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心得体会是我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感受形的一种文体,读后感是将自己的感受、心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神州谣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1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3
2022年6月5日10:44分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出征的是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英雄,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他们出征的任务是任务期间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筑。
出征仪式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雄赳赳、气昂昂向我们走来,向全国人民挥手与致敬。
陈冬说: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期的关键一点,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但我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我可以负责任告诉你,我准备好了,为祖国去出征太空。
刘洋说:我叫刘洋,中国首位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太空飞行,那是一个很高很高的舞台,杨利伟代表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行,让我兴奋的同时,也开启了我的飞天梦想。2012年6月,我代表中国女性出征太空,那时无比的幸福、激动。当我离开天宫一号时,我曾向她庄严地敬了个军礼,坚定地对自己说,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十年后,我们再次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圆梦太空,依然十分幸福。我会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这次任务和神九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它的整个系统更加复杂,驻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蔡旭哲说:作为同批加入航天员队伍的战友,我们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共同经历了12年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入选飞行乘组以后,我们更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今,不管是技术、心理还是身体,我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始终都是使命的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荣誉共同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航天事业来说,肯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求百分之百。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感到祖国万分强大,祖国万岁!“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期待满分的表现。”“心怀山海,眼有星辰”。向航天员致敬,我们等你们凯旋!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4
神舟十四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5
2022年4月16日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国家的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三名宇航员终于要凯旋了!
一大早我就守在了电视机的旁边,生怕错过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三名宇航员在太空站生活了6个月,这是中国史上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中呆这么久,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宇航事业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卓越的贡献,想到这里,我更加期待见证这三位伟大的航天员的出舱时刻!
经过一系列准备后,在出“黑障区”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温度会达到1000度左右,我的心里一直在担心宇航员们会不会受到灼伤,随后我又听到主持人介绍说:他们在现有的科学技术保护上还穿着特制的太空服,因此宇航员们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度,我不禁为这高超的科学技术而感叹!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当降落伞敞开后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了下来。这意味着宇航员们已经来到了地球上,借助飞船底部的反推力发动机平稳地着陆了,而且更令人激动的是,这次也和神舟6号一样也是竖着着陆的,这样也更保证了宇航员们的安全性。接着第一位宇航员翟志刚叔叔终于在一系列准备之后出舱啦!现场立即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激动地跳了起来。虽然他刚到地球还不能走路,但他依然精力充沛地朝我们挥手致意报平安!随后被安排到了宇航员专用休息车内进行休养。接着王亚平阿姨和叶光富叔叔也顺利出舱被接入了现场的医保车休养。
这次神舟十三的成功着陆是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重大里程碑,三位航天员的事迹也鼓舞激励着我!虽然我没有上过太空,但我也要好好学习,说不定将来我也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祝愿我们的国家科技越来越发达!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6
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无数颗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中国心。而我也有那么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我就会安静地欣赏天空,这样,我就会感到空前的平静,忘乎所以,融入这美好而又静谧的天空,而它呢,总能平复我内心起伏的情感波澜,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因此,我对天空有着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幻想。
仰望星空,一颗颗美丽的星球挂在蓝莹莹的夜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似乎能把人的心灵变得空明、纯洁。天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似乎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是我能够吐露真心的天地,更是我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地遨游,飞过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飞过一片片漂亮的星云,尽情地去领略那洋溢着神秘气息的宇宙的无限风采。我就能为祖国完成一些伟大的科学天文实验,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我还能去探索一些至今都没能解开的谜团:宇宙真的没尽头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黑洞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探索,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每每听到国歌在我耳边缓缓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肃立在操场上,对着国旗致敬,我的心就像那红五星的熊熊烈火,燃起那颗充满雄心壮志的报国之心。我就会付出比上次更多的努力,向梦想迈出坚定的一步,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其实我们都是那茫茫宇宙中小小的星辰,虽然渺小,但是经过不懈努力,终究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宇宙,星空,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来见你,实现我的中国航天梦!
神州谣心得体会篇7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已于6月5日发射,飞行乘组由刘洋,陈冬和蔡旭哲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四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四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x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_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神州谣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