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写作文是一种无聊的任务,但实际上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优秀的作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篇1
看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不由引起万端感慨,他们让我感受到平凡中的爱和奉献亦是同样伟大。而这其中,我更愿进一步看清我的前辈朱彦夫那平凡可爱的面庞。
“冰雕”战士、“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他身上的光芒,朴实而耀眼,让人沐浴其中。
回顾朱彦夫伟大又艰辛的人生,我一路震撼,一路感动。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平凡人发出的无限光芒,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指引着我们向光前行。他不追求令人艳羡的权利财富,不向往万众瞩目的地位荣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默默奉献,完成着自己朴素又崇高的使命。
身边的伟人,使我在震撼之后倍感自豪,在自豪之后,更会以踔厉奋发的姿态,笃行不怠的意志,深耕三尺讲台,托举更多孩子的未来。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篇2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相比每年固定引发全国吐槽的“春晚”,它在“苛刻”的民众中间,获得一致好评。它表明中国的民众其实并不苛刻,中华民族赖以传承的那些固有的美德,也从来没有过时。它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春晚”.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因为爱祖国,有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跟随将军丈夫回乡务农、扎根并奉献农村一生的龚全珍以及中国航天群体;因为爱他人,因此有了坚持捐款17年的九旬老人刘盛兰,以及因见义勇为高位截瘫29年、委屈艰辛而无怨无悔的方俊明;因为爱乡亲,因此有了贴工、贴钱、贴命的基层村支书段爱平和大学毕业回到大山深处守护教育梦的门巴女儿格桑德吉;因为爱职业,因此有了98岁高龄依旧工作在第一线的“良心医生”胡佩兰;因为亲情之爱,有了身罹绝症,为了孩子的未来苦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
中国古老的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位列第一。为一次生死相托守护战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陈俊贵,所体现的义与信,难道不是基于对战友之爱?农民科学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两代对油菜改良梦的痴迷和坚守,难道不是因为对科学的爱?
爱,超越年龄、超越阶层、超越民族,在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辉,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镜头切换到现场,每位人物的出场都能收获观众的眼泪,这是爱对爱的共鸣。
爱还可以传承。“传承”即便不是今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奖活动特意为之的主题,也使它较往年的晚会更有了厚度。当我们看到90多岁的刘盛兰老人老有所养,当我们看到残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亲和女儿,当我们看到儿子沈昌健对父亲科学梦想的继承,当姚厚芝年幼的儿子那样动情地说出“我爱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现场的眼泪,还收获了对社会的信心。
当然,“感动人物”毕竟只能选出十名,而且,可能需要兼顾一定的代表性。其实在票选过程中,还有更多平凡的人用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们。他们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你和我。
都说中国梦,中国梦其实源于每个人普通的梦,关键在于有爱,在于坚持爱、传承爱。
是,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篇3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篇4
顾诵芬对航空的兴趣始于燕京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时期。当时,哥哥顾诵诗就读于市区里的崇德中学,学校里的学生用硬一点的纸板做滑翔机,用橡皮筋弹射。哥哥把学校里做好的滑翔机拿回家里,带着弟弟顾诵芬在空旷处放飞。在天空中翱翔的飞机模型吸引了年幼的顾诵芬,他以极大的兴趣与哥哥一起开始制作,一起在外放飞。入读中学后,他又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本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记——《一个飞机设计师的故事》。这是苏联飞机设计师雅科夫列夫的自传。
“1937年七七事变,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炸弹响。1939年我们到上海,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上海(日军驻地)经受了美国飞机的轰炸,所以我知道二战美国人之所以占优势,就是他们的空军厉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
不久后,顾诵芬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1年,顾诵芬大学毕业。因为抗美援朝,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上级组织决定,这一年的航空系毕业生要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面对母亲的不舍,怀揣着航空梦想的顾诵芬,踏上了北去的火车。与他同一批的毕业生都被分配到飞机设计和航空技术研究部门,唯有他被留在了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机关。一心想设计飞机的顾诵芬,因此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开心。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篇5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作文5篇相关文章:
★ 勋章人物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