篇小说作者以满腔热血和真挚的`爱,去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捣蛋的小伙伴。他们幼稚而又认真的言行,至今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我们了解到穷人与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侧面。

汤姆·索亚和哈利贝里·芬,是小说里面着力刻画的俩个“调皮鬼”。他们正直勇敢,聪明活泼,在危险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他们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而且也不喜欢学校那刻板的教育,更不喜欢那些循规蹈矩的大人和孩子们唱对台戏。他们会很热情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必要的情况下挺身而出……

这本书是很值得我们读的,我们要学习汤姆在危险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而出。我的读后感就到这里。

书的读后感300字篇4

?丑小鸭》是安徒生众多著名童话之一。这是一个关于一只丑小鸭的故事,她从出生起就被人瞧不起。每个人都欺负她,被迫离家出走。她仍然无法摆脱厄运。最后它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丑小鸭心中有一个长久的梦想:渴望美丽,坚持不懈地追求,希望自己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为什么丑小鸭突然变成了白天鹅?事实上,这只丑小鸭是一只未知的、被遗忘的天鹅蛋。一只鸭子把它孵化成了一个鸭蛋。尽管他处处受到排斥、嘲笑和打击,但他没有绝望或沉沦。相反,他坚持不懈地战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面对丑小鸭悲惨的生活经历,我们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怀着深切的同情和祝福,我们将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一个坚持追求进步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也终将实现自己的理想。

童话《丑小鸭》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更有价值,它能让每个自卑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童话不仅被儿童阅读,也被成人阅读。随着它被广泛传播。丑小鸭。在逆境中不断进步,追求更好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典型形象。

书的读后感300字篇5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

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

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地笑起来……

为什么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国,远离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阿米尔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愁绪,仍然想着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哈桑,那个最忠于他的奴仆,不,是童年的伙伴,是他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索拉博的不语和沉默以及放风筝时他的笑,让我感到一丝悲伤,却也有如负重释。因为阿米尔追过,救赎过,勇敢面对过。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书的读后感300字5篇相关文章:

书的读后感600字最新5篇

书的读后感200字参考5篇

数学书的读后感400字5篇

书的读后感200字最新5篇

读完书的读后感100字5篇

书的读后感作文400字优秀5篇

书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书的读后感作文500字模板5篇

西游记书的读后感400字5篇

西游记书的读后感400字优质5篇

书的读后感300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