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适切性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来实现,以了解他们的反馈和需求,教案的成功实施需要老师的专业培训和支持,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看猴子去。
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列出5的加法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继续巩固理解“+”“=”符号的含义。
3、进一步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得出另一道算式。
4、在探索数学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智慧树三棵;智慧果人手一份;4以内加减法试题人手一个;座位票人手一张。
2、磁带《去郊游》一盒、人手一支记录笔。
3、红果果、绿泡泡的照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4以内的加减法
1、师扮红果果,与幼儿互打招呼。
师:小朋友,今天红果果带你们到智慧树乐园去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座位票)快拿好手中的座位票,出发吧!(放音乐《去郊游》出发)
2、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智慧树乐园。来到了智慧树乐园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我是红果果。
3、师:小朋友,快看,智慧树乐园的椅子和我们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发现椅子上有算式题)
师示范找座位,插入座位票,幼儿自己对号入座。
二、对暗号游戏──复习5的组成
1、师:很多小朋友告诉红果果,说你们特别喜欢智慧树中的“心灵手巧”这个节目,今天,红果果就带你们到“巧巧手”去做客,好吗?(好)哎呀!通往“心灵手巧”演播厅的门关着,怎么办呢?这里有个说明:进入须知:请对上暗号方可进入!暗号是什么呢?红果果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这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卡片上的数字(2、3、4、5)(教师可以采用按喇叭声对数小朋友接的喇叭声数合起来是卡片上的数等多种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了:小朋友真聪明所有的安号都对上了那我们就进去吧!
2、师幼齐玩对密码的游戏。
三、学习5的加法
1、幼儿第一次操作
(1)师打开门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心灵手巧”,我是红果果,今天,红果果要与小朋友一起来玩看图列式的游戏,好吗?
(2)出示一棵智慧树。
智慧树上有一个大大的智慧果,指挥果上有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花园场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根据图意口报应用题:花园里真漂亮,飞来了一只蝴蝶后来又飞来了四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根据图意逐一出示图案)
我们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4=5
②出示“+”“=”符号并理解含义。
“+”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表示一共有多少的意思。
③幼儿学念算式:1+4=5
小朋友,这个算式里还藏了个秘密,我们能根据1+4=5这个算式写出它的朋友题吗?我们连起来把这两个算式读一边。
小朋友真会动脑劲!我们来看第二幅图画。(出示小鸡吃米的图):谁来把这副图意说一说(方法同上):谁来把算式列出来(指名幼儿上来列式)其他的幼儿在下面做一做。
④红果果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做的很对!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小结:大1班的小朋友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小朋友红果果我呀真是太喜欢你们了!下面我们要进入下一个节目“咕咚信箱”的环节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咕咚信箱里有哪些信呢?
2、幼儿第二次操作
(1)红果果模仿读信:这是常熟的一位小朋友写给我们大一班小朋友的信:“大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呀出个题目考考你们:先请一个小朋友来根据我的图意遍一道应用题,再请大家列出算式好吗?”(可指名1—2名幼儿读一读新年的内容)大家都听明白了吗?那请一个上来列出算式,还要写出他的好朋友题,其他的小朋友在你的智慧果上写出算式,写完后可以给客人老师看一看对不对!
(2)出示第二封来信,方法同上。
(3)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4)最后请大家把你的智慧果送到这棵智慧树上去。
小结:我们今天学回了5的加法和编运用题真棒!我们为自己防个鞭炮庆祝一下吧:“平平啪!”
过渡:小朋友,你们做的智慧树真是太有创意了,我真是太喜欢了,能送给我吗?(能)我想,绿泡泡见了,肯定会非常羡慕,下次,我们再做棵不一样的智慧树送给绿泡泡!好吗
三、内化迁移──游戏:送礼物
1、红果果:小朋友,谢谢你们送给我们礼物,不过,红果果也有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你们看红果果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礼物,喜欢吗?(喜欢)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座位票,看看上面是数字几,找一个和你合起来是5的朋友,找到后和你的朋友一起到红果果这里来领礼物。
2、幼儿领礼物。
3、活动结束,幼儿带着礼物到外面去找小咕咚。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看情景图片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尝试精神,锻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数学卡
2.图片: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3.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火车去游玩,你们高兴吗?
那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2.老师出示式题卡
教师: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如3+1=,6-2=,0+4=……)
幼儿:我们的火车4点开。
(幼儿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
3.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教师:你们看主人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教师: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1)教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
你用什么方法算的?
(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
(2)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
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3)教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
(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
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4)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5)教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6)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
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
(1)教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
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
(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
(2)教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
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
(1)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2)小猴吃桃"情景图:
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
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
幼儿列式:4+4=8
4.编题
教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儿作业
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一定还能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算算泡泡里的算式,给得数是8的泡泡涂黄色,得数是7的泡泡涂粉红色。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 6+1=7 。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四)看算式编应用题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看三幅实物图列算式,学习2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启发幼儿用一句话表达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3、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图。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看三幅图,学习2的加法。
(1)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每幅图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完后讲给大家听。”“先讲第一幅,什么地方有谁?”(草地上有一只鸡)“再看第二幅图应该怎么讲?(又来了一只鸡)把第一、二幅图连起来讲。”“第三幅谁会讲?(一共有二只鸡)谁会把这三幅图连起来说?”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我们怎样把刚才的事记下来呢?草地上有1只鸡怎样表示?又来了1只鸡怎样表示?一共有两只鸡怎样表示?”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指+)“这是什么符号?”(加号)“怎么读?”(加)(指=号)“这是什么符号?”(等号)“怎么读?”(等于)(1+1=2)“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边指数字、符号边讲述图意(对应如下):
草地上有1只鸡 又来了 1只鸡 一共有 两只鸡
1 + 1 = 2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2)出示图二。
“这三幅图说的也是一件事,谁会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说清楚?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2、看三幅图,学习2的减法。
(1)出示图三。
“那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先将第一幅图(草地上有两只小兔)。”“看看第二幅图谁会讲?”“到底是‘来了’还是‘走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把第一、二幅连起来说一说,再想想第三幅应该怎么说?”“大家把三幅图两起来说一遍。”“谁会用算式来记录这件事?”
草地上有两只小兔 走掉了 1只小兔 还剩 1只小兔
2 — 1 = 1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图四。
“这三幅图也是说了一件事,你能用三句话把它的意思说清楚吗?”“谁会用算式来记录的?”(2—1=1)“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呢?”
二、小组活动
1、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2的加减算式。
先看着图用三句话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写数字。
3、依样填空格。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会编出相关的题目,在列式中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运算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练习纸,铅笔等
活动指导:
1、幼儿一起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一一观看每种小动物的幻灯片,说一说它有那些图形组成的。
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个数编出相关的4道题目。(巩固三数四题法)。
3、幼儿继续观看课件,根据幻灯片的图片编出合适的应用题,并请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式题回答题目。
4、做游戏,让孩子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5、老师请幼儿根据课件列出相关的算术题,进一步巩固6以内加减法。
6、幼儿完成练习,做6的相关的加减法。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名称:
?9以内的加减》
年龄段:
大班
领域:
数学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2.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9的加减算式。
3.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秘密,愿意参与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2.活动难点: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9的加减算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熟练掌握数字9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学课件,每人一套数字卡片、每组一套9的加减算式。
活动过程:
一、情境游戏“小猪佩奇来做客”,复习9的组成。
1.出示图片,练习9的八种分合。
提问:9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根据“乔治弟弟过生日”情境摆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观察生日帽的颜色,理解图意摆出加法算式。
(1)根据图片学习列出加法算式“8+1=9”,理解数字及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佩奇准备了几顶生日帽,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又给佩奇一顶生日帽,用数字几表示?佩奇一共有几顶生日帽?
(2)观察讨论,尝试列出新的算式“7+2=9”。
提问:不同图案的生日帽,可以列出怎样的加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2.观察气球的大小及形状,摆出加法算式。
(1)根据气球大小不同列出加法算式“6+3=9”。
提问:佩奇准备了几个小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又准备了几个大气球?用数字几表示?佩奇一共有几个气球?
(2)根据气球形状不同列出新的算式“5+4=9”。
提问:不同形状的气球,可以列出怎样的加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3)观察“4+5=9”与“5+4=9”两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三、根据“给乔治准备礼物”情境摆出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1.观察小熊图片,学习理解图意摆出减法算式。
(1)根据图片学习摆出减法算式“9-4=5”,理解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佩奇一共有九只小熊,用数字几表示?送给弟弟四只小熊,用数字几表示?佩奇还剩下几只小熊?
(2)根据小熊的.大小不同,尝试摆出新的算式“9-3=6”。
提问:大小不同的小熊,可以列出怎样的减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2.观察大小及颜色不同的汽车,列出减法算式。
(1)根据汽车颜色不同列出减法算式“9-2=7”
提问:佩奇一共有九辆汽车,用数字几表示?送给弟弟2辆粉色汽车,用数字几表示?佩奇还剩下几辆小熊?
(2)观察讨论,根据汽车大小不同,尝试列出新的算式“9-1=8”。
提问:不同大小的汽车可以列出怎样的减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3)观察“9-2=7”与“9-1=8”两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三、分组探索“生日会场”中的加减算式,感受其中蕴藏的数学秘密。
小组合作,找出棒棒糖、杯子、彩旗、蝴蝶结中蕴藏的算式。
活动延伸:
送生日祝福,引发继续探究寻找相关算式的兴趣。
课后反思:
活动中我以“小猪佩奇给弟弟过生日”的情境,在一步步的推进中,引导幼儿列出9的加减法算式,并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事物的不同之处,能够找出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感知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1.目标的调整。
我将目标调整为: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9的加减算式;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秘密,愿意参与数学游戏。目标借助于游戏情境,易于幼儿理解,达成度更高。
2.巧用卡通形象及场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利用“佩奇给弟弟布置生日会场”“准备生日礼物”的环节,引导孩子观察数量的关系,并且列出算式,在列出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提供操作材料,给与操作机会,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为幼儿准备了适合每个孩子使用的教具,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认知9的加减法,并且从观察、讨论、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