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将作文写得有意义,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深刻的主题,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我们都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花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花作文篇1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家乡的花作文篇2
我的家乡天气还算不错,降雨量比较多,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地方,但是一到夏天,天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夏天的时候夏天的时候这里不断地刮台风,人们都匆匆忙忙地储存食物,因为台风那么大,意味着可能要发洪水了,发洪水的时候,小孩子们可高兴了,它们在家里拿一个游泳圈,然后拿一个木桶放在上面,最后拿起自己做的“船桨”到为面“划船”。有的时候,几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干脆到水浅的地方“打水仗”,每一次都是弄得全身湿漉漉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回到家的时候,总少不了挨一顿“骂”:不好好在家里帮忙,却玩得全身都湿透了才回家,万一感冒了怎么办!
洪水退后,家家户户都没闲着,都忙着大扫除!一刻也没停歇过。洪水过后的几天田野里可美了,到处长满了野菊花,远远望去,犹如绿色的毛毯上绣了几朵金黄色的小花。那花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更像是斑斓的烟花,引来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在上面“开舞会”。蜜蜂唱着歌,蝴蝶跳着舞,蝉儿也想要借着这个“舞会”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歌喉。一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美妙的气氛当中。
炎热的夏天当然少不了解暑的西瓜喽,家家户户都到市场去买西瓜,放到冰箱或井水中冰冰,到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到外面乘凉的时候一边开开心心地一起吃西瓜,一边聊天。是多么地愉快呀!
我喜欢家乡的夏天,但也讨厌家乡的夏天。因为它有时候总是动不动就刮台风,发洪水。
家乡的花作文篇3
我的家乡是大兴安岭的一个美丽小镇,清澈的多布库尔河依山围绕在小镇的周边。今天我先不说家乡那隆重的春节,而是描绘一下春节后的又一高潮——元宵节。
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在我们殷殷期盼中姗姗而至。从清晨睁开眼睛开始,我们便期待黑夜的降临。终于团圆晚饭过后,“真正”的元宵节开始了……
家乡的元宵节没有赏花灯的习惯,但它特有的风俗却是我们孩子欢乐的极致。晚饭过后,在大人的带领下家家门前燃起一堆篝火,顷刻间一条欲腾的火龙就盘旋在镇子中,大人的叫喊声,孩子的欢呼声一下子就充满整个镇子。待篝火快燃熄时一家一家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就会向我们共同的目的地走去。
那是围绕在镇子周的多布库尔河,严冬已将河面结实的封冻起来,厚厚的积雪棉被般的铺在河面。兴奋已经把深冬的寒冷赶走,雀跃间我们就来到了河面,插好手中的灯笼,几个家庭结成一个个的团队围成圈开始点燃烟花炮竹,宽广的河面顿时就成了烟花世界。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呯,呯”随着响声,升上去的烟花散开了,一朵接一朵交错在天空中形成绚丽缤纷的画面,孩子们兴奋地欢叫着,跳跃着,夜空被五彩斑斓的烟花装点的异常美丽,异常动人。待烟花绽放过后,大人孩子一起就会在河面上打起滚来,老人说,人有几岁就要滚几圈,这样烦恼疾病就会被统统的赶走,在碰撞中所有的人在雪地欢滚起来,孩子们大声数着圈数,大人们都有点气喘嘘嘘,但欢乐感染着每一个人……开心的疲惫过后,我们回到家会围在一起品尝美味的汤圆,回忆着烟花的美丽,倾谈着雪滚的畅快,桌子四周的亲人们都会觉得生活如汤圆般的甜美。
带着笑意我会安然入睡,但元宵节的欢乐却会带给我一年的回味……
家乡的花作文篇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 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花作文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家乡的端午节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包粽子、赛龙舟、洗龙舟水、吃鸡蛋……但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龙舟水。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妈妈就带着表妹。弟弟。还有我一起去洗龙舟水。我们带上一些干净的衣服去换。拿几条粽子。几个熟鸡蛋。我们来到洗龙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里不停地嬉戏。打水仗,我用水泼一下你,你用水泼一下我,大家互相泼水。互相玩乐,彼此之间毫不介意地弄湿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边非常自傲地说:“你们快来看我学运动员跳水嘢,我学得还差不多吧。”妈妈在一边说:“小心一点”。说时迟,那时快,刹那间,我立刻往水里跳,谁知却被灌了几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随后,妈妈就说:“别玩了,快天黑了,快上来吃个鸡蛋吧,吃了个鸡蛋就岁岁平安了。”
家乡的风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样,包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节的那一天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粽子映入眼帘,有咸的、甜的、辣的……家乡的粽子别具风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乡粽子呀,我到中山吃过粽子,觉得它根本就不是什么粽子嘛,哪里有家乡粽子的好吃啊!月是故乡明,家乡的粽子令我回味无穷,久久忘怀。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花作文篇6
我的家在西北,也是黄土高坡上,只不过,荒凉些罢了。到了冬天,一片光秃秃,都是黄土山。南北方的风俗有很大的差异。
过年前,最隆重的事不只是买年货,而是祭拜祖先。这一天,我们要准备很多食品,穿多点衣服,一群人出发了。到了山上,寒风刺骨,我们把帽子一戴、头缩一下,也暖不了多少。一个个人都要拜,虽说在一个山上,但不在一起。我们先走到一个碑前。放上人参果、苹果、面包等食品,再放上一沓纸钱。这大部分纸钱,还是自己印的呢!我们买到了刻好字的滚筒,涂上墨水,在一长条一长条的宣纸上滚,细长细长的宣纸,就成为了一张张冥币。
接着,我们就烧纸钱,把纸钱点燃,然后,大人小孩都跪下了磕头。灰烬漫飞天舞,还颇有意境呢!
最热闹的要属除夕夜了。大小孩都穿上新衣,换上新鞋,家中也要打扫一遍,买上爆竹烟花,贴好对联,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终于,晚上到了,大家各忙各的。我们这些孩子,就玩起来了。老家的年夜饭很特别,不是饭而是大块大块的肉,羊肉和猪肉。我最不爱吃羊肉,而且这肉特别多特别大,只好吃一点凉菜就算了事。
春节晚会是大人们的最爱,我们倒不怎么感兴趣。在外面院子里点小炮,玩荧光棒,可开心了。12点到了,炮就响起来。烟花,炮与天上的星星家长的灯笼互相辉映,美丽级了。
接下来便是守岁,大人们打麻将,我们也不能睡,一晚上也不知道是怎么熬下来的。
大年初一,反倒冷清了,只有大人们带孩子去拜年,这便是我最不喜欢的事情了。很多亲戚不在县城,坐车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很晕。再加上老师风俗习惯;进门磕头。每进一户人家拜年,我们都要点香跪拜,可难受了。
老家过年就是这样,不过,像扭秧歌、舞狮子这样的事业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把舞狮子请到自家院子里表演,可开心了。
家乡的春节多热闹!在家乡过春节,喜庆而快乐!
家乡的花作文6篇相关文章:
★ 怒放的花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