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事先准备的教案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除分数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6×1/2=6×1/2≤3个;6×1/3=6×1/3≤2个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 。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 。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
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出示3/4,“认识它吗?”
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1)、怎样读分数
(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
(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
1、班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
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
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t;建立模板>
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一些物体:
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
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t;用彩笔表示你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渗透“整体”概念>
2、例子分类,总结
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
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师: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慢慢出示,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也是这节课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揭题,全班齐读)
师: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因此,分数的意义也可以表示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我们思考一下,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分别都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
师: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生:......
师:所以说,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练习
课本p62做一做(本题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二)、分数单位
1、阅读“课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话,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2、什么叫分数单位。
3、“课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现分数的分数单位,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同桌间互相说说上课一开始所写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课本p631、2、3
(1、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分数单位是什么,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3/8表示几个月饼?4个月饼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
板书: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一个长方形433/4
一个圆211/2
5支铅笔522/5
12枚回形针622/6(1/3)
6枚扣子655/6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4
一、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沟通整数除法与分数的联系
1. 回顾整数除法的含义。
(1)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
(2)提问: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6÷3=2(块)
2. 回顾分数的意义
二、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一)借助问题解决完成分数意义的深化
1.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 要求:请你用手中的学具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在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3. 汇报:一边摆一边说自己是怎么得到每人分的块数的。
(二)巩固用分数表示商
请小组内交流想法
① 把这桶饼干平均放在5个保鲜盒中,平均每个保鲜盒放多少kg?
② 马腾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km?
三、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提问: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认为除法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3. 提问: a、b可以是任何数,对吗?
4.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四、综合应用,巩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1题。
这些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
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位“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分子、分母表示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引入
1.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分数
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2. 练习十三第3题。
3. 动手操作
老师提供了三样材料:正方形纸片一张、画有一分米长的线段的纸条一个、6个三角形。我们动手给它们平均分,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分数?
配合讲解,实物展示。
① 动手折一折,涂上阴影并标出分数。
你得到了什么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② 在线段上标出分数。
“一分米长的线段”同①(顺势学习分子分母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2.(紧接着上面两个操作)6个三角形,你能给它平均分成几份?又得到了什么分数?动手试试看。
你还能给6个三角形怎样平均分,又找到了什么分数?大家动手再试试看。
3.刚才我们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做第74页上面的两道题和练一练的第二题。(注意辨析)
4.不管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说成把_平均分。刚才的分数都把谁看作了单位“1”?
生活中,你还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5.老师这里有一个分数-,你猜猜看,老师把谁看作了单位“1”,也就是把_平均分成了2份,取这样的1份?
你能说得与别人不同吗?能说得更有新意吗?
6.谁来说说 表示什么?〖根据板书,揭示意义。〗
7.让某一小组站出来2名学生,老师也站进去,问:2名学生占我们3人的几分之几?你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吗?
为什么同样是2名学生,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拓展
1. 说出下面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我国人口数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
①想:把_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_份,_表示这样的_份。
②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2. 分一分
① 动手分一分:有10根小棒,取出它的。怎么取?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② 智力大冲浪:老师口袋里有一些小棒,拿出它的正好是4根,口袋里原来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图略)
③ 为什么不平均分的也能用分数表示呢?
④ (板书=)我们继续探究这个等式,还可以揭开其它的数学奥秘呢。期待课后大家有精彩的发现!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认识了单位“1”;知道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母分子表示的意义。)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用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什么叫百分数?
2.说出下面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海洋面积大约占71%。
完成书上练习十九第4题的填空。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启发学生利用比所表示的份数关系进行思考,沟通比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4.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一说题中5%和60%的具体意义。
(2)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3)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1)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题目中的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
在这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呢?脂肪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呢?
100克黄豆中大约含蛋白质和脂肪各是多少克?其他食物呢?
2.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示意图,理解图意。
(2)讨论:图中的65%表示什么?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和没有完成的相加,结果是多少?
3.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1)独自看图填空。
(2)汇报交流,并使学生意识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或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
4.讨论练习十九第10题和11题。
(1)第10题,先说出男生占40%是实际意义。
(2)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相同,什么情况下不同。
三、全课。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7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分数除分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科书第25页——26页的例1,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使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则,并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
除转化为乘和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下面各题的倒数。
2 、1、0.4
2.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3×15=45 125×8=1000
二、 新授
揭示课题: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 出示25页的月饼图。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4=2 (块)
2)再看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块)
3) 如果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每个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人)
(3) 让学生观察比较(板书的)3个式子的已知数和得数。
明确:第一个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和4)求它们的积(2),用乘法计算。
第二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4,求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求一因数4,用除法计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强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4) 练习: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子: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2)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
米是1米的,把1米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6份。6份是,再加上米米里面有6个米,要把米平均分成2段实质就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就是米。
板书 解法1:÷2==(米)
使学生明白。
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把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2)这种计算方法有限制条件的,分子必须能被整数整除。
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在学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到,把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所以用×来计算。
板书 解法2:÷2=×=(米)
(3) 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娄的倒数。
强调。
1)被除数不变;
2)在“÷”转化为“×”的同时,除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0不能做除数,0没有倒数;
4)这种计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应用普遍。
5)练习: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3、看教科书第25——26页,注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3题。
四、 作业
练习七第2、4、5、6题
五、 课外思考
练习七第7题。
分数除分数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 《分数》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