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通用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的反馈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目标的聚焦与明确性,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教案通用6篇

高中教案篇1

课题:

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

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

音乐播放器,音响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高中教案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1. students are able to learn more about nonverbal humour as well as charlie chaplin through network-based.

2.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the gen eral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 by skimming, scanning as well as interpreta tion and appreciation.

3. students will learn to face difficulties in life with optimism and humour as well as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n groups.

教学重难点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search for and sort out relate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ssigned task through the internet.

2. how to cu 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teamwork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help students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effectively by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help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by interpreting the key sentences and get them inspired.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3 mins)

1.students’ activities: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students are to appreciate a video clip performed by mr. bean.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to acquire the form of nonverbal humour in a vivid way,

thus eage r to learn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text with interest.

step 2

network-based interactive learning(25 mins)

1.students’ activities

(1).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to search for and sorted ou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ssigned task online

(2)a representative of each group is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others.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effectively sort ou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roug h group cooperation as well as feel a sense of achievement by their oral presentation.

step3 text-based reading(17 mins)

students’ activities 1. 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read paragraph 3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did “the little tramp”become charlie chaplin’ famous character ?3. read paragraph 4 and fill in the blanks

?4. find out the sentences that can account for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from the text.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1)students will get the general idea as well as the structu re of the text by skimming.

(2)students will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students will get inspired while analyzing the secret to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by interpre ting and appreciating some key sentences in the text.

课后习题

step 5 homework

1. 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fter class.

2. write a summary (about 130 words).

高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了解“赋”这种文体的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过程和方法 反复诵读文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一、见识一位特别的大师

1、根据课前的学习,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 赤壁 苏轼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案子的关键词是“冤案,文字狱”。

2、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一位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3、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评价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中说: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可以说,他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4、他命运多舛:一度下狱(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三度贬官(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描绘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命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反而在遭遇人生挫折期间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他的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6、被贬黄州期间,他三赋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前赤壁赋》。

二、吟诵一种特别的文体

1、文体知识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记:“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由此可见,《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2、播放课文朗诵视频,感知内容,为生字生词正音(见课件)。

3、诵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一篇辞赋,诵读时要特别注重声韵美。

(1)第一段:

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的韵脚依次是“间”“天”“然”“仙”。

句法:“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骈体文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2)第二段:

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枻”“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3))第三段:

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稀”“飞”“诗”;第二组是“昌”“苍”“郎”;第三组是“东”“空”“雄”;第四组是“鹿”“属”“粟”;第五组是“穷”“终”“风”。

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况吾与子”是统领字,不计。

(4)第四段:

韵脚:有四组:第一组是“往”“长”;第二组是“瞬”“尽”;第三组是“主”“取”;第四组“月”与“竭”,“色”与“适”交叉押韵。

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这一段用骈句。

4、指名朗诵课文。

5、齐读课文。

三、读懂一篇特别的文章

1、概括文章五节的主要意思: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

2、解读鉴赏课文。

(1)赏析方法:清理每一节的主要要点,理清层次关系,从文中找到原句,并对原句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翻译。

(2)第一节赏读。

齐读这一段。

问题: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画面和人物活动?

明确: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感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3)第二节赏读。

指名朗读。

问题1:写文章讲究承上,哪一句承接上文的“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问题2:本段的悲从何而来?从箫声而来,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潜蛟,泣嫠妇。

问题3:为什么要写歌词?歌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暗写苏子胸襟。

(4)第三节赏读。

全班男生齐读。

问题1: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问题2:“客”的悲又从何而来?

明确:“客”的悲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为下文写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突出自己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5)第四节赏读。

全班女同学齐读。

问题: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

明确: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分别从文中找出原句,并翻译)

主要要点:

水 月 人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结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总结: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须臾而羡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乐上来了。

(6)第五节赏读。

齐读本段。

问题1:本段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客喜而笑。

问题2: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种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7)全文小结。

3、文言知识过关检测(见具体内容课件)。

四、理解一种特别的情理

1、合作探究:夜游赤壁过程中,主客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情感线索: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arr;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arr;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arr;枕籍舟中东方既白(喜)。

感情的变化是;乐——悲——乐。

2、合作探究:客人因何而悲?这个悲有几层含义?

提示: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 销声匿迹。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这样的悲,用 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3、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转悲为喜?从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

提示: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也倾向于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时也保持着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看到了人生的大视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这一道理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更加开阔。正因为这样,第五自然段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主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极写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全文表达作者的情怀和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合作探究: 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为什么安排主客答问?

提示:“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通过主客答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5、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文赋的特点。

提示: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6、 延伸拓展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他们在寂寞和悲哀中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苏轼更是如此,可以说,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从苏轼面对人生挫折的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启示1: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启示2: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高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文意,学习议论文文章的写作方法。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升学生论辩说理能力。

3、明确学习对一个人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必须通过“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提升的道理。

(一)知识导入

关于人性的善恶,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各有见解,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荀子的思想见解有逻辑分析,有论证过程,自成思想体系,相对成熟。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正因为“人性恶”,所以荀子主张通过学习教化,抑制恶,使人性的恶向善不断地转化。所以荀子提倡学习,强调学习的必要性,提出“学无止境”。

(二)用心听读

教师示范朗读,请学生请准字音,节奏,语调和情感。

(三)用情朗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整齐句式的气势,读出作者对所有学习者的劝谏之情。

(四)用智赏读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文章流畅的文脉,一边读,一边领悟,交流分享《劝学》的论证手法。

1、文章内容讲述“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学习的重要意义,努力学习必须靠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

2。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短小精悍,情韵悠长。

高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听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十七年》,使学生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唱京剧。

参考教具:

多媒体、锣、鼓等。

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互动。学法:欣赏、记忆、听辨。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介绍剧情,提出问题:演唱者在京剧的行当中属哪个行当呢,与上节课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相同吗,(学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2、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生:男性人物,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图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视频。)旦:女性人物,可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等。(举例、展示扮相图片。)净:俗称“大花脸”,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架子花脸等。丑;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展示扮相图片。)

3、介绍脸谱,播放《说唱脸谱》。(展示扮相图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十七年》视频,让学生分辨角色属什么行当。复听《雄心壮志冲云天》,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5、京剧的唱腔和伴奏(见书p64页)

(1)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举例说明)

(2)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3)展示锣、鼓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感受鼓、大锣、小锣、拨,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走男女台步,自创亮相动作。

6、念白

(1)念是指人物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吟诵诗句,音乐性较强。白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生活用语,口语性强,生动活泼。韵白有声调,有节奏、无韵律的长短句。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与《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帮助。

(3)节选《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让学生听、想、学、演。

7、现代京剧

今天欣赏的京剧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狭义上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表现在“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引进交响音乐”等。

8、播放中西混合乐队演奏《雄心壮志冲云天》。(出示现代京剧乐队照片)

9、学唱京剧,体会京剧的唱腔、行当、伴奏、韵味以及表演艺术。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

10、结束语

京剧作为从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流行音乐”,在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武打技艺、服装设计、化妆等多种艺术门类。然而,我国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频频提速,各种“快餐文化”应时而生,冲击着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如何使京剧艺术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让我们的“国粹”变为流淌的音符呢,请同学们听过《说唱脸谱》、《粉墨人生》、《苏三说》、《onenightinbeijing》、《刀马旦》、《折子戏》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以文字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高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作文互赏互评的兴趣和能力。

2、让学生掌握赏评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赏评同学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赏评文章的角度选择及语言表达。

教学步骤及其设计

一、导语设计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马说》一文中叹息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在痛惜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而至于千里马一般的人才不能被发现,而被埋没了。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想啊,如果你创作了一篇得意的美文,就肯定希望有人来阅读,来欣赏,来评说。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赏评同学们上星期所写的作文佳篇。借我们一双慧眼吧,让我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指点迷津

如何上评作文呢?从何处下手呢?光凭热情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方法。我这里集同学们的智慧,归纳出一些来,便于记忆,我就将它简称为:“四五六”,即四个准备,五个方法,六个角度。

展示多媒体课件。一边展示,一边解说。

四个准备:

1、一支红笔

2、基本的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3、必要的审美知识和审美方法

4、若干段名师的作文赏评文字

五个方法:

1、词句点评法

2、整篇总评法

3、对话交流法

4、成句引用法

5、对照比较法

六个角度:

1、审题立意角度

2、选材构思角度

3、层次结构角度

4、手法技巧角度

5、遣词造句角度

6、题目题记角度

三、美文共赏

1、佳作亮相:课前由同学推荐出来的作文佳作若干篇,老师再从中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有示范作用的,让作者本人在到前面讲台上朗读。比如,高一(9)班的作文佳篇有耿晴晴的《走笔抒写多情的秋》、汤锦楠的《秋月抒怀》、戴玉梅的《秋之意蕴》、周文静的《快

乐的秋》、黄涛涛的《秋天不回来》等。

2、文心畅谈:让那些被推荐出来的文章的作者畅谈写作体验、写作感悟和写作得失,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和鼓励。

3、师生赏评:这个环节是,在每一位同学朗读和谈心得之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分别点评,赏析。以学生赏评为主,老师适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老师要鼓励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还要运用上面所提示的方法和角度。

四、教师下水

老师本人也应该参与写作,和同学们写同题作文,现身说法,会更有针对性,会更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也更有利于老师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我也写了一篇以“秋”为话题的下水作文《秋怀》。我当堂读给学生听,欢迎学生也对老师作文加以评点,说真话,说实话。

五、新题展示

练习资料《名师一号》第55页六则材料,任选其一,发挥合理的联想想象,进行适当的虚构,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

1、故事情节完整,情节要有波澜;

2、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多角度塑造人物;3、以“爱国”或者“节气”为中心立意。

高中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案优质5篇

高中音乐教案7篇

部编版高中教案7篇

高中音乐课鉴赏课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7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8篇

必修一高中语文教案7篇

赢高中作文通用7篇

我的2023高中作文通用8篇

高中500作文通用8篇

高中教案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