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很考验我们的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一份优秀的读后感,使人对书中角色和故事发展有更深的体会,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可谓正得其时。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掐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已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
?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2
五月,是劳动者的节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红领巾爱劳动中队按照活动方案,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劳动最光荣”的特别教育活动。
在放假前布置了体验教育活动之劳动最光荣劳动与访谈。即引导、组织学生在五一节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将劳动的场景拍成照片,每班上交两份。)“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等劳动体验,并进行对劳动者采访,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家人、老师,也可以是不认识的,工作岗位比较特殊的劳动者,并组织学生做好访谈记录。
在采访中,孩子们不仅积淀了课外知识,而且增强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了解我国不同时代职业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位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并写出了深刻地劳动体验感受,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体会了劳动者的辛苦,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明白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道理。从而都能学会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同时真正做一个爱劳动的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搭建了体验生活的舞台,让学生体会了劳动者的艰辛,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五一节。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3
当踏入大学校门时,心中充满好奇,好像个孩子来到这五彩的世界一样。对于公益劳动这门从没接触过的课程来说,其实心中不免怀着同样的好奇。
从课程题目上来看:“公益”,也许你看它时觉得很远,其实它离我们很近。公益广告遍布街头大街小巷,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公益志愿者在做着各样的事,在汶川大地震时我们都深切体会到公益的力量,并为此感动,而我们其实也在做着公益的事,比如劝募,捐款。“劳动”,那就更熟悉不过了,从小就明白劳动最光荣,会在家长的教导下反反复复背诵那首耳熟能详的《悯农》,即使到初中没有劳动课之后,我同样每天劳动着。如此一来,我仔细一想,觉得公益劳动这门课程是最贴近我们生活,最有延续性的课程。它延续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延伸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并且将在以后依然延续。
我就怀着小小的好奇心去上这门既陌生又亲切的课,渐渐去体会公益劳动其实际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第一次,我被分配去打扫休息室,一走进去,觉得会议室挺干净的,不用我们干太多事,觉得应该挺轻松的。我撩起袖管就开始卖力干起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柜子顶我也搬个椅子站在上面把它擦干净了。原以为老师会来大加赞赏一番,不想老师一来就是一个残酷的打击,重做。我不知道是怎样重新拿起拖把的,但我开始做了就依然要做好。终于,老师发现了问题,虽然我很卖力,其实人在走动,拖过的地方便又脏了。小事情里也有大学问。怪不得,有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重新干下来,人已满头大汗,老师关切地问一句:“很累吧?”我看了看这敞亮的休息室,觉得挺温暖的,也许这就是“劳动最快乐”的内涵所在吧,我笑了笑:“不累,不累。”
一开始,其实我并不太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参加到公益活动中去。一次公益劳动课上出现“溪水”这个公益性组织时,对于这个问题我开始明晰起来。现代的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人们通过各种方式都可以参与到公益中来。关键一点就是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爱本身。只要我们有心,那么我们同样能做出努力,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当然高中时我就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同时还是市红十字会会员,但这都是大团体,大组织,让我深深震撼的是,只要我们有志向,有爱心,我们同样能组成一个民间团体去干出自己想做的公益事业。
8周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每一步踏出的都是挂着汗水的甜蜜,挂着快乐的艰辛,我在这一次次公益劳动中也慢慢体味着这门课本身具有的意义。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4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关心爱护学生”让我感触颇多。的确,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更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5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忙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明白就应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我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潜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职责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潜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必须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简单。
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光,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我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此刻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我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期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简单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6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互相关系的道德规范。人民教师必然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它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在这个过程中,等于是把知识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所以,在我认为,教师更像一个接力赛的队员。这个接力赛的总长度是人类的整个时间长河,历史赋予我们特定的一程,我们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知识接力棒,然后跟时间赛跑,直至跑完我们的这一段,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代的人。作为教师应该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做一个好的接力赛队员。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思想家都曾强调过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
作为教师还应该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因为依法指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原则。此外同事间还要团结协作,对家长要尊重,与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科学地利用家长这一教育合作资源,搞好教育教学。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7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__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受到社会关注。劳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成为独立课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独立的标准,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独立生存的基础,也是有效提升个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理解劳动最光荣最伟大”……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劳逸结合是提升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劳动除了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还能使处于高负荷状态的心神得到调节和放松。《标准》提出适当体验金工、木工、电子、陶艺、布艺等项目。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很多技术的难题源自于日常生活劳动,其解决也可能受益于劳动中蕴涵的知识。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中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这充分说明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劳动即是方法也是载体。
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