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精心编写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进度的紧凑和顺利进行,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篇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1

设计背景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2

教学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细致的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幅。

3、教学挂图。

活动建议:

1、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分别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哪里看出来的?

(1)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

(3)图4、

?设置悬念,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请幼儿谈谈: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样?儿子心里怎样想?爸爸为什么躲在树后面?

3、教师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儿,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4、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生活中鼓励幼儿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4

活动设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饲养小猫、小狗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我们处在城乡交界处,小动物比较常见,幼儿回老家也经常与动物接触。爱护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小动物伤害等问题也随着产生,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面对小动物,我们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应该爱护小动物,能与小动物友好相处。

2、在与动物接触中学会保护自己。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讲述——了解小动物与人的关系。

(一)、问题:

1、你经常见过哪些小动物?在哪见过?

2、大家为什么要养小动物,如果没有它们会怎么样?

3、你会照顾小动物吗?大人是怎样照顾它们的?

4、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和它玩的?

(二)、组织幼儿讨论,互相讲述 。

(三)、小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特别是一些生活孤单的人,他们就可以饲养小动物,与小动物为伴;有些小动物还可以为人们做事情,如;小鸽子可以送信、小狗可以看门、小猫能捉老鼠等等;有的小动物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象小鸡、小鸭能生蛋,小兔的毛能织毛衣等。所以我们应该关心照顾小动物,及时喂它们,给它们洗澡,带它们散步,和它们做朋友。

二、组织幼儿讨论——知道与小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1、课件演示(情景:一只小狗在追赶一名吓的哇哇哭的小孩)

1)、问题:小狗为什么要去追赶小朋友,它要干什么?

2)、猜想;小朋友刚才是怎样对待小狗的?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受到伤害?

3)、小结;我们要和小动物友好相处,不能追赶它,逗引它,也不能抱着它或用手直接拿食物去喂它,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2、课件演示:(给小狗打疫苗)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自制图书,在观察、想象、表演中,培养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调动孩子丰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说话训练。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

师:“老师自制了一本图书,这是图书的封面,看了这个封面你会想到什么?” (封面是一个初升的太阳,还有在站在石堆上啼鸣的大公鸡。)

二、这些都是小朋友熟悉的想的

并很喜欢的东西小朋友看了很高兴,这时让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给小朋友说,然后再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朋友很乐意。

三、延伸:

大公鸡勤快,起得早,我们应向它学习。学习它勤奋。

教学反思

优秀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深受小朋友喜欢。因此,教师往往通过边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边适时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的方法来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既给以知识技能又调动情感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有一下感受

一、适当提问,给幼儿思维的挑战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孩子们在讲到大公鸡时还模仿它的叫声,它飞跑的姿势。但最后结尾部分显得轻描淡写了些,怎样让幼儿把体验到的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升华,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倾听,给幼儿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能强化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地倾听才能展开有效的评价。如幼儿在说话过程中声音洪亮、说话流利就适时给以表扬,孩子们很开心。

小百科: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对于图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2.经历比较、分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通过比较给事物分类。

3.经历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4.形成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各种小动物的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捕捉一些小动物供课堂上观察。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谁能说一说蚂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复习蚂蚁外形的特点,为学习新课打基础。)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2.比较蚂蚁和其他小动物。

(1)小组活动:观察课前捉到的小动物,把它们和蚂蚁进行比较,看看会发现什么。(这个观察、比较的环节也可以用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实物观察。)

(2)交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3)分类。把与蚂蚁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蚯蚓和蜗牛是很容易被排除的,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学生认为蝴蝶、蜻蜓有翅膀,蚂蚁没有,它们不是一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特点,例如,提示“除了翅膀,其他的特点呢?”)

3.找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1)小组讨论:把外形和蚂蚁相似的动物和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外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

(3)教师讲述: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4.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说一说,你们今天捕捉到的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做出判断时,一定要提醒陈述理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5.拓展。

(1)除了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动物?(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前三类学生已经学过了。)

(2)动物世界多种多样。你认为,这些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习性的动物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3)课外观察:搜集更多的小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并试着给它们分类;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排图讲述试泡泡变成包共4幅图片,描绘了男孩边吹泡泡边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篮子额头上鼓起一个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专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节有趣、画面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活动以泡泡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排图、讲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泡泡变成包”的过程,提醒幼儿走路要专心,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结合已有经验看懂图片内容。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2.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图片排序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3.懂得外出活动时、走路时要专心,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4幅(详见教案后的附图),“幼儿学习材料”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以游戏“找泡泡”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2(只露出额头上的.包,其他部分遮住),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猜想后揭开谜底,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

(1)出示4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提问:这个泡泡分别出现在哪几幅图片中?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其他情节。提问: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2,鼓励幼儿进行讲述。

提问:这幅图也有“泡泡”,这个泡泡是什么?泡泡怎么会变成包呢?

3.提出讲述故事的要求,引导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结合《我长大了)第8页,引导幼儿以泡泡为线索进行观察,学习给图片排序的方法。

教师:这4幅图描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一想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哪些事情,给图片排排顺序并讲一讲这个故事。

(2)交代讲故事的几个要素: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丰富故事的情节及内容。例如:图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其他角色会说些什么?

4.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按照自己排列的顺序进行讲述。

(1)指导幼儿评价同伴的讲述内容:哪里讲得好?怎样讲就更好了?

(2)引导幼儿用生动、好听的词汇讲述故事。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5.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泡泡会变成包?怎样做泡泡就不会变成包?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圆形封闭式数数的方法,积累数数的经验。

2、关注动物的不同特征,在解救小动物的情境中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语:森林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三只小动物被大灰狼抓走了,关在了山洞里,山洞里黑乎乎的,小动物们一定很害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好,我们来做一回森林警察,一起去解救小动物,好吗?

2、锻炼身体:在救小动物前我们要先把身体锻炼一下,准备战斗。请听口令:做动作时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数。(挥拳5次、举重4次、开枪射击3次、下蹲6次、跳跃7次。)(音乐)

3、数一数:森林王国很远,我们要翻过山、跳过河、转过弯,那我们要过几座山?跳过几条小河?转了几道弯?(ppt中一起出现)

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按顺序一个一个接着数、可以通过目测数、也可以先数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就能正确数出总数。

过渡:终于来到森林王国。看,小动物就被关在那三个黑乎乎的山洞里!该怎么救它们呢,我们想想办法吧。

二、情景数数,探索方法

(一)引导语:每个山洞的洞口都有一扇门,每个门上都有一把锁。想要救小动物,我们需要找到什么?(钥匙)

(二)打开山洞:

1、解锁第一道门(圆点1个红色、5个黄点)

提问:门上有几个圆点?它们都一样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圆点?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当圆点围成圆圈时,可以找一个颜色不一样的为起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接着往下数。

(出现钥匙)(钥匙上有数字6)打开第一道门,(出现小兔子耳朵)猜猜是谁呀?(小兔)

2、解锁第二道门(爱心1大6小)

提问:门上有几个爱心?颜色一样的爱心,我们应该先从哪里开始数呢?一共有几个?

小结:当爱心围成圆圈时,先以一个大的为起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接着往下数。

(出现钥匙)(钥匙上有数字7)打开第二道门,(出现小猴的尾巴)猜猜是谁呀?(小猴)

3、解锁第三道门(8个星星,颜色大小一样)

提问:这么多星星,颜色和大小都一样,那先从哪一个开始数呢?怎样能不多数、不漏数呢?

幼儿第一次操作(数星星):

操作要求:

(1)每人拿一份,仔细数一数星星有几个?

(2)根据星星数量寻找相对应数字圈起来。

(3)等会儿请你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数对的。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你数到的星星有几个?星星都是一样大小和颜色的,怎样记住开始数的地方?

小结:当数大小、颜色一样的`物品时,我们可以用手指按住或作标记的方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接着往下数。

(出现钥匙)(钥匙上有数字8)打开第三道门,(出现小狗的声音)猜猜是谁呀?(小狗)

(三)给小动物喂食:

1、引导语:小动物被关了一天了,肚子饿的咕咕叫,我们来喂食物给它们吃吧!这些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呀?小兔、小狗、小猴要吃的食物数量是多少?(7、8、9)

2、第二次操作(给小动物喂食)

(1)这里有三只小动物,他们面前有三个食物盘,数一数盘上有几个食物。

(2)按照盘内的食物数量把盘和相应小动物连线,不要连错哦。

(3)说说用了哪些好办法记住开始数的地方。

3、交流验证:你做了怎样的标记?数对了吗?

三、结束语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动物们得救了,我们还把这些小动物喂得饱饱的,小动物带着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感谢大家了。你能数清楚有多少小动物吗?我们回去再练一练本领,找找简单又方便的好方法,下次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图形教案8篇

我爱幼儿园教案8篇

幼儿学画画教案8篇

教幼儿认识颜色教案8篇

中班幼儿艺术活动教案8篇

小班幼儿手工教案8篇

幼儿大苹果教案8篇

幼儿饮食健康教案8篇

幼儿走教案模板8篇

端午幼儿小班教案优秀8篇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