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加灵活和应变地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教案的编写能够展示教师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把握,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故事内容展开积极的想象与讨论。
2、对天空中白云变化的现象产生好奇心。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神奇的天空》、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谜语激趣。
教师:一朵花,在天上;像绵羊,像白兔;风来了,它走了。
——天空中的云儿还会变成什么?让我们来听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讲到了什么?
3、分解故事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分段讲述故事。
——“故事中的小妹妹在干什么?她看到了些什么?”
“白兔、绵羊、白马、白熊是怎么变成白胡子老公公的?
“白胡子老公公又变成了什么?
“最后,小妹妹看到了什么?说什么?
4、完整听赏故事,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看到天空中的云儿像什么?
“为什么说是神奇的天空?
“为什么白云会变来变去”?
5、活动延伸
绘画:神奇的天空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很多小朋友都在自己玩自己的,还有的根本不听,老师提醒了也没有用。导致在提问的时候没有几个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情况不是很好,要加强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各种各样的物品包装盒、包装带、瓶等),如果我们随便就把它们丢弃,那么就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而相反,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这些生活垃圾稍作装饰、加以设计,即变成一件件有趣的玩具。这不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实践减少垃圾的最佳方法吗?所以我特设计了以废物利用为主题的语言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懂得有点废物可以利用。
2、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活动准备
1、以本园环保展览室为背景,创设废物商店,其中的商品是利用各废物品做成的玩具。请大班五名幼儿戴不同的动物头饰参与表演:讲述《废物商店》的故事,并拍成录像。录像机、电视机各一部。
2、室内创设一废物商店(同上),以及准备若干与商店对应的废旧物品。
3、用废品制成的半成品玩具及有关的美工材料。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出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废物商店了吗?(让幼儿交头接耳地议论)告诉你们吧,在动物村里,孔雀姐姐开了一个商店,这个商店的名字叫“废物商店”。你们想知道商店里有什么吗?
2、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赏录像。
指导语:废物商店特别吸引动物,是因为:你拿一件废物可换取一件玩具,这下动物们可高兴啦。播放录像。(内容详细附后)
3、观看完毕,教师提问:孔雀姐姐开这个商店好吗?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处?我们也学孔雀解决,用废物做玩具,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好吗?
4、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5、游戏活动(一):换玩具。让幼儿用废旧物品去商店换玩具,商店的主人由教师扮演,重点指导幼儿游戏时代语言表达,即礼貌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6、游戏活动(二):体育和美工活动。如用纸棒开展钻山洞、跳房子;用挂历纸折大扇子、装饰快餐碟等。
7、小结结束。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愉悦。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认真倾听讲述。
3、学习讲述故事,丰富词汇“高兴”。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蚂蚁。
2、相关课件、音乐、图片。
3、贴纸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体验成功的快乐。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拓展想象空间。
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蚂蚁》,教师与幼儿一起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激趣
教师:有只小蚂蚁想告诉我们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三)看图讲述
1、介绍作品名称。
2、逐幅讲述第一遍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小蚂蚁在草地上散步看到了谁?指导幼儿学习蜻蜓飞。
3、讲述第二遍故事,提问:小蜻蜓(蒲公英姐姐)做的对吗,为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丰富幼儿词汇:高兴。
(四)迁移经验
1、“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鼓励幼儿想象。
2、在钢琴曲《童年》声中,师幼互动。
(五)情感教育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幼儿学好本领,飞到天空去遨游。在歌曲《我要飞》中结束活动。
(六)延伸活动
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其他小伙伴听。
附故事内容:
蚂蚁飞上天
一只小蚂蚁在草地上散步。他看到小蜻蜓扇动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可神气了!小蚂蚁说:“小蜻蜓,你能带我飞上天吗?”小蜻蜓看了看小蚂蚁,没有说话。小蚂蚁仰着头,心里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多好!
蒲公英看见了,对小蚂蚁说:“别着急,抓住我,我带你上天。”一阵风吹来,小蚂蚁牢牢地抓住蒲公英。慢慢地,小蚂蚁飞上了天。白云在它的四周飘荡,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小蚂蚁。”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欢呼着:“我真高兴,我终于飞上天了!蒲公英姐姐,谢谢你帮助了我!”
活动反思:
今天学习了童话故事《蚂蚁飞上天》。“花丛中有一只小蚂蚁,它很想到天上去旅行,可是没有翅膀,怎么办呢?”一开始,我就设计情景,让孩子们一起帮助蚂蚁来想办法。赫赫说:“让蚂蚁爬到蝴蝶的身上,跟着蝴蝶飞上天。”楷楷说:“蚂蚁也可以爬到蜻蜓的身上,跟着蜻蜓一起飞上天去旅行。”看来孩子们都能联想到会飞的小动物,借助其他动物的飞行,帮助蚂蚁上天旅行。“老师,蚂蚁也可以爬到叶子上,风儿一吹,叶子上的蚂蚁就和叶子一起飘到空中去了。”乐乐也积极思索着。“对呀,除了靠小动物以外,我们还可以靠其他东西哦。”
在这一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孩子们想到了许多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也说得很好。由此我开始让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故事当中谁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由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蒲公英叶能在空中随风飘舞,是蒲公英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故事讲述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故事,孩子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把刚开始给蚂蚁项的办法用到了自己的故事里面。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故事的后半部分,蚂蚁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故事后半部分就大同小异了。
活动后我想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当时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述图片信息,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多元表达。
2.体验朋友之间快乐相处、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故事第一段。
(1)引导幼儿讲讲自己的朋友,激起讲述愿望。
(2)打开ppt,出示图片形象,导入故事。
师:今天,来了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呢?
(3)老师讲述第一段。
小狗汪汪和小猫咪咪是一对好朋友。汪汪住在山的这一头,咪咪住在山的那一头。他们常常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可是,每当回到各自的家里,总是很想念自己的朋友。
(4)想念朋友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2.观察信件,理解故事第二段。
(1)演示ppt——第一封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信件中的信息,讲述信的内容。
(2)叙述故事片断,然后提问: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
(3)演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咪咪和汪汪做了什么有趣的事?他们是怎么放风筝的?
(4)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提升幼儿的语言。
3.观察、猜测,讲述故事第三段。
(1)演示ppt——第二封信,引导观察信件中的信息,进行猜测,并指导幼儿用恰当的语气读信。
(2)引导幼儿体会咪咪的心情以及照顾朋友的决心。
①看到这样的一封信,咪咪会怎样呢?
②咪咪心里很着急,会怎么做呢?
③(设置语言情景,坚定看望朋友的`决心)让我们学做咪咪,去看望自己的朋友吧!
(3)调动已有经验进行个别、相互讲述:咪咪会怎样照顾汪汪呢?
(4)演示ppt——四幅图片,启发连贯讲述。
①咪咪到底为朋友做了哪些事呢?请大家看一看,讲一讲。
②哪一幅图最让你感动呢?请你用连贯的话来讲一讲。
③师生共同讲述四幅图片内容。
④两两互动,选择图片内容进行表演。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个做咪咪、一个做汪汪,选择一幅图片演一演。
4.概述故事,迁移生活,体会情感。
(1)概述故事,然后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咪咪和汪汪是一对怎样的朋友?汪汪的病好了,会对咪咪说些什么?
(2)引导孩子讲述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的事 ,体会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附改编后的故事《咪咪和汪汪的信》
小狗汪汪和小猫咪咪是一对好朋友。汪汪住在山的这一头,咪咪住在山的那一头。他们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当它们回到各自的家的时候,它们总是很想念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咪咪写了一封信给汪汪。汪汪看了信说:“噢,我懂了。”
第二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大树底下,咪咪和汪汪见面了。朋友相见真快乐!他们开心地一块儿放风筝。咪咪拉着线,汪汪拿着风筝跑。一阵风吹来,“哇!”风筝飞上天啦!风筝像一只彩色的鸟,在蓝蓝的天空中飞呀,飞呀!两个好朋友在下面尽情地追呀,跑呀!“咯、咯、咯”的笑声飞上了蓝天。一对好朋友在一起渡过了愉快的一天。
过了几天,咪咪收到了汪汪的信。咪咪看完信,着急地说:“哎呀,汪汪怎么生病了?”
得知这个消息,咪咪非常着急。他一路飞奔,赶到了汪汪的家。一进门,就焦急地问“汪汪,汪汪,你怎么啦?”汪汪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我生病了,头昏眼花,浑身发抖。”咪咪说:“别着急,我来照顾你!” 咪咪马上端水、喂药,让汪汪减轻病痛;咪咪买来骨头,熬了一锅香香浓浓的骨头汤,让汪汪增加营养;咪咪讲好听的故事、有趣的笑话,让汪汪心情舒畅;咪咪搀扶着汪汪到户外玩荡秋千,呼吸新鲜空气。照顾汪汪虽然很苦很累,但是他心里充满了快乐。在咪咪的精心照顾下,汪汪的身体很快好起来了。汪汪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7
设计背景
初春到来,万物苏醒,各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为了让幼儿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们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蜗牛,生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主题《小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一些习性特点。
2、引导幼儿在画看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橡皮泥制作蜗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辅导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觉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蜗牛若干。
2、制作好的一只橡皮泥小蜗牛。
3、材料:彩色橡皮泥。牙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安定幼儿情绪,并引起幼儿对小蜗牛的好奇心,从而我出示实物小蜗牛。
二、欣赏蜗牛
1、让幼儿集体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蜗牛身体小,身背着壳像小房子,而且壳是一圈圈的。
2、请个别幼儿用手摸摸蜗牛头上的两根触角,然后观察到受到刺激的触角会顺速往壳里缩进去,这时大家会觉得非常有趣。
三、认识蜗牛
1、这时候我会告诉幼儿这是蜗牛的触角,蜗牛的眼睛就是长在触角的顶端。
2、举例说明:蚂蚁也有触角,当两只蚂蚁的触角碰到一起就是它们在对话,再用蜗牛与田螺。乌龟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它们的身体都会缩进壳里,而且壳都是有点硬的,因为它们都是软体动物,所以身上都有壳,这样它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随机教育:就像小朋友们要穿衣服,鞋子一样,才不会弄脏身体还能保护自己。
四、了解蜗牛
1、带领幼儿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生活习性,仔细观察蜗牛爬行,出示菜虫与蜗牛进行比赛,突出蜗牛行动缓慢,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
2、小蜗牛的食物是什么呢?经过搜索资料,我会出示部分实物并告诉幼儿蜗牛吃的东西可多了,有各种菜叶。蛋壳。菌类{如木耳。蘑菇等}还有一些枯了的树枝。红薯这些都是蜗牛的食物。蜗牛只喜欢呆在湿润的地方,蜗牛睡觉的时候是缩在壳里的,它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就像小朋友们一样,不但要睡午觉,到了晚上也要睡觉,这样才能身体棒棒,快长快高。
五、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小蜗牛身上背着壳都有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小朋友呢?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并要爱护小蜗牛,不伤害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延伸活动
做一做,彩色橡皮泥小蜗牛
1、引导幼儿多制作大小颜色不同的蜗牛,并添上花。草,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
2、幼儿动手制作。
3、展示幼儿作品欣赏,鼓励大胆创作的幼儿,并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篇8
活动目的
幼儿学习翻报纸、揉报纸、摊开报纸等动作技能,提高幼儿小肌头动作的协调能力,促进幼儿平衡、钻爬、投、跳等动作的发展。
让幼儿在摆弄、揉捏报纸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大小、建构形成大与小的概念。
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和同伴之间的交流。
引导幼儿按要求取放物品,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
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礼品袋一个、大小适宜的报纸,圣诞老人头饰、大灰狼头饰各一个。
指导思路
老师扮演圣诞老爷爷,把孩子们从小房子里叫出来,从身后取出礼品袋,告诉他们这是送他们的礼物,是一份很好玩的礼物,必须(经过“小桥”、钻过“山洞”)到小熊家前面的那片草地上去玩。
教学过程
带领孩子们走过小桥,钻过山洞,到达“目的地”,与孩子们一起打开礼品袋,取出里面的“礼物”——报纸,并把报纸分放在三个筐筐里,引导孩子们说一说:
1.名称
2.在哪里看过它
3.谁经常拿着它看
让每个孩子都自取一张报纸,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翻阅”报纸。
将报纸卷成一长棍,把它当成枪,老师拿着它表演“我是解放军”,激发幼儿玩报纸的兴趣。
引导幼儿把报纸揉成纸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来玩自己揉成的纸球。
1.随机地引导幼儿用抛、滚、扔等动作来玩纸球。
2.另一老师扮演大灰狼,“圣诞老爷爷”带领孩子们掷纸球,把大灰狼赶走。
让孩子们把揉成纸球的报纸摊开,铺在地上,大家坐下来休息:捶捶腿、唱唱歌。
让孩子们站起来,看看铺在地上的报纸,引导孩子们想象那一张张报纸就像一片一片的荷叶,与孩子们一起学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跳上跳下。组织孩子们把报纸重新揉成纸球放到制定的小筐筐里。
让幼儿从筐筐里再取出新的报纸,引导他们把报纸想象成小鸟的翅膀,风筝在场地上自由的奔跑。
录音机播放“雷声”、“雨声”,引发孩子们把报纸当作伞,集中到老师身边,蹲下来“躲雨”。
“雨停了”,播放音乐,带孩子们“回家”。
小百科: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中班语言故事类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