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撰写教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恰到好处的教案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福教案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福教案反思篇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欣赏都比较强,新年将至,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在这种温馨的氛围里,孩子们被浓浓的爱意和快乐的情绪所包围,用他们的巧手制作出了精美的贺卡,为他们所亲爱的、敬爱的`人送去温馨的祝福。怎样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期间人们相互表达的浓浓祝福,尤其在现在电子邮件盛行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用贺卡这种真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祝福,贺卡代表着祝福、纪念、是人们传递亲情的一种非常唯美的表达方式,这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本活动以贺卡带来的情感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带着认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给幼儿美好的情感熏陶。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卡的用途,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制作贺年卡。
2、体验贺卡是传递祝福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亲子合作制作贺卡
(2)物质准备:已经剪好的没有装饰的彩色卡纸、在教室周围的桌子上摆上贺卡等、在墙上悬挂吊挂式贺卡、剪刀、胶水、贴贴纸、铃铛等
活动过程:
一、《感恩的心》手语导入:
“刚才我们表演了《感恩的心》,小朋友的身边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小朋友……你想对他们说句感谢、祝福的话吗?今天,
老师教你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做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他们,感谢他们!
二、欣赏贺年卡,体验贺卡
“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贺卡,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贺卡,说说它漂亮在哪里?”
1、介绍贺卡的种类:
问:你在哪里见过贺卡?让幼儿知道:贺卡可以传达友谊,表示相互祝福之情。(生日卡、贺年卡、毕业卡、圣诞卡、节日卡……)
2、多媒体:印度贺卡一条街
3、介绍贺卡的类型:
a音乐贺卡
b吊挂式贺卡
c立体式贺卡
d电子贺卡
(三)请幼儿自制贺卡
①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②可以选择漂亮的贴贴纸,再画上图案
③在贺卡的边缘用花边剪或打孔机装饰。(活动中教师作为合作者,帮助幼儿写上祝福的话语)
(四)展示作品
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摆在桌子上,挂在墙壁上互相欣赏时,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你喜欢哪张贺卡?你讲讲这张贺卡是哪种类型的?要送给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贺卡的理解。
写了什么祝福的话?”
(五)活动结束
播放《感恩的心》幼儿互赠贺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贺卡带来的情感贯穿活动始终,并用手语《感恩的心》引入,以情激情。课前通过亲子合作制作贺卡,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尤其是电子贺卡的出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多媒体——贺卡一条街的出现,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到最有价值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自始至终,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热情的状态之中,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贴贴、剪剪、写写这样由浅入深的探索,创作的作品形态各异。孩子们主动向他人表达心意的欲望,在贺卡的制作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当然,在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做到《纲要》所提出的要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都能获得最充分有效的发展。
美术福教案反思篇2
目标:
1、把握钙塑板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
2、在名片上按自己的意愿表现个人特征,并与同伴交换名片作为离别的纪念。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准备:
1、欣赏作品:《失乐园——寂寞上场了》或《照相本》(几米)中部分边框。
2、同伴为自己画的画像。
3、色纸数张、橡塑纸、版画滚筒、hb铅笔、黑色水性油墨等。
过程:
一、欣赏谈论
1、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到各自的学校去读书了,以后还要联系的话有哪些方式呢?
2、谈论大人们是怎样来联系的。了解成人的一种留念的方式:送名片,说说名片有些什么用途。
3、欣赏几张成人的名片:成人的名片上有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为了让名片好看一些,还设计了一些边框作为装饰。
3、欣赏比较不同名片的边框装饰:有的边框是由大大小小的方块组成的,有的是由各种线条组成的,也有的`是由圆圈和线条组成的。
4、欣赏一组夕、乙米的画上的边框装饰,发现其中简单的排列。
二、了解制作步骤
1、选择好朋友为我们画的相片中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用重组的方式用橡塑纸刻成底板,并在四周进行装饰。
2、用滚筒在底板上分别均匀地涂刷边框和画面。
3、当别人需要时,可以按需要连印数张。
三、制作名片
1、在同伴为自己画的画像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张,并按自己的想象装饰边框'做成底板。
2、在认为不够清晰的局部可重复刻印。
3、将油墨均匀地滚匀后再进行涂刷。
4、可选不同颜色的纸反复印制数张。
5、选择自己较满意的名片晾挂起来。
四、观赏思考
1、互相观赏比较,说说你想得到哪些好朋友的名片。
2、晾干后在名片背面书写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延伸:
按此方法可继续制作,互相赠送。
活动反思:
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自主动手设计名片的成功喜悦,同时感受到了交往的快乐。这次活动是幼儿第一次设计名片,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心情一直是高兴的、愉悦的,活动中他们能自主设计自己喜欢的名片并大胆运用花纹进行装饰。我把幼儿对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到成功、获得愉悦。在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表达氛围,特别是在赠送名片过程中,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幼儿主动表达的能力。
美术福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饰美丽的舞台。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最近我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表演,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来装扮舞台,把你们的本领表演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会使用吗?
三、装扮舞台
1 、装饰背景
老师这里有一个舞台,可是颜色太单调了,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漂亮的大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舞台。
2、 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舞台装扮得真漂亮,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舞台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的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舞台。
四、活动评价
舞台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舞台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他评)
五、游戏:时装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进行时装表演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小朋友自由表演,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教学反思:
“六一”期间我班的幼儿特别爱表演,针对这一现象,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装扮舞台”这一新颖的题材,我设计并开展了此活动。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工具、材料,积极、大胆、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共同装扮美丽的舞台,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愉快、轻松的时装表演中结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比如在第二次装扮舞台(剪贴操作时,可以让幼儿集体讨论或分小组商议一下,相互讲讲自己的想法及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让舞台变得更美些。)
观摩意见和建议:
活动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教师创设了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操作、创造,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建议:
在利用其他材料装饰舞台时,可以让幼儿多交流,互相合作。
美术福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教学准备
范画,国画工具材料、宣纸纸等等。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等。
板书设计
墨与彩的韵味
墨的技法:浓破淡
淡破浓
色破墨
墨破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
美术福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烟花的美感特点,初步了解色彩、线条的表达方法。
2、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烟花的色彩和形象,感受并发现不同材料和工具表现出来的不同美感特征。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ppt
2、水粉颜料、棉签、彩色皱纹纸、彩色毛线、固体胶
3、音乐《咙咚镪》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带入活动室
2、欣赏烟花短片,引起幼儿兴趣。
3、引导幼儿说一说烟花像什么?烟花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亮度上有什么变化?
4、要制作一副烟花作品,说一说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材料?
5、展示教师范画
6、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烟花作品
7、请幼儿动手操作
8、点评幼儿作品
9、以模特形式展示作品,带出活动室。
展评作品: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作品,并说明自己的烟花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活动延伸:
1、利用作品装饰主题墙。
2、把材料投放手工区,继续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创作漂亮的烟花。
3、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8—9页。
活动反思
我认为美术活动,应该多让幼儿动手,可在这次的活动中,由于我导入部分和欣赏图片过长,所以幼儿动手操作时间很短,幼儿的想象力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在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时,教师没有加上适当的引导导致幼儿选择的比较偏,我及时做出了调整,避免了部分材料不够的情况。但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活动还是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美术福教案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