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作总结,我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盲点,优秀的工作总结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1、建设情况。我乡现有农家书屋点5个,分别是xx村山塘背小组、xx村青山背小组、xx中心小学、xx初中、xx村龙下小组。其中,20xx年新建点2个,即xx初中和xx村龙下小组两个点。5个点位置不一,xx中心小学和xx初中两个点就在学校所在处,xx村青山背小组和xx村龙下小组两个点在村委会,xx村山塘背小组点在山塘背群众家中。
2、管理情况。一是人员落实情况:我乡5个农家书屋点都有专职管理人员,其中xx村山塘背小组和xx村青山背小组管理人员为残疾人,xx中心小学和xx初中管理人员为老师。二是工作落实情况。几个点都严格落实图书借阅、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且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图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被盗、遗失、受潮等情况。此外,还尽可能多的为群众提供借阅的方便。中心小学和xx初中除了双休日外,其余时间都是借阅时间;其他三个村级点都实行ab岗制度,其中xx村山塘背小组点实行乡干部与管理人员轮流管理结合,xx村青山背小组和xx龙下小组点实行村干部与管理人员轮流管理结合,这样确保了所在书屋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书屋的开放时间。
二、存在问题
1、建设方面:一是速度慢。部分村没能充分认识农家书屋作用,加之场地、资金限制,农家书屋建设积极性不高。目前为止,全乡还有三个村没有建设农家书屋点。二是场地还有待改良。建成的点中有些点空间小,阅读室设备差,防火、防水等专业设施偏少。三是投入偏低。乡村两级财力紧张,用在农家书屋上的资金偏少。四是单纯的书籍配送远不能满足所有对象的阅读需求,最新的信息无法从书籍获得。
2、管理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仅限于图书的整齐摆放及卫生的打扫,部分管理人员因以往没有从事过图书管理方面的培训,对图书报刊等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待提高,图书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二是开展活动数量少,由于平时所服务对象是留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加之经费所限,我乡几个点较少甚至没有开展过征文、读书比赛等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建设方面:积极引导村一级建设农家书屋,争取两年内达到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完善现有农家书屋,把现有农家书屋的硬件完善好,为群众提供一个更优的借阅环境。
2、管理方面:加强学习,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筹措资金并积极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群众阅读的兴趣。
四、几点建议
1、建设方面:一是在全市建设一批示范点,探索统一标准,形成样板,以点带面。二是增加对已有农家书屋书籍配送数量,同时应提高书籍配送的针对性,如学校的点就应多配送师生教学所需书籍,村一级的点就应多配送实用技术、时政方针等方面的书籍。三是增加对农家书屋投入,增配电子阅览设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2、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二是实行统一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可以按每月借阅数量或者开放日出勤情况或平时整理分类情况进行单一或综合考核,尔后对考核人员按绩效给予补贴。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明确书屋所需资金来源,强化政府对农家书屋正常活动的扶持,保证农家书屋正常有序积极地开展各项读书及征文活动。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2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20xx年我乡建成了3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 作为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了工作日程。
二、成立了“农家书屋” 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的组织领导,顺利完成了“农家书屋”的.选址、初审和报批,使“农家书屋”创建工作顺利启动。使其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帮手,积极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对“农家书屋”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村干部任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对管理员进行了培训,图书采取免费借阅,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规范了村民的借阅行为,防止图书的丢失、破坏,而需求登记制度则帮助了农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做法极大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农民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管理,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乡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xxx乡“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
20xx年11月8日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3
农家书屋是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惠民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家书屋,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我乡20xx年农家书屋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农家书屋阵地建设
要求农家书屋按照上级要求达到“六有一保证”,即:有图书室、有“农家书屋”牌子、有图书柜、有阅览桌椅、有制度、有专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
二、加强书屋管理与服务
要求各农家书屋建设点每天按时开放,对新书籍及时做好登记更新。同时不定期对各村“农家书屋”建设点进行检查,检查各村图书分类登记造册、借阅登记、开放利用等内容,重点检查是否有遗失、损坏现象。并积极做好农家书屋调查问试卷,针对村民喜爱阅读类型,向上级反馈以利于补充新书籍,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三、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动员和组织广大村民读书学习,并积极引导学生、留守儿童来书屋读书,引导学生带领家长来书屋读书,丰富学生、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培养农民群众看书学习、接受新知的兴趣,让他们从读书中受到熏陶,感受快乐,积累知识。
四、将农家书屋与其他活动相结合,发挥农家书屋有效作用
做到农家书屋与村级组织活动结合,党员带头学习,并分享学习经验,促进了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与社会的和谐;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结合,形成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习的局面,提高了党员干部和村民创业致富能力。
五、完善规章制度
各村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管理小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工作制度,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管理。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4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职工群众文化需求、在基层单位建立的向职工群众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连农家书屋共有藏书20xx余册,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报刊、音像八大类。图书种类包含了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种类丰富的书籍,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能够很好的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各种知识和提供给他们各种技术信息。农家书屋书籍分类严格按照管理手册要求,按类别依次排放整齐,内设有阅读书桌一张,阅读椅数个。
二、农家书屋的管理
农家书屋管理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参加过培训,对农家书屋各类书籍分门别类陈列,便于职工群众借阅。管理员熟悉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知识,图书保管、借阅等有章可循。书籍的借还情况都经过严格的实名登记,管理员定期检查书籍是够被虫蛀、受潮,是否有遗失、缺页等现象,保证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农家书屋开放时间自由,有借阅要求的职工群众,可以随时联系管理人员登记借阅书籍。
三、农家书屋的重大作用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家书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职工群众的贫瘠的精神生活。
1、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以前农闲时间很多职工群众群众在家呆着没事干,大多靠打扑克、打麻将等来消磨时光,想看看书,查查资料却无处可去,有了农家书屋,职工群众有了好的去处,赌博和家庭吵闹的少了,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调剂了单一乏味的农村生活。
2、农家书屋使职工群众接受了新知识,获得新资讯,实现再教育。
连队信息相对闭塞,职工群众能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职工群众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职工群众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通过自学,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3、农家书屋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拓宽了信息渠道。
职工群众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农家书屋为现代技术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渠道,小书屋也为职工群众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4、提升职工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职工群众素质。
农家书屋还为在读连队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职工群众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还以书正风、以书育人,职工群众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职工群众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现在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推广,农家书屋已成为职工群众的'朋友,成了提升职工群众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农家书屋的普及程度仍需要扩大,管理水平仍需要提高。基层干部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村书屋的影响面积,争取做到人人了解、人人喜欢、在职工群众中间广泛的普及,加强职工群众群众对新知识新科技的了解与认识,刺激他们去了解新知识,去提高新科技的学习兴趣,做到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看书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价值和理念,那样才能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职工群众素质。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5
20xx年春节期间,为切实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广大居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新春佳节,龙凤社区组织农家书屋开展各项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书屋管理,保证按时开放。
春节是我国重大传统节日,外出居民和放假学生集中返乡,居民群众闲暇时间较多,文化需求旺盛,龙凤社区抓住这一特点,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农家书屋阅读活动。保证农家书屋应正常开放,每周不少于4天,每天不少于4小时,有条件的村要延长开放时间,并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农家书屋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管,便于居民群众随时看书、借书,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做好书屋的各项服务,方便群众阅读。
二、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全民参与。
社区根据农村过春节活动特点,利用社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居民群众了解农家书屋,扩大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影响,广泛参与其中。同时,对农家书屋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布置,使农家书屋有节日氛围,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在辖区营造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三、创新阅读形式,开展多彩活动。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居民开展阅读和交流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春节期间农村文化生活。针对妇女、儿童、返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开展扶老助残、婚育知识、种养技术培训、政策解读、法规宣传等相关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通过春节期间农家书屋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促使群众走进书屋读书看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使书屋成为居民充电、休闲、读书的好去处。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篇6
按照鱼峰区文体局的要求,根据社区图书馆近年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汇报:
一、建立社区图书馆的原则
龙擎苑社区图书馆于20xx年9月经鱼峰区文体局、柳州市图书馆通过考核建立。在此之前,社区限于经费、人员资源的客观实际,根据“社区共建、资源共享、面向居民、敞开服务”的原则,经我们的建议和争取,在上级有关单位的认可与扶持下,采取“社区青少年工作室”的组建方式,在五菱柳机工会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图书馆”,并共同开展服务工作。
二、社区图书馆的现有条件
按照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社区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阅览桌椅、书架配备齐全,照明、防署设施基本符合要求,配有一名兼职服务人员进行管理,每周开放时间达40小时以上。
三、书籍、报刊经费的来源
目前基本藏书达12300多册,订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羊城晚报、大众卫生报、中国社会报、经济参考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报、文萃报,广西日报、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南国早报等18种;各种杂志、画报50多种。全年订购书籍、报刊、杂志、画报的经费近万元,其经费来源都是由五菱柳机支付的。
四、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社区现有居民3000多户、9000多人,各个年龄段、各种知识层面的群体都有,各自的兴趣都不相同。由于社区图书馆的藏书多是文学类作品,因此单靠社区图书馆的资源是难以适应如此庞大群体需求的。但本社区是单位型社区,五菱柳机设有科技图书室、24中也设有适合教师和学生知识需求的图书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图书馆书籍种类、数量的不足,同时也分流了借阅的人群,减轻了社区图书馆的压力。平时,社区图书馆的业务除了对办有借书卡的810多名阅读者办理书籍借、还手续外,还要管理好公开摆设的报刊、杂志、画报不致丢失或损坏,此外,每天前来消闲阅读的居民在60人左右,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也是图书管理员的职责。
五、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由于五菱柳机的改制已经进入最后程序,开始与五菱公司整合上市,所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单位与业务都已剥离,图书馆的彻底移交社区事项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根据五菱柳机主管领导的意见,近期将对图书馆进行装修,然后将图书馆及所有书籍移交社区管理,(房屋所有权归柳机,所有1万多册藏书无偿赠送)今后二年内每年资助1万元作为购书报杂志费用,二年后完全由社区自行管理、经营。
柳机将图书馆整体移交社区,是企业彻底改制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对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考验和检验,对社区来说,这是无可避免的。
六、社区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1、社区图书馆一旦独立经营,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服务人员如何解决的问题,这不但需要一定的相关管理知识与能力,且其工资费用从那里来,是头一个难题。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录用、在其承包的前提下允许其兼营其他如影蝶出租、书报代售、小食品售卖等业务,但是否有此能人来应聘是个问题,即使有人应聘,其关联的经营手续如何办理,却是难以预料的未知数。
2、柳机已承诺在两年扶持期内划拨经费,但两年后经费从那里来,也是个未知数,政府能有何种扶持政策?这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
3、社区图书馆确立后,上级有关部门下拨了两台电脑,这对社区管理工作运用科技手段上水平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运用在图书管理上,如何开展系统联网服务,却是我们的知识空白区,是否能得到相关的专业培训,这是我们想咨询的问题。
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