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绘本《点》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绘本《点》教案篇1
活动目标:
能看懂图画内容,学念儿歌,体验游戏儿歌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背面有蜗牛、蚂蚁、鲤鱼、招牌、熊打鼓、老头烤肉、野狼抱鸡、章鱼坐沙发、老虎喝酒、青蛙图片的数字卡片1—10
2.人手一本《拍花萝》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6,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字,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数字呀?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
1.学说语句。
师:老师在这些数字卡片后面还藏了一些小秘密呢,我们先来看数字“1”。
重点引导孩子看懂每一幅图:谁?在干什么?(依次翻看数字“1”“2”“3”,分别学念后面的语句)
师:请再仔细地看,图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他们在玩“拍花萝”的游戏。
2.完整欣赏儿歌。(播放儿歌录音1——3句)
师:他们是怎样玩的?让我们来听听吧。老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听到说了些什么?(依次询问“4—6”数字卡后面是什么?)(幼儿回答)
3.完整学习儿歌。
师:你想和老师一起来念吗?
三、带领幼儿集体阅读《拍花萝》。(运用动作来表演)
师:儿歌好听吗?一位叫做潘人木的叔叔把它写在《拍花萝》这本书里,曹俊彦叔叔把图画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表述儿歌中滑稽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都看过这本书,也念了儿歌。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很好笑,很滑稽呢?
五、师幼倾听录音机里的《拍花箩》,并有节奏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形式依然用游戏的方法进行。
绘本《点》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 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 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 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 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 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2) 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 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 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 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 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 操作ppt,讲述故事。
(3) 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
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绘本《点》教案篇3
活动背景:
本月,我们正在进行《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会借助动物这个生动载体来开展一些情感类的活动。这次选用的绘本《小忙碌的一天》,就是向孩子们去传递一种亲人之间的关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同时,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要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本次活动就大胆尝试了自主阅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提供的大小"忙碌"的线索,大胆想象并推测它们的心理变化。
2、感受并体验大小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雨中漫步》、心情卡、图片、阅读小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交代故事名称,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小忙碌的一天》。
2、小想讲讲自己忙碌的一天,什么叫"忙碌"呢?
过渡语:那小到底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二、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1、小和大都在忙些什么?
2、当大在翻土的时候,小在干什么呢?
小结:当大需要帮助的时候,小却在忙着自己的事。
3、大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第几页发现他很生气(不开心)?
4、小为什么要收集这么多的东西?这些收集的.材料都有什么用呢?
5、为什么小要亲手给大做一顶帽子呢?
小结:亲手做的东西更代表了自己的心意,代表了小对大的爱。
6、当大收到帽子以后,它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7、你觉得这是一顶怎样的帽子?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三、完整欣赏故事,情感迁移
1、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充满爱和关心别人的故事。你关心过谁?你是怎么关心他们的呢?(生生互动,个别交流)
2、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关心身边人的感人故事。
小结:是呀,让我们用真心去关心身边的人,用爱亲手制作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礼物,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爱。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绘本《点》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懂得爱护自己的牙齿的重要性,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懂得勇敢地去面对看牙时的恐惧心理。
活动准备: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和自制视频、鳄鱼玩偶及牙医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鳄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鳄鱼图片
2、提问:小朋友长过蛀牙,看牙医吗?你看牙医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医生会怎么治疗蛀牙?
3、幼儿交流分享感受。
二、共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一)第一遍阅读绘本
1、教师引导幼儿逐一看图猜测故事发展,重点引导幼儿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2、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提问:
(1)为什么鳄鱼会怕怕?牙医会怕怕?
(2)后来鳄鱼去看牙医了吗?
(3)鳄鱼长了蛀牙需要去看牙医,还有哪些情况我们需要去看牙医?
3、师生共同小结:面对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的时候,鳄鱼也想过逃避,但是最后它还是很勇敢面对,并坚持把它克服。
(二)第二遍阅读绘本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人物的相同对话。
提问:
(1)鳄鱼和牙医说的话是怎么样的?
(2)心情是怎么样的?
(三)介绍这本绘本故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1、猜一猜绘本的名称。
2、介绍绘本故事的名称、封面、扉页。
三、懂得爱牙,保护牙齿
1、师幼共同欣赏完整的故事课件。
2、师生交流、分享保护牙齿的知识及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小结:平时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营养均衡不挑食才能更好的保护牙齿健康。
活动延伸:
1、师生共同制作保护牙齿宣传海报,在放学时布置护牙宣传展览,宣传护牙健康小知识。
2、将绘本放在班级区域语言区供幼儿自主阅读。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有趣的绘本,借助鳄鱼和牙医在牙科拔牙时彼此紧张和害怕忐忑的经历,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丰富体验中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本次完整的故事内容由班级孩子角色扮演参与绘本视频制作,不仅童真童趣,也让孩子们玩转绘本的同时,了解爱护牙齿的健康小常识。活动中,孩子们对于绘本简洁夸张的画面很感兴趣,很喜欢鳄鱼和牙医夸张的表情和紧张的故事节奏,对于看牙医的经验的也比较丰富。但是,在拓展爱护牙齿经验的时候,孩子们的经验比较少,下次可增加保护牙齿和正确刷牙的健康视频,或者开展有关保护五官或牙齿的集中活动,深入挖掘绘本健康价值。
绘本《点》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注意牙齿的清洁卫生,知道要保护好牙齿。
2. 爱惜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 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ppt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请你看一看,猜猜他是谁。(鳄鱼)
鳄鱼还带来了一位他的朋友呢,他是谁呢?(牙医)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就发生在图片上的鳄鱼和牙医之间,故事的名字叫做《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二、绘本图片,故事讲述
1.鳄鱼牙疼的原因
师:鳄鱼的牙齿最近非常的疼,蛀了一个大洞洞,所以他不得不去看牙医。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鳄鱼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呢?(吃了很多的糖,不刷牙,不漱口……)
师小结:鳄鱼平时在生活中一点也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每天不按时刷牙,吃很多甜的东西,所以它的牙齿很痛,要去看牙医。
2.保护牙齿的方法
师:那么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吧。(故事讲述)
师:牙医有没有帮助鳄鱼把牙齿看好?(看好了)故事的最后鳄鱼说:明年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他了,如果鳄鱼的牙齿没有蛀牙,那么明年我想鳄鱼就不用再看到牙医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可以帮助鳄鱼保护牙齿,不让它长蛀牙呢?故事里面牙医有教鳄鱼一个好方法,你们还记得吗?(刷牙)除了刷牙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保护牙齿。(不吃糖果,饭后漱口,早晚都刷牙……)
师小结:小朋友们帮助鳄鱼想了好多的好方法,我想如果鳄鱼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吃甜的东西。用这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那么鳄鱼明年一定不会长蛀牙,它也不用看到牙医了。
三、结束活动,《刷牙歌》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们都有听到牙医也让鳄鱼记得刷牙,看来刷牙真的是一个保护牙齿的好方法,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好听的刷牙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拿出小手,刷一刷我们的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变得白白亮亮。
师小结:看看你们的牙齿都刷干净了吗?现在小朋友们都有了一口大白牙了。
附: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的牙齿没蛀牙。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绘本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教学ppt,通过观察ppt,提问让幼儿发现故事中的重复对话,并尝试师生角色对话和幼儿相互进行角色对话,让幼儿体会故事语言的趣味性。最后升华故事主题,让幼儿知道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细细想来,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阅读过程中我的设想是请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回忆看牙医的经历,使幼儿对人物心理产生共鸣。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是孩子们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在我问孩子:“你们去看过牙医吗?拔牙的时候痛不痛?”大多幼儿都大声地回答:“不痛!”跟我预设的答案有点出入,我就把幼儿的回答一直向很痛的方面来引,但是这些引导有些强制性的灌输,而不是让幼儿自然而然的感觉到拔牙其实真的很痛。
2、该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图片丰富,动作表情夸张,应该让更多的幼儿来观察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而我框住了幼儿的思维,单一的提问让幼儿也思考收到局限,或是走上了一个老师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比如,在鳄鱼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问幼儿:“鳄鱼坐在椅子上会想什么呢?”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我心里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绘本中的原话“我好怕”,所以我没有肯定幼儿的回答,而是直接说出答案。活动后想想,这个故事就是让幼儿通过画面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活动中我还发现幼儿其实非常喜欢类似的`绘本阅读,它画面丰富,文字短小,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今后的绘本活动中,我会在课前更好地研究绘本,吃透文本,将课堂组织的更好!
绘本《点》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较细致地观察画面,在自主阅读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通过阅读,获得在同一页面上"大图、小图"表示同时发生的两件事的阅读经验。
3、懂得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
活动准备:
1、《獾的美餐》ppt、音频。
2、图书《獾的美餐》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獾大叫起来······),谈话导入
1、你还记得这画面吗?它是谁呀?它怎么啦?这是什么表情?这表情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学学獾的这个表情动作吧!你觉得它在说什么呢?
2、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的后半部分讲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小朋友自己接下去看看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吧。
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后半部分,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请小朋友看看獾又遇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獾有没有吃到美餐呢?
师:就让我们从书的后半部分来找答案吧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阅读绘本后半段,边读边提问:
(1)(阅读23页)"马会将獾踢到哪里?"(幼儿猜测)(2)(阅读24、25页)"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会是谁的洞?"(3)(阅读26、27页)"可怜的獾没能吃到鼹鼠卷、老鼠汉堡、兔子香蕉冰淇淋,还被马踢到了自己的洞里,好饿啊!这下能吃到自己洞里的食物了吧?"(4)"最后发生了什么事?""谁吃掉了獾洞里的食物?"(5)请幼儿阅读30页的信。
三、共同阅读,重点阅读“小图”
1、是谁写的这封信?这三个小动物怎么会同时出现在獾的洞里的呢?让我们一起倒回去看看吧!
2、ppt5鼹鼠哪里去了?同时獾又在做什么呢?
师小结:这一页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左上角好像有书角卷起来了,这叫卷页,其实这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大故事,一个小故事,两个故事正同时发生。看懂了这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请小朋友自己来说说了,讲的时候要把大图和小图的事情都讲出来。
3、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并和同伴说一说图书内容。
三、完整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诙谐幽默。1、獾吃到美餐了吗?为什么没吃到?小结:獾本来有好多的美食,而它却不满足,想去吃更好的.的美餐,结果自己洞里的美餐反而让被它追着想吃它们的小动物给吃了,它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美餐。
2、你喜欢獾吗?为什么?
四、迁移讨论,懂得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1、幼儿讨论:"上面有一行字,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迁移联系:孩子们,你现在拥有哪些东西?
3、小结:我们拥有美丽的衣服、可口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我们还拥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最无私的爱、还拥有着身边朋友们的关爱!
那我们小朋友如果你拥有了好多美食或玩具,你会像獾一样吗?对,我们小朋友们要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绘本《点》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渗透绘本阅读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3、结合绘本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图文并茂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会看图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图意,诱发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说妈妈”引出话题
1.小朋友,你们爱妈妈吗? 有一个世界著名的,获得过安徒生绘画大奖的一位作家,他叫安东尼,他也很他妈妈,并为为妈妈创作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我妈妈》(板书)。齐读课题,强调:这不是别人的妈妈,是我妈妈。大家想看吗?(想)
二、读文赏图
(一)妈妈真的很棒
1、出示书封面,仔细观察说说我妈妈,怎么样!(要说出(或老师得引导出)妈妈穿了一件花衣服,在家里)
出示:“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想知道妈妈怎么棒吗?我们继续往下看。
(大厨师图),
师:你觉得妈妈怎样?
⑴当学生说到“我妈妈是个厨师”时,师演动作,感受出厨艺好。
⑵我们来看看安东尼布朗是怎样说的?(p5) ,生齐读。
2、(杂耍演员) 你觉得妈妈怎样?
交流(板能干)
3、(画家)引导得出妈妈和爱美(板书很爱美)
4、(买菜)
“最强壮的女人”:为什么说“妈妈是一个大力士?”妈妈为什么要提着这么多的东西?(因为她把家里人需要用的,吃的都带回了家。)让我们看看安东尼是怎么夸她的?(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你们觉得“我妈妈”怎么样?指导学生读(我妈妈真的很棒!)
(二)妈妈真的、真的很棒
接下来,安东尼会画妈妈什么呢?请你猜一猜。(学生自由发言)
你的想法和安东尼布朗是一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绿手指)你发现了什么?
绿手指:代表种什么都能活的人。
看图说话:妈妈的绿手指,让花盆里的花结出了心。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妈妈后面的花盆里都长了些什么?(鱼、苹果、香蕉、橘子……)这些东西是给谁吃的?(我、爸爸、爷爷、奶奶……) 所以说,我们全家人在妈妈的照顾下都生活的很好。
⑵为什么这样神奇呢?我们看看安东尼布朗怎么说的?p11齐读:“妈妈是。。。很好。”
2、、(仙子及话) 妈妈都是怎么逗你开心的?
3、(狮子) “大狮子”:妈妈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狮子?(妈妈生气了,发脾气了)她为什么会发脾气呢?(我做错事了,惹她生气了)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可能会做错哪些事情?“我妈妈”变成了狮子“我”还会喜欢她吗?(虽然凶,但都是为了我们好)(板书:很凶)
4、现在你觉得我妈妈怎样?齐读:“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
(三)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让我们接着看图,看妈妈变成了什么?
1、(蝴蝶)谁能为这幅图配一句话。
2、如上方法学习(沙发、猫咪、犀牛) 齐读:“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3、看到这里,我们的这本书还剩下最后几页了,让我们认真地他们读(到大老板)。 说说你们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点评夸赞妈妈)妈妈好不好?
(超人)(小丑)引出爱心。
二、小结绘本阅读的方法
1、刚才,我们跟随安东尼的脚步,一起看了《我妈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看的?(一页一页,边看边想),在看的过程中,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张网络图,这张图呀,到了高年级对我们习作可有帮助了。还可以对印象深的图,再看看。
2、说说今天给你印象很深的图画。
三、升华
是啊,我妈妈很棒,可是你发现没有,我妈妈真的是一个魔法园丁,好心的仙子和超人吗?她真的像狮子一样凶猛、河马一样强悍吗?可我为什么偏偏就要这样说呢?(我爱妈妈抽生板书 “爱”)是的,不管我妈妈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我都爱她。(完善板书)
四、知道故事中还有故事,你还会又新的发现
五、再看妈妈,你有什么新发现?
通看全书到: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连续问多人次)你当然知道(出示共同点)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是啊在什么时,妈妈做什么
哦,原来爱是相互的。读:“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爱也是,读:“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爱还是可以回报的。读:“我爱妈妈。妈妈爱我。”妈妈歌是唱给我听的,妈妈搞笑也是为了我,妈妈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我要由衷地说声我爱妈妈。
六、课外延伸
你想画画自己的妈妈,并加上一句话吗?
交流展示。
七、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读完了这本书,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意,我爱妈妈,妈妈也爱我!永远爱我!同学们回家以后也抱抱自己的妈妈,去感受一下这美好的境界!
反思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走近经典首先要读懂文本。于是,我想是否可以尝试把朗读指导也融入其中,让孩子学得更扎实,也尽量上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在本堂课中,我和孩子们就像去郊游一样,走走停停,对给我们印象深的、和我们心灵有共鸣的图片,伫足欣赏,慢慢品味,练习语言,进行交际。在对每一幅图片的喜欢、喜爱中行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的板块设计,层层推进,能做到轻重有致,循序渐进。一是尊重了文本,从我妈妈“真的很棒”“真的真的很棒”“真的真的真的很棒”来设计教学,二是尊重了孩子的情感体验的不断升华,来组织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与文本,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伙伴的对话,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紧紧围绕主题“我妈妈真的很棒”,抓住重点图片引导学生解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想像,总结出看绘本一类图书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和运用也比较有特色,大型的爱心里,包裹着那句可以倒流的话“我爱妈妈”,在她的周围如众星拱月般的排列着若干小爱心,而每一个小爱心都述说着“妈妈真的很棒”。在总结时,老师的三次诱导式的引读“我爱妈妈”,“妈妈爱我”,让孩子对妈妈的情感达到极致,此时的创作呼之欲出。
但本次授课,虽然是一次尝试,但还是贪多求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对详略的处理还不够恰当,在第一部分“我妈妈真的很棒”的教学,显得有点平均用力,耽误了时间,挤占了后边作品展示的时间。对学生的引导有的地方梯度不够,对学情估计偏高。
绘本《点》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 吃饭点作文6篇
★ 十一点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