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通过文字表达,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减轻内心压力,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7篇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1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它经过了千锤万击,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成形的。所以,它是那么坚不可摧!我们的人生是困难打磨出来的,只有经历挫折,才会炼就百折不挠的韧劲。钢铁的坚硬正是因为它承受了不计其数的敲打,才会有一具“刀枪不入”的身心!

掩卷而思,标题赫然入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他的身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伤痕:眼睛、脊椎、腿……但他绝不轻言放弃,一次次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他的一番话令我感慨万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也应该珍惜时间,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做到问心无愧!我并不善于抓紧时间,也做不到迎难而上,就像做题也一样。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只“拦路虎”,我看着题目,却始终找不到思绪,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轻言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保尔在桌上似乎对我微笑,他高举着剑,在战场上英勇奋战。面对呼啸而来的子弹,他依然临危不惧,生与死,都是变幻莫测的,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眼前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热血沸腾”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地演算着。我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要放弃!我灵光一现,在图上添了一条辅助线,一道难题迎刃而解。我面对来之不易的答案,激动万分。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包含了我坚持不懈的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为了时光流逝而哭泣,因为只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不会觉得失落。不要为了一事无成而悔恨,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不会空虚。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这么说过。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事业,在生活中,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那就多多直面困难和挫折吧,这样你就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一个像保尔一样百折不挠的“英雄”。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2

现在正值暑假,而暑假则是一个读书的大好时光。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很有趣,最重要的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有很大的感想,这个感想要从开头说起。

我翻到第一个故事,叫“大孔雀蛾家族”。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作者法布尔是这么细心观察的。我坚持看完了整本书,就感受到《昆虫记》行文生动又非常活泼,它还是一本为人间留下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还充满盎然的情趣。

我记得法国的埃德蒙·罗斯丹说过:“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去感受和表达。”这句话就包含了《昆虫记》本来就要给我们的正能量,所以我们看的每一页都是作者法布尔用眼镜观察到的,然后用大脑去想,再用笔表达出来的,最后成就了这么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法布尔的这种多观察多想多表达的精神。

更令人赞美的法布尔的写作精神。在法布尔的笔下,蟋蟀们的和鸣就是一场音乐演唱会,“我的花园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红花岩蔷薇都有其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中都有自己的乐队。而狼蛛宝宝们就像杂技演员,这些空中飞人踏上吊桥组成一串花环,即使再轻微的风也能优雅的荡起花环。”啊!这些昆虫的生活是多么多彩、多么闲适啊!看着看着,真希望自己可以体验它们的人生啊!

在这一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我们还学会了法布尔的写作方法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这也是真正值得我们所学习的重要之处。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3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党课学习以后,应组织的要求,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我们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这次实践活动是经过小组讨论后,最后决定把这次的活动内容定为与党校班主任刘老师的一次座谈。刘老师长期担任文学院党校班主任的职务,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能邀请到他与我们座谈对我们来说这是难能可贵。我非常珍惜这样一次能与优秀的老党员面对面谈话的机会。

活动定在下午的两点十分开始,刘老师准时到达了会议室,听其他同学说老师早上也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十分辛苦,中午吃了饭就赶了过来。做为一个快70岁的老人,他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我们感动。座谈会正式开始,刘老师首先向我们提出了此次座谈会的四个主要问题:1.正确的入党动机。2.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3.向优秀党员学习4.退而不休,继续为党工作。

刘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他入党的过程: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在高中,当时是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书,认为入党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同时对共产党存有感恩的思想。因为自己从小吃苦,是共产党解放了自己。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劳动,在1961年的3月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自己的入党动机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最先开始的光荣和感恩之心演变成了“为共产主义奋斗,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刘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九十年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入党培训班也没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条件主要是要学习好,工作表现良好。刘老师在大学期间一直属于佼佼者,在1963年5月4号被评为五好学生团员,在1964年被评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在1964年到1965年期间的四清运动,又通过社会活动锻炼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在1965年6月18日党支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大学四年下来一共就发展了2个党员。在1965年刘老师进行劳动实习接受考验,调到高等教育厅工作,后来因为“”的影响,于1970年才转为正式党员。

刘老师苦口婆心的说到:“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首先成为合格的党员。牢记党员的义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刘老师在这么多年的任职期间获得了荣誉无数,他拿来了其中一小部分奖状给我们学习。两个被评为优秀党员。其实刘老师在20__年就退休了,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返聘刘老师回来工作,刘老师义不容辞。“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好什么”刘老师这样说到。这样一位优秀老党员确实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位同学向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刘老师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入党的功利性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衡量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刘老师说的很对,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每一名企盼入党的同志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个座谈会,大家似乎都很意犹未尽,因为在这一次的座谈会中我们解决了许多自己以前对入党的困惑,同时也对入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次座谈会对于我来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现在我认识到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党员,让自己慢慢的成熟,在实践行动中实践我所知道的和我要知道的,并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起优秀的一员,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我的行动。现在,我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应努力做到先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然后争取组织上入党。

因此,第一要务使更坚定党的信念和对党的追求。通过对党史和对党实行的政策的了解,认识到党的伟大,自觉在党的旗帜下确定自己各阶段目标。在党课学习,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学习中;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进步。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4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

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5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

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

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

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

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

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大。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6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篇7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特别感兴趣,不得不承认这个书名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青春、迷茫,类似的字眼对于20多岁的我们来说总有着特殊的意义。总感觉在我们这样的年龄很难避免得了迷茫、空虚、失落……类似的情绪起伏。我们在上大学,我们选择各自认为符合自己将来出路的专业,硬着头皮读下去,可是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闲暇下来,你会突然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将来毕业了出去又要找份什么工作,专业跟工作一定能对口么……然后又得不到答案。对未来的各种思考与担忧让我们对青春、对生活、对未来的方向越来越迷茫,同时也感到无助。

最早认识刘同是因为《职来职往》这个节目,一个言辞犀利却不乏幽默亲切的职场达人。《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介绍了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写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是送给所有年轻人的心灵指南,是送给所有同龄人的成长礼物。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对自己十年过往经历进行总结、感悟和思考,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成长的立体的世界。

150万字北漂记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极有力地见证了刘同自己十年里一步一步地成长与蜕变。看一看他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后发现我们也会是这样去成长的。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成长的状态。刘同说,经过这些年,你会发现:“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变得更能接受现实。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有狼狈、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成长路上,我们不会总是一味幸运地在付出汗水和泪水之后就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追求的东西。例如成功、奋斗路上也会荆棘不断,路途坎坷,失败总是难免的。因此成长就是这样,不是学到就是得到。你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了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解决不了,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为谁,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到达怎样的水准,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奋斗的方向应指向哪。成长不易、青春不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轻易说放弃,只会因为扛而努力去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大,对自己的期望值越来越合理并为之付出努力。每段青春都是苦的,但在后半段会有出路的。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成长怎么会少了磨难与考验?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加油努力,奋发向上,多思考,多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未来抱有无限的希望、保持无限的动力。要把快乐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里,把坚强的一面展露出来。真正承受不住了,及时诉说,做最真的自己。所有的事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经为之努力过、奋斗过,我们就不后悔。生活中有太多的迷茫,有诸多不顺,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都不能成为我们懦弱的借口。每一次阻碍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历练,我们敢于面对,才能成长。智慧、独特、真诚、有个性,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刘同。

读完他的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他走过了奋斗的十年历程。刘同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一个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让人惊羡的简历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有梦想而平凡的人生的故事。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也不例外,处于大三这个年龄的我也在迷茫的青春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我也有梦想,我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前进,跌倒了我会再站起,因为我明白“成长的每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人生的选择会越来越多,人生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让自己后悔,不给自己留遗憾。朝着梦想前进,向着梦想出发!希望在未来的八年、十年中的某一天,自己能像刘同一样说出同样的话--感谢十年前自己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为了自己能够活得更加精彩,我会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读书节的心得体会7篇

2寒假作文优质7篇

2023寒假趣事作文参考7篇

寒假里的我作文7篇

寒假阅读后感7篇

我的寒假计划做作文7篇

2023寒假趣事作文优秀7篇

读书节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

寒假返乡心得体会6篇

2023寒假个人总结7篇

寒假读书节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