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富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学习欲望和动力,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能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游戏角色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游戏角色教案篇1
幼儿天性是玩,游戏是玩的表现形式。幼儿对角色游戏百玩不厌,他们平时自发的就玩起来,一招一式都能闪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创造。
本学期我们针对本班幼儿年龄,身心等特点制定如下游戏计划:(本学期侧重点在娃娃家):
娃娃家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能与小朋友主动作出积极反应。
2.在游戏中能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动作。
3.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角色交流。
4.了解各种角色游戏的简单规则,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守规则。
二.活动内容
(一)、娃娃家——喂娃娃吃饭
材料:娃娃家环境创设,娃娃家用具。各种豆子、花生米、自制小纸球等。毛巾、
脸盆、牙刷、杯子、牙膏等。
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充分利用材料.生活经验给娃娃洗脸.洗手.刷牙.喂饭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措施:
1.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合力创设环境。
2.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二)、娃娃家——当“爸爸”当“妈妈”
材料:娃娃若干个,炊具,餐具,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自制糖果等),
布置若干娃娃家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商量着游戏,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2.愿意与人交往,发展友好交往能力。
措施: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提醒幼儿角色分工,引导幼儿商量着各自角色的工作。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做好爸爸.妈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娃娃家——客人来了
材料:基本同上(根据幼儿的需求酌情添加材料)
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能与同伴交往,促进各组角色间的联系,发展交往能力。
2.巩固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再见等)的使用,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措施:
1.教师以今天要到娃娃家作客导入,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回忆客人来家玩.接待客人的情景。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待人的礼节,提醒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diy礼品工作室
材料投放:彩色卡纸、手工纸、物品小包装盒、海棉、彩色皱纹纸胶棒、剪刀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想象力,
3、设计自己的dty作品。
指导要点、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礼物,如用彩纸和海棉做糖果、用卡纸做卡片等。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将纸屑收入垃圾箱。
饰品屋
材料投放:珠子、线绳若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练习小手指肌肉。
2、幼儿练习按色板串珠
指导要点、玩法:幼儿按色板串珠子,将穿好的珠子交给让老师连在一起帮忙做
成项链,装饰活动室。
汽车发烧会
材料投放:各种食品盒胶棒瓶盖圆形即时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指导要点、玩法:在食品盒上贴出汽车窗、门,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完成。
游戏角色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明白生病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病的好办法。
2、经过看录像、开展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医生的工作情景。
3、乐意扮演“医生”,获得当医生的情感体验,消除看病的恐惧感。
4、认识文字:医生。
【活动准备】
医生看病的情景录像做医院游戏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师:这是谁你在哪里见过他们他们在干什么(出示文字:医生)
二、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为什么要去医院
师:人们在什么时候去医院
小朋友去医院要做什么
小朋友为什么要去打针、吃药
你们害怕打针、吃药吗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生病了,就要去医院,让医生给你看一看。你身体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然后,医生会给你开药或让你打针。这样你的身体才会健康。
三、主角游戏。
师:穿上医生服装,示范“医生看病”的情景。
师:我是医生,此刻来为小朋友看病,要告诉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幼儿上来和教师示范医生看病的情景。
询问哪里不舒服,给病人打针、吃药并嘱咐回家后按时吃药。
有意识地表扬哪些勇敢的孩子。
小朋友轮流当医生为他人看病。
游戏角色教案篇3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独自穿越马路、独自活动的机会逐渐增多,虽然他们对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略知一二,但对其危害程度了解不够。我想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模拟在马路上自我过路口的尝试。经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幼儿不要违反交通规则。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防护本事。
活动准备:
红绿灯,车辆模型交通符号指示
活动过程:
一、共同布置场地
1、教师和幼儿一齐做热身运动:慢跑扭身,弯腰等
2、认识信号灯标识及几种常见交通标志
师:在生活中,很多马路上都有信号灯,信号灯有几种颜色?它告诉我们什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3、师:我们看见马路上有什么标示?(交通符号指示)想请你们一齐来说以下这些交通符号的意思,并一齐来做游戏好不好?
今日你们要自我过马路,应当注意些什么啊?
二、模拟游戏,体验信号灯在交通中的作用
师:此刻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做好了准备,刚才我们已经布置好了路面情景,在过马路时我们必须要注意车辆和信号指示,以免发生撞车和事故。在路上行走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游戏开始,观看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景,是否有危险行为及是否有违规现象。
出示红绿灯,暗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及时休息调整。
知识延伸:熟记各类路上安全符号指示,并明白停车场是在固定的一个p的地方。
四、整理场地
提醒幼儿放到原先的地方整理好。
五、活动反思:
孩子们,今日你们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都表现得十分出色,教师觉得你们能够以后自我过马路了。也能够在路口帮忙警察叔叔指挥了,教师期望你们在以后的上学放学路上都要能够自觉维护交通安全,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游戏角色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自行分配游戏角色投入表演,
2、 把握游戏规则,能在活动后能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活动重点:分配游戏角色并投入游戏
活动难点:掌握每种游戏角色的基本特点
材料准备:娃娃家活动区的各种材料
设计思路: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扮演角色为主,体现对家庭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应家庭生活。
通过角色表演幼儿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能有效提高。教师可通过观察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活动流程:引发兴趣——自主游戏——整理场地——分享快乐
一、引发兴趣
引入语:今天我们要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心吗?启发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请小朋友说说,今天想演谁?和谁一起玩?
二、 自主游戏
1、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进行游戏。
2、老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活动适时介入指导。
三、整理场地四、 分享快乐
a) 幼儿说一说。我今天玩了什么?玩得怎么样?是怎么玩的?
b) 幼儿相互介绍。师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新要求。
游戏角色教案篇5
游戏目标
1、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超市→付款,得到商品。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超市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游戏准备
1、一个有货架的类似超市的场地准备。
2、给幼儿普及关于超市的基本知识。
3、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超市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超市,我们也看过超市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超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超市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超市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超市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超市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进一步导入游戏。
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超市,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超市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超市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超市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超市买了些什么?
游戏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课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游戏角色教案篇6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幼儿角色游戏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游戏角色教案篇7
今天欣欣来到理发店当起了小主人,刚开始没有小客人来光顾。于是欣欣想了想之后开始叫喊了起来:“有没有来洗头发的呀,今天免费!”可是欣欣反复叫喊了好几次也没有小客人上门洗头。于是欣欣主动出击,跑出去一个个问有没有要理发的,最后灏灏来到了理发店理发。只见欣欣拉着灏灏坐在了小椅子上并拿着一个塑料的杯子帮灏灏要弄湿头发,准备开始洗头,可是这时候欣欣停了下来,发现没有洗发露。于是欣欣回头看了我一眼说:“老师,我没有洗发露怎么办?”我说:“你自己先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解决呢?”欣欣听完看了一眼教室,于是跑到了开超市的小主人那里拿了一个矿泉水瓶子回来开心的说道:“看,我有洗发露了!”说完便开始给小言洗了起来。
行为分析:
?指南》社会领域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中指出“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在今天的游戏中刚开始因为没有小客人来理发欣欣能够想到用叫喊的方式说今天来理发的免费这句话来为自己的理发店增添一些生意,虽然后来还是没有人来,但是欣欣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跑出去一个个的问并且成功为自己拉到了小客人。这里可以看出欣欣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会付诸行动。而不是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等小客人上门。在之后没有洗发露的时候,欣欣也能够聪明的想到用矿泉水瓶去替代洗发露给小客人洗头。从欣欣的这些游戏行为中可以看出欣欣的表现基本符合了指南中所指出的目标。
我的思考:
他们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有了之前一年的经验,所以相对来说也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了我觉得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进行支持,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鼓励。
游戏角色教案篇8
游戏内容
琪琪家厨房、洗衣房、卧室,甜甜医院配药室、病房,巧虎超市、送货车,奶茶铺,133公共汽车,银行取款机
游戏材料
游戏角色挂牌,自动取款机:银行卡、一米线等
游戏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扮演喜欢的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并在分享时愿意告诉大家。
2、愿意和大家一起想想说说关于知道的自动取款机的事情。
重点观察
1、幼儿来园后是否主动去找角色牌子挂起来参加游戏。
2、幼儿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的。
交流分享
1、介绍:“你今天在哪里上班?”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介绍:我今天是巧虎超市的收银员……
2、讨论:关于银行取款机
1)这是什么?——了解正确的名称:银行的取款机。
2)你和谁一起去过银行?——了解多少幼儿有经验。
3)你看见是怎么用取款机的?——了解银行卡(老师出示为幼儿制作的“银行卡”告诉幼儿应该按照小组放置)。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
游戏角色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