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规划教案有助于教师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通过反复练习的设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牙婆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牙婆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图谱和游戏活动的帮助下,唱准句尾的休止部分及歌曲后半段欢快的节奏。
2.学唱歌曲,能用清楚自然的声音演唱,尝试用“啦啦”等辅助词进行衬词伴唱。
3.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歌唱活动,大方的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钢琴、图谱、月亮婆婆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后半段,以游戏的形式感受休止部分的停顿。
教师带领幼儿边玩游戏边进入活动室,学念歌曲后半段的歌词,感受句尾的休止。
2.感受歌曲后半段的欢快节奏。
幼儿坐下,教师提问:刚才月亮婆婆和我们是在音乐声中做游戏的,这个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
3.学习歌曲前半段歌词。
教师:月亮婆婆刚才和我们说了一句悄悄话,你们听见了吗?
教师与幼儿用“传悄悄话”的.游戏念第一句歌词。
教师:月亮婆婆还做了一件事呢。
教师一边作动作一边说:撒下月光把我摸。
4.学习歌曲。
教师:月亮婆婆还把刚才的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想唱给小朋友听呢,你们想不想听?
教师范唱一遍。
幼儿轻声唱一遍。
5.出示图谱,唱准休止部分。
教师:月亮婆婆还给我们送来了一幅画呢,请小朋友们来看看上面画了什么。
这幅画就是我们刚才唱的歌,我们和月亮婆婆做的游戏是图画上的波浪线还是
小脚丫呢?
6.尝试衬词伴唱。
“小朋友唱的太好听了,现在你们唱歌词,我来用一个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你们听听看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分组演唱,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唱法
7.给歌曲取名字,游戏结束活动。
教师:月亮婆婆说刚才还没有给歌曲取名字呢,请小朋友帮帮忙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一边唱,一边作动作离开教室,师幼共同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牙婆婆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幼儿平时比较吵闹;为了安抚幼儿的情绪;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特选用这首傣族的摇篮曲设计活动。
活动目标
认知:通过哼鸣摇篮曲初步感受歌曲温柔p优美的旋律,通过游戏等初步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情意:感受傣族歌曲独特的风格。
技能:学习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歌曲温柔p优美的旋律。感受傣族歌曲独特的风格。
活动准备
月亮婆婆等图片七张(一大六小)头饰一个、《月亮婆婆喜欢我》伴奏音乐、电子琴。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组织活动)。
师幼一起做“拍拍停停”的游戏。
基本部分
一、哼鸣摇篮曲,感受傣族风格歌曲的旋律。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妈妈的手就是摇篮,摇篮摇,宝宝要随着妈妈的摇篮怎样啊?(摇)妈妈的手摇到哪里你的身体就要晃到哪边。(第一次感受旋律: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2.睡在妈妈摇篮里真舒服!妈妈摇着摇着,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第二次感受旋律)
3.请宝宝们也来唱摇篮曲哄妈妈睡觉。妈妈摇摇篮时,你听到妈妈唱什么了?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跟妈妈一起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也睡觉吧!”(第三次感受旋律)
二、引出歌曲,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听听是谁来看我们?(老师清唱)
2.提问:
(1)谁来看我们了呢?(月亮婆婆)出示“月亮婆婆”图片、为什么要来看我们?“喜欢我”。
(2)怎么喜欢我的呢?做了什么动作?唱第二句,幼儿回答,(洒下月光把我摸)做动作帮助理解和掌握“洒”、“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3)月亮婆婆这么喜欢我们,还和我们做游戏了,做了什么游戏?仔细听,唱歌曲后半部分,问:玩什么游戏了?(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几次呢?边唱边贴。(三次)依次出示月亮走、停的图片六张。
3、集体教唱。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完整教唱第一遍。我们来唱一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月亮婆婆说你们真能干,要是晚上要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真好!一点也没影响到别人,那白天用什么声音唱呢?我们试试。)
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歌曲的演唱。小朋友唱得真动听,到了晚上,月亮婆婆就会洒下月光,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现在,我来当月亮婆婆,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队,月亮婆婆做什么动作你就跟着做什么动作。(师戴月亮头饰,交代游戏规则)
延伸部分
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静静的听着音乐做个甜美的好梦吧!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摸摸他。老师随乐曲边唱边抚摸每一个孩子的头。(放伴奏)
教学反思
反思:
1、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
2、师幼配合较好,课堂意境很好,幼儿兴趣很高。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将内容在减少一些,不能贪多。
牙婆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及儿歌中表现秋天的趣味。
2、感受秋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引导幼儿仿说句子"秋天来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秋游,好不好?
二、理解诗歌内容,观看课件
1、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大树有什么变化/,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一下大叔。"谁给大树换下绿装?"
2、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图片是什么地方,它是什么颜色?我们一起来问一下大地"谁把大地变得金黄?"
3、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了图片上有什么,你知道他们准备干什么去呢?那我们来一起问一问大雁"谁让大雁飞向南方"
4、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田鼠"谁让田鼠忙着藏粮"
5、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开的?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菊花"谁让菊花傲然绽放。"
三、整体欣赏儿歌,感受秋天的。
四、观看图片,总结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游戏:
找秋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找秋天,找到后老师说,小朋友用动作来模仿。然后小朋友用一句话来说你找到的秋天。必须是"秋天来了——。"
六、我们一起去户外找秋天。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个人有所启发。在上课时,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合理的安排幼儿自由表达。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使老师成为教学中的辅导者而不是主导者。通过这节活动课愉快的学习,最后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小结以及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它是组成一节活动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细节方面,要细心处理,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想想幼儿为什么会有另一种看法和认识,从而进行正确教学。本次教学活动中,让我遗憾的是时间安排的不够好。在朗读环节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在仿编儿歌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如果把握好这一点,将做到更好的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我多加思考,今后争取更好的'进步。
附:
秋的画报
秋天的树林里,
黄澄澄的梨,
红彤彤的枣,
金灿灿的苹果,
亮晶晶的葡萄,
风娃娃钻进树林,
在翻着跟斗,
就像彩色的画报。
牙婆婆教案篇4
目标:
1、通过哼鸣摇篮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字卡和游戏等初步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唱衬词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3、感受傣族歌曲独特的风格。
准备: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欢我、洒、摸、走和停各三张)
星星卡片七张,每张两个小星星。
磁带、录音机、钢琴
过程:
一、哼鸣摇篮曲,,感受傣族风格歌曲的旋律。
1、 我想做你们的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宝宝吗?(愿意)妈妈的手就是摇篮,摇篮摇,宝宝要随着妈妈的摇篮怎样啊?(摇)妈妈的手摇到哪里你的身体就要晃到哪边。
2、 睡在妈妈摇篮里舒服吗?可是妈妈看到宝宝的眼睛还睁着呢,妈妈的手摸到谁,谁就要睡着。
3、妈妈摇摇篮时,你听到什么声音了?请宝宝们也来唱摇篮曲哄妈妈睡觉。
二、 用字卡引出歌曲,学唱歌曲。
1、 刚才我们睡着了,想想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睡觉呢?我们假装睡着,听听是谁来看我们?(老师清唱)
2、提问:
(1)谁来看我们了呢?为什么要来看我们?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欢我”。
(2)怎么喜欢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儿回答,出示“洒”、“摸”,并做动作帮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这么喜欢我们,还和我们做游戏了,做了什么游戏?仔细听,唱歌曲后半部分,问:玩什么游戏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几次呢?边唱边贴。
3、我们来唱一唱,用歌声表达月亮婆婆对我们的喜欢。
4、月亮婆婆说你们真能干,现在晚上要用什么声音唱?
5、真好!一点也没影响到别人,那白天用什么声音唱呢?
6、月亮婆婆说谁唱的好听,她就去摸摸谁?
7、小朋友唱得真动听,月亮婆婆想要和我们做游戏了,交代游戏规则: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队,月亮婆婆做什么动作你就跟着做什么动作。
三、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1、刚才声音大了点,把谁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问:星星会干吗?
2、你听听星星会在歌里的什么地方眨眼睛?老师的手会在相应的地方做眨眼的动作。
3、你听到星星在什么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里?
错误时再听一遍,问:有没有发现问题?
4、 我们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么动作?(眨眼)每一次连续眨几次眼?
5、 刚才小星星眨眼睛的时候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喜欢用什么声音?
6、 月亮婆婆的地方我来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们唱。
7、 非常棒!声音唱得很整齐,还可以用什么声音唱?
8、 真好听!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个人声音太小,小星星那么多人,声音不均衡,怎样就可以均衡了呢?
老师来做指挥,你们都是小小歌唱家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 这遍的声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没意见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静静的听着音乐做个好梦吧!老师边唱边抚摸每一个孩子的头。
反思:孩子们在静谧的氛围和游戏中愉悦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牙婆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会看懂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内容带给我们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月亮婆婆头饰。
2.幼儿用书:《月亮婆婆喜欢我》。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头戴月亮婆婆头饰,与幼儿共同做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和歌词)
1.教师:晚上,天上有什么呀?
2.教师:月亮婆婆会洒下月光,和小朋友玩游戏。现在,我来当月亮婆婆,我们一起来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吧3.教师:这个好玩的游戏老师还把它变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4.教师:好听的儿歌如果能唱出来就更好听了,你们听!(教师清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5.教师:歌曲里的月亮婆婆喜欢谁呀?她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6.教师一边带幼儿学唱前两句歌词,一边带幼儿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
7.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
(二)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教师带领幼儿随歌曲伴奏唱歌。
教师: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前奏。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脚印图谱。根据图谱的暗示,选择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图谱上有什么?这些脚印一样吗?代表什么意思?
3.在教师帮助下,个别幼儿指图,集体演唱。
4.学习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学唱歌曲。
5.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三)幼儿欣赏视频傣族舞。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月亮婆婆喜欢我》,是一首有着傣族风格的歌曲。傣族人能歌善舞。现在请小朋友欣赏傣族舞。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即家长跟着音乐的节奏向某个方向走,幼儿向同一个方向走,前后左右都可以,步伐也可以变化。
2.日常渗透:迁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观察图示、标志的经验,提高幼儿理解、应用图示和标志的能力。在健康活动中,可以带幼儿玩“踩影子”体育游戏。
活动反思:
这首具有傣族风情并有伴唱的歌唱教学活动,在这甜美的意境中结束了。在下午的研讨活动中,其他上过这节活动课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不足和这节活动课的优点。一致认为这节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包含了执教老师从教多年的智慧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分享。就我个人从她这节成功的公开课中获得如下感悟和体会:
1、专业发展要扬长补短:虽然说幼儿教师要能够是千面手,五大领域的活动组织都要擅长。但要求精、求特,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发展专业特长。这位老师就是结合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爱好,潜心研究,不但有了自己音乐方面的教学特色,还引领了自己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因此,她的教学活动就因有特长而而使人耳目一新;她的幼儿园因有她的特长而底蕴丰厚。
2、手段要弃繁就简:常常见老师们为一节公开课去忙很多的教学具,制作多媒体。片面以为教学手段越先进越能说明观念的先进;教学具越多越能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其实不然,这节教学活动就是非常简单几个字卡,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了歌词,真正让教学的手段弃繁就简,体现了教学准备为目标服务的思想。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
3、兴趣激发要讲究策略: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一情感目标,也是大家在拟订每节活动时,常在文字当中提到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又常常会忽略,或蜻蜓点水游离了目标。但这教学活动,没有听到一句“你真棒!”的评价,没有物质的奖励和诱惑,我们听课老师之所以能象孩子一样沉浸在执教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她引发我们兴趣的,应该是那巧妙的设计、动静交替、抑扬顿措的组织方式了。听!活动环节衔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人的思维活跃而不疲惫。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组织活动的策略!
牙婆婆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牙婆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学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据课文填空。
歌声会把您(),让您看到(),闻到(),听到()。
答案;一、婆婆邻居您好替换
起田野扑倒
二、领进山野小溪里滚动的清波山花扑鼻的花香
百鸟齐鸣的欢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xx(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四、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你手中的语文书送给老师?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总是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组词
故()识()婆()能()
爱()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师说:“小xx,()的作业完成了吗?”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说一说:
盲婆婆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以后会有多高兴呀,想象一下她在蝈蝈的歌声中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识字婆婆能力
爱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动,闻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
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
?课后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语文书送到老师的手中。使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牙婆婆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牙读后感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