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教案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界的合作和经验分享,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一个针筒,一盆水。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 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
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主要通过昆虫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儿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目标:
1、利用昆虫排队、昆虫回家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数词表示昆虫在楼层中的位置。
2、通过昆虫搬新家,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会用序数词表示。
活动难点: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各种昆虫的名称。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带有门牌号标签的各种昆虫图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3、纸制多层平面楼房4幢(1幢2层2间,2幢5层2间,3幢3层3间,4幢4层3间)。
活动过程
一、昆虫排队,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昆虫飞到草地上,说说昆虫飞来的先后次序,数数有几只昆虫?
2、观察排成横排的昆虫。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昆虫排在第几?
3、将这组昆虫交换位置,继续判断它们的位置。(视情运用)
二、昆虫回家,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出示5层单间楼房,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
2、小昆虫要回家了,它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三、昆虫新村,感知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
1、蜻蜓的家在哪里?
2、出示4幢楼房,昆虫新村里造了很多新房子,数数有几幢?每幢各有几层几间?
3、蜻蜓回家,出示蜻蜓家的门牌号,分析、讲解图卡上的几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帮蜻蜓找家。
4、蚕宝宝也要住到昆虫新村来了?蚕宝宝住哪里?请个别幼儿帮蚕宝宝找家,一起检验是否找对?
四、昆虫搬新家,幼儿操作练习。
1、昆虫们要搬新家了,请小朋友们帮昆虫们找家。
2、全体幼儿操作,帮昆虫们找家。
3、幼儿交流自己帮哪个昆虫找家了,它住哪里?
4、集体,校对纠错。
五、延伸游戏:排队
学昆虫飞出室外玩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
利用昆虫排队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学习从左往右数,说出昆虫排在第几个。运用昆虫回家提示幼儿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请幼儿运用序数词表示它们在序列中的位置。
通过昆虫搬新家,在帮昆虫找到新家的过程中巩固对序列的认知。
4幢房子难度不一,运用两个昆虫例子帮昆虫找家,重点让幼儿分清几幢几层几室,这是难点,允许幼儿学习过程中出错。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幼儿自主交流,让操作快的幼儿先相互交流。
集体交流,检验幼儿操作结果,巩固学习。
游戏延伸,将学习运用到日常活动中。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初步了解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瓶盖若干个,颜料少许,音乐,小记录表,大记录表,水彩笔,用来验证实验的全套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幼:想!
师:"这些就是彭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游戏道具,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遮布)。哇!桌子上放着的是什么道具啊?
幼:瓶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幼:有水。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1、师:"告诉你们哦!这些瓶子里面都有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啊?"幼:想!
师:"下面请每个小小魔术师都走过来轻轻的拿一个瓶子,让我们和瓶子一起来跳个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2、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摇晃瓶子里的水。
3、音乐停止。
师:"哇!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色"。
这时请幼儿说出自己瓶子里的颜色。
4、教师假装在听瓶子说话,动作要夸张。
师:"嘘~~~~小瓶子在说话,它说它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我们带着小瓶子回座位做好吧!"
5、小结。
师:"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请幼儿举手回答。
幼:有颜料。
师:"哦?颜料藏在哪里了?"师:"我们一起小心打开瓶盖看看。"幼:盖子上有颜色。
三、初步体验三原色的变化。
1、更换瓶盖操作。老师先示范一次,让孩子看清楚过程。
师:"假如我的黄色和××小朋友的蓝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老师来试试看。"师:"哇~~又变颜色啦!我的黄色和跟××小朋友的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个和自己不同颜色的盖子盖上,然后用力的摇一摇,看看会变成那一种颜色。"小朋友自由交换盖子。
2、总结。
师:"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一次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步骤。
2、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请幼儿说出自己操作的经过和变化的颜色,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给予孩子做记录的初步经验。
五、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二次操作。
1、师:"现在彭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我要请大家再操作一次,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的方法就是刚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法一样。"
2、请小朋友进行操作、记录。
五、拿着记录表回到座位总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记录表。
2、老师在小朋友说的同时做出总的记录。
3、老师验证小朋友所做的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让火柴站立转动的方法。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分析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了解重心低稳定性好的原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每小组分配若干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大头针、回形针、火柴、橡皮泥、瓦楞纸、纸板、白纸条、瓶盖、雪花片、吸管、棉签、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纸片(在纸片的中心或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笔、记录表。
2、知识准备:幼儿在活动前已有初步重心低稳定性好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探索让火柴站立转起来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转动的物体。
2、幼儿利用材料探索让火柴站立转起来的办法。
3、 小结:统计能让火柴站立转起来的材料。火柴太细长站立转会倒下,加上重的东西可以站立转起来,像玩具陀螺长得很像转动的火柴。
(二)比一比怎样的火柴转的时间长
1、让幼儿再次探索怎样让火柴站立转动时间长。
2、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幼儿上前,比赛火柴转动时间长短,引出辅助物材料、形状、重量的影响因素。
3、让用相同材料制作的幼儿上前,比赛火柴转动时间长短,引出重心高低位置的影响因素。
4、让用两种不同打孔位置圆纸片制作的幼儿上前,比赛火柴转动时间长短,引出火柴轴心位置的影响因素。
5、 小结: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重心高低位置、辅助物的材料、形状、重量、火柴轴心位置等。总结怎样的火柴转的时间长。
(三)互相欣赏制作的火柴陀螺
让幼儿自由欣赏同伴制作的火柴陀螺。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三、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特种车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篇6
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