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图形二的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以《指南》为依归,在图形主题活动中我根据4—5岁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了《梯形》活动课,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设置了活动目标。在课程游戏化的大环境下,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游戏形式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跳一跳,够得到”,适合中班的孩子进行。内容直观形象,
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规律,让幼儿在多次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并获取经验。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含有梯形的物品。
2、在操作中感知几种不同的梯形。
3、激发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感知梯形,熟悉梯形的特征难点:辨识不同角度、不同状态下的梯形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不同形态的梯形图片各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图片各一;白纸。
2、学具准备:梯形拼图;作业单;图形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游戏导入:你说我猜,一幼儿猜,其他幼儿轮流提示图形特征(出示图形图片,幼儿游戏)
过渡语:(出示梯形)有这样一个图形,它也是图形家族的'一员,它的名字叫:梯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新授内容
(1)感知梯形的特征,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自由观察手中的梯形,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梯形特征,首先感知边与角的关系,幼儿自由阐述;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操作延长线,感知平行与不平行,平行对边长度是否一样。
小结:梯形有一组面对面的边是平平的而且不一样长,另外两条边不是平平的!
(2)感知不同位置的梯形
活动一:找找图形中藏起来的梯形小结:不同位置摆放的梯形也是梯形
活动二: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哪里藏着梯形小结:不同形状的图形也可以拼成梯形
(3)感知不同种类的梯形
情境串联:图形王国里还有两个图形宝宝,它们说自己也是梯形,小朋友来看看,比较一下,它们是不是梯形宝宝呢?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图形叫:梯形!它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捉迷藏——梯形宝宝和其他图形一起玩捉迷藏,小朋友去找一找梯形宝宝藏到哪里了?
第二个任务:有些梯形宝宝比较调皮,它们藏在这些图形之中,请你找一找,数一数,梯形有几个就把对应的数字圈出来!
第三个任务:梯形迷宫——小红帽找外婆,小红帽要沿着梯形的路走才能到外婆家,请你将她的路找出来并涂上颜色,送她回家
第四个任务:拼一拼——这边有几个图形宝宝想变成梯形宝宝,谁来给它们拼一拼摆一摆?
小结: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不管是什么位置摆放的梯形还是它的兄弟们,你们都可以很快地找到它们。
五、回归生活,留白结束
结束语:生活中梯形都藏在哪里呢?放学后走出教室去找一找,下一次我们再看一看,聊一聊。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分为导入、新授和延伸三个板块,导入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在复习之前所认识的图形中形成愉快的活动氛围,同时引出新的图形——梯形。
在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态特征之后,由浅入深,在图片中寻找不同位置摆放的梯形,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的认知。
在此基础之上,再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让幼儿感知不同种类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知。
延伸活动采取任务卡的形式,分成四组。最后,活动结束采取留白式,在幼儿感知梯形的图形特征后,找一找生活中的梯形,并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中与幼儿交流发现,实现经验转化。
这次活动以《指南》为依据,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融入数学活动,幼儿可以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经验!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39页自主练习题1、2、3、4题
选做题: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一)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5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2、铺小路: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3、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1)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2)小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5、延伸活动: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2、在此基础上对半圆形和椭圆形有初步的了解。
3、愿意与同伴分享食品,体验共同品尝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片各一、插有标记图的盘子四个、各种图形食品等幼儿已有生活中图形物品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宝宝,谈谈说说我知道的各种图形的物体。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x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跟它们打招呼)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a、“图形宝宝除了喜欢藏在xx地方,还喜欢藏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藏在食品里)
b、出示一个桔子
提问:“桔子里藏有哪些图形宝宝呢?”
“还有哪些食品里藏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边看边讲述)
2、给图形食品找家
a、出示贴有标记的盘子
b、请小朋友看着标记帮图形食品来分分家,并说说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标记的家里了。
c、共同检查幼儿分类情况,并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3、分享食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a、你最喜欢吃什么食品?
b、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c、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食品。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与图形相似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一部分。
二、活动准备:
1.卡纸剪成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一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实物或实物图片。
2.小朋友的数学书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圆形
出示一个圆形的盘子,请幼儿说一说这事什么形状的?
出示其他圆形的物体,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知圆形的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在及里或幼儿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认识长方形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盒子,请幼儿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形状。
出示其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
请幼儿如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3.认识三角形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积木,请幼儿说一说这块积木是什么形状的。
把三角形积木拓画在黑板上,请幼儿观察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看看、数数、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区别。
说一说见过的三角形物体。
4.教师把各种图形的磁性教具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按指令找一找。
出示三角形物体,请幼儿找出三角形摆成一排,数一数有几个?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图形谁多谁少。四种图形谁最多,谁最少。
5.幼儿操作活动。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 图形教案5篇
★ 图形规律教案5篇
★ 图形教案最新6篇
★ 图形教案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