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教案中可以融入故事情节,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的教案,使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有趣,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路中班语言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路中班语言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和大书阅读相结合理解故事内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蚂蚁,了解有关蚂蚁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小蚂蚁的律动,蚂蚁头饰,大书,小书,字卡:拉、推、搬、抬、撑、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问:“小朋友看今天谁来和我们玩游戏呀?小蚂蚁要搭建一个大舞台,我们和小蚂蚁一起搬木材好吗?”做小蚂蚁律动进教室。
2)、与幼儿分享交流:你们见过小蚂蚁吗?在哪见的?它们在做什么?喜欢吃什么?
2、幼儿自主阅读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群勤劳快乐的小蚂蚁,它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它们在做什么?”用音乐指挥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3、大书阅读
1)、师:你看到小蚂蚁在做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是不是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2)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你们还发现了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3)师:老师还发现了。。。。。。(补充幼儿没有发现的页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4)、师:今天小朋友都很棒,能发现了小蚂蚁搬东西的很多动作,现在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看这本大书。教室逐页展示图画,边阅读相关的文字。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小蚂蚁搬运东西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帮小蚂蚁搬木材吧。
评析一:
1、幼儿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和“说”,“听”则是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有了倾听之后才能恰当地说,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幼儿的语言则是“独白语”。
2、导入活动要明确目的,就这节课而言,之前的谈话活动是为自由阅读服务的.,所抛的问题不可过多,要有针对性,有连续性。
3、第一课时首先阅读小书,形式上有所创新,但随意性太强,没有带着问题阅读。
4、老师应该注意阅读中对幼儿的评价,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幼儿。
5、大书阅读中要简化问题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地提问。
6、小书阅读后,老师要进行完整的讲述,才能要求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因为幼儿要自由讲述,必要有老师之前的完整讲述作为基础。
评析二:
1、教师自身的语言美需要加强,语音语调上需要把握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
2、阅读小书环节随意性太强,无目的性。
3、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要求:能清晰地表达,能独立讲述故事和描述事件;这些需要在活动中加强。
路中班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礼貌相待,互相谦让。
2、学习、理解儿歌内容,识汉字"东边、西边、小桥"。
3、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喜羊羊美羊羊头饰,独木桥、字卡、背景画桥。
活动过程:
1、故事演绎《两只羊过桥》(情景导入)(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喜羊羊和美羊羊,引出活动课题,吸引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现在周老师和杨老师来把故事表演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完周老师要提问的哦,一起来看!
有两只小羊,一只在河的东边玩耍,一只在河的西边玩耍,天快黑了,小羊准备回家,它们一起走到了小桥上,都想自己先过桥,可是独木桥一次只能过一只羊,于是,两只羊你推我,我推你,结果,扑通扑通都掉进了河里。
2、学习儿歌
①说一说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好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两只羊,两只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说一说?(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以儿歌的形式讲出来并在黑板上贴出图片)东边来了一只羊西边来了一只羊一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扑通"掉进河中央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把故事编成了一首这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把儿歌来念一遍。
②赛一赛儿歌这么好听,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比赛念儿歌,比一比谁念得好。
3、识字游戏
①识字师:男生念儿歌念得真棒,男生来说说第一只羊从哪里来?说说第二只羊从哪里来?男一起来说说两只小羊一起走到什么地方?提问引出字卡(东边、西边、小桥)
②字卡宝宝找朋友师:现在字卡宝宝想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了,请小朋友帮字卡宝宝找朋友。(分别认读字卡并把字卡送到儿歌中对应的位置。)
4、延伸活动提问:两只羊应该怎样做才不会掉入河中,又能顺利的过桥呢?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幼互动,师引导幼儿讨论。)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小结:这个小朋友说的太好了,让另一只羊先过桥后自己再过桥,要懂得互相谦让。
5、情境表演
①周老师想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故事里的小羊,谁来表演?(表演儿歌中的小羊。)
②小羊们想到了顺利过桥的.办法,谁来试试看?(表演谦让的小羊。)小结:谦让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相互谦让呢?比如:玩玩具时,上厕所,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东西收银台(按顺序排队,不要抢别人前面去)吃水果时,吃好吃的东西时等……小朋友们都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瞧,小羊们也学会了谦让,还唱着歌儿呢!(播放《两只小羊要过桥》视频音乐,师幼共唱儿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路中班语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
2. 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做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尾巴,激发幼儿兴趣。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2.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3.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熊:小熊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二)、看图片,理解故事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 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我们来看看小熊在玩什么?你觉得他玩的高兴吗?妈妈看到会怎么说?
(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2. 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用什么在扫地?小熊的尾巴会扫地吗?小熊是怎么想的? 出示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
3. 他又看到了小猪,小猪在干什么?为什么小猪的尾巴会玩拉勾勾的游戏?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
4. 小熊还看到了谁?他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5. 小熊看到了真羡慕呀,他也想有这样的尾巴。讨论:咱们一起给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 小熊想了一条妙计--做尾巴操。小熊为什么要做尾巴操?
(小熊对自己说: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
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小熊的尾巴怎么
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
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
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
嘴)
2.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3. 可是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看下去就明白了。
4. 谁看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有哪些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想
想刚才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
5. 一起做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
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
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你们想对小熊说什么? (ppt 妈妈说: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最喜
欢谁的尾巴?为什么?师小结: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谈话: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第一次讨论意见、建议:
1.目标过于简单,体现不出课题的重点,应该突出中班语言教学的重点,学会使用xxxx的句式,进一步丰富语言课的内容。
2. 在第一个环节中,提问的时间过长,将问题简练,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小结。
路中班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电脑视频动画、小白兔、小黑猫等动物头像及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由讨论引出故事。
师:你们喝过牛奶吗?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老师这有个关于彩色牛奶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
(1)观看视频并提问师:故事里的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小动物们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出示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边听边讨论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蔬菜?蔬菜的名字叫什么?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一个什么颜色的兔子?
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蔬菜?蔬菜的名字叫什么?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一个什么颜色的小猫?
小花鹿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蔬菜?蔬菜的.名字叫什么?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一个什么颜色的小鹿?
灰狐狸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蔬菜?蔬菜的名字叫什么?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一个什么颜色的狐狸?
(2)讨论:小动物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怎么变?
4、幼儿创编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1)提问:小动物们有了这神奇的奶牛,喝了有颜色的牛奶都变成了一个新自己,那你想喂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呢?蔬菜的名字叫什么?挤出来的牛奶给谁喝呢?
(2)引导幼儿儿运用故事中第2-4节的语句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5、课后延伸将自己创编的情节画下来,并与同伴交流。
路中班语言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晴朗的天气里,和孩子们一起坐(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忽忽,变幻无穷,孩子们喜欢极了,他们常常交流着“这朵白云变成了……”“那朵白云变成了……”有的还模仿白云变化的样子飞来飞去。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我选择了绘本《两朵白云》,借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绘本中两朵白云变化的情况,理解其中的关系,并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体验变化的快乐,感知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从而深深爱上文学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我变成××”“我变成××在做××”的句式表达白云的变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游戏“白云变变变”,积极体验、感知两朵白云的变化规律——“关系变”,从中感受朋友间的关系。
3.完整欣赏绘本,感受散文丰富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白云,了解白云变幻无穷的特性。
2.材料准备:《两朵自云》flash课件、展板、白云记录表每两人一份。
3.场地创设:活动室内布置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场景。
活动过程
玩一玩
自然状态下,师幼共同以白云的身份“飞”进活动室。玩一玩“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边飞边作风吹状,幼儿随着风吹而变化,师:“风吹来了,白云变变变,你变成什么了?”
幼儿表述。师对幼儿的变化与表述进行回应,对孩子们创造性的表演表示鼓励。
2.师幼再次飞呀飞,风一吹,云变了,师:“你变成什么了?在做什么?”(提高语言表达要求)
先请表达能力稍强的孩子回答,以便对后面的孩子起示范作用。
3.白云飞累了,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吧。
听一听
教师以白云的身份,以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两朵白云》的故事。
师:“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白白,我的好朋友叫茫茫,我们常常在一起玩变变变的游戏,想知道我们变了些什么吗?”
教师用flash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讲到白云变化的时候教师适当停顿,让幼儿猜测白白和茫茫会变成什么,幼儿边思考边听故事。通过倾听感受散文丰富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改编后的故事内容见附件)
想一想
教师以白白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回忆、梳理故事内容。
师:“我和茫茫玩得真开心啊,咦?我们刚才都变了些什么呢?我都不记得了。”
分三个层次进行梳理:
1.“我变成了什么?”(根据孩子的回答梳理先后顺序)
2.“我的好朋友茫茫变成了什么?”
3.“我变××,茫茫变××”(梳理变化规律,从中感受关系)
变一变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游戏,重点进行关系变。
师:“我的好朋友茫茫飞走了,没有人和我玩了,可我还想玩,怎么办呢?”(引发小朋友想玩的欲望)
师生一起玩“变变变”,分三个层次:
1.教师为中心变,幼儿应对变。
师:“白云飞呀飞,风吹来了,变变变,我变成了一朵花,你变成什么陪我呢?”幼儿想出各种与花有关的东西应对,如我变成小草,长在你旁边陪你玩;我变成蜜蜂,采花蜜;我变成蝴蝶,围着你飞呀飞;我变成水,给你喝,让你快快长大;我变成肥料,给你施肥,让你越长越壮……
2.幼儿为中心变,其他幼儿应对变。
师:“白云飞呀飞,风吹来了,变变变,他变成了一座桥,你变成什么陪他玩呢?”幼儿可以想出很多与桥相关的.东西,如我变成汽车在桥上开,我变成摩托车在桥上开,我变成自行车,我变成船在河里陪着桥,我变成小鱼在河里游,我变成乌龟在河边爬……
3.幼儿两两结对变。
师:“我和茫茫是好朋友,我们两人一起变真有意思,你有好朋友吗?你愿意和好朋友一起变吗?”
小朋友两两结对变。
师:“你们变得真多呀,就像我和茫茫一样,我想把你们变的东西记下来,好吗?”幼儿两人共拿一张记录表,一边变一边请老师帮忙将变的内容记下来。
说一说
孩子们将记录表全部展示到展板上,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记录表,并用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将这些变化串成一首长长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诗,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师:“呀,自云们变了这么多,都可以串成一首长长的诗了。”
天真大,天真蓝,蓝蓝的天空一朵云都没有。白白来了,茫茫来了,我来了,你也来了,我们一起变变变。我变成××,你变成××,我变成××,你变成××……天黑了,白白回家了,茫茫回家了,我回家了,你也回家了。蓝蓝的天空一朵云也没有了,没有云的天空真安静,安静的蓝天真美。
活动延伸
1.在游戏区域投放一些有关联的物体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启发他们编出其他有关联的诗句,如:你变成一张纸,我变成一支水彩笔;你变成小雨滴,我变成一把小花伞等。
2.美工区提供画纸,供幼儿玩“变变变”游戏之后将自己变化的的东西画下来。
活动评析
本节活动采取积极体验式教学方法,努力将教师、文本、孩子融合在一起,让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杂念,沉下心来,静静地体会、感受,享受课堂中那种恬静、美好的气息。也许这样的课堂没有太多波澜,看上去不是那么热热闹闹,但却是纯净、自然、流动的,也是顺畅的。附:散文故事(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天真大,
天真蓝,
蓝蓝的天大极了!
蓝蓝的天真安静,
安静的蓝天真美!
天边有一个小白点,
小白点儿会飞,
向这边飞,越飞越近,越近越大。
那就是我——白白。
天边又有一个小白点儿,
那是我的好朋友茫茫,
“茫茫,快来!快来跟我一起玩!”
我说:“我们来玩变变变。我先变,你再变。”
我变变变,变成了一辆小汽车。
茫茫说:“看我的,我也变了。变变变——”(教师双手张开做老虎状,并稍稍停顿,待幼儿思考、猜想、表达)
茫茫变成了一只小老虎。
我说:“不行不行,我要重新变,变成一个甜甜的、圆圆的水果。”
我变变变,变成了——(故意停顿,让幼儿猜一猜)
我变成了一个大苹果。
茫茫说:“我现在要变成——(教师伸出手,暗示幼儿,请他们猜一猜茫茫会变什么)一只大手。大手拿你的这个大苹果。”
茫茫一只大手,要来拿大苹果。
我说:“不行,不行,我不让你拿,我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请幼儿猜测之后,教师讲“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茫茫说:“蝴蝶真美丽,我也要变一样东西和你一起玩。”(讲述稍慢,并强调,让幼儿感知变化的关系)
茫茫变成了一只白鸽子。
我们俩一起飞呀飞,真开心。
这时候,风大了,我站不稳,连忙变变变,变成了一座山,稳稳地站着。
茫茫说:“你变成一座山,那我就变成一列火车,钻山洞。”
茫茫变成了一列长长的火车。
风更大了,我站不稳了,重新变变变——
我变成了一座桥,稳稳地站着。
茫茫说:“你变成桥,我就变成一只帆船,陪着你!”
风越吹越大,把茫茫吹走了,我追呀追,没有追上。
茫茫走了,
天上一朵云也没有了。
没有白云的天空真安静,
安静的蓝天真美!
编辑:cicy
路中班语言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