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体现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前写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有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在探索中创作的快乐;
2.大胆尝试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3.能积极参与各种连接的游戏,分享连接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连接。
物质准备:彩带、纸条、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色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回形针、夹子、双面胶、胶水、绳子等辅助材料;音乐《火车开了》;图片。
活动过程:
一、搭火车连接引入活动——身体连连看
1.在开火车的音乐下入场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伴随音乐,幼儿双手搭在小朋友肩上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成长长的一列火车的'?
小结:一个一个地相互连在一起就是连接,我们身边有许多都可以相互连接。
2.幼儿玩身体连接游戏
教师:连连看,连连看。
幼儿:连什么?
教师指令:手指手指连连看;小脚小脚连连看;手背手背连连看。
二、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
小朋友们看,桌子上的玩具宝贝也想来玩好玩的连连看游戏,你们能帮它们把相同的物品连一连吗?想一想它们可以怎样连接起来?
2.交流分享,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并介绍。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等
提问:你把什么东西连接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连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能连接,有的物体不能连接;能连接的物体中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将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放在一起,需要辅助物的放在一起。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哪些需要辅助物才能连接,哪些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为什么?
三、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1.运用纸条操作连接
刚才,小朋友都是用辅助物把纸条连接起来的,那纸条不用辅助物能连接吗?
这一次,请你们来做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叫“创意连连看”,你们要动动小脑筋,自己试试用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看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
2.请个别幼儿分享操作过程
提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的?谁的方法最好?
大家都来学学同伴用的方法,把你们的纸条都连接起来。
四、生活中连接的作用——神奇连连看
1.让幼儿观看视频资料
教师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接的作用是很大的。大桥把河的两边贯通连接在一起了,给交通带来了方便;电话的连接使人们沟通更方便;连接是无处不在的,有的连接能看得见,有的连接看不见,但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2.互相交流:你在生活中看见的连接有哪些?
五、大家一起玩连接游戏——快乐连连看
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连接游戏。“连连看,连连看”“连什么?”“连小手”“连小脚”“连身体”。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变化。
2、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桔子、桔子汁、桔子罐头等。
2、刀子、盘子、剪刀、彩笔、抹布、牙签、即时贴等。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种水果——出示桔子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就是这个会变的桔子娃娃,你们猜一猜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自由的想象桔子的变化。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桔子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请幼儿给桔子喊“变变变”的口令,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取出一盒桔子罐头。
提问:“桔子娃娃变成了什么(桔子罐头)它是怎么变成的?”
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当桔子娃娃,一起喊:“变变变”的口令的同时幼儿要原地旋转,老师取出一盒桔子汁。
提问:“桔子娃娃变成了什么?”(桔子汁)它是怎么变成桔子汁的'?
3、请幼儿再次给桔子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取出桔子制成的食品。
提问:“桔子娃娃真会变呀?它都变成了什么?桔子还会变成什么呀?”
三、剥桔子、品尝桔子。
教师与幼儿一起剥桔子,保留桔子皮,说一说桔子的形状、口味、吃桔子有哪些好处?桔子皮有没有用处?
四、出示桔子。
师:“今天,我们也来一个桔子大变身的比赛,看一看这些好看、好吃的桔子在小朋友的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分别向幼儿介绍提供的两组材料。
第一组:利用桔子皮进行装饰活动,利用粘贴即时贴、牙签等辅助材料。
第二组:将桔子制作成水果拼盘。
2、请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五、让幼儿分别品尝和欣赏各自的成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有好吃的时候要怎样做呢?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分享。
幼儿同老师们一起分享。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枝叶会变色、还会飘落,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色。
重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朋友知道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
难点是我们南方冬天树叶变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绿树木。
活动过程
1、选择好能代表秋天的挂图。
2、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树叶。
3、让小朋友感觉自己现在的穿着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绍我们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做比较。
5、教学反思
通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让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气候的'替换,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会让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秋天树叶变黄,枫叶变红这些现象,而榕树、松树、樟树等一些常绿树就要我们费些时间向小朋友解释才行,要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我们老师说话自相茅盾的。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螃蟹外形特征的认识,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螃蟹有了一定的认识。
2、课件、篓子十个、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复习巩固对螃蟹外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观察过螃蟹了,让我们变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
我们来说说看,螃蟹都长得什么样子?(硬硬的壳、八只脚、两个大钳子、两只小眼睛、嘴巴会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弟弟:钳大,毛多,脐盖尖;妹妹:钳小,毛少,脐盖圆)(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图)我这里有两只螃蟹,谁是螃蟹弟弟,谁是螃蟹妹妹?你们都看出来了吗?
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们知道了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硬硬的壳,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
1、螯的主要功能
师:小螃蟹真可爱,你们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厉害?
大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会干什么呢?)
幼:夹东西
师:可以夹什么东西呢?
(1)幼:夹食物吃
师:螃蟹喜欢吃什么?(小鱼,小虾、水草等)我们也来夹夹看:夹,夹,夹小鱼,夹,夹,夹小虾,夹,夹,夹水草。
(2)幼:会夹人:
师:当它遇到有别的动物来侵犯它时,就用他的武器大钳子来夹它了,它的大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还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当它的大钳子高高举起,是什么意思呢?(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吃你了)当它的大钳子往前伸紧紧摁在地上,就是告诉别人: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当它的大钳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认输了。
情景游戏: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鱼游过来了,怎么办?孩子们别害怕,把大钳子举起来告诉它: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夹你了,夹他!(章鱼在远处游)警告它:叫你别过来,这是我们的地盘!(章鱼游走)大章鱼游走喽!
师小结:(课件)螃蟹的大钳子真厉害,它不仅是捕食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钳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喽!赶紧住进去。
幼儿学螃蟹造房子:小腿扒一扒,大钳子推一推,赶紧钻进去!
(2)螯的再生
师:有一天,一只螃蟹从家里出来玩,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提问:大鸟咬住了螃蟹的脚,怎么办?
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看看螃蟹是怎么办的?(课件) (幼儿说出答案:理解自切)
小螃蟹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它的大钳子却断掉了,怎么办呢?(幼儿想办法)
师:看看小螃蟹是用的什么办法?(课件)
小螃蟹脱壳了,又长出一只钳子来了。(引导幼儿说出:小螃蟹的钳子断掉了会自己长出来)
师:原来螃蟹脱壳后,断掉的钳子慢慢地再长出来,它又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钳子。神奇吧?
螃蟹除了大钳子断掉了会再生,还有什么断掉了会再生呢? (脚、眼睛)
你知道还有那些小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壁虎、蚯蚓、蜘蛛、海星等)
师:动物世界真神奇!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的大钳子还有这么多本领呢,真是厉害,妈妈也想来看看你们的大钳子能不能干,妈妈要请你们帮个忙:
3、游戏:两人合作运食物
师:妈妈找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请螃蟹宝宝用大钳子把这些好吃的运到家里来,请螃蟹弟弟每人找一个站在旁边,我说开始,螃蟹弟弟每个钳子夹一个食物运到家里去,螃蟹妹妹在家里帮着数。时间到了请螃蟹弟弟回到原来的地方,请螃蟹妹妹数一数运了多少食物。(可交换玩一次)
4、结束活动:
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运了这么多食物,你们的大钳子真厉害,我们一起来练练我们的螃蟹功庆祝一下,螃蟹功准备(中国功夫)带上我们的食物一起去分享吧!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得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玩纸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活动难点:在认识不同质地纸的'基础上,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纸袋
这是一只纸袋,你们想可以放些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许多宝宝们喜欢的纸,猜猜看这个纸袋宝宝里会装的是些什么纸?(白纸、挂历纸、卡纸、餐巾纸、手工纸、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一样吗?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颜色、光亮度不同
师: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
小结: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三、了解纸的用途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纸有什么用吗?
(1)出示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可以帮宝宝擦什么呀?(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出示手工纸(说说颜色)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4)出示报纸(新闻)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小结:小朋友,纸宝宝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宝宝和图书,节约用纸。
四、亲子制作
师:现在呀有个纸娃娃想邀请我们宝宝去参加它的生日舞会。但是它有一个要求,需要我们每个宝宝都带上纸帽才能参加,那么现在就你们动动小脑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漂亮的纸帽吧。
五、玩一玩
播放音乐,戴上制作好的纸帽去参加纸娃娃的生日舞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身体里的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观察画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我们身体里的水与我们健康的关系
难点: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与我们健康的关系及作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用到过很多水,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过渡语:前面你们说到的水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水,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我们身体里也有很多水。
二、经验回忆
(一)、身体里的水
1、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有哪些水吗?
(二)、汗水
1、我们是不是每天都会出汗?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呢?
2、出汗有什么用呢?
3、出汗后该怎么办呢?
(三)??
1、前面我们说到的这些身体里的水,像汗水都是溜出去后对我们的健康比较有益,但是我们体内还有一种水,我们要保护它不让它溜出去,是什么呢?
2、这个小朋友叫嘟嘟,他发生了什么事?
3、你从那里看出他受伤的?受伤会感觉怎么样?
4、受伤后血会一直流吗?为什么?
三、观察图片,分享交流:
(一)、图一:
1、图片上是什么地方?
2、出现了哪些人物?
3、你觉得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达成度:认识图片中的.两个人物)
(二)、图二:
1、细菌的阴谋得逞了嘛?
2、血小板想了个什么办法让细菌进不来呢?
3、血小板围起来堵住伤口时,围成了一堵厚厚的墙,你们知道这堵墙叫什么名字吗?
(达成度:帮助幼儿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的作用)
(三)、图三:
1、虽然结了痂子,但是还是有细菌会无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好像又多了一个人,他会是朋友还是敌人?他在干什么?
(达成度:了解血液中白血球的作用)
(四)、图四:
1、嘟嘟的伤口好了嘛?
2、血小板、白血球现在怎么样了?
(五)、图五:
1、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为什么?
小结:凶神扼杀的是细菌,像小护士一样的戴护士帽的是血小板,血小板能帮助我们凝固血液,堵住伤口;另外一个戴帽子的是白血球,他能帮我们消灭身体里的细菌。
三、经验拓展
1、那么当我们受伤时,除了身体里的这些好朋友来帮助我们,我们还可以想出什么好办法让伤口好的更快呢?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
①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
②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
③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活动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
②思考总结:
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
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
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
【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⑵橡皮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
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
3、分组探究
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
4、表达与交流
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
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
我预设的交流情景: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
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
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
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
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
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
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
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背景:
洪泽县实验小学幼儿园座落于美丽的洪泽湖畔。洪泽湖边是家长、孩子们散步休闲的好地方。蜿蜒多姿的洪泽湖大堤、丰富的洪泽湖水产资源,是我们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洪泽湖文化已列入我园的园本课程。渔民们撒网捕鱼,洪泽湖上的围网养鱼,对生长在湖边的孩子来说十分熟悉。
本活动是由园本课程中渔具—渔网引发出来的,由渔网,我想到了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各种各样的网,因此,我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网的世界”,去探索网状物品的特点,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孩子们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网状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特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用网状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或照片。
2、渔民用渔网捕鱼课件,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录象片。
3、混在一起的绿豆和面粉;豆浆和豆渣混合物,鱼缸、小金鱼若干,小渔网、豆浆机滤网、小筛子等。
活动过程:
一、 发兴趣,初步感知网。
1、播放渔民拉网捕鱼课件,引出课题:
⑴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幼:渔民在捕鱼。
⑵渔民用什么捕鱼?
幼:渔网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网?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蜘蛛网 拎水果的网兜包在水果上的包装网……
二、探究感知网的特点,了解网的用途。
1、讨论交流我们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网状物品
(1)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网状物品,比较异同点。(注:幼儿带来的网状物品有小鱼网、羽毛球拍、拢头发用的发网、包装用的网、纱窗网、洗衣网袋等)
(2)讨论交流:请幼儿说说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这些网装物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大人们经常用来干什么?
幼:都有小洞
有的洞大,有的洞小
有的线是直的,有的线是斜的
幼:妈妈用这个来弄头发
幼:把它装在门上还有窗户上
2、请幼儿带着问题探索、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师:为什么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网状物品有什么好处?
①出示蜘蛛织网图,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在干什么?
幼:蜘蛛在织网。
蜘蛛网有什么用?
幼:网苍蝇;捉小虫;逮蚊子。
小结:小蜘蛛十分聪明,它会选择在虫多的地方织一张网,网织好后,自己躲到一边。小虫子飞来飞去的,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蜘蛛网,原来,蜘蛛吐出的丝带有粘性,小虫子碰到它就会被粘住,怎么也跑不掉,这时小蜘蛛就出来享受它的美餐了。
②出示套有包装网的苹果
提问:苹果上为什么要套上这个网呢?这个网上的'洞洞又有什么用呢?
幼:保护苹果;苹果摔不坏;
师:水果套上这个网,在运输的时候就可以防止水果皮碰坏了,上面的小洞还能让水果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③示电风扇
电风扇上也有个网,小朋友们知道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用?
幼:手指防护罩,就不会打到我们的手
师:是啊!有了这个网罩,电风扇用起来就很安全。
④出示纱窗
这也是一种网,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用?
幼:门上;窗户上;不让蚊子、苍蝇进来。
小结:网的用处可真大呀!想亲自用一用吗?
3、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操作材料分组活动,尝试用网状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①将混在一起的面粉和大米分开;
②将小金鱼从鱼缸里捞到盆里;
③把豆浆和豆渣分开;
[备注]操作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为选择什么样的网状工具发生了分歧,经过简单的交流后,很快统一了意见。分“大米和面粉”的一组,由于小筛子现在家庭很少用,孩子们有点陌生,他们首先选了豆浆滤网,发现无发分离,后来又选了小筛子。总之,孩子很投入。
三、观看录像,拓展幼儿思维,进一步了解网状物品的用途
看录像:汽车尾部的散热网;马路旁边下水道的过滤网;建筑工地用的防护网;家庭用的防盗网;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