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猫的教案参考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实用的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老鼠和猫的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鼠和猫的教案参考7篇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1

目标:

1、知道天冷要防感冒,注意保暖。

2、乐意模仿故事中小老鼠的动作。

准备:

故事及故事图片

重点:

知道天冷要防感冒,注意保暖。

难点:

模仿故事中小老鼠的动作。

过程:

1、教师出示老鼠图片,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

师:“有一天,天很冷,有一只小老鼠在外面跑来跑去,不小心感冒了,直打喷嚏,鼠妈妈说:‘小老鼠,快去晒太阳吧!’太阳晒在小老鼠身上好暖和,它觉得舒服极了!”

2、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请幼儿模仿小老鼠跑、小老鼠打喷嚏、小老鼠晒太阳的动作。

3、提问:天冷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冒,那我们能怎样预防感冒呢?

注意保暖,及时的增减衣服,多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多晒太阳等。

4、游戏:模仿小老鼠打喷嚏的.动作表演。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2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3

活动名称:《小打电话》

年龄班:大班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2、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 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打电话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猫的家、真实电话两部、小和猫的头饰若干、自制电话本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进行发声练习,激发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猫和”并提问:你们看谁来了?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套用歌曲第三句旋律和节奏,难点前置,练习空拍和拖长音。

∣1.2 3 4∣ 566∣∣53 0∣42 0∣2 32∣1 -∣

喵 喵喵喵 喵喵喵吱吱吱吱 吱吱吱 吱

2.创设“小打电话”情景剧,两位教师分角色示范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旋律,理解并学唱歌曲。

(1)两位教师扮演猫和,情景剧示范演唱,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歌曲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掌握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提问:小打电话要干什么?什么叫做过家家?小手里拿着什么打电话?它看了几次电话本?电话号码是多少?它是怎样打电话的?小是怎样邀请朋友的?邀请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唱准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3)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教师扮演的猫从房子中出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节的转变,体验小从喜悦到害怕的心里变化。

提问:小把电话打给了谁?猫说了什么?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现在是什么心情?害怕又后悔的小说了什么?声音和表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小害怕时颤音的演唱方式。

3.幼儿完整演唱,用欢快、跳跃以及紧张、害怕的声音表现前后心理变化。提问:小打电话找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的

快乐?打错电话之后是什么心情?声音和动作有什么变化?

4.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感受歌曲跌宕起伏的.情节,体验游戏的快乐,懂得要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1)幼儿扮演,教师扮演猫,引导幼儿用小害怕和关门的动作表现歌曲间奏∣243 243∣ 11 1∣x—∣。

提问:猫要来了,小感觉怎么样?小该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有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示害怕和关门的动作。

(2)两名幼儿与教师一同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玩游戏。引导幼儿在∣ 1313 13∣55 3∣4545 43∣22 2∣间奏处表现小害怕的样子并及时演唱歌词“朋友怎么会是他”。

(3)教师小结:小打电话的时候因为粗心拨错了电话号码,找来了猫。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打错电话,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麻烦,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希望小朋友们不要打错电话,做一个认真仔细的孩子。

?小打电话》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始终围绕歌曲内容,通过创设情境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大胆表现歌曲。

在活动开始环节,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巧妙将发声练习与难点前置相结合,解决歌曲的空拍节奏和拖长音。这首歌曲富有情节、充满趣味性,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将歌曲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幼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扮演的猫,出现了多次,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活动的需要,做了以下处理:前两次猫都是躲在房内只出声音,不现身,其目的是为幼儿留有悬念,引发幼儿欣赏并学唱的兴趣。第三次猫出现,其目的帮助幼儿体验剧情转折,为幼儿充分表现小心里变化做好铺垫。幼儿游戏环节,猫多次走出房间,与幼儿互动,游戏达到高潮。通过幼儿与“猫”的互动游戏,解决了间奏时幼儿枯燥单一的动作表现,鼓励幼儿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现小的心里变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整个活动将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歌曲、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在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1.理解童谣,学习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2.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进行童谣游戏,体验朗诵童谣的快乐。我们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学一学放鞭炮、放爆竹的样子和声音,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在比较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习童谣。在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几个关注点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鞭炮声会引来谁;老鼠会用怎样的形式去娶亲;老猫出现了会发生什么事……这样,更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童谣的内容以及热闹的场面。

主要的活动环节设计为:

一、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嘣啪”。

二、观察画面,理解童谣内容。

三、学习童谣。有节奏地进行朗诵。四、游戏童谣,体验朗诵童谣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认知目标)。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情感目标)。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鞭炮、老鼠娶亲的动画、老鼠头饰若干、老猫头饰一个、老鼠娶亲图片三张、戴大红花老鼠玩具一个、三角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导:小朋友们,你们看老是今天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鞭炮),鞭炮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玩点鞭炮游戏。

3、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戴有大红花的老鼠玩具。

教师:这个鞭炮放的好响亮呀!小老鼠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扮演老鼠:今天真热闹,我要娶亲啦!)

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嗯!娶亲就是结婚,小老鼠今天要结婚啦!

2、观看《老鼠娶亲》动画

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

①教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只小老鼠娶亲的场面?那我们就一起去瞧一瞧(播放老鼠娶亲的动画)。

②教师:哇!老鼠娶亲真实又热闹又有趣,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

③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启发幼儿创编儿歌(肢体语言记忆儿歌、身体部位拍打儿歌节奏)。

b、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①陈老师戴猫的头饰学猫叫。导:谁的声音?(猫)糟了,今天可是老鼠娶亲的好日子呀,老猫想来干什么?(请幼儿猜想)。

②教师引:小朋友们猜对了吗?我们一起听听老猫到底想干什么?(幼儿听,念儿歌最后两句)

③扮演老猫念儿歌。

c 、小结并完成串念儿歌。

儿歌《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呀来贺喜呀,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三、结束部分

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扮演老鼠去参加老鼠娶亲典礼?那就赶快戴上老鼠头饰吧!

2、和幼儿共同商量游戏的玩法,我们请陈老师当老猫。好,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师里绕圈走,并根据规则做游戏)。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次活动意在,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民俗风情,为了增进孩子对这方面的了解,从而具体帮助孩子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认识和感受。

儿歌《老鼠娶亲》节奏明显,通俗便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比较诙谐幽默,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再加上猫和老鼠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动物形象,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活动的基本部分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每一双眼睛都在画面上搜索:有的老鼠抬花轿,有的老鼠在吹号,有的老鼠放鞭炮……。生动形象、活泼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活动中我着重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为孩子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宽松氛围,使得幼儿大胆出色的创编了儿歌,摆脱了老是毒霸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式。

在念儿歌的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念儿歌的乐趣,或是表演动作念,或是用身体各部位拍打节奏念,每一遍新的尝试都能燃起幼儿的浓厚学习兴趣。在幼儿初步掌握儿歌后,我有启发他们根据儿歌内容创编了猫捉老鼠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诙谐幽默的儿歌在角色游戏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再次展现,并再次从中体验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以新颖科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儿歌教学方式。整个活动实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我和孩子们积极的进行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孩子们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地参与到了互动之中,使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仍欠激情,还有,教师导演与幼儿主演的教学形式还有待提高和不断创新。总之,在今后的幼教活动中我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勤恳钻研幼教业务,使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提高,获得不断的进步。

最后,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听辨两种乐器的声音。

2、跟随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初步感知快和慢的节奏。

3、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中,通过自由走动和迅速躲藏,体验自我控制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器:木鱼、大鼓;教具:大象头饰1个,小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2位动物朋友,猜猜它们是谁?

二、引导幼儿分辩两种乐器的声音。

1、分辩木鱼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1) 出示木鱼,教师敲击木鱼:“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出来。(头戴小老鼠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节奏:

×× ×× ×× 小老鼠慢慢走

×× ×× ×× ×× 小老鼠快速走

2、分辩大鼓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大象走路。

(1) 出示大鼓,教师敲击大鼓:“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大象走出来。(头戴大象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大鼓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慢慢走)

三、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

1、讲解游戏规则,发放头饰。

游戏玩法:(教师敲击木鱼)幼儿跟随木鱼的敲击声、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时快、时慢)

(教师停止敲击木鱼,敲击大鼓)大象来了,小老鼠害怕的躲起来。(蹲在地上不动)配班教师跟随大鼓的声音入场,说:“咦,小老鼠呢?一只老鼠都没有,我走了!”大象退场。(敲击木鱼)小老鼠继续走。

3、开始游戏。

四、小结:再次请幼儿听听两种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他们是哪种小动物的脚步声。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的关系。

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糖果、糖果罐活动过程:

一、看画面,引发关注1、听,来了几个小动物?

(和小动物打招呼)2、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

(模仿小动物的对话)二、听声音,猜测礼物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2、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

3、哪个罐子里糖最多?(数数、序数)三、听故事,分享礼物你想和谁一起分享糖果?

(模仿小动物的语言)

活动反思:

在《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一活动中,我改编了绘本原有的画面主,把听一听作为重点,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去分辩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环节看画面,引发关注,采用ppt形式播放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还抱着一个大箱子)很形象的让幼儿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来送礼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关注着,都在猜测着是什么礼物呢。第二环节是听声音,猜测礼物。当老师摇一摇手中的瓶子,幼儿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让幼儿去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装在罐子里让幼儿判断,幼儿都能根据声音轻响来判断。但在当软绵绵的糖装在罐子时,因为摇起来轻轻的,所以幼儿就误认为里面罐子里是空的。结果当我打开一看,幼儿大吃一惊,满心欢喜的看着,因为罐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糖。让幼儿三次练习听,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循序渐进,让幼儿自己去猜,自己去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都是有关系的。

在本次活动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领域:小动物排列的序数,动物与礼物数量的对应,幼儿从不同方向数数时的序数的变化。科学领域:礼物声音的响度与礼物的多少、材质有关。还包含了文明礼仪教育“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处就是幼儿个别讲述的机会较少,应该鼓励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完。

老鼠和猫的教案篇7

游戏目标: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学习儿歌《老鼠笼》

游戏玩法:

教师请三分之一的幼儿做老鼠,其余的幼儿围成圈做老鼠笼,做了笼子的幼儿大声念儿歌,老鼠不停的从"笼子"里钻进钻出,当儿歌念到"咔嚓"时,小老鼠要赶紧钻出"笼子",扮演"老鼠笼"的'小朋友赶紧蹲下,没有钻出去的"小老鼠"就被捉到了,被捉到幼儿扮演"老鼠笼",没有捉到的小老鼠继续进行游戏。

附儿歌《老鼠笼》

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

我们做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中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老鼠和猫的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画老鼠的教案优秀8篇

小班科学猫的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捉老鼠教案反思5篇

猫的试讲教案7篇

狗和猫故事的读后感参考8篇

狗和猫和鼠读后感500字参考5篇

老鼠灯作文参考8篇

老鼠夹读后感参考5篇

小班科学猫的教案6篇

小班科学猫的教案优秀6篇

老鼠和猫的教案参考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