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教案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应包含清晰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教师和学生的理解,教师在写教案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年夜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年夜饭教案7篇

年夜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吃饺子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

2、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并尝试自己动手包饺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饺子皮、馅以及煮饺子的器皿。

2、碗、勺子、抹布、擦手毛巾、塑料台布。

3、《喜洋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提问:过年的时候,人们吃什么年夜饭?

(2)幼儿交流自己吃过的饺子有什么馅,是什么味道的.,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了解做饺子所需的材料和方法。

(1)幼儿自由讲述:饺子是怎样做出来的。

(2)教师现场包饺子,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3)幼儿讨论:制作饺子需要哪些材料?圆圆的饺子皮是怎样变成半圆形的?

3、尝试包饺子。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幼儿用干净的毛巾擦手后,动手制作。

(2)教师巡回帮助指导,并随时表扬包得好、包得快的幼儿。(可播放《喜洋洋》乐曲做背景音乐。)

4、幼儿品尝饺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整理桌子,幼儿洗手、拿碗。

(2)教师煮饺子,分给每个幼儿品尝。

活动延伸:

1、讲讲关于过年吃饺子习俗的传说故事。

2、了解中国人过新年时还会吃哪些东西。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年夜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展示活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除夕的来源、传说、习俗以及除夕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明过除夕的科学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相关联,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体验了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1)引导同学们自由发挥展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调查成果的分享和汇报,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

(2)引导各小组在课堂中有效地汇报,使得同学们从小组的汇报中学到新知识。

(3)指导各小组讨论交流互动,提出质疑并提出建议。

活动难点:

(1)学生综合实践成果层次标准的确定;

(2)综合实践过程的评价方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

活动准备:课件,各种图片,学生自己制作的学习用具。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是成果汇报指导,活动过程共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1、音乐激趣,情景导入

播放一首歌曲《新年好》,活跃主题的气氛,呈现主题:有趣的除夕。

2、回顾活动,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前两个阶段的活动过程,把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图片在课件中呈现,并引入课题:有趣的除夕成果汇报课。

3、小组介绍,展示团体

介绍共有四个小组,每组有六人。分别是探源组、民俗组、生活组、文化组。

第二个环节(汇报)

1、探源组成果汇报

(1) 组长主持,全员表演

由组长介绍活动课题内容: 除夕的来源和传说。组长给大家汇报除夕的来源的内容,汇报过程中,有一个互动活动:组长汇报完除夕的来源的内容,接着在课件呈现一份除夕的来源信息表,要其他同学说一说并完成表中的内容。这个活动环节起到了一个活跃课题气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得其他同学在这次展示中更清楚地了解除夕的来源。

活动完成后,组长主持接下来的汇报。探源组将为除夕的传说用表演的形式展现,所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剧本进行表演,表演中一定要有旁白和所需要的道具,自己制作。

(2) 师生点评

汇报结束,让探源组组内成员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3)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汇报结果,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保持勇敢和创意的表演能力,再接再厉。

2、民俗组成果汇报

(1) 小品表演

先由民俗组的小主持人介绍小组和课题,然后所有成员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展示小组的汇报成果。民俗组的成员通过小品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了除夕的风俗习惯,在表演中借用自己制作的道具,欢乐愉快的音乐,还有小组成员活泼自然的形象,使得小品表演更加精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汇报更感兴趣。

(2) 小组互动

民俗组的汇报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民俗组的小品表演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接着提问:在表演中,除夕有哪些风俗习惯?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3) 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民俗组有一个动收操作环节活动,其中有一个成员善于剪窗花,将带着大家一起学剪窗花。并现场展示各自的作品,这个环节趣味性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除夕的节日气氛,充分地体现了孩子们对除夕的憧憬。

(4) 师生点评

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点评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环节(对比评价)

同学们对探源组和民俗组进行对比点评,进入评分环节。

第四环节(汇报)

3、生活组成果汇报

(1) 深入生活,了解除夕的禁忌

第一成员通过询问家人的方式拍下视频,然后分享除夕的禁忌的内容。接着其他成员通过各种图片以及统计图表,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调查了解的除夕节不文明的两个形象:燃放烟花鞭炮,铺张浪费。生活组发出倡议,倡议大家禁止燃放鞭炮,杜绝铺张浪费。并宣读倡议书,引起共鸣。

(2)生生点评

学生对生活组提供的内容以及汇报方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我们要随俗,尊重文化,但更重要的是科学文明地举办除夕活动。然后对生活组的内容以及他们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4、文化组成果汇报

(1)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古诗组的主题研究有关除夕的传统文化,文化组的成员将分享他们调查的有关除夕的古诗、春联、谚语以及成语,在展示过程中,有一个互动环节,成语接龙。

(2)生生评价

学生评价,并说说自己的感想,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文学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对文化组的汇报结果做出总结评价。

第五环节(对比评分,小组汇总)

同学们对生活组和文化组进行对比,做出点评,完成评分。最后四个小组的总分进行汇总,评出最佳小组、最佳小组组长和最佳表演演员。

第六环节(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并提问:同学们,你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并能获得活动心得体会。对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布置拓展任务:调查你感兴趣的另外的传统节日。

年夜饭教案篇3

活动内容

重点领域

语??

相关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叫做“除夕”。

2、感受人们庆祝过节的热闹气氛。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人们庆祝过节的风俗。

难点:知道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叫做“除夕”。

活动准备

1、准备一则故事。

2、一些过年的照片、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认识他吗?他是谁?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他呢?”

二、让幼儿初步了解“除夕”。

1、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除夕”吗?”

2、欣赏故事《除夕老人》。

3、教师提问:

(1)“除夕老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2)“除夕老人带给他们什么礼物? ”

(3)“除夕老人又要小朋友什么样的礼物了?为什么?”

三、了解除夕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除夕我们平时是怎样庆祝的?在那一天你又是怎样做的?在过年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四、鼓励幼儿在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

教师:“马上就要到除夕了,小朋友又要长大一岁了,在新的一年里你们又有什么打算呢?应该怎样好好学习?”

五、欣赏过年的图片,感受过年的快乐气氛。

年夜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各色各样的菜肴,表现年夜饭的丰盛。(重点)

2、自主舔画餐具,表现热闹的年夜饭的场景。(难点)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美术活动用手。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以过家家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你过家家的场合?

2、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旁。了解每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这餐饭叫什么饭?(年夜饭)

3、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菜,它们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再来学一学吃年夜饭时的样子吧!引导幼儿用手做剪刀状当坐筷子,夹菜、说说祝福等场景。

二、学习画年夜饭的制作。

1、教师示范讲解: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画各种菜肴的简笔画。先画菜,然后用封闭线条把菜肴圈起来,表现“装盆子里的菜”。

2、好丰盛的一桌年夜饭啊!大家团团圆圆过个年吧。

三、幼儿创作“团团圆圆年夜饭”。

1、引导幼儿翻开活动材料《美术》第2页进行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回忆你家过年夜饭上有什么菜?

2、幼儿耐心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面清楚,不要太糊)

3、活动结束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桌上的菜肴,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年夜饭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历尽艰苦创建长城站的经过,学习考察队员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填写关联词。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课文中描写室外环境的句子,找到描写考察队员紧张劳动的句子。

4.读写结合,写一段读后感。

二.教学时间。2教时。

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南极考察的资料;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课时重点:

在语境中,认识生字(音、形、义),理解新词,能正确地读写。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并解题。

1.同学们,你们搜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今天都带来了吗?

现在请你们来介绍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南极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考察队员们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行程10000多海里,于1984年12月26日安全到达南极。一到南极,考察队员们先为建站进行了仔细的选点工作,站址选定后,又进行了紧张的建站工作,经过45天的日夜奋战,终于在1985年2月15 日提前完成了建站任务。这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胜利啊!

4.出示课题:南极的除夕

二.读议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交流。

(1)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记叙了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们在刚建成的长城站欢度第一个除夕之夜的情景。)

(2)在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读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形,采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

(查字典、讨论、联系上下文、换词……)

(3)全班交流、检查。

(4)读课文,小组读,对读,找朋友读,接龙读……

3.学了生字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可贵的“南极精神”?

(2)考察队员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建站的?

(3)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

(4)除夕之夜应该是高兴的,他们为什么都流泪了呢?

4.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概括出两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什么是可贵的南极精神?

他们为什么回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可贵的南极精神)

三.指导朗读,学习重点内容(解决第一个问题)

1.课文哪几节是描写“可贵的南极精神”?(4~14节)

2.分小组读读议议,理解“可贵的南极精神”的具体内容。

(1)小组读议,找出反映“南极精神”的有关句子。

(2)出示以下句子:

考察队员们仅仅用5天的时间,就建起一座长29米、宽6.2米、高3.1米的码头。

他们只用10天的时间,就把500多吨建材物资从船上运到长城站。

队员们一个个趴在乱石堆上,用罐头一桶一桶地往外掏水,干不了多久,腰酸了、

胳膊软了,下一个队员立刻接上。

风、雪、雨毫不留情地随意袭来,54名南极考察队员的手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可谁也没哼过一声,共同的理想使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在那艰苦奋战的日日夜夜,有的同志坐在地上就睡着了,有的一躺下,没脱衣服就打起呼噜——实在太累了呀!

(3)指导朗读,体会什么是南极精神。

划出表示动作、数字的词。

讨论为什么要用具体的数字和动作?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

(4)板书: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团结奋斗)

3.师小结:上面的句子中用了一系列的数字和表示动作的词,充分显示考察队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是这样的集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南极速度;是这样集体,发扬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团结奋斗(师指着板书)的“南极精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14节)

5.看一看,对这段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生:题目是南极的除夕,中间写了考察队员怎样建长城站,最后又怎么回到除夕之夜的呢?

(插叙,对中心事件进行交代、补充说明。课文通过插叙交代了考察队艰苦建站的过程。)

生:为什么在共度佳节是,队长“含着泪”,副队长“哽咽了”,从祖国来的亲人“流泪 了”,队长更是泣不成声?

(这是由于队员们肩负着祖国任命的重托,为开发南极事业作出了艰苦卓越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在建站的过程中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

生:为什么说这是“幸福的泪,胜利的`泪,是对开发南极事业充满信心的泪”?

(长城站终于建成了。在吹之夜。队员们与祖国亲人一起思念祖国,念亲人,庆胜利,赞团结,大家心情激动,都流出了眼泪。)

生:为什么在欢度佳节时,多次写到“流泪”?

(形成强烈的反差,强调了创业的艰辛和今日胜利的来之不易。)

6.过渡:学到这里,我们已理解了什么是“可贵的南极精神”,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堂课,通过大家的提问,我们解决了疑难,从而读懂了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保持下去。

五.作业:

1.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课时重点:体会考察队员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读写结合,进行写段训练。

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第一教时的内容

1.听写词语:

崭新 亭亭玉立 苛刻 遐想 百感交集 居然 心潮澎湃 前所未有

2.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运用文中的语句。(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节。

(体会南极考察队员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可贵的南极精神。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可贵的南极精神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这第二个问题。

1.齐读最后一节。

2.讨论交流。

生;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和支持。

生:心中装着党,装着祖国。

生:……

(板书:爱党,爱祖国。)

三.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

2.摘录描写室内外环境的句子。

3.品读所摘句子。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写作练习。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2.写一段读后感。

3.交流评议。

4.推荐课外阅读《星星的秘密》中关于南极的文章。

板书: 20.南极的除夕

坚忍不拔

可贵的南极精神 顽强拼搏 爱党

不畏艰险 爱国

团结奋斗

年夜饭教案篇6

活动主题:

有趣的除夕成果汇报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展示活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除夕的来源、传说、习俗以及除夕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明过除夕的科学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相关联,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体验了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1)引导同学们自由发挥展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调查成果的分享和汇报,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

(2)引导各小组在课堂中有效地汇报,使得同学们从小组的汇报中学到新知识。

(3)指导各小组讨论交流互动,提出质疑并提出建议。

活动难点:

(1)学生综合实践成果层次标准的确定;

(2)综合实践过程的评价方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

活动年级:

三年级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片,学生自己制作的学习用具。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是成果汇报指导,活动过程共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1、音乐激趣,情景导入

播放一首歌曲《新年好》,活跃主题的气氛,呈现主题:有趣的除夕。

2、回顾活动,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前两个阶段的活动过程,把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图片在课件中呈现,并引入课题:有趣的除夕成果汇报课。

3、小组介绍,展示团体

介绍共有四个小组,每组有六人。分别是探源组、民俗组、生活组、文化组。

第二个环节(汇报)

1、探源组成果汇报

(1) 组长主持,全员表演

由组长介绍活动课题内容: 除夕的来源和传说。组长给大家汇报除夕的来源的'内容,汇报过程中,有一个互动活动:组长汇报完除夕的来源的内容,接着在课件呈现一份除夕的来源信息表,要其他同学说一说并完成表中的内容。这个活动环节起到了一个活跃课题气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得其他同学在这次展示中更清楚地了解除夕的来源。

活动完成后,组长主持接下来的汇报。探源组将为除夕的传说用表演的形式展现,所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剧本进行表演,表演中一定要有旁白和所需要的道具,自己制作。

(2) 师生点评

汇报结束,让探源组组内成员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3)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汇报结果,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保持勇敢和创意的表演能力,再接再厉。

2、民俗组成果汇报

(1) 小品表演

先由民俗组的小主持人介绍小组和课题,然后所有成员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展示小组的汇报成果。民俗组的成员通过小品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了除夕的风俗习惯,在表演中借用自己制作的道具,欢乐愉快的音乐,还有小组成员活泼自然的形象,使得小品表演更加精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汇报更感兴趣。

(2) 小组互动

民俗组的汇报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民俗组的小品表演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接着提问:在表演中,除夕有哪些风俗习惯?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3) 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民俗组有一个动收操作环节活动,其中有一个成员善于剪窗花,将带着大家一起学剪窗花。并现场展示各自的作品,这个环节趣味性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除夕的节日气氛,充分地体现了孩子们对除夕的憧憬。

(4) 师生点评

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点评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环节(对比评价)

同学们对探源组和民俗组进行对比点评,进入评分环节。

第四环节(汇报)

3、生活组成果汇报

(1) 深入生活,了解除夕的禁忌

第一成员通过询问家人的方式拍下视频,然后分享除夕的禁忌的内容。接着其他成员通过各种图片以及统计图表,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调查了解的除夕节不文明的两个形象:燃放烟花鞭炮,铺张浪费。生活组发出倡议,倡议大家禁止燃放鞭炮,杜绝铺张浪费。并宣读倡议书,引起共鸣。

(2)生生点评

学生对生活组提供的内容以及汇报方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我们要随俗,尊重文化,但更重要的是科学文明地举办除夕活动。然后对生活组的内容以及他们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4、文化组成果汇报

(1)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古诗组的主题研究有关除夕的传统文化,文化组的成员将分享他们调查的有关除夕的古诗、春联、谚语以及成语,在展示过程中,有一个互动环节,成语接龙。

(2)生生评价

学生评价,并说说自己的感想,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文学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对文化组的汇报结果做出总结评价。

第五环节(对比评分,小组汇总)

同学们对生活组和文化组进行对比,做出点评,完成评分。最后四个小组的总分进行汇总,评出最佳小组、最佳小组组长和最佳表演演员。

第六环节(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并提问:同学们,你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并能获得活动心得体会。对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布置拓展任务:调查你感兴趣的另外的传统节日。

年夜饭教案篇7

活动内容

除夕老人

重点领域

语??

相关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叫做“除夕”。

2、感受人们庆祝过节的热闹气氛。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人们庆祝过节的风俗。

难点:知道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叫做“除夕”。

活动准备

1、准备一则故事。

2、一些过年的照片、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除夕老人,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认识他吗?他是谁?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他呢?”

二、让幼儿初步了解“除夕”。

1、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除夕”吗?”

2、欣赏故事《除夕老人》。

3、教师提问:

(1)“除夕老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2)“除夕老人带给他们什么礼物? ”

(3)“除夕老人又要小朋友什么样的礼物了?为什么?”

三、了解除夕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除夕我们平时是怎样庆祝的?在那一天你又是怎样做的?在过年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四、鼓励幼儿在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

教师:“马上就要到除夕了,小朋友又要长大一岁了,在新的一年里你们又有什么打算呢?应该怎样好好学习?”

五、欣赏过年的图片,感受过年的快乐气氛。

年夜饭教案7篇相关文章:

托班教案教案精选7篇

中班创意美术教案教案7篇

社会教案中班教案最新7篇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教案最新7篇

户外活动教案教案7篇

中班语言教案春雨教案7篇

幼儿大班游戏教案大班教案模板7篇

中班教案音乐教案优秀7篇

教案小班安全教案优质7篇

数学教案小学教案参考7篇

年夜饭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