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定合理的教学进度,确保课程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实施更为有效的差异化教学,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纸娃娃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1
游戏功能:
1、在游戏当中增强对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动物形象的关注。
2、发展家长及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材料:
干净的纸袋、彩色笔、剪刀、透明胶等
游戏过程:
1、家长先将家里不需要用的比较大一点的纸袋找出来(可以套到孩子身上去的)。让幼儿观察说说纸袋上有什么图案和标志。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漂亮的纸袋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做件衣服送去吧?你想送给谁呢?它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说出一些动物的毛色特点,例如斑马的衣服是黑白相间的条纹的,老虎的是黑黄相间条纹的,梅花鹿的是有一朵朵梅花的……)
2、确定好要做的小动物后,家长先将纸袋裁去袋子底部一截,与孩子一起在纸袋上画上相应动物的衣服花纹,将纸袋的底部做出动物的头饰。
3、衣服和头饰做好后,将纸袋套到孩子身上,将纸袋提手挂在孩子两个肩膀上(成吊带状),给孩子戴上头饰,然后模仿这个小动物说话。
4、家长还可以再做一个画有动物的纸袋手偶,然后和宝宝一起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服饰。
2、根据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尝试画出民族娃娃的特点。
3、发展幼儿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少数民族挂图(蒙古族、维吾尔族。
2、油画棒、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这些民族的娃娃和我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讨论)
3、教师引导幼儿看挂图了解一些民族服饰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维吾尔族:头戴六角帽,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藏族:藏族服饰的主要服装款式就是藏袍,藏袍在藏语里又叫初巴。女孩身穿长裙,外罩一条五彩围裙。男孩一个袖子套在手臂上,一个袖子甩在旁边,藏装的基本特点是上身穿绸或布长袖短褂,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外加肥宽长袍,男子下穿裤子,女子下穿裙子,外系一条五彩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女子的头上一般都戴由多种颜色的丝线组成的扎秀。
4、刚才你们在看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在什么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二、教师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作画。
1、老师这还这有3个民族小朋友,你们看,她们穿的衣服和王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少了许多图案)。我们想不想把它变的更漂亮一些。
2、请幼儿按各民族服饰的特点画自己喜欢的民族娃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出各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讲评、展示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能把这些民族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我们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装饰的?我们和民族娃娃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3
课程目标:
1,提升孩子与父母的配合度。
2,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3,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让其关系更融洽。
课程工具:
1,硬纸板,每个小朋友一张。
2,画笔,每个小朋友两支。
3,彩色的长条卡片纸,每个小朋友不同的颜色分成几条。
4,双面胶,剪刀。
5,展示台。
课程过程:
1,老师给小朋友和家长示范,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老师先在硬纸板上不同的地方画出孩子的不同身体,包括头,身子,四肢,然后一一剪下来。
老师再用双面胶把这些东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的样子。
老师在脑袋处画上人的.五官,让其看上去更真实。
用各种颜色的条状纸,给粘起来的娃娃打扮,可以做头发彩带,也可以给他做漂亮的衣服。
2,在老师的示范后,家长和孩子们开始一起动手制作。这里要注意,多让孩子动手,家长只是给予指导和提供参考意见,千万不要你在那里动手,孩子在那里只顾着看。
作品展示:
等家长和孩子们把娃娃粘好并打扮完成时,就要把娃娃放在展示台,而且展示的成品的后面要用小字条写上宝宝的名字,记得,一定要在后面贴上小朋友的名字。
课程结束:
各位家长要给所有的作品打分,小朋友也要参与到打分中。老师把打分结果记下来,并计算出最终成绩,前三名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得到最终的奖励小红花。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4
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4.复习汉字:小娃娃活动准备:布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布娃娃:小朋友看看这时谁呀?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小朋友来当她的爸爸妈妈哄宝宝睡觉好吗?2.师生随着音乐用缓慢、轻柔的歌声演唱《我的小宝宝》
二、学习歌曲《小娃娃》1.师:小娃娃睡醒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娃娃长得师什么样子?身上穿着什么衣服?你喜欢它吗?你想抱抱它吗?我们一起和小娃娃来做游戏吧,轻轻地抱他转一转,还要送玩。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3.师表演唱《小娃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三、幼儿学玩表演游戏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出示娃娃,边唱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将娃娃送给另一个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2.师:我做妈妈抱娃娃唱歌,谁来和我一起玩游戏?3.师:找一个好朋友做游戏,商量一个做妈妈,一边唱一边抱娃娃做动作。
四、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1、请一组幼儿做这个游戏,每人抱一个娃娃,唱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好朋友,间奏后拿到娃娃的幼儿继续表演做游戏。2.师:娃娃要睡觉了,小朋友把小娃娃送到床上放好,轻轻地离开,不影响娃娃睡觉。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歌曲中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故事《纸娃娃》
歌曲《纸娃娃》
录音带、折好的纸娃娃、纸爸爸、纸妈妈各一个,色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讲的是什么?
——纸娃娃为什么伤心?
——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是你拣到了纸娃娃会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教师扮演歌中的小朋友,边念歌词随着乐曲做动作。
——教师念歌词,请幼儿来表演,鼓励他们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三、请幼儿说一说
——小朋友拣到纸娃娃时,它一个人躺在冰冷的雪地里;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当小朋友给纸娃娃折出爸爸妈妈的时候,纸娃娃的心情怎么样?小朋友的心情又怎么样?这时,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四、演唱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练习演唱。
五、组织游戏
组织幼儿学习折纸娃娃,并创编纸娃娃找爸爸妈妈的游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我能够和幼儿很好的进行互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像上次那么紧张了,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幼儿对本次的活动也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部分有两次,在第一次进行操作时我是要求让幼儿将自己所探索的方法进行尝试,看是否能够成功,很多幼儿都成功了,并将自己如何进行操作的方法大胆进行讲述,有些幼儿胆子小,在我们鼓励之下也能够大胆发言这点让我很高兴.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由风这一自然现象透出的春天气息,理解诗歌内容。
2、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察过风吹过树、湖面等的景象
2、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片,另制作一套与之相对比的(无风时的景象)图片,
3、制作配乐诗朗诵。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对比的图片(无风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上有些什么?
(幼儿:这是一条小河,还有一棵柳树,天上下着小雨……)
2、师出示与诗歌内容相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的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幼儿:小河上的水动了,河面上有波浪了,柳树的树枝动了,树叶好象在跳舞,树叶飘起来了,小雨有点斜斜的……)
(幼儿:因为有风吹到小河里了,因为风过来啦,风吹得树叶好象跳起了舞,小雨是被风吹的有点歪了……)
教师以诗歌中的句子小结:河面上出现了波纹,这是为什么?绿叶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
细雨斜斜地下着,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幼儿学习朗诵,记住诗歌。
5、请小朋友为这首诗歌取个名字。
(幼儿:风,风来啦,风娃娃做游戏,风宝宝,调皮的风娃娃……)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不错,那我们现在就给这首诗歌取名叫风娃娃,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风娃娃》)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一遍。
6、教师引导幼儿仿编《风娃娃》的诗歌,把自己对风的感受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教师提示语:风娃娃可喜欢做游戏了,小朋友们想想看风娃娃除了会在河面上、树叶间、小雨中做游戏,还会在哪里做游戏呢?
(幼儿:在大海上、在花园里、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天上、在人们的身上……)
教师提示语:当风娃娃来到这些地方做游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和诗歌一样的句子来说说。
(幼儿创编一:小草悄悄的弯下了腰,这是为什么?花儿轻轻地点点头,这是为什么?红旗哗哗地飘动,这是为什么?裙子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海面上翻起了浪花,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幼儿创编二:头发轻轻地飘起来,这是为什么?风车呼呼地旋转,这是为什么?窗帘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风筝高高地飞翔,这是为什么?书页哗哗地翻动,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7、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朗诵一遍幼儿自编的诗歌《风娃娃》。”
教学反思
一般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或者教具都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就行了,但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如果单纯根据诗歌内容绘制一套图片,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图片上有些什么景物,而不去关注引起这种景象的原因,怎样才能将幼儿注意力的重点引导到是因为有了风才会使景物变成这样的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套对比的图片(景物相同,只是没有风,一切都是平静的)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对比图,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诗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是这三个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样成功地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了我想要突出的重点——“风”上面,后面的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7
教材分析:
青岛的孩子大都对大海情有独钟,有在海边踏浪、戏水的体验。本次活动选择乐曲《赶海的小姑娘》,通过音乐欣赏这一艺术形式,引导幼儿表现出与小浪花嬉戏的亲呢、欢乐场面。乐曲为两段式结构,旋律欢快活泼。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充分感受乐曲a段的欢快、b段的抒情,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与浪花嬉戏的情景,引导幼儿体验娃娃踏浪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两段式结构的特点,感受乐曲欢快、优美的音乐情绪。
2.能运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浪花和娃娃相互问好、交朋友、做游戏等情节。
3.乐于与老师、同伴共同游戏,尽情表达浪花与娃娃互相嬉戏的愉快心情。活动准备:
1.活动前指导幼儿学会儿歌《娃娃与浪花》,在生活活动中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帮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娃娃踏浪的图片,浪花的头饰若干。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朗通儿歌《娃娃与浪花》,将幼儿带人活动情境。
2、引导幼儿欧赏乐曲《赶海的小姑娘》,感受乐曲跳跃、优美的音乐情绪。
(1)请幼儿聆听乐曲前奏中的海浪声,展开合理想象。教师介绍乐曲的名字帮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描写小姓姓与小浪花做游戏的乐曲。
(2)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自由交谈:娃娃与浪花在做什么游戏?
3.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乐、优美的音乐情绪,鼓励幼儿根据乐曲创编动作。
(1)播放a段乐曲(第1-16小节),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浪花与娃娃相互问好、做游戏的欢乐情景,感受这段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
请幼儿讨论并创编小浪花起伏、娃娃与浪花打招呼、踏浪、戏水、亲吻浪花等动作,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加以提升。例如:怎样和小浪花打招呼?小浪花会怎么做?怎样和浪花交朋友?
请幼儿再次欣赏a段乐曲,鼓励幼儿用动作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2)播放b段乐曲(第17-30小节),引导幼儿感受这段乐曲优美、抒情的特点,鼓励幼儿根据乐曲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娃娃在小浪花温暖的怀抱里悠闲,惬意地做着哪些事情(如划船、游水),用身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提升。
请幼儿再次欣赏b段乐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娃娃与小浪花亲呢的场面。
4.请幼儿完整倾听乐曲,体验娃娃与浪花嬉戏的愉快心情
(1)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表现娃娃与浪花游戏的情景。
(2)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浪花与娃娃进行游戏,结合幼儿的动作表现,教师给予适时指导。
(3)开展“分角色表演”游戏:一半幼儿戴浪花头饰扮演小浪花,一半幼儿扮演赶海的娃娃。幼儿可互换角色多次游戏。
5.在乐曲声中引导幼儿与大海道别,自然结束活动。
附娃娃与浪花
小浪花,真调皮;小姓姓,真淘气;大海边上做游戏。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3.初步了解汉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服饰的特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ppt4页
2.黑板简笔画:花盆、捧花
3.蜡笔36支
4.幼儿用书第9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觉得咱们班小朋友数量多不多?幼儿园里小朋友多不多?我们国家共有13亿多人口,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才到十亿,多不多?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有首歌这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们人口这么多,但是很相亲相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出示ppt)
3.介绍各族服饰的特点
4.幼儿人每个民族的小朋友
5.数一数每个民族来了多少位小朋友
6.出示数字6?……圈圈在哪里?(老师故意写错,让幼儿认识正确的写法)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民族娃娃,还可以表示什么?
7.出示数字7…… 7像什么?
8.数一数黑板上花有几多,老师装花盆说话,要几多花就用直线把花和花盆连起来
9.完成幼儿用书练习题
10.老师巡视幼儿完成情况
11.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8页
12.讲解练习册解题方法
13.小小书、放书包、轻轻拿、轻轻放,老师夸我好宝宝
14.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园纸娃娃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