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一份鼓励自主学习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与独立性,增强自主探究能力,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阅读类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1
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通过爷爷为孙子不断改衣服的寻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脉脉温情。故事书的画面细腻,会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更会使孩子们在一次次惊奇的发现中体会家的温暖。刚刚步入中班的孩子使用剪刀的机会比较少,这次的活动就以故事为主线,借助剪纸这条副线,为孩子创设剪纸的机会,在为爷爷做礼物的情景中体验自己的成长,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结合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一、目标设置:
1、积极关注故事线索的发展,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及家人的关爱。(活动重点)
2、初步尝试使用剪刀,大胆想象并运用废旧纸张剪出各种物品。(活动难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的第一环节主要是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什么;第三次变时引导孩子重复爷爷的话“还够做”,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最后一次用问题“已经这么小一块手帕了,爷爷有没有把它扔掉?”来引导孩子思考,从而更进一步显出爷爷的聪明与节约。
孩子理解了故事以后,自然进入第二环节:师生共同参与,按照故事线索将故事中出现的物品一一变出来。这是活动的难点。考虑到第一步“把毯子变成外套” 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由老师来示范完成。示范指导的同时把一件剪成的衣服和一张方形纸进行对比,让孩子充分地观察、比较,主动习得剪纸的方法。接下来每一步的操作难度相对比较小,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来,进一步探索、感知剪纸的方法。
最后,引导孩子大胆想象为爷爷做什么礼物。我会出示不同形状的碎纸料,让孩子判断思考怎样按需取材或按材做合适的礼物,对孩子渗透按需选材和按形创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将采用“帮一帮(局部帮着剪)、放一放(教师或同伴演示)、推一推(鼓励独立完成)”的指导方法,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体验成功。
三、活动特点: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从学前阶段到小学低年级,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因此让幼儿慢慢适应故事文体特征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成分,都会有助于儿童建立起基本的阅读策略。”“在与幼儿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用绘画和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假设不同的事件发展情景。”在这个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阅读,用剪纸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感受故事的内涵,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策略,而且孩子在主动的动口、动脑、动手中很自然地理解故事、提高剪纸水平和技巧。相信孩子在快乐阅读、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2
教案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理解内容,并大胆地讲述袋鼠的大口袋。
2、通过开展给动物匹配汉字的,初步认读汉字:妈妈和娃娃,喜欢阅读图书,引起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3、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知道体贴父母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案准备:
1、配套课件,音乐《小袋鼠》
2、袋鼠头饰和有口袋的围裙一个。
教案过程:
一、教师打扮成袋鼠妈妈,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看看我是谁?(袋鼠妈妈)
谁愿意做我的袋鼠娃娃呢?我有这么多的袋鼠娃娃真开心,我们一起唱歌吧!
(音乐起,师生边唱歌边表演《小袋鼠》)
师:袋鼠娃娃,你知道妈妈身上有一个什么吗?(大口袋)
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里可以装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名字叫《大口袋》。
二、看课件阅读并理解。
1、幼儿自由阅读画面。
师:这本书总共有几页?看看这本书里有什么?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依次讲述)
2、看动画课件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怎么回事!(完整欣赏动画课件一遍)
提问:a、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里装了什么?袋鼠妈妈买了哪些东西?
b、袋鼠妈妈的口袋装不下了,怎么办呢?
c、袋鼠娃娃看到袋鼠妈妈拿不下东西了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引导幼儿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也有大口袋。)
他们是怎么回家的?一个跟着一个像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重点学习认读汉字:妈妈、娃娃。
师:在看动画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老师害怕小朋友把袋鼠妈妈和袋鼠娃娃搞错了,就给它们做了个标记,你有没有发现啊?哪个是娃娃,哪个是妈妈呢?(通过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匹配认读“妈妈”、“娃娃”。
师:“妈妈”和“娃娃”这几个字中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它们都有一个“女”字旁。
(继续看课件中的图文匹配)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谁是妈妈?谁是娃娃?(分别有猫妈妈,猫娃娃、鸡妈妈,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自制阅读记录本,能记录阅读书籍的名称和日期,愿意对书进行简单的评
论。
2.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记录本,喜欢与书做朋友。
活动准备:
1.白纸、笔、订书机、装订好的小本子、彩色纸、彩色泡沫、压花机等放在
统一的材料区域
2.教师自制阅读存折一本。
3.幼儿用书第3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存折。
1.存折的作用。
这是什么?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出示存折,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存折是用来记录你在银行的存款和取款,钱的收支情况。
2.阅读存折的作用。
(1)假如能让我们阅读的书籍也有存折,那这本阅读存折会有什么作用? (幼儿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阅读存折的重要性在于能方便地知道你读过了哪些书,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二、我的阅读存折。
1.设计我的`阅读存折。
(1)你觉得我们的阅读存折应该怎么设计?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 阅读存折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的日期、书名、对这本
书的评价( 可用星星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以及对这本书的感受(可用画画的形式表示)。
2.制作我的阅读存折。
(1)你看,这是老师为自己设计的阅读存折,你读懂了吗? (出示教师自制阅读存折,幼儿观察。)
(2)请你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设计自己的阅读存折? (幼儿交流)
(3)你需要哪些材料? 请你自己到材料区去取(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存折。)
(4)请在阅读存折里存人一本你已读过的书。
三、阅读存折交流会。
1.交换存折。
(1)请小组成员交换存折,给对方提点建议(在小组交流后,部分幼儿尝试修改、完善自己的阅读存折。)
2.存折交流会。
(1)请大家将阅读存折摆放在桌面上,相互参观交流。
(2)你觉得谁的作品最棒? 为什么? (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特征较鲜明的存折,大家一起欣赏点评。)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4
【活动过程】
一、回忆买东西的经验
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
你用钱买过什么?
游戏:(导入:今天,杨老师也要给你们钱,让你去买东西。)
你拿了多少钱?想去买什么?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也想去买东西。猜猜看,他想去买什么?
2、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1-10)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松鼠发现自己没有做梦,决定怎么办?(决定去买梦)
(买到吗?他都去问谁买了?咱们接着听故事)
2)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1-14)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问的?大鲤鱼是怎么回答的?
(你好,大鲤鱼!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我常常做梦,可是我没有办法卖给你,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3)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5-16)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说的?天鹅小姐是怎么回答的'?
(天鹅小姐,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不行吧?梦好像是不能买,也不能卖的。)
4)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7-18)
小松鼠问谁买梦?小白兔是怎么回答的?
(做梦要靠自己,你不可能用钱买到梦的!)
5)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9-28)
小松鼠最后得到了一个梦,他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能够有钱买到了,但也有很多东西用钱买不到的,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要怎样才能得到?
【活动目标】
1、有情趣地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金钱并非万能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块钱买一梦》和课件
2、钱袋一个及各种面值的钱币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5
1、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阅读活动的核心目标。选择《奥莉薇》这本图画书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是简洁纯净的画面有利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故事,充满童趣的生动情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理解图书,进行自主阅读,讲述故事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书中出现的两幅名画《芭蕾排演瞬间》和《秋天的韵律30号》也为幼儿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提供了机会。为幼儿大胆模仿创造了可能。
2、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图画书,尝试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感受奥莉薇的精彩生活。
(2)在自由描绘秋天的韵律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和创作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奥莉薇》和ppt课件
广告色、绘画纸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导入阅读
─你看到了什么?
─这只小猪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2)阅读图画书,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2、3页
─你发现了什么?奥莉薇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②出示第4-7页
─奥莉薇和哪些家人在一起?
─她和可乐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
③出示第8、9页
─奥莉薇出门前会做什么事?
─你发现了什么?
④出示10-21页
─晴天、雨天奥莉薇都做了什么?
─奥莉薇在博物馆里最喜欢哪幅画?
─猜猜她在画前在想什么?
─让我们也用五分钟,画一幅波拉克的《秋天的韵律30号》
⑤尝试创意绘画,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秋天的`美。
欣赏、展示、交流并为自己的画命名。
─奥莉薇会不会画呢?又会发生什么呢?
⑥出示21-24页
─妈妈看到奥莉薇的画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你的妈妈会怎样?
⑦出示25-28页
─晚上睡觉前奥莉薇最喜欢做什么事?
─她做了个怎样的梦?
(3)谈话交流
─看看封底,猜猜奥莉薇又准备做什么?
─你喜欢奥莉薇吗?为什么?
─你觉得奥莉薇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区的活动:
1、展示《奥莉薇》系列图书,感受她的快乐。
2、每人一本用自己名字来命名的自制图书,记录自己的一天。
活动拓展:
1、参观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
2、参观歌舞剧院,观看芭蕾舞表演。
3、玩沙游戏,尝试堆砌立体建筑物。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诵散文诗,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丽。
2.让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理解散文诗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制的配乐朗诵。落叶。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朗诵和画面,感受秋天的美。
2.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帮助理解诗歌
1. 出示一组图片(金色的稻田,金色的枫林,丰收的果园,金色的花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些都是什么季节的'图片?(秋天)
对,他们告诉我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丰收的秋天来到了!
2.出示动画相册
这么美丽的秋天,我们都非常喜爱!前两天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卞老师还给你们录制了相册呢!我们一起欣赏——(出示相册)
小朋友们好开心啊,金色的秋天来到了,丰收的秋天来到了。小佳佳也和你们在一起玩耍呢,她还收到了一封信。你们听——(出示配乐配图朗诵)
二:欣赏散文诗
1.这是一首散文诗。它的句子有长有短,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声音有时又轻又慢,有时又快又响亮。
2.教师朗诵散文诗。再次欣赏散文诗。(课件出示封面课题)
问:
树叶会怎么飘?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边说边做。
是谁给小佳佳的信?
信是怎么寄给小佳佳的?
3.学习朗诵散文诗。
教师领读,学习朗诵诗歌。
提醒哪里读的慢一点轻一点,哪里读的快一点响亮一点。
学习诗歌中的对话:小佳佳,你在看啥?
在看一封信。你知道吗?天气渐渐凉了,该给布娃娃添衣服啦!
问: 猜一猜,是谁写给小佳佳的信?信上会说什么?
三: 思维扩展
教师出示落叶:这里还有信呢!你们猜一猜,这些信里会说些啥?
四:朗诵散文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片片黄叶,
离开了大树妈妈,
飞哟,飞哟,
飘落在窗下。
小佳佳拾起黄叶,
看呀,看呀——
“小佳佳,你在看啥?”
“在看一封信。
你知道吗?天气渐渐凉了,该给布娃娃添衣服啦!”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
丰收的秋天来到了。
五:活动结束
你们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秋叶儿飘飘》,用歌声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
教学反思
这节散文欣赏课是初步尝试。本首散文比较短小,孩子们容易接受。本单元是秋天的落叶,孩子们通过先期大量的室外活动,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秋天有了直观感受。这也为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我在这节课通过孩子们的经验感受,通过肢体动作,通过语言对话,通过我的范读,领读,让孩子们感受散文的语言美,韵律美。但是这节课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在开始感受散文时,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多读,多听,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们的体验。还有提问时,应该更加注意提问的语言方式,要更加浅显易懂。
总之这节课让我让孩子们都积累了很多经验。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单页多幅故事阅读顺序的认识,继续培养正确看图书的良好习惯。(重点)
2、初步学习概括故事的基本内容。(难点)
3、通过阅读活动,让幼儿懂得做客时应注意讲礼节,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二、活动准备:
1、确定阅读活动为小组指导形式,重点辅导几名阅读兴趣低、能力弱的幼儿。
2、多媒体投影仪。
3、按幼儿人数准备好小图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阅读。
(1)将小图书发给每个幼儿,示范坐姿和拿书的姿势。
(2)请幼儿翻到36、37页。
(3)提问:这个故事由几幅画面组成?应该按什么顺序看?
2、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告诉幼儿,36、37页中讲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猜一猜故事的名字。老师读出故事题目《小猫做客》(让幼儿讨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题目上这些字)。
放手让幼儿自己阅读画面,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讲述时的难点,为下一阶段的指导作准备。
3、提出听读要求:按老师读的顺序观察画面,边听、边看、边想。
4、师生共同阅读,每读一段之前,提醒幼儿注意每段文字前的序号。如读到幼儿不理解的词汇,即作形象的讲解。由于故事情节幼儿容易理解,所以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提问。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尝试依照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创编。
3、愿意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大图书,了解过小猪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猪睡觉》并询问:小朋友,你能听出来这首歌里讲的是谁吗?
2、教师小结:小猪憨厚可爱,浑身都是宝,大家都喜欢它!
二、回忆故事
1、师幼一起看大图书,教师引导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2、师幼共同讨论:
(1)故事中的小猪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一路上,小猪遇到了谁?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最后小猪是怎么做的?
(2)小朋友碰到过捡到东西归还给别人的事情吗?谁来说说?
三、创意活动
1、讲述活动: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说说同伴的经历。
2、尝试创编: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结构,学会用简单的替代方法讲述故事。
如:把“红鞋子”换成“蓝手套”,“蓝手套”可以被小动物们“蓝袋子、蓝帽子、望远镜”等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评价幼儿的创造性讲述,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中班阅读类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