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一个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好听的声音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大家对声音的兴趣都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该年龄特点的幼儿活泼、好奇,喜欢新奇的特点,设想通过《好听的声音》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一选材能进一步增加幼儿了解自然的事物,为幼儿的倾听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辨别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重难点:
倾听悦耳的声音,辨别不同的声音。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制作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形式了解声音。
活动准备:
①玩具或乐器的引出,能为幼儿带来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②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③识字与瓶子的,为孩子打开了动手操作的大门,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与同伴大胆的进行交流,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
活动形式:
小组、个别、整体
活动过程:
1、导入,我采用了猜测法来进行导入。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法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用录音机放出小猫.小狗.火车等声音,让幼儿对他们的声音感到好奇。)
2、活动展开:
①玩玩具,找声音,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属于自己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②增进幼儿对声音的了解,让幼儿回忆身边的声音。让幼儿能正确分辨出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正确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③自由操作好听的声音,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让幼儿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做喜欢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做的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帮你的声音设计一个名字,这样它就不会孤独了。
④幼儿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好听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好听的声音不刺激我们的耳朵。
3、结束部分: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声音,最后我们一起来到操场和草地上听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让幼儿亲临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好听的声音。
4、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或制作好听的声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这样能提高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创造出好听的声音。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多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与父母增进感情并能激发幼儿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动。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动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好听声音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在梦里笑出声来啦。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猜猜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幼儿自由猜)(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可能在干什么?(洗手、小便、洗脸)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你听听宝宝坐的什么车去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在宝宝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一个瓶子,瓶子有声音吗?(没有)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
2、用瓶子装黄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请宝宝们装些黄豆进去,装完要将瓶盖压压紧喔,不然黄豆宝宝会掉出来的。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下面老师想请宝宝们来模仿这两种东西的声音,是什么呀?(大鼓、小鼓),我们一起用嘴巴来模仿一下,下面我们用黄豆宝宝来模仿一下把。(师幼一起唱)大鼓小鼓发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啊?这次我们再来听听清楚喔。(继续再一次)大鼓小鼓发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啊?(大鼓要用力大,小鼓用力小)5、探索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响声。
老师这里有个空瓶子,看看老师装几颗黄豆进去(2颗)刚刚宝宝们说力气用的大就是打鼓的声音,我来试一试喔,是大鼓的声音吗?(不是,装的太少了)那我装多一点(装满)是大鼓的声音吗?(不是,装的太满了)喔,那我倒掉一点,(剩半瓶的时候摇一摇)这样是大鼓的声音了吗?原来太少声音小,太满没声音,要不多不少,不多不少就是半瓶,这时候才会像大鼓的声音喔,现在金老师想请宝宝们去看一看你的瓶子里装了多少豆子,请宝宝们也装到不多不少的样子。老师看到宝宝们的瓶子里都装了半瓶黄豆,我想你们的黄豆宝宝一定都想来表演一下啦,我们开始啦。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老师还想给你们看一样好东西(出示糖果)这个糖果如果放在瓶子里你觉得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幼儿猜)这样吧,我们来尝一尝,怎么尝呢?请宝宝从这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都拿一颗糖放到嘴巴里用牙齿咬一咬,咬一咬你就知道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啦。(幼儿品尝且自由说)现在告诉老师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请宝宝们为自己喜欢吃的糖果伴唱吧。
四、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回去尝一尝棉花糖,听听到底是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3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说说、玩玩的活动中,感知不同事物的不同声音。
2、在游戏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录音、若干事物图片、相关的课件
过程与指导:
一、找找玩具的声音
1、(出示各种能发声的玩具)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玩一玩、听一听,玩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引发幼儿对玩具所发出声音的关注。
2、你玩的玩具发出声音了吗?是什么样的声音?
――引导幼儿尝试模仿玩具的声音
3、小结:我们的玩具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有的……,有的……。
二、回忆听过的声音
1、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听到过的各种声音,并尝试模仿。
2、小结:原来,不仅玩具能发出声音,还有很多东西也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听听谁的声音
1、老师也知道很多声音,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播放声音的课件)
――引导幼儿认真地倾听,大胆的猜测。
2、再听听这是谁的声音,把它找出来。
――鼓励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把相应事物的图片找出来。
四、知道很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
(出示各种能发声物品的幻灯)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声音的,我们猜一猜、找一找,他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声音的轻重与装豆子多少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做一做,而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操作是很关键的一环节,如何收放自如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幼儿的操作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势必会产生幼儿操作的时间差(第一个完成的幼儿和最后完成的幼儿)那么对于动作快的幼儿教师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让他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而不是无所事事。
小百科: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 hz~20 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耳朵具有辨别声音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声音,能用耳朵感知生活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视频、资料、相关图片
2、发生玩具若干
3、不透明的箱子一个
4、故事《聪聪的耳朵》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芝麻开门环节,让幼儿聆听。
(1)你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吗?
(2)请你告诉我是用哪一种器官听到的?
2、教师出示发生玩具,请幼儿仔细听每种玩具发出的声音。
(1)玩具发出声音了吗?是什么样的声音?
(2)哪位小朋友能够模仿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呢?
3、教师将玩具放入不透明的箱子里,请幼儿通过辨别声音说出玩具的名字。
说说你是用什么来辨别玩具发出的声音的?
4、教师请幼儿思考和回忆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我们的小耳朵真厉害,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发出声音。
5、教师带领幼儿探索环节,请幼儿认真仔细地聆听。
(1)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模仿出来吗?
(2)原来我们守卫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
6、请幼儿欣赏故事《聪聪的耳朵》,初步感知耳朵的重要性,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耳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可是有个叫聪聪的小朋友居然不想要自己的耳朵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是为什么吧!
(2)聪聪的耳朵为什么不见了?
(3)聪聪没了耳朵以后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4)经过这些事情后,聪聪怎样了?
(5)耳朵的作用这么大,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耳朵呢?
不随便挖耳朵,不拿细小和尖利的东西放大耳朵里。声音太大时,一定要捂住耳朵走开或者是张大嘴巴等等。
四、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途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五、活动总结
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添加一些小游戏,小小传话机或者打电话等等,将幼儿分组,说悄悄话传话或者打电话,请幼儿依次传话和模仿打电话,看看那一叙的幼儿又快又准确、模仿的最像等等。本游戏可增加趣味性,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耳朵的神奇作用。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曲子伴奏,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7
一、主题来源:
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有一次在玩音乐游戏时,孩子们还会猜测、想象听到的声音,如听到低沉的琴音就会说:“是大恐龙来了!”听到尖尖的高音时,就会激动地大叫:“奥特曼来打孔龙了。”教室门口有人送水敲门,孩子们激动地问:“老师,谁呀。”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然而小班的孩子,仔细倾听同伴或他人说话的习惯尚未养成,听辨不同人声音的能力有待培养。如:我班孩子刚来幼儿园时有的由于听惯了家里人直呼小名,在幼儿园里叫他们的名字却没有反应。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们在家对家人、长辈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等现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于是我就找到了小班教材中的主题《好听的声音》。
翻开教材,《好听的声音》主题内容丰富、有趣,有《谁的声音》、《家里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唱歌的车》、《脚步声》几个活动,分别从人、物、乐器、汽车发出的声音等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素材。力图让幼儿听辨周围的声音,理解不同的声音带来的含义。我们设想先从《谁的声音》这个点进入主题,让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区别不同人的声音,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应答习惯,然后再进入到其他内容,逐渐深入主题,以充分实现该主题的活动价值。因为人的声音是最接近孩子的声音,从周围人的声音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多种信息。以上就是我选择该主题活动的理由。
二、主题目标:
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材选择 :
(一)、《学习》参考用书的选择:
活动内容一:谁的声音(p22)
提示点1——听,猜谁在唱歌(必选)
提示点2——玩“爸爸、奶奶、爷爷”来了的游戏(备选)
活动内容二:铃儿响叮当(p22-24)
提示点1——分辨各种铃声(必选)
提示点2——儿歌“铃儿响叮当” (必选)
提示点3——听听学学家里的门铃(必选)
提示点4——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 (必选)
提示点5——家里的声音(必选)
活动内容三:美妙的音乐(p12-14)
提示点1——打击乐“大鼓”(备选)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注、感受周围好听的声音。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挂图第7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1—13页、录音磁带、录音机、一段好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
2、师:除了这个声音以外,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的做出小结)
3、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声音才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朋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师:小朋友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师:故事里面都有谁?师: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长毛狗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小老鼠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教师将故事再完整的讲一遍,加深幼儿的理解三、说说自己的看法1、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为什么鸟妈妈、长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们的不同?
3、为什么我们每个小朋友喜欢的声音也不同?
4、发给幼儿活动材料,阅读活动材料。
最好听的声音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