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类活动教案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案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只有将教案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类活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类活动教案7篇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完成《西游记》调查问卷,积累相关知识。

2.边读边悟

(1)概括《西游记》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析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贵有疑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近日,老师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学的微信。(师读)

亲爱的老师:您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读您推荐的《西游记》,但我觉得读原著不如看电影、电视剧有意思,我们通过电视剧,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已经了解得很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看电视剧、电影不也一样吗?

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字里行间品味原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师:前段时间,我们布置了品读《西游记》的预习任务。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检测,请大家积极参与竞答,顺利通关者可获得精美“大话西游”书签一份。

屏显:

(1)我是小小说书家

(2)这些大仙都是谁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师:(给大家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哪位同学先来挑战?(找生答题)

师小结: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读书了,这些小奖品(书签)就是给你们假期认真读书的最好奖励。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过渡:也许有的同学说,这些答案是我从电视电影中得来的,不用读原著也能全部答对。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视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生:机智勇敢、聪明灵敏的孙悟空。

生:勇敢无畏、执着降妖的孙悟空。

生:可怜的孙悟空,整天跟着一个糊涂的师傅,不被师傅了解,但又很忠心护主。

生:冲动的孙悟空,不善言辞的孙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不善言辞、可怜急躁的悟空。可对于这第三次“打白骨精”,原著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从原著中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根据对孙悟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其实不仅仅武艺高强、冲动急躁,还是一只思虑周全的猴子。

生:孙悟空还知道找土地、山神来做证人,看来他果真很聪明。

生:原文中写:“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可以看出他其实胆大包天、随性洒脱,想要先斩后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僧平时很疼惜照顾他。

师:这些细节描写,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影视作品更重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写更具体细致,让人感叹悟空不仅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夫,而且还是个思虑周全的智者。其实,在对原著其他经典片段的处理上,影视作品都很难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细腻之处表现出来。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改编的《夺宝莲花洞》这一视频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悟空在请老妖时的心理描写: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师:从原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为去西天求取真经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孙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孙悟空,他是一个“猴汉子”。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读出的?

师:看电视剧电影,我们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却很难看到他层层叠叠的内心世界。这一段对于孙悟空“哭”和“泪”的描述,一点也没削弱他的英雄气质。对于这些优美的细节描写,我们要精读,把书读“厚”,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丰满人物形象)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师:《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探究。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师:比较阅读完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生1:原著写得有奇幻、有诗意,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比青少年版的读起来更难理解。

生3:读原著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师:是的,读《西游记》原著时,你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对称的诗句,朗朗上口,营造出一个奇幻美妙的神话世界。它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时,这样描述:(找生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师:它写佛主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时,是这样的场景:(找生读)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师:它描写人物时,迎面拂来一股清奇之风,好一个秀气的后生:(找生读)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师:这是谁啊?

生:二郎神。

师:正如《红楼梦》里学诗的香菱说的那样: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寥寥数语,把二郎神的相貌、装束、来历、本领描述得清清楚楚。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会将语言诗意化,短小隽永,含义深刻。对于这些诗意的语言,我们要品读,把书读“透”,读出丰富奇特的想象。(板书:激发读者想象)

(三)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师:在课前《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屏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代替唐僧去取经?)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沉默,有个别同学慢慢举手)

师: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主思考,然后带着你的思考成果进行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完善答案。

师:谁能与大家交流?

生1:取经重在过程中的付出,无论结果如何,有了过程才是完美的,在过程里你可以享受。

生2:如果手到擒来,还怎么能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那种快感呢!这样才会更珍惜!

生3:因为金蝉子要渡劫!本书的主人公是唐僧,他是肉眼凡胎,只有他取得真经才算渡劫成功。

师: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收获了什么呢?

生:紧箍咒。(全班哄堂大笑)

师:紧箍咒也不是一个坏东西啊,它让一个无法无天的泼猴成为了一个斗战胜佛。

生1:他收获了成长。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斗法莲花洞、历险火焰山、大战红孩儿……,他逐渐从一个大闹天宫的石猴变成了一个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英雄。

生2:他收获了师傅和师弟。他们在九九八十一难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师:我们跳读文章情节,将这些磨难一一串联,我们不仅能看到了由桀骜不驯到坚忍不拔的悟空,还能看到由自私自利到不愿散伙的八戒,由纵火烧御赐之物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白龙马,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取经的故事,还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是五个生命净化的过程。

师:除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我还“淘”到了几颗明珠,他们对原著情节抓得准、悟得深、问得好,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阅读方法上,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屏显:第一张节选《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请生品读、赏析)

师:他跳读的情节是唐太宗地府还魂,但经过他的摘抄整合,适当删减,我们就能清晰地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暗讽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屏显:第二张节选“有主妖怪汇集”,生欣赏、讨论)

师:这是本次《西游记》名著阅读中,老师发现的最有思想的阅读感悟。阅读者真正做到将自己跳出原著,理清脉络,将书读“薄”了。他把《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罗列出来,敏锐地发现一种现象: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只是西游,而是人性,让人茅塞顿开。

师:《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厚”细节,读“透”语言,还要读“薄”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内涵。(板书:挖掘作品内涵)

五、情真意切写回信

师:好了,我们可以给小明同学回信了。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我们又怎样读《西游记》原著呢?

生1: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生2: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生3: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理解数字4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之间的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卡1-4数字卡、4面小旗、4本书

学具: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数字1、2、3。(拍手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看是数字几,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了。(拍完后说说:数字几,你们拍了几下)

二、学习4的形成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1)小朋友看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出示3面小旗,让幼儿说出小旗的总理,并用手指比划出来。

(2)提问

如果再添上一面小旗是几面小旗?再出示1面小旗,引导幼儿说出3添上1是4。

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面小旗添上1面小旗是4面小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本书添上1本书是4本书。

(4)、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本书添上1本书是5本书。

(5)、教师演示,幼儿集体说说4的形成。

三、复习3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3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4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

1、问:4面旗子、4本书、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小结:数字4可以表示4面旗子、4本书。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4

教育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

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

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

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

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

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5

一、主题的产生

有一天孩子们从户外做完可间操回到教室,刘权把从花盆里摘下的一串红撒在地上到处都是,孩子们争着要抢,有的说:"这是花,我喜欢!"有的说:"这这是给我们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儿就在孩子的身边,他们爱花可还有不少象刘权这样的孩子虽然喜欢花却不懂得怎样保护花草,美化我们的环境,由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爱护花草,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幼儿欣赏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初步了解花的主要结构,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名及主要特征,并能动手表现出来.

三、活动准备

1 将幼儿园内各种鲜花集中在一个操坪里并标上花名;

2 各种花的图片;

3 识字卡:花,花瓣,花托;

4 剪纸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纸,小蓝子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花

1 赏花

教师扮"花仙子"带幼儿到户外赏花,要求幼儿回答问题: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2 说花

1)幼儿见到过的花:请幼儿个别发言讲讲自己见到过的花.

2)许许多多的花:幼儿说到的这些花大都是现在这个季节的花,还有不是这个季节开的花,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花的图片).

3 认识花

重点认识花的主要结构:以玫瑰花为例,教师引导幼儿由外到里认识:花托,花瓣,花蕊.

4 爱护花

讨论:我们怎样保护花?

活动二:我喜欢的花

1 复习认识花的结构

2 说花: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花:主要说出花的名称以及花的颜色特征等.

3 介绍活动场地,交代活动要求:室内分为几个大组:水墨画组, 粘贴组,剪纸组,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欢的花表现出来等

4 幼儿操作

教师分别到各组进行个别指导

5 舞蹈:花仙子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认识、了解小鱼。

2.通过与鱼儿亲密接触,发现鱼儿的可爱,并自觉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事先与社区联系好需要使用水池(有假山的养鱼池),幼儿自带一些小馒头等可以给鱼儿喂食的食品。准备一些有关鱼儿的图片,或玩具小鱼。有关小鱼的视频。

活动重点:

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认识、了解小鱼。

活动难点:

通过与鱼儿亲密接触,发现鱼儿的可爱,并自觉爱护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鱼

1.出示一张可爱的小鱼图片或小鱼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给幼儿讲《小小鱼》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更了解小鱼,自主萌发想要爱护小鱼的想法。

二、看小鱼

1.播放有关小鱼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小鱼有什么特点,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2.向幼儿介绍小鱼身体各部位,并介绍它们的作用。

3.陈老师想知道这鱼儿是怎样吃东西的?有谁知道,能告诉我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4.我们幼儿门口的小区里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许多小鱼,它们很想跟我们做朋友,我们去看望它们吧。可是它们有些饿了,我们带些好吃的去送给它们,请它们吃好吃的东西,跟它们做好朋友好不好?

5.说明喂鱼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要掉进水里了。不要大声说话,会吓跑小鱼的。在小鱼吃东西时,仔细观察,看它们是怎样吃东西的。

三、喂小鱼

1.带幼儿去社区水池喂小鱼,让大家围着水池自主找一块适合喂鱼的地方,注意安静,轻轻的,这样小鱼才会过来。

2.轻轻地扔一小块小馒头进去,静静地等着鱼儿来吃,注意千万别吓跑了小鱼。

3.请幼儿注意小鱼是怎样游泳的?

4.当小鱼来吃东西时,请幼儿仔细观察,鱼儿是怎样把食物吃进去的`。

5.在幼儿与鱼儿亲密接触时,师在旁边一边讲鱼儿的可爱之处,一边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6.给幼儿一些自主探索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发现。

四、小结

1.幼儿观察好了以后找一个安静宽敞的地方让幼儿围着老师坐下,请幼儿一个个来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一些与爱护小动物有关的观念在里面

3.这么可爱的小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不应该保护它们呢?你会怎样保护小鱼呢?

4.那如果是别的小动物呢?你会保护它们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五、活动结束,整理回幼儿园。

观察类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观察类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

手工类活动策划最新7篇

展览类活动策划7篇

实践类活动策划最新7篇

社会实践类活动策划模板7篇

《观察》作文7篇

观察优秀作文7篇

四年级观察作文7篇

观察的小作文通用7篇

小狗的观察作文300字7篇

观察的小作文优质7篇

观察类活动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