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作文教案8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进行作文选题时要注意题材的广泛性和深度,能够引发读者思索的作文,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的作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春的作文教案8篇

春的作文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作文训练《这也是一种爱》

教学目的:

1、细致审题,能够理解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

2、紧扣题目,选择恰当的材料。

3、做到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创设情景。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爱”如春风轻吻大地,“爱”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爱子深沉,催人泪下的爱;有知恩图报,表现出那种质朴,纯真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无时无刻都感受到爱的温暖。今天,我们就以《这也是一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细致审题,抓住关键。

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审题,找出题目中关键的字,然后起来回答。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需要老师提醒和强调,并让同学们去理解这个字。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三、确立写作对象

理解了题目,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一篇记人叙事抒情的文章。

那么,在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进行板书并整理。我们会发现,写作对象非常多,有写父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朋友的,有写邻居的,有写兄弟姐妹的,有写陌生人的等等。在学生说的这么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也可以写,但初中生由于受到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陌生人的真情实感,所以要提醒学生要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感情,尽量不要写陌生的人和事。

四、选材合适的材料。

写作对象确定以后,要求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并写出来,写的越多越好。

写完后,师生共同以“父母”为写作对象,分析材料的选择。让学生说能表现父母爱的事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因为这些事例会很多,所以要提醒学生在说时,有重复的事例就不要再说。这样,我们会写下很多能表现父母爱的事例。如:父母背子女看病;母亲深夜陪我做作业;母亲深夜织毛衣;父亲辛勤种地;我出门时母亲的唠叨嘱咐;父亲的严厉批评……在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事例时,很多学生已经忽视了题目中的“也”字。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材料和题目结合起来看,把不符合题目的'材料,尤其是不符合题目中的“也”的材料删掉。这样,母亲的唠叨,父亲严厉的批评,这些被表现所掩盖的好材料,就凸显出来。学生通过这个材料筛选的讲解,明白了哪些材料才真正适合这篇作文,这时,再让学生筛选自己总结的事例,留下最适合这次作文的材料,进行写作准备。

五、文章立意

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老师不要忘掉强调学生,“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尤其是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片段朗读(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短发像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已深深陷进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落了,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她仍然精神瞿铄,满脸红光。)

六、构思

文章构思,要让学生明白,这应该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为了更好的表现题目中的“也是”,要在文章的最后突然明白,醒悟,哦,原来,平常最容易忽视的,或者刚开始被自己误会的,原来也是一种爱。同时,也要强调学生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要用我们平常经常训练的三四种开头方式。然后学生开始打草稿。

布置作业:

学生写完后,要拿起文章,读出声音读一遍,这样,文章中明显的病句,不通顺的地方就能读出来,自己先进行修改。最后,同桌进行互改。

春的作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作文取题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运用校园论坛上传作文,并交流;能结合文章内容与标题对文章进行点评。

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上传作品,乐于交流对同学作文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习“如何给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难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教学设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料的收集,实现限度的作文交互评改,打破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界限。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课前准备:各生上传课堂作文——以“拥有”为话题,自命题作文,到校园论坛的专属主题“方春华老师教学区”

六、教学过程

1、进入校园论坛页面

2、登录并进入主题:“会员论坛”——“方春华老师教学区”——“作文指导”

3、浏览同学搜集的“如何给作文取题”的主题,了解作文命题的技巧。

教师点拨,提示重点:(学生选重点记录)

(1)巧用修辞:比喻、借代、层递、比拟、对偶、对比、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反语、仿拟、引用、反复、通感等。

(2)善于引用:引用诗词、引用歌词、引用广告词。

(3)借用符号:借用标点符号、借用数学符号。

(4)其他形式:转换角度、故设悬念。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

a、贴切鲜明,新颖生动。 b、 言简洁凝练,不拖沓冗长。

c、 题目能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d、耐人寻味,能激起阅读者的阅读欲望。

4、取题训练:根据材料,请同学设计作文题目,各同学发表在本小组的专属主题,以跟贴的形式进行,使内容更容易集中。

材料:

早上外出没带伞,一场雨不打招呼就洒了下来。提着两棒玉米一根红萝卜两只馒头一杯豆浆,站在商铺的屋檐下无奈地看着天。阶下不断有人打着各色花伞缓缓走过,身边有人冒雨冲出去跳上刚刚靠停的公车。我转身看看橱窗里各式美丽的花瓶,又转身看看淅淅沥沥唱着心情老歌的天,看看自己的高跟鞋,摸摸绑得好好的头发,最后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等到雨停再走。

心情突然坚决起来:走!淋一场雨又何妨?

淡粉的皮鞋镇定地穿行在细雨的嬉闹中,高尖的鞋跟清脆而有节奏地敲击着彩色的路砖,任凭雨水浸湿了脚趾也气度从容。雨点淘气地亲吻着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并霎时把它弄得面目全非。头发很快就湿透了,雨水顺着脖子滑向前胸后背,竟有丝丝痒痒的感觉。知道有避雨的人在看着,但我不管不顾,就一个人这样不急不缓地走着,还不忘欣赏下两旁的花草被雨水洗涮后的娇嫩,甚至想起女儿昨晚的呼叫:“妈妈,杯子倒了,水流掉了!”杯子倒了,水流掉了!多有哲理的一句话!

回到楼下大门,善良的女清洁工轻柔地跟我打招呼:“没带伞吗?”我笑笑:“淋一淋,痛快!”

春的作文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真实生动的材料。

3、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查找范文。

四、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

1、文章的题眼是什么?(感动)

2、感动是什么意思呢?(感动是思想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感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引起你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材:

整体回顾本板块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令人感动。

这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严格的限制,不是随意写一件事,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使人感动的材料。如:

1、体育课上,我摔伤了,小明把我送到医务室

2、妈妈为了使我长得健壮,每天都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有一次

3、有一件事爸爸错怪了我,他主动向我道歉,真让我感动。

4、我生病了,老师给我补课。

5、某位同学将零用钱、压岁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6、校长或某位老师在雨天给我和同学们打伞

要切记:不管选择哪些方面的题材,一定要真实,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得胡编、虚构。

三、写作提示:

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你感动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些要写清楚;特别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更要写清楚。

2、写清楚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现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也要适当描写。

3、在文中可以稍加议论,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品质、精神,但千万不可议论过多,影响对事件本身的记叙。

春的作文教案篇4

一、 教学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1、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2、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3、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1、 两种水果

2、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3、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第一次,像小灯笼,像小船,甜中带酸,皮能做药。)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第二次,土黄色的脸,脸上有绒毛,孙悟空的朋友,肉里有芝麻。)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开头:今天,老师带领我们搞了“猜一猜”的活动。他先请四位同学为我们作提示……)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春的作文教案篇5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春的作文教案篇6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奶奶学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奶奶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奶奶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奶奶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奶奶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奶奶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春的作文教案篇7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

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春的作文教案篇8

课堂设计设想:

1、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来体验人物表情的变化。

2、养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3、体验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并能抓住细节进行适当的描写。

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写写自己最熟悉的老师的外貌,同时摘录有关人物外貌的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内容:“外貌描写”

一、揭题导入:本次作文训练,我们一起来学习外貌描写

1、谈话导入。揭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2、板书课题:《外貌描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1、请同学说一说你选择的老师的外貌,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三、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特征

(例文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例文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四、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1、要求同学在一张纸上表示出关于“高兴”、“疼痛”、“发怒”、“伤心”的四幅表情图,看看谁能表现的最准确,形象。

2、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自由发言。

4、呈现例文。

(例文1:每缝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5、请同学们试着模仿例文的写法,再写写另外的两幅表情。

6、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六、游戏作文:

1、请同桌之间互相对看,然后看谁能把对方逗笑,先笑的那一方就输了。

2、完了请同学上台表演,看能不能把同学逗笑。

3、请学生把刚才同学的表演写在纸上。

七、课后作业:

1、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的人,注意他们在不同心情下的外貌特征,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写一篇人物外貌日记。

2、课外阅读,摘抄描写眼神的句子,想想作者在人物眼神描写上的不同特色,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附录: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衣着、身材、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他身才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二.要有选择性。作家老舍说的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外貌的精妙的描写:”我吃了一下,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个女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个圆规似的立在你面前。作者抓住了杨二嫂的外貌重点来写,一个精妙的比喻,就把杨二嫂这种小市民毫无教养、倚老卖老、仪态丑陋的模样凸现出来。

三.要注意顺序

肖像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赵树里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肖像描写就体现这点。“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五.要在动态中展现人物肖像

人物多数是处在活动之中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动态中或者说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人物肖像。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高潮部分,便成功运用了动态中进行肖像描写。写菲利普时,随着情节的发展,从“神色不安”到“神色张皇”,再到“神色很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滞。这样,人物的神态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即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可鄙的嘴脸。总之,肖像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着眼于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结果。

春的作文教案8篇相关文章:

仿朱自清春的作文8篇

关于春的作文200字模板8篇

关于春的作文200字精选8篇

春的喜悦作文5篇

春的呼唤作文600字6篇

春的企盼作文5篇

春的喜悦作文通用7篇

疫情春的作文推荐6篇

疫情春的作文优秀5篇

关于春的作文600字初中作文最新7篇

春的作文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