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利用反馈和评估数据来改进教案的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是较少接触得最多的文件之一了,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会写的,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对2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5篮糖果、10个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价值分析:了解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的基本方法)
----提问: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小结:手握拳是石头,食指和中指是剪刀,五指张开是布。剪刀赢布;石头赢剪刀;布赢石头。
二.数糖果(价值分析:在和同伴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游戏的玩法,并尝
试运用各种数数方法对2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
●幼儿第一次游戏
游戏规则:
——2个人一组,每一组有一篮糖果,每人一个盘子;
——玩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在在篮子里拿一颗糖果。
——老师喊停,游戏结束,数一数你得了几颗糖果,比一比谁得到的糖果多?
提问:数一数你得到了几颗糖?谁得到的糖果多?
小结:看来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赢的次数多,拿糖的机会就多,得到糖果也就越多。
●幼儿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
——换个朋友,两个人一组;
——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从篮子里抓一把糖果;
——数一数你得到了几颗糖?谁的糖果多,谁就赢;
提问:谁赢了?你得到几颗糖果?怎么数的?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得到了糖果,还用数数的办法,找到了获得糖果
多的孩子。剪刀石头布除了在游戏中来决定输赢外,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也会
用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呢?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
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消失的快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速度的快慢“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糖果在水里消失速度的快慢,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绵糖、白砂糖、方糖大量、人手一只透明杯子、筷子人手一支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糖放到没有味道的白开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老师把绵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筷子加以搅拌增加绵糖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绵糖发生什么变化了?(没有了)
(2)猜一猜,绵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老师小结:糖在水里会消失,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第一次试验,并观察绵糖在水里的变化幼儿人手一份绵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并且尝一尝。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第一次试验完成,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试验环节。教师分别拿出白砂糖和方糖,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糖有什么区别啊?(一粒一粒的、一块一块的等)
(2)请你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相同温度的白开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不会消失等)
(3)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方糖变小了等)幼儿分两组集体操作,
第二次试验,并观察两种糖在水里的变化幼儿人手一份操作观察并尝一尝。
四、实验结束,分享试验结果。教师提问:
(1)这两种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白砂糖变少了、方糖裂开了等)
(2)在一样温度的白开水里为什么绵糖消失的很快,而这两种糖消失的这么慢呢?请幼儿大胆回答,
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形状的糖在相同温度的水里消失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
结束活动
五、教师小节,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在水里水会变甜,不同的糖放在水里消失的速度也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糖在水里消失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啊。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色,学习按糖果的颜色(红、黄、蓝)分类,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神祕箱、自制的红黄蓝大糖果各一个、糖若干、红、黄、蓝顏色图卡。
2、不同颜色的篓筐娃娃、小糖盒若干 、放糖果的玩具柜。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认一认,
老师拿出神秘箱。摇一摇,请幼儿猜猜看神祕箱中有什麼东西。
1、宝宝们好!我是老师妈妈。今天我带来了好东西,看这是什么?(神秘箱)这里面藏了宝贝,(摇摇)这个宝贝呀,宝宝们可喜欢了。
2、请一位幼儿将手伸入神祕箱中摸一摸。如:这是红色的糖,我们叫它红糖果……(依次摸出黄、蓝糖果)
3、把糖果放在桌子上,请幼儿看糖果的颜色。
糖果宝宝都找出来了,请你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糖果?
小结:老师妈妈这里的糖果有红糖果、黄糖果和蓝糖果。
4、我开了一家糖果店,这些糖要放在我糖果店里的。放在哪儿呢?(找找标记篓筐)看,那是我的糖果店,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标记卡)这个篓筐上有颜色标记,(出示红色标记)和哪个糖果宝宝的颜色一样?(红色)我们叫它红标记……(请幼儿依次把糖果送到有相同颜色标记的篓筐中)糖果要放在和颜色标记一样的地方。(红糖果放在红标记这里……)
二、夹一夹,玩一玩。
给每位幼儿准备红、黄、蓝3颗糖果,分别放在桌子上,与幼儿进行夹糖果的游戏。
1、宝宝们,你们喜欢糖果吗?我的店里面呀还有好多好吃的糖果,你们想吃吗?想吃可以,但是要先帮我的忙!
2、因为我的糖果太多了,想请小朋友们帮我分一下,愿意吗?分糖果要用到我们的大夹子。请你把手伸出来,食指中指变成大夹子,夹一夹,试试看。
3、好喽,我们这个大夹子要准备夹糖了,每组有一篓子糖果。还有小糖盒,每个人一个。
(老师发糖,幼儿每组一份,幼儿每人拿一个空的糖盒)
4、老师拿著顏色标记说口令,幼儿听口令来做动作,如:大夹子,夹一夹,夹一颗红色的糖果来……等。
5、数数看呢有几颗糖?(幼儿自由的数)
三、喂一喂,说一说。
引导幼儿按照篓筐宝宝的颜色喂糖果。(篓筐娃娃按照颜色分别悬挂在教室的三面)
1、(闻一闻)好香啊!谁想吃呢?看,有几个小娃娃也想吃呢,他们是谁呢?
2、(出示红黄蓝的篓筐宝宝)是红宝宝,(认识颜色)红宝宝、黄宝宝和蓝宝宝嘴巴张的大大的,可馋了。
3、这些宝宝身上可都有秘密哦,就是它只喜欢吃和它一样颜色的糖果。(老师示范:先夹起一个糖果,看清楚颜色,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颜色宝宝的嘴巴里喂,边为边说"红宝宝,请你吃红的糖……"。)
4、老师请一个宝宝来喂喂看。(请一、二名幼儿上来尝试)
5、现在请我们宝宝也去喂糖果吧,先要看清楚你拿的糖果的颜色,再去喂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要求幼儿依次排队喂糖)
6、谁愿意来告诉大家喂的是什么颜色的糖果宝宝。
四、尝一尝,找一找。
请幼儿选一颗糖品尝,并从自身和班级中寻找颜色。
1、今天宝宝们用夹的方法帮熊妈妈分了糖果,还喂了篓筐娃娃,玩得开不开心啊?你们真聪明!谢谢你们帮了我的大忙,我要给每个宝宝奖一颗糖。
2、现在请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糖果?找找你身上有没有和糖果一样的颜色?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如:红色,请幼儿找找看,自己身上哪里有红色,如:衣服图案、袜子……等,再从教室中找找看,哪些物品是红色的,如:时鐘、积木……等等。
3、宝宝们今天玩得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跳起来吧!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儿歌名称,初步熟悉儿歌的内容。
2、愿意跟大家学儿歌,能感受儿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知道儿歌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幼儿用书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糖果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
教师:今天老师请了许多糖果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看看,都来了哪些糖果?他们是什么样的呢?
1、教师带领幼儿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糖果像什么,例如弯弯的糖果像月亮等。
(二)教师念儿歌,帮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1、教师:糖果玩过游戏要出来排队了,它们还会念儿歌呢。
2、教师一边根据儿歌内容依次出示糖果边念儿歌,并鼓励幼儿跟着念。当教师拿出圆形的糖时,念出“糖果——”鼓励幼儿自己说出“圆”;当教师拿出月牙形的唐时,念出“糖果弯弯——”,鼓励幼儿自己说出“像月亮”。
(三)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熟悉幼儿的名字和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翻开自己的幼儿用书,说说话面上有哪些糖果的照片,说说糖果的形状和味道。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红、黄、蓝)分类。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不同颜色包装纸的糖果(红、黄、蓝三色)贴有不同颜色的三个筐子实物糖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包装)
活动过程:
一、以小羊木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羊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小羊)今天我来你们小四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我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请你们闭上眼睛,我的礼物才会出来。
2.出示自制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师:看,小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糖果)有些什么颜色的糖果?(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二、玩“糖果找家”的游戏
1.认识糖果的家
1)师:这么多糖果宝宝在一起,我们送给它们三个家。出示贴有三种颜色标记的.筐子:这是什么颜色?(红色)这是红色标记,红色标记的家应该住什么颜色的糖果呢?(红色糖果)老师示范送红色糖果回家,并说:红色糖果,送你回家。
2)用同样的方法认识黄色、蓝色标记,并请个别幼儿来示范送糖果回家
2.游戏“糖果找家”
1)师:还有这些糖果也急着想住到新家,可是它们不认识,你们来帮助它们好吗?边送边告诉糖果“x色糖果,我送你回家”.
2)幼儿自由送糖果,老师检查
三、品尝糖果
1.师:小朋友真能干,都把糖果送回了家,看这是老师奖励你们的。你想吃什么颜色的糖果?(我想吃红色的糖果)
2.幼儿自选糖果,并要说一句话:我想吃x色的糖果。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将各种各样的帖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盘帖(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每组帖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帖)、小盘子每组若干。
3.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将帖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帖分一分,把相同的帖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帖。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xx帖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帖。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帖的过程与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帖的,把那些帖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帖放在一起,把方帖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帖和盒子装的帖分开,把瓶子装的帖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帖放在一起。
幼c:我把硬的帖和软的帖分开,硬糖放在一起,软糖放在一起。
评析:在这个环节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不同的帖,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提供的帖数量较少,而且只有一种分法,助他们通过操作,理解分类的含义,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提供的帖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分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分类的标准,给予他们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2.游戏:“帖超市”。
(1)讨论帖超市的帖怎么分。
师:了“帖超市”的帖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帖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帖放在一起。
(2)幼儿给“帖超市”分帖。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帖,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帖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帖超市”的帖分得整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帖的过程。
师:“帖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糖纸的帖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帖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帖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帖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帖放在一起,把方的帖放在一起,把长圆的帖放在一起。
评析:其实幼儿最后采用的根据颜色不同来分帖的方法并不十分合理,但这也映出了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我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比较,采用更合理的分类方法。
3.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增添“帖超市”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
活动反思
从本节活动的设计来看,教学活动中,我积极探索,胆创新,努力突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本节活动以声音引入,引发了幼儿极地兴趣,使原来抽象的形状变得具体,易于理解。另外,本次活动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尝试,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纲要》《指南》的精神内涵,我的理解是: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游戏中学,生活中学”。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分糖果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发现糖果颜色的不同,学习按颜色的标记进行分类。
3、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种不同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的糖果。
2、盘子若干,透明塑料杯(3—4个),糖果(4—6颗)、分类杯(贴有颜色小熊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糖果大聚会。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这些糖果宝宝真可爱,又漂亮又好吃,它们一样吗?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2)教师鼓励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糖果有红的、黄的、蓝的。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颜色。
教师:请你取一颗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然后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
2、认识标记,学习按糖果的颜色分类,送糖果回家。
(1)教师出示有颜色小熊标记的塑料透明杯,引导幼儿尝试把这些糖果送给哪只小熊最合适。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讨论颜色标记:红颜色小熊的杯子就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教师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边分类边说:“××糖果送你回到××小熊家里”,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3、幼儿个别操作。
(1)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小碟糖果和一个分类杯,请幼儿按照分类杯上的标记将小碟里的糖果宝宝送到杯子宝宝家里。
(3)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4、尝一尝糖果。
请幼儿品尝糖果,感受糖果的味道,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与形状,鼓励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学会讲诉。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于颜色的认识较少。所以让幼儿准确的说出颜色也不太可能。所以我创设送礼物、送糖果回家、品尝糖果等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系列的情景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感知认识颜色,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盒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红、黄、蓝)分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不同颜色的三个盒子。
2.实物糖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包装)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师:“李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呢?”
师:“我们来跟巧虎打个招呼吧!巧虎说小二班的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所以巧虎要送你们礼物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2.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师:“这个糖果是什么颜色的?穿黄色衣服的糖果我们叫它黄色糖果,除了红色糖果还有哪些糖果呢?”
二、游戏,糖果找家
1.游戏:糖果找家。
(1)师“巧虎知道这有好多的小朋友,所以带来好多糖果呢!可是糖果太多了,巧虎看的头都晕了,我们一起来帮巧虎分分类吧!”
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家:“这是什么颜色?(红色),红颜色的家应该住什么颜色的糖果呢?”(红色糖果) 用同样方法认识黄色、蓝色的家。
(2)请个别幼儿来示范送糖果回家。
师:“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把这三个糖果送回家。”边送边告诉糖果“x色糖果,我送你回家”。
2.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送糖果,老师检查。
(1)师:“这儿还有好多糖果没回家呢,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边送边说“x色糖果,我送你回x家”。
三、小结,品尝糖果
将糖果发给幼儿,并让幼儿与边上同伴互说“我的糖果是x色”。
数糖果小班数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