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是教师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设计和准备的教学计划和材料,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综合实践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课时:
三、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入。
2.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3.朱自清的《春》;杜甫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
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1.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回忆学习:作者听到、看到、想到——用诗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由诗的改写引导学生尝试仿写诗,进行能力训练。)
2.出示朱自清《春》学生倾听,看看作者是抓住春天的哪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美好的.春天的。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春天在哪里?
4.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对春天的理解??)
(二)在我们周围,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三)描写春天的资料有哪些?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四)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五)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综合实践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采访等社会交际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体验,比较它们和现代儿童游戏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哪种游戏都蕴涵着人们的智慧。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学生学会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造儿童趣味游戏、自制游戏中的玩具、工具,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展现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信息窗。
师:前段时间大家围绕“童年的游戏”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等方法,走近童年游戏,了解童年游戏,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吗?(有趣)。有收获吗?(有)。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信息窗》,与同学分享、交流你们的收获,好吗?
第一组:(我和几个好朋友专门搜集游戏的玩具,找这些玩具可不容易啊。看,这是铁环,这是沙包,这是手弹弓。)
第二组:(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套圈、扔沙包、放风筝、石头剪子布)
师:看着这些照片,也勾起了老师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播放录像,学生解说。
第三组:(打方宝、打陀螺、斗鸡、跳格、跳皮筋、滚铁环)
第四组:(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调查游戏的历史的。我们这里有一张表格,上面清晰的反应了游戏的发展与变化。)
二、展示台。
1.滚铁环
学生玩“滚铁环”的游戏。
2.跳皮筋
女生玩“跳皮筋”的游戏。
3.打陀螺
师:(操作),打陀螺,俗称打不死。你越是用力,它旋转得越快。当然,这里边也是有诀窍的,你得抽它的底部,否则就会被你抽飞了。
4.抖空竹
师:抖空竹用的是巧劲,全凭手感。看,上下窜动的空竹就像是调皮的小猴一样。
5.斗鸡
三、互动吧
学生示范玩挑黑线。
师:好,请相邻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来玩一玩这个游戏。
(所有学生一起玩挑黑线。)
师:同学们,你还对哪些游戏感兴趣?好,拿出你准备的游戏工具,找一个游戏伙伴,和他一起玩你最喜欢的游戏。
四、辩论场。
师:那么游戏有哪些好处呢?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可是老师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网络游戏那么刺激,还玩这么古老的游戏干什么啊?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
师:还有人说:游戏有益我们身心的发展,我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我想玩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
师:对于这种想法,你又是怎样看的?
(学生交流)
师:是啊,说得真好!千万别让游戏把我们的童年蒙上阴影,应该让它成为染色剂,为我们的童年增光添彩。
五、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童年和游戏是密不可分的,童年因游戏而精彩。让我们在童年的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吧!
综合实践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这种玩具的构造和功用。
2、在这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秘的平台上,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活动过程:
一、揭示活动内容
这一课我们来玩"伤脑筋"拼板。
二、了解玩具特点
1、初步印象 "伤脑筋"拼板是一个古老的益智玩具,又叫"伤脑筋十二块"。 (演示玩具) 你知道这个这个玩具有哪些特点吗?
2、简单介绍 曾被漫画师丰子恺誉为"超平玩具之上,与象棋、围棋相颉(jié)顽"的"伤脑筋十二块",是一种随心所欲、变幻无常的益智拼板游戏。"伤脑筋十二块"是中国人取的名字,它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玩具的构造和功用。它共十二块,每一块都是由五个小正立方体组成的,形状各不一样。它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平面图形。能够开发你的智商,为你的大脑加油。
3、有关故事
83岁老人用玩具解开世界数学难题
与玩具打了近半世纪交道的上海老人方不圆,奇迹般地解开了一道尘封130多年的世界级数学难题。20xx年,当这位83岁的老人在美国一次演说中,首次用自己的益智玩具透露解题思路时,在美国数学界引起了兴趣。20xx年上半年,方老在一本科学画报上偶然看到一道"寇克曼15个女生问题":某寄宿学校的15个女生,每天都要3人一行外出散步一次,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个学生一周7天内和其他14个女生在3人行中散步各1次。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题难倒了世界上众多著名数学家,成了100道数学难题之一。 方老看到后想到了他的玩具,这些排列组合用拼盘来解决不是很容易吗?他把3人一行散步的女生分成5组,将7天分成7格,制成了一个"散步课程表"的玩具。只用几个晚上,他就把"寇克曼15个女生问题"从数学王国的`禁苑中解放出来。方老得意地说,按此玩法,解法还不止一种呢。
方老说:"玩具就是我的全部,魅力无穷啊!"方老的家犹如一个玩具乐园。除老人自己制作的几十种玩具外,他还收藏了国内外各种玩具,多得自己也数不清。从一次性玩具"6疙瘩"到可以玩一辈子的"伤脑筋12块"。有意思的是,连方老日常生活中的摆设,也是一个个别致的玩具:门上没锁,一根玩具巧链比锁还牢,要开门得动脑筋;万用日历表是自己设计的,无需动日期,只要每月调换星期即可......老人最得意之作是"伤脑筋12块"。这似乎是个普通益智类玩具,但在平常人手里或许几个月都玩不出,在他的手里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
20xx年,他带着"伤脑筋12块"和130只盒子到美国表演。他对观众说,谁能将"12块"放到任何一只盒子中,就把玩具送给谁。一个星期后,无人能解答。方老当场表演了几遍,大家看清楚了,可仍无人会玩。
玩具不仅使他感受到了快乐,也让他体现了自身价值。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他研制出十几个玩具,并拥有5个玩具的专利权:五单元六对称积木式智力玩具、十四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非直角六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非直角十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和十二面体盒子。
三、了解几种玩法
1、利用我们手中材料袋中的材料(当然也可自己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玩具制作),自己先制作玩具,然后再玩。这样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玩。
2、利用电脑来玩。
3、演示蓝光伤脑筋12块软件的使用
在游戏中为你提供了众多的有趣的平面图形,每一个图形都能让您伤脑筋好一会。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软件还提供了完善的图形编辑功能,可以让您自己编辑出新的图形。游戏的操作简洁方便,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任意拖动和旋转积木。将积木拼成游戏中给出的图形,你就顺利过了一关。
四、动手玩一玩
1、还原成一整块长方形
2、参照图案拼一拼
3、自己动脑筋拼一拼
4、自己选择图案拼一拼 五、动脑想一想 玩了一课,有什么收获?
六、大胆试一试
如果2人、3人把拼板合在一起玩,那可以拼出什么呢?大胆试一试。
综合实践教案篇4
一 草原生态环境调查
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
2 通过调查活动知道草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及退化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查资料 了解草原(草地)退化原因
教学难点:馔写研究方案
教具准备:大屏幕投影
课时计划:2课时
一 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大屏幕 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让学生欣赏
师问;同学们草原美吗? 可你了解这美丽的草原的变化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草原的生态环境做个调查,教师板书课题 一 草原生态环境调查
二 撰写研究方案
1 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草原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2 各个小组汇报
3 师声共同归纳 选出可行性研究的问题
具体研究的问题是:
① 草原(草地)生态环境情况调查
② 草原(草地)沙化原因调查
③ 草原(草地)治理情况调查
综合实践教案篇5
活动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怎样实施研究性学习呢?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使用力所能及的办法和简单的实验材料,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办法,对问题加以解决,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检验蔬菜中维生素c的简易方法。
2、使学生在检验蔬菜里含有维生素c的实验中,体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试管、搅棒、纱布、研钵等;按四人一组配备。
2、实验材料:医用vc药片、稀释的碘酒、淀粉、西红柿、其他蔬菜两三种、清水等。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做:检验维生素c
基本活动安排了三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学生已经比较了解的检验淀粉的实验(将淀粉制成淀粉清液,然后放人稀释的碘酒)。这个实验需要学生明确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同时应该指导学生推理分析:当碘酒滴到某种食物上颜色变为蓝色时,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在上过科学课后,这个实验一般学生都应该知道。
第二个实验,是把维生素c药片研碎后放人淀粉清液中,混合在一起进行观察。这时淀粉清液没有发生颜色变化。
第三个实验,是将碘酒放人维生素c与淀粉的混合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也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
学生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进行推理分析,说明碘酒与淀粉接触会发生颜色变化,而加人了维生素c颜色就不发生变化;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维生素c的作用。如果把三个实验综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检验维生素c的方法。
2、研究西红柿里有没有维生素c
拓展与延伸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掌握的检验方法运用到
实际中,检验食物中的维生素c。选取的典型食物是西红柿。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这是学生都比较了解的。将西红柿汁做成清液,可以认为是含有维生素c的液体。学生要根据上面的实验过程思考:需要在清液中加人淀粉,然后再滴入碘酒;如果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是西红柿清液中含有维生素c。学生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一系列的联想、推理、分析后,才能设计出检验过程,得出结果。
综合实践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3、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4、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规则,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消防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
一、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自护
1、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
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雷雨、冰雹、滑坡、泥石流、落水、火灾等。
2、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学会小组先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交流:
(1)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2)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3)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
模拟演示。
二、消防安全教育
1、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1)看火灾资料片。
(2)讨论交流。
(3)模拟演示练习
(4)主持小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的有关知识。
2.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
(2)易燃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有什么影响?
(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己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并且要说清楚什么?
(7)小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3、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玩火?
(2)议一议:
①表演中的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
②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4、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当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意外发生火灾应该怎样做……
5、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发生其余的自然灾害时该怎么做?
交流讨论。
1、演图片,找错误。
2、如何向家人或好朋友作宣传。
3、小结:要学习自救互救知识,科学救人。
综合实践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查阅秋天的相关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细致观察秋天的特点,用心体验秋景唤起的思绪,情景交融的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读秋 感秋
【教学难点】:
写秋 画秋
【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年年岁岁有秋季,岁岁年年秋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个秋天,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感觉景致迥异——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季“秋天”!
一、读秋
1. 小组头脑风暴:看看哪组说出的咏秋诗句多。
2. 将头脑风暴中说出的诗句归类,看看哪些诗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3. 总结归纳:情调积极的诗句通常写到秋天的哪些景致?情调消极的诗句通常又写秋天的哪些景致?
4. 小组交流:说说你读过的关于“秋”的散文名篇,其中哪一篇写得最好,是怎么写的。
二、感秋
由老师统一组织或某个休息日由家长陪伴,走向大自然,去感知“秋”,寻找属于自已的秋天。
要留心观察这个季节与春、夏、冬三季有什么不同,注意观察山、水、天空、树木、鸟兽、空气、人的着装等等,将自己所认为的这个季节最大的特点或自己最大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写秋
1. 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秋景有选择地写下来。
2. 读读自己笔下的秋景,看看这些景物的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你对秋的倾向是褒还是贬。然后想一想,你观察秋景或描写秋景时的心境怎样,这种心境对你描写的秋景有无影响。
3. 修改你的文章,试着让它表达一种情感,或体现自己的一种感慨、表达自己的一种认识。
四、画秋
1. 欣赏课本前的《山行》图及其它关于“秋”的图画。
2. 选取恰当的景致,选择恰当的色调,将自己心中的“秋”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寻找自己的秋天
一、读秋
二、感秋
三、写秋
四、画秋
【教后反思】
综合实践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