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塑造自己的人生态度,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和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邹碧华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邹碧华心得体会篇1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优秀品质。邹碧华同志担任法官22年来,始终秉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的职业理念,依法公正行使好手中的'审判权。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忠诚履职,勤勉敬业,依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担当精神。邹碧华同志作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始终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不畏困难,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精深的法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被誉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的伟大实践,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勇于承担责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爱岗敬业、崇法尚德的职业情怀。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邹碧华同志始终充满激情。在他看来,工作本身就是回报,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人格。他做任何工作都坚持高标准,精益求精,不知疲惫。他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邹碧华同志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提炼审判和管理经验,不断实现从一般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工作之余,他撰写、发表了大量专业著作、论文,受到法律界的高度评价。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善于把能办的事办好,努力把难办的事办成,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邹碧华心得体会篇2
20xx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一位出生于江西奉新,曾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于20xx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的一名值得人们学习和致敬的优秀法官。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忠于家庭,当好儿子、丈夫和父亲的不同角色,尽心尽责照顾好家人,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相守的30年,他热爱生活,在临走前的一天,还打电话给孩子以谆谆教诲。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用法律保护弱者,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当然要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邹碧华曾这样说过。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方便群众诉讼;为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男童的医药费,他带领长宁区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开创了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工作呕心沥血的精神。他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始终践行从优秀到卓越的工作理念。( )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他不畏艰难,亲自统领各项工作方案的研究和设计。他不知疲惫、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激励和带动着他身边的人经常是"5加2"、"白加黑".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刚正不阿,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尚品德。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俗称独角兽。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是公正、勇猛的象征,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 邹碧华同志,一直以庭前庭前独角兽,时刻鞭策自己,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邹碧华心得体会篇3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属于后者。我们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就是要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为法治中国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邹碧华是勤政务实的好干部,投身司法事业26年,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公正为民”的职业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党员干部,都要有他身上体现的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和职业操守。
邹碧华是行业的创新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会越来越退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越来越进步。面对新形势,邹碧华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他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不日新者必日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工作主动、答好考题。
邹碧华是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充分体现了“燃灯者”的担当精神。邹碧华同志作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始终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不畏困难,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精深的法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邹碧华心得体会篇4
20xx年10月27日早晨九点,我在长武县巨家中学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观后我深受震撼,思绪万千!
感谢《邹碧华》,让我了解了一个普通人物的伟大。回望上下五千年,能够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一笔的,要么是王侯将相,要么是文人墨客。然而,掩卷而思这些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并不是生活的常态。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故事从来都很少惹人关注,因为他们太过平凡。
然而,正是像邹碧华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智慧,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着,默默的发挥着光和热!邹碧华他向妻子海琳求婚也和大多数男人一样笨嘴拙舌,他在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有言辞过激的举动,他也为工作上的种.种事情苦恼……但邹碧华这个平凡的人却能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因为他深入社会底层,他也饱尝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于是,坚守的汗水凝聚成光彩夺目的明珠,正是因为他们不平凡的坚守,才使得平凡的人生闪耀出夺目的风采。
感谢《邹碧华》,让我再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人们常说,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崇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甘愿以命相搏,甘做“燃灯者”,邹碧华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晚上10点40之后不顾妻子提醒依旧加班至深夜的工作热情,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0多稿依旧信心十足的锲而不舍,深研本专业以为世人答疑解惑而著书立说的专业精神,将“敬业”一词诠释的淋漓尽致。“金石可镂,金石为开”。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与时俱进的开拓性工作。
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各个方面。正是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钻研,先后有六大优秀的成果被广为认可。
感谢《邹碧华》,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尊重的意义和魅力。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的尊重;一瓶矿泉水,解释了关爱的尊重;一句对不起,诠释了理解的尊重。人无贵贱之分,但在这个已成为口号的社会,钱与权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成了当今社会的奢侈品。人人生而平等,尊重是对别人生命意义的肯定,更是对自我灵魂的升华。学会尊重,那些地位比你低的人;学会尊重,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的生命;学会尊重,理解那些有苦难言的苦难者。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爱的前提和基础。
感谢《邹碧华》,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什么是生命的意义。2014年12月10日,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在调研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邹碧华以身践行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学识渊博,以身作则,敢于担当,主持正义。他虽然因终年劳累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可华夏大地上却回响着他、铿锵有力的步履声。“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
“因为有我,这个世界更美好。”邹碧华同志的话就像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坚定的信念,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影响着更多的人。他的同事康达用行动为我们进行了阐释。在孩子上学、偿还房贷、赡养老人、法官员额难进的强大压力下,他曾经为了100多万的年薪而后退,然而,面对邹碧华离世的事实,他撕掉了已签字的辞职信,坚持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顾全了司法改革的大局。人终究是要有信仰的,为了信仰,我们可以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人终有一死,我们可以丈量生命的长度,但无法揣测生命的厚度,向死而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花开花谢,人的一生,我们曾有多少理想,又有多少理想能够坚持?我们否还心怀初心?不因利益而被蒙蔽,不因挫折而气馁。只有把我们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为社会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
邹碧华心得体会篇5
在邹碧华的家中,书房是最特殊的地方,书柜从天花板一直到地上,每一格都挤满了书,房里有几千本书,就连桌子底下也堆满了书,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法律书籍。邹碧华每天回家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
对知识如饥似渴,是妻子唐海琳对邹碧华的评价。有人称他为“学者型法官”,《要件审判九步法》在司法界广为流传,那些闪光的思想火花,是一位燃灯者的理想和追求。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用拿破仑改革《民法典》的光荣激励同事在不断的挫折中直面困难,并能从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中跨领域迸发出改革的灵感,给改革事业带来新的曙光。
?邹碧华》这部电影让我再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懂得了尊重的魅力,更让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0多稿依旧信心十足的锲而不舍,深研本专业为世人答疑解惑而著书立说的专业精神,他将“敬业”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
敬业是什么?邹碧华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热忱,“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难得,“爱一行,干一行”是一种幸运。邹碧华是幸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他又是难得的,如此深切地爱着法官这一职业。难得与幸运并存,是所有敬业者的共性。
其次,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顺境时一帆风顺,人人皆可敬业;但是逆境时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到最后攀登顶峰,才是敬业者应有的模样。最后,是一种成就,一种专业。敬业就要求做好,做好就必须深研,深研才能达到专业,他把自己从事的事业,作为一种信仰,执着追求,从一而终。
影片中讲述了邹碧华生前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新到工作单位,面对群众的上访,不回避、不躲藏,给群众开辟通道解决诉求;员工遇到困难,不是教科书式的灌输,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智慧、谦逊、儒雅、无畏……所有的赞美都不足以描述这样一位人民的法官。他激励着像我一样的每一位青年,做好手中的这份工作,做好这份工作所代表的崇高理想。他最喜欢的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片段,让我看到了方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 ;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
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zd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而我,也在向前辈学习的路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邹碧华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