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下,大家也开始重视起内心感受的记录,这也是心得体会的写作意义,为了使自己更快得到成长,我们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国学课心得体会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持续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礼貌的人吗当今社会,礼貌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礼貌上去了,精神礼貌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礼貌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务必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务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构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能够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超多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齐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齐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2
教师的职位是神圣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为当今的教师,应遵守以下职业道德规范: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地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学到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儿童、少年学生,除了向书本上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这些学生的心中,教师的话就是真谛,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3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生必背的,可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两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小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国学小名士电视诵读大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经典诵读》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
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倍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我要多看书读报,来丰富我的知识。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领悟:应未雨绸缪――我无论做何事都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4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弟子规》,我懂得了我们青少年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孝顺父母长辈的好习惯;明白了对待朋友要忠诚、对待长辈要温顺谦恭,在长辈面前如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知道了如何培养谦虚谨慎、诚实守信,泛爱众人众物,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常读《弟子规》、常用《弟子规》来对照纠正我们日常行为,会让我们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孝顺、懂礼、谦恭、勤学的人,成为一个走上社会大家都喜欢的人。我还了解了《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行为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这几日我又将《增广贤文》反复观看了数次,觉得这本书也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了解,总结了一些生活哲理。内容十分丰富,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心讲的是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中的一些谚语,俗语反应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警告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熟读《增广贤文》能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知书、明礼的品德;熟读《增广贤文》能从小培养勤学、上进、奋发、图强的意志;熟读《增广贤文》能从小锻炼观察、思考、明辨、豁达的本领。“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意思是说得到宠爱时要想想忍受屈辱的日子,安居乐业时要多多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这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排在前面,但你不能就此满足骄傲,不好好学习;而是要更努力争取让自己一直进步,而不是退步。
国学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学好国学,懂得一些国学常识,更要将国学的思想继续传承下去。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5
国学,它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铸就了华夏民族的浑厚,它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一脉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我觉得,国学给人教养最深的应该是做人,的确,做人是天下第一学问。正如徐老师所说,国学是一门研究“人学”的学问,它蕴含着传统美德,一些经典的文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素养,“国学”是智慧之光,引悟孩子走出迷茫,使孩子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可是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顾老师又用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教材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教学,让国学这棵滋养我们先人成长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
三天的培训一晃而过,在这三天里,我们全身心浸润在国学里,在教师们睿智的指引下,感受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聆听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灵变得平静而温和。“国学养心,教育树人”,让我们都来走进国学,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国学的滋养和浇灌,变得宁静与强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从小浸润在国学里,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篇6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教国学课心得体会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