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歌音乐教案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判断其教学能力,编写多样化的教案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快乐歌音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快乐歌音乐教案6篇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有节奏的用动作表现鼹鼠参加舞会的游戏经历。

3、体验躲藏游戏的趣味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乐曲内涵与结构,运用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能自主倾听乐曲随旋律变化变换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鼹鼠的生活习性,观看小鼹鼠的生活视频。

2、物质准备:乐曲《快乐的小鼹鼠》mp3,大型道具,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知理解音乐旋律的特点和内容。

1、出示小鼹鼠图片,引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提问:它是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小鼹鼠的乐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音乐?小鼹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了解乐曲内容。

(1)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感觉如何?小鼹鼠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2)小结:这首乐曲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滑稽有趣!表现了鼹鼠妈

妈带着小鼹鼠们去参加森林舞会,小鼹鼠从地里挖出很多礼物带到舞会上,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掉队了,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找到了他!小鼹鼠们快乐去参加森林舞会了。

3、出示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感知乐曲结构。

(1)提问:乐曲分成了几段?每一段讲了小鼹鼠做什么事情?

(2)小结:乐曲分为4段。第一段是讲小鼹鼠从地下钻出来挖礼物,??

起走向舞会;第二段讲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边走边玩掉队了,大家找呀找终于找到了!第三段是小鼹鼠们擦擦汗加加油继续走;第四段讲了小鼹鼠到达舞会现场和舞伴一起跳舞的故事。

二、深入感知音乐特点,能随旋律用动作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前三段,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鼠小弟、赶路的情境。

(1)教师扮演鼹鼠妈妈,幼儿扮演鼹鼠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随音乐做动作,熟悉音乐旋律。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提问:老师是怎样挖礼物的?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挖礼物呢?

鼠小弟不见了还可以怎样找呢?找完之后要干什么?

教师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升分享幼儿的动作丰富幼儿经验。

2、幼儿完整表现乐曲前三段,学习找寻、呐喊等情节。

(1)幼儿表现后教师点评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2)提问:鼠小弟到底会藏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学习喊完三遍后指出鼠小弟藏的地方,鼠小弟要快速跳出来!3、欣赏音乐第四段,表现与同伴参加舞会的情境。

(1)提问:这段舞会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段音乐舒展放松但又不失活泼跳跃,表现了小鼹鼠找到舞伴快乐的跳起舞来。

(2)幼儿自由寻找同伴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细致观察幼儿表现,并请个别组幼儿分享,丰富同伴合作舞蹈的动作经验。

(3)幼儿迁移新的动作经验再次合作舞蹈。

三、完整再现音乐,能听辨音乐变化与同伴合作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鼹鼠妈妈随意指定一名幼儿是淘气的鼠小弟,

鼠小弟挖完礼物要赶紧藏起来,大家喊完三声“鼠小弟”后,用手指来它藏在哪里,鼠小弟也要赶紧跳出来继续跟跟随大家向前走!

(2)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完整游戏,并用语言提示幼儿变换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躲藏的反应速度、听音乐变化动作、幼儿合作舞蹈创编进行评价。

2、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请鼠小弟找到下一个躲藏的`人循环游戏。

3、交换领头人幼儿再次完整玩游戏。

延伸活动:

1、音乐区中提供音乐和头饰,幼儿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2、与幼儿共同讨论变换游戏玩法,增加游戏趣味性。

课后反思: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鼹鼠》是在幼儿充分欣赏和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幼儿自主创编游戏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一节活动。下面是对这节活动的反思:

1、幼儿学习兴趣高,活动参与性强。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将活动的重难点有机渗透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为实现游戏的目的而不断挑战自我。活动设计中第一部分完整欣赏音乐,通过图谱了解音乐的结构与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采用教师示范、幼儿创编、随机评价等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规则、玩法的难点,并让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摸索,使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第三部分通过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2、及时捕捉游戏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学习经验。

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幼儿的问题与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如当鼠小弟在游戏开始就躲藏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中断游戏,而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自我调整,顺利完成游戏;在与同伴创编舞蹈时,能有效分享典型动作,并作出总结提升,丰富了幼儿的动作表现经验。

3、对幼儿动作的指导提升有待提高。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运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动作的要求指导需要加强,如看一看、挖礼物等在伸展度上有待提高,幼儿动作稍欠缺美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刻的挖掘活动的价值。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2

一、设计思路:

(教情学情也包含在内)本次活动是根据民间游戏"桃花朵朵开"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游戏。奥尔夫教学法提出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语言,这也正切合中班幼儿的特点。本次游戏活动通过《孤独的牧羊人》这首两拍子节奏鲜明、轻快的轻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通过律动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以抱抱的形式,培养幼儿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并做相应的动作;

2.愿意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并乐于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

3.通过抱抱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相互之间的友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孤独的牧羊人》轻音乐一首以及音响设备;

2.铃铛一串。

四、教学流程:

(活动的重难点也将包含在内)

1.第一部分:教师先将全体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小手牵小手,并席地而坐。然后,播放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节奏,教师则在圈内根据节奏示范拍手动作(不要求幼儿做动作,仔细听,看着老师就可以)教师:

①宝贝儿们,想不想玩游戏啊?那就要听老师的话,仔听游戏规则,没有认真的小朋友就不能玩哦。现在老师先将你们分成几个小圈圈,然后,小朋友们要手拉着手,我们再原地坐下,一起来玩游戏;

②小宝贝们,坐好了吗?现在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在游戏之前,老师会放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要好好听音乐,不要说话,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待会儿你们要自己做的。(幼儿听音乐,教师示范动作)

2.第二部分:教师喊口号"1,2/3,4/1,2/3,4……",先教会幼儿按节奏拍手,再播放第二遍《孤独的牧羊人》,带领幼儿一起拍手,集体跟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听了一遍音乐,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但是,老师先教大家拍拍小手,跟老师一起做。老师说1,2的时候就拍两下小手,说3,4的时候就拍两下小腿。小手举起来,小腿在哪里,开始了,1,2,;3,4;1,2;3,4……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放音乐了,跟着老师一起来哦。拍小手,1,2;拍小腿,3,4;小朋友们非常棒,做得很好,笑起来,笑起来;1,2;3,4;1,2;3,4……3.第三部分:让幼儿站起来先活动活动全身,再给幼儿讲述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规则,让一组幼儿先来示范一遍,和着音乐节拍围着圈走起来,听老师的口号玩游戏。

再一组一组接着来玩。

教师:宝贝儿们,玩得开心吗?那现在慢慢地站起来,一起活动活动全身,跟老师一起抖抖手,甩甩腿,捏捏肉,扭扭腰。好了,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咯。这个游戏叫桃花朵朵开,在游戏之前先听老师口令,小脚这样踏起来,12,12,12,12,12。接下来,老师放音乐你们就要跟着老师的12,12,12一起围着圈走起来,走起来……教师:如果听到老师手里的铃铛摇响后,你们就要问老师:"桃花桃花开几朵?"老师就回答:"开1朵,或者2朵、3朵、4朵、5朵。"老师叫2朵的时候,小朋友就要有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3朵就3个小朋友抱在一起,1朵的时候就站着不动。小朋友不能抱多一个,也不能抱少一个,没有抱到的小朋友就先出来等到下一轮再来玩,其他小朋友就继续。

教师:现在重新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游戏开始,走起来,12,12,12,12,12,……

五、活动反思:

1.优点:通过音乐,能更好地启蒙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能更加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之情。从这次活动中开开心心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快快乐乐地成长,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缺点:游戏活动在组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可能我们大朋友在前两个环节欣赏音乐与拍手当中觉得很无聊,便跳过了。预计在幼儿园实行的时候,个别好动的幼儿可能也会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游戏的过程还得维持课堂纪律。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猜谜的形式,借助图示,学唱歌曲。

2、 了解并学习对歌的歌唱形式,尝试进行领唱和齐唱。

3、 通过合作参与对歌,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领唱、齐唱标记,视频选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戴老师跟你们玩猜谜游戏,想玩吗?可是我这个猜谜游戏跟你们平时玩的可不太一样哦,请你仔细听好!

教师范唱第一句:哎~,什么结果一串串咧,哎,一串串。

师:听出来了吗?我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你们谜面的?你听出来我的谜面是什么了吗?我们继续来听!

二、学唱新歌

(一)学唱谜面

教师完整范唱谜面。师:听出来了吗?我唱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师:除了这四句,其实还有四句话也藏在这首歌里。

教师再次范唱,并请幼儿摆放剩余的图谱。

师:你有没有注意在唱之前唱歌之前我唱了一个什么字?(哎)为什么我要唱这个“哎”字(提示音)提示音有多长?我来唱你来数。(教师边唱边拍手四下)你会吗?

幼儿学唱“哎~”

3、师:现在你知道谜面了吗?谜面是什么?我们看着图谱来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说一说谜面的歌词。

4、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把它唱出来吗?

幼儿学唱新歌。

5、 练习唱新歌两遍。

(二)学唱谜底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谜面了,那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猜测,并揭示答案。

2、鼓励个别幼儿尝试唱歌曲的谜底。

3、集体学唱歌曲的谜底。

三、学习对唱。

1、男唱谜面,女唱谜底。

2、交换角色。

四、学习齐唱和领唱。

1、师:刚才我们这种你问我答的唱法叫“对唱”,在我国的广西壮族很有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请你观察一下什么时候是一个人唱的,什么时候是很多人唱的?

欣赏刘三姐选段。

2、师:刚才是谁先唱的?接着呢?

小结:一个人唱的叫领唱,一起唱的叫齐唱。

3、师:如果我们用领唱的和齐唱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应该怎么唱?

幼儿讨论,请一名幼儿在图谱前面摆放领唱和齐唱的标记。

4、教师领唱,幼儿齐唱。要求:齐唱的声音要整齐响亮。

5、男生组和女生组各推选一名领唱,进行对歌。

6、后面教师和幼儿分成两组,各推选一名领唱,进行对歌。

五、延伸活动:创编新歌

师:今天我们唱的快乐对歌中都是唱的水果,除了水果我们还可以唱什么?

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唱一唱:什么(大象)鼻子长又长;什么(刺猬)全身都是刺……

师:老师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我们教师的区域里,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编一编,一个人唱谜面,另一个人唱谜底,编成一首新的快乐对歌。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2、能根据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表示时间的图片,小闹钟一个。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若干:小铃、圆舞板、双响筒、锣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论述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1、提问:平时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师举例: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敲门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幼讨论各种敲门声的节奏,复习节奏××∣×××∣和×××∣×××∣××××∣×—∣

2、引导幼儿回忆厨房里的各种声音,比较“切菜”和“剁肉”声的不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节奏型)

二、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选器伴奏。

1、出示闹钟,复习其特征。

你们听过钟的声音吗?里面都有哪些针?秒针是怎么走的?(不是直线走,

而是绕圆圈走),那么到点的时候,有一种大钟,它能发出什么声音(当当….四分音符节奏),1点时敲几下?3点、六点呢?

2、听音乐,辨别不同的.声音。

提问:请听这音乐里,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哪有当钟到点时当当

的声音,而且来听听这些声音里告诉你是几点了?

附节奏词:

小小闹钟滴答滴答,××××∣××××∣

陪我说话滴答滴答,××××∣××××∣

夜晚陪我入梦乡,早晨催我早起床,××××∣××××∣(此句重复一次)

××∣××∣××∣××∣××∣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3、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那你觉得秒针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表示最合适?钟报时的声音呢?(幼儿

自由讨论,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演奏)

分组演奏(双响筒/锣)

三、通过图片复习原有认知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1、在老师提供的图片中,找出音乐里演绎的钟点(3点、6点、12点)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这三个时刻,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御

用到游戏中。(请个别幼儿练习表演)

不错的

四、音乐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老师站在中间。音乐开始,小朋友转动手臂像木偶人一样模拟“滴答滴答”的节奏,嘴里说着“滴答滴答”;当钟声“当当”响起,老师(或请一名幼儿)敲锣,问:“几点了?”,所有小朋友用肢体动作摆个“pos”,或者全体一起挥拳头“敲钟”并一起数“当当”声,根据小朋友现场的意愿进行游戏。

五、结束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神奇作用。

活动准备:

1、歌曲cd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蜗牛图片,引出歌名。

(1)师:快乐的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你想做这只快乐的小蜗牛吗?

(2)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歌唱小蜗牛的歌,名字就叫《快乐的小蜗牛》,仔细听听歌里是怎样唱小蜗牛的。

2、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师:歌里唱的是怎样的一只小蜗牛?小蜗牛想去干什么?

(2)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小蜗牛的房子有什么好处?

(3)欣赏歌曲第三遍。

小蜗牛有很神奇的背壳,就像一座房子,风雨都不怕,它可以到处旅行,多么逍遥自在。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按歌曲节拍拍手,感受歌曲。

(2)幼儿跟唱,重点唱出轻松的情绪。

4、分组演唱表演歌曲。

快乐歌音乐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在韵律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部分模仿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跟随音乐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鞋匠舞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乐曲结构简单,对幼儿创编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也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舞补鞋子的各种动作。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创编动作。

3.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匠的劳动、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鞋匠的劳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鞋匠的劳动。

二、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进一步探索鞋匠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动作进行探索。

(2)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

(3)教师:还有哪些动作看不懂?(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对图不理解的地方,并告诉幼儿,等一会会有办法帮助幼儿看懂图片。)

2.请幼儿欣赏乐曲,根据乐曲想像情境,创编鞋匠补鞋的动作。

(1)教师: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整理出鞋匠补鞋的完整情境。

(3)师生根据想像出的情境创编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做鞋匠舞的动作。

(1)教师: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地做鞋匠舞劳动的动作。

(2)教师带幼儿完整做动作两三遍。

三、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创编两个人跳舞的动作。

四、延伸环节

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两个人共同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例如两个人要同时先出右脚等。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快乐歌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案模板6篇

关于纸的音乐教案最新6篇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6篇

关于纸的音乐教案推荐6篇

幼儿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6篇

中班蚂蚁搬豆音乐课教案6篇

小班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教案反思参考6篇

哆来咪音乐欣赏教案模板6篇

哆来咪音乐欣赏教案通用6篇

哆来咪音乐欣赏教案精选6篇

快乐歌音乐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