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语文教案精选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反思性强的教案,鼓励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建议关注课堂的时间管理,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狼语文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狼语文教案精选5篇

狼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 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 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教学设想

1、 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 探究文章语气的表达,以达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目的。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 主要教学板块朗读——研读——比读。

5、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序——恳切而意长。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二、朗读

1、 学生朗读课文。

⑴初读,正音正调:

兹(zī)矧(shěn)恶(wū)仕(shì)

⑵再读,识别词语:

有司,这里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忧郁的样子。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

适,往。

兹,这。

苟,如果。

矧,何况。

慕义强仁,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屠狗者,泛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

⑶请生结合课文注释,读译课文,读懂文章大意。并请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包含几层语意?

(师提示:读出三层语意,鼓励送行----提出忠告----规劝顺从朝廷。)

2、 诵读,读出语气。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指导。)

董生勉乎哉!——第一段读出鼓励、慰藉的语气;第二段读出勉励、提醒的语气。(因为前者表示作者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家排忧解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后者则表示了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知所进退,要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为叛逆之臣效力。)

吾知其必有合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读出感叹的语气。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研读

1、 教师介绍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2、 理解董生的处境。

教师引导: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学生讨论后回答。)

3、 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在鼓励性、肯定性的原则下,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⑵师生共同小结。(师引导,生作答。)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4、 研读本文写法。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并提问。)

明确:本文文字简洁而寓意深刻,措辞曲折,含蓄有致,正所谓“深微屈曲”。

四、比读

与《马说》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作结。)

明确:

同:都是含蓄深刻,都是开篇定下基调,分三层陈述,多有转折。

异:《马说》托物寄意,用“千里马”比喻贤能人才,抒发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愤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特点是名送实劝,反话正说,既规劝董生归顺朝廷,又尊重、爱惜人才,表达了复杂的感情。

五、作业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横线处可填爸爸、妈妈、老师等称呼。2、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气的表达。通过合适、得体的语气的运用,以向对方表达出你写这封信的目的。3、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板书设计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序:恳切而意长

怀抱利器

鼓励、慰藉→必有合也

郁郁适兹土

风俗与化移易

勉励、提醒→能否如愿未卜

今不异于古所云

吊望诸君

启发、致意→为天子效力

观屠狗者

实质:名送实劝

【说明】

由于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同董邵南此行,希望他将来仍然回到长安来,为天子效力,但这个意图表达得委婉含蓄,须仔细品味才能读得出来。所以,本方案的教学角度拟为:研读——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具体就是通过对文章语气的探讨,达到把握作者意旨的目的。

通过朗读,使学生达到了解主要字词、理解文章语意、初步读出文章语气的目的;通过研读,使学生达到研语气、明主旨的目的;通过比读,使学生达到会比较、知异同的目的。教学中的这三个具体步骤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的。

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语气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语气的表达(因为学生一向轻视语气的作用),并使学生以后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发挥好语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朗读——研读——比读),为研究性学习夯实基础。

狼语文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狼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朗读目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①学生自由读课文。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③齐读词语。④指名读课文。⑤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一大幅活的画)

(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①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交流句式)课件出示;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②学生交流反馈。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

(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①课件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④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课件出示:a.向外透;往上升。b.顶着;不顾。c.鲁莽;轻率。b.换词体会作者用“冒”的精妙。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⑤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4)齐读第2自然段。

(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6)迁移运用。①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②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③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④学生练写。⑤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2)理解“挨挨挤挤”。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多、形状大)

2.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蓬:上下结构,“艹”扁长,走之的捺要写舒展。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写字展评。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学生交流自己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练习题)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

3.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池荷花的句子。

(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读,全班齐读。

2.交流想象,探寻写法。

(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变成了荷花)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仿佛”。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l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l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鼓励学生谈感受。

(6)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呢?(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8)交流反馈。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3.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

(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4.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5个字。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五、板书设计:

狼语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联系,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了许多本领。今天我们就要去语文俱乐部语文园地六中去大显身手,参加四关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哪个小朋友是俱乐部的擂主?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我会说看谁说得多

1、出示题目中带偏旁的字认读。(在汉字王国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汉字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汉字朋友有什么特征?能说出他们的偏旁吗?指名学生一一说出9个字的偏旁,教师相应板书。

3、认读偏旁。

4、偏旁大搜寻。(有这些偏旁特征的汉字朋友还有很多,把他们邀请出来。小组成员合作,比一比哪一组邀请的汉字朋友又快又多?)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教师根据偏旁的字数给每一小组加分)

6、扩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都有哪些汉字朋友?

第二关我会连

1、认读词语,找朋友。分组合作连线,交流汇报。

2、你发现外面下半圈红红的、绿绿的、白白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

3、读出词的不同意思。如:把可爱的与小猫连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一是小猫很可爱;二是可爱的是小猫,不是别的。指导读好语气)

4、扩充练习:可爱的还可以与谁交朋友?找出课文中外圈词更多的朋友。(哪个小组找得多,得分最高。)

第三关读读说说

1、过渡:小朋友真聪明,顺利地闯过两关,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能开开心心地读读这些词语吗?(出示课文中的四组词语认读)

2、我的发现: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应答赛。师说前面两个词,生答后面的叠词。或师说后面的叠词,生说前面的词。

4、加赛:你知道还有那些词也能这样说?

第四关我会猜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马上就要抉出今天的擂主。

1、读两则谜语,做到读准音

2、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小组加分,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

3、扩展活动。

对抗赛:分小组出谜语,其余小组猜。出谜语的小组与猜出谜语的小组加分。

狼语文教案篇5

教材简析: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祖宗 赏给 仆人 没意思 提议 咕咚咕咚 一转眼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

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

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诉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巩固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角色分配

那家人:老师;画蛇添足的人:学生张志佳;夺酒喝的人:学生刘科鑫;

其它画画的人:曾令玉、钟凌云;

仆人们:黄孝敏、何丽芳。

师小结:张志佳同学表演得十分到位,能够把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的骄傲又愚蠢的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同学也表演得很不错,看来你们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多此一举)

有个人

画蛇添足

失酒

画蛇喝酒

(不恰当)

另一个人

画蛇

喝酒

狼语文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狼》优质课教案优质6篇

《狼》优质课教案通用7篇

狐狸和狼作文精选7篇

《狼》优秀教案推荐7篇

《狼》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班狼来了教案反思6篇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6篇

狼作文800字作文精选6篇

狼文化演讲稿精选6篇

大班狼来了教案反思通用7篇

狼语文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