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诗教案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编写需要教师不断查阅资料、探究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打造生动有趣的教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江南古诗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江南古诗教案6篇

江南古诗教案篇1

佚名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江南古诗教案篇2

?江南春》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本册教材中第一单元选取的几篇课文皆与春天有关。但这种爱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诗歌、古诗。其中本册课本中选择了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听本年级组张莉老师的课后,有了一些对比与反思。

在教学《江南春》时,我是先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再根据课堂交流的情况适时地点拨,提升,积累,内化。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课前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过,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说出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郭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让学生找一找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就显得理解不深了,这时我作了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能明了,在此基础上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但是诗歌的难点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能讲透。

听了张莉老师的课豁然开朗。第一步:看图理解诗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历史,充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第三步,置换角色,站在诗人的角度想一想并体会。

?江南春》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还有,我上这堂课没有做任何预设与铺垫,也没让学生做任何预习或查资料(因为备课时我发现学生已学了杜牧两首诗了),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可取。因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识也可能遗忘,这就导致了课堂的某些环节(学生回答学过的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和对诗人杜牧的了解这个地方。)学生一时跟不上,出现场面不活跃或冷场;另外,在学生闭眼想象意境,我在配乐朗读时,由于看到少部分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导致我不高兴而有点紧张,我漏掉了一句诗景的朗读,虽然听课老师没听出来,但我还是感到遗憾,这应该是理解意境时不可遗漏的一处。还有,课堂结尾的作业,将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写下来,我想,是不是给学生时间课堂上练习写下来再朗读展示,会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呢?

我上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寓言、文言文、作文课、中考复习课等许多公开课,对我而言,这次公开课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新尝试,即使有许多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

古诗t;江南春>的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

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着学生们就讲到了啼烟雨映等等,就在对这些字的赏析中,体会到了诗的美。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老师们也诚恳地给我指出了。1.对诗的整体把握不够,诗意的落实不到位。2.主题思想的引导过于生硬。

对我自己而言,这真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诗歌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即使有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节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课,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古诗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 (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写 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江南古诗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马步、马步冲拳的基本动作,敢于、乐于向他人展示。

2.增进耐力、反应、力量素质。

3.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弘扬和培育民族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提高注意力。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体操垫16块、音乐

教学重点:头正身直,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教学难点:眼随手走,精、气、神兼备。

活动过程:

一、热身与导入

游戏:??

师:我们伸出小手来做小司机,玩玩开车游戏。

小结:我们都是文明小司机,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真正棒,相信我们练习武术也会很棒!

二、学练武术基本功

1.复习拳、掌、勾、冲拳

(1)边念口诀边练习:“掌是一扇门,拳似流星锤,勾手象鹰嘴。”

(2)冲拳:

复习重点:冲拳要快速有力,冲与收同时进行,冲拳时注意顺肩。

2.马步: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左(右)侧出一步(约三脚长的距离),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3.马步冲拳内容:

(1)开步站立,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拳于腰际,眼看前方。

(2)马步左冲拳(立拳),眼看左拳。

(3)还原成(1)。

(4)马步右冲拳(立拳),眼看右拳。

(5)还原成(1)。

4.教法与学法:

(1)教师做镜面、侧面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口令与示范进行练习。

(3)幼儿跟随教师口令集体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4)师生共同练习。

(5)幼儿二人一组自主练习,相互学习、帮助、评价,共同提高与发展,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及时评价、纠错、鼓励。

要求:动作到位、连贯、有力度。

小结:练习武术很辛苦,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怕苦和累。做个勇敢的武术小英雄。

三、放松运动

师:新年到了,敲锣打鼓真热闹,让我们敲起锣,打起鼓,迎新年。

幼儿锤锤、拍拍、捏捏腿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展,我本着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进行武术技能的练习。我的设想和感悟是:活动的热身运动设计的是“开”游戏导入活动,主要有两个意图:第一,冬天户外运动较冷,孩子在室外直接运动,衣着较多,肢体动作舒展不开。其二,开游戏主要是让孩子四散听口令奔跑,主要是下肢动作,起到热身和为今天学习马步做好一个前期准备。经过游戏热身运动,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和情绪调动起来,对活动很感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基本活动部分,考虑是幼儿园武术特色课题活动,与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有所区别,有武术活动技能的连贯性因素。为此,在基本活动部分我又分复习基本动作和新授动作两项内容。复习动作时,我采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孩子做所学动作,除了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注意精气神的树立。基本动作部分,我借助于道具并采用示范、讲解、练习、同伴互督的教学策略,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习武的坚持意志品质的培养。改善了学习动作的枯燥性,又发挥了同伴间互助互学的`作用。方松环节,我结合综合主题教材《新年的礼物》来开展,根据班级近期内学习的主题活动中的歌曲与节奏乐《咚咚锵》,其原因是:第一,将幼儿园武术特色课与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相融;第二,选择孩子熟悉、适宜的内容,孩子更感兴趣。敲锣打鼓恰巧可以进行腿部放松的动作行为。

有了良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有即兴情境效应。如:当天天气情况,阴天寒冷,风很大,道具的运用欠妥。为此,在活动中,我适当调整了方式,让立起的地垫在孩子了解下蹲的要求基础上,将地垫平铺在地练习马步,稳定了孩子的情绪。当然一节相对成熟的教学活动,需要经过反复地推敲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更深入地开展下去。

江南古诗教案篇5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四下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我曾经读了一点日本的教育,“居安思危”一直是日本人的一种素质,中日对比,我们缺少的就是居安思危。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虽然我们不能告诉学生这么多,但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芦苇之路还是要走的。

程颢的《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学这首诗,老师引导学习最好别让学生忘记这是老人读春。我教此课,就让学生把这首诗带回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同读,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效果很好。因为,我们年轻人上这课,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所体会到的东西往往也是浅层的,是难以体会到那种偷闲之乐。引导学生引导与家中老人玩这首诗,玩着春天,玩着玩着,他们自会发现到春天真的好美,说不定还能够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写出一些文章来呢!现在,好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春天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我们与学生同游春天去写,引导学生同家人再游,那春天的感觉肯定与老师的参与不同。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古诗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 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 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儿学习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习,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江南古诗教案6篇相关文章:

关于江南的作文7篇

江南诗读后感5篇

游江南的作文5篇

江南优秀作文模板7篇

江南文化读后感8篇

他古诗了作文6篇

他古诗了作文参考6篇

他古诗了作文模板6篇

他古诗了作文优秀6篇

学古诗作文300字6篇

江南古诗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