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了解透彻作文题目的含义,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优秀的作文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遗产的作文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1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一起去北京旅游,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游览故宫了。
故宫又名紫禁城,过去是明清两代皇上生活起居、怡情养性、上朝览政的宝地。传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子,精雕瑰宝处处可见,显尽了中国古代的灿烂历史和古代人民的高超技艺与智慧,经历数百年风雨,现在依旧焕发着别样的光彩。
走过太和门,故宫的宏伟建筑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红墙黄柱,琉璃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着昔日皇朝的奢侈与辉煌。要想包揽这万屋之城的壮丽景观,可真是不容易。随意走进其中的几间小屋,那里面的珍贵的文物就让我们大开眼界,什么古代的战袍,冷热兵器,文房四宝,图书茶具,天文器械无所不有,然而让我惊叹的便是那个古代工艺品——象牙球了,别看它只是小小的一颗,没什么特别的。仔细一看,你便会为它那精细的雕刻,玲珑小巧的造型而大为赞叹,看那玉龙金凤,相依相伴,翩翩起舞,不仅是球的表面到处是锦绣图章,而且一层包裹着一层,仿佛镂空的一般。我想,恐怕是用上现代最先进的仪器也不见得做得如此美轮美奂吧。
向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走去。那种气派就更不用说了,走上那宽大的台阶,看到那精美的龙壁,看到那透亮的地板,威严金黄的龙椅,看到那六根高大的缠龙金柱,更是美丽,听导游说,这大殿中就连一块地板都可以称作无价之宝,它运用材料之珍贵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它是明清两代皇上举行大典的场所。皇上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上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上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这太和殿真不愧为世人皆知的“金銮殿”呀!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出神武门,回头望望“故宫博物院”那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不禁自豪于自己是龙的传人。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2
我从小就爱读历史故事,当读到关于西安兵马俑时,我叹为观止。曾经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不看秦佣,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我的心早就飞去兵马俑有无数次了。
去年的暑假,我终于去了我梦寐以求的“圣地”西安兵马俑了。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那次,我们跟着导游一进去,人山人海,我们朝着一号坑走去,兵马俑遗址到至今,已经挖出了三号坑,其兵马俑不计其数。据导游所说一号坑的发现约于1974年3月,其东端排列着全身穿战袍的战士俑,约有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
接着,我们又向着二号坑走去。二号坑是1976年4月至5月间被发现的。是我觉得最最特殊的一个坑,因其坑是呈曲尺形的。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它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是按前弩兵俑,约有60个。中蹲跪式弩兵俑约160个,后为马车组约有8个,上有许多步马俑。在听导游讲解关于二号坑的简介时,我脑海出现了一副秦始皇争霸天下的画面。
我们继续跟着导游去三号坑。已经在太阳下晒了有一个上午了,我早已满头大汗、筋皮力尽,可爸爸却说:“再坚持一下,毕竟人都来了就再坚持一下吧!”我只好硬撑着往前走。到了三号坑,导游停下脚步对我们讲:三号坑于1976年5月11日发掘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三号坑出土文物较多,比如一把千年不腐的宝剑,但其兵马俑只有60多件。
据说曾经到项羽在坑里焚烧,拿走了很多兵器。兵马俑从身份上来区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军吏,一类是士兵,士兵和军吏都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分。俑坑中最多的俑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持青铜兵器,如弓、弩、箭链、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
导游又给我们说:兵马俑的制作者们都是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们,据说秦始皇下令如果这些陶工们做的兵马俑们缺条腿和缺点什么器官的话,就把这些做陶土的人相对应的器官割掉。这会不会太残忍了?我想,万一是缺了头呢?那不是人命都没了!
导游在出来的时候给我们讲,其实做一个兵马俑需要很多的步骤的,首先用泥来塑形,再在基础上打磨。在将阴干后的陶俑在阴干的地方晒干再拿去焙烧。
劳累了一个上午的我终于可以离开这儿了,不过我还是非常喜欢兵马俑,因为它们壮观,因为它们宏伟,因为它们象征着我们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我爱他们,也不仅因为它壮观、宏伟、而是因为它是我心目中的圣地。
位于延庆县境内,距市中心70余公里,建于明代,是明长城在北京地区的一个隘口,为明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瓮城有东西两门,分别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因南通京城,北达延庆,东去永宁、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这段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气势磅礴,宛如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群山峻岭之中。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在八达岭建成中国长城博物馆。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现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这段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城墙高8.5米,下宽6.5米,上宽5.7米,可容纳匹马并行,10人并进。沿山脊建筑,随山势起伏而曲折,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这里有南,北两处高峰,最高点海拔约1000米。站在长城的峰顶上,极目远眺,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从远方云岗深处奔腾而来,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见首尾。西望怀来盆地绿茵萋萋,官厅水库闪闪波光,南眺北京,天气晴好时,可看到楼海无尽,北边山谷中,公路如线,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真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门和军事要地,它包括关城和城体及敌台、墙台、烽火台等,关城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一段长城墙身高大坚固,重要隘口修筑有内三关,外三关,为驻防重地。墙体用长方形大条石砌筑,上面垒砌特制的大城,砖墙身平均高度近8米,墙顶用方砖铺砌宽约6米,可容5马并驰,10人并行。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内侧筑有起护栏作用的宇墙,城墙每300-500米筑有堡垒工的方形城台,有的为楼层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层有券洞,供守城军士住宿,储存军械食粮。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台。遇到敌情,烽火台可传递情报,发号施令。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重山峻岭之上,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八达岭南10多公里有居庸关,是著名古关城。居庸关位于北京北郊昌平县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它是太行山八大关隘之一,东接燕山支脉军都山。这里早在汉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喉,公元5世纪北魏时在此建城筑关。明代再此构筑关城并设水、陆两道关门派重兵把守,现存明代人工关城和关门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是用汉白玉筑成的,远望如云,故后人称云台。台顶长25.8米,宽12.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汉白玉火焰柱栏,栏下有排水装两用的石雕龙台。台下券门洞口有童国骑兽、金翅鸟、蟠龙、鲸鱼、大象等浮雕,门洞内布满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贵的梵、蒙、维、汉、西夏等6体经文。关北有阅武场遗址。附近青龙桥火车站有我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墓园、纪念馆。
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铁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3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现在的长城跨越了天津,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15个省区市总长约21196.18公里。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浩大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长城底下是由无数块两三斤重的条石构成的。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机器,所以只能靠无数劳动人民伸出勤劳的双手,借助宽厚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着条石,走上陡峭的山岭,再慢慢建成长城。
长城上面是用城砖叠成的,外侧还有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很多口子,口子既可以观察外面的信息,也可以把枪放上去,用来射击敌人。长城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城台,每隔300多米就会有一个。在城台里面不仅可以观察外面,而且可以射击,还可以放哨,累了可以住宿休息,是不是令你目瞪口呆呢?
关于长城,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话说,自从孟姜女的丈夫被残暴的秦始皇抓去修筑长城后,孟姜女一直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直到有一天,孟姜女实在忍不住了,就果断地带上粮食,去万里长城寻找丈夫。一路上,她历尽了千辛万苦,中途还病倒了。幸好,她被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救了下来。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阻止她去万里长城寻夫的脚步。她病还没痊愈,就又走了。终于有一天,孟姜女来到了万里长城,但她看到的不是丈夫,而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孟姜女顿时失声痛哭起来,上气不接下气。有一个神仙于心不忍,也为残暴的秦始皇感到愤怒。于是,神仙大手一挥,刚修筑好的长城便轰然倒下了。不过这只是个传说,但也能说明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民苦不堪言,对残暴的秦始皇感到愤怒,所以想惩罚秦始皇。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的最高点,就可以看到一条“巨龙”,它缠绕在山间,非常壮观,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4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重庆大足。我是你们今日的导游李沐曦,下头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足最美的风景—大足石刻。礼貌出行,欢乐随行,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紧跟队伍,注意安全!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艺术精湛,资料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其中又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最为出名,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我们此刻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
大家快看,我们面前的就是被称为人间一绝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雕刻于南宋中后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尊佛像雕凿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高7。7米,宽12。5米,刻有1007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里拿着宝剑,千姿百态,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雕像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关于这尊千手观音,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千手观音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眼一首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他千手千眼。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下头请大家自由参观这尊佛像,十分钟后我们集合去下一个景点。多谢!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5
远在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组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的入侵。
如今,我看着摆在我面前的八达岭长城照片,仿佛身临其境。长城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山峦,连绵不断,郁郁葱葱,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整个大地犹如一张宽广无限的大地毯,放眼茫茫的群山长城蜿蜒于山脊之上,犹如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后不见尾,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潇洒,庄严而矫健。近看这段长城是由关隘、城台、烽燧、城墙四部分组成。关隘,顾名思义就是筑在交通要隘的关口,常常驻扎重兵防守,自然使敌军很不容易攻破。烽燧是用来做军事通讯点,如果发现敌情就用火把点燃湿木,发出冲天的烟雾。长城的城墙内填石块和泥土,墙顶用方砖铺砌,排列整齐,当然也相当牢固,否则长城怎会现在还巍然地耸立在东方呢?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齿形墙,叫做垛口,垛口上面有盼望口,下面有射口,分别是眺望和射击用的城墙,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打仗的时候承台之间相互呼应。可见长城的设计者考虑得多么详尽周全啊!
长城上的每一撮土,每一块砖石无不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据记载明长城修了近两百年的时间,有人曾计算过,如果以现存长城的砖石土方去修筑厚1米,高5米的大墙,那么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这么大的工程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几千斤的巨石扛上这陡峭的山岭完成的。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苦难人民在皮鞭和呵斥声中艰难修建时惨不忍睹的景象。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到了中国都要去登长城,这些人仿佛赶集似的,形成一条巨流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听!“咔嚓咔嚓”远方传来了由照相机的声音组成的交响乐,那是不经修饰的最动听的音乐。
这张照片的确是饶有情趣和令人遐想的。此时,我仿佛正漫步在蜿蜒盘旋的长城,抚摸着用血泪铸成的长城。
长城一条山间的龙,深黄的巨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一座烽火台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而今,我上长城,我不能用雄壮的文字抒发追古思今的感慨,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所见所感用来表达对长城的敬意!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6
兵马俑是我国现代留存在世的最大的一个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很难想象在古代居然会有这么雄伟壮观的陪葬品。当然保存了这么长的年代,其中有也有一些是被毁坏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汉代的刘邦毁坏了不少,根据当今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恢复,如今的兵马俑相当于一个非常庞大的军队。所以从这就看的出来,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是多么的雄壮威风,他的军队和陪葬品都是这么的豪华壮丽,果然是千古第一帝王。
带着这种喜悦和憧憬的心情,我来到了西安,刚刚走进兵马俑洞门的时候,我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一股凉气,仿佛穿越了千年的世界,回到了当时的秦朝。在我看到里面的建筑和一些雕塑栩栩如生的时候,仿佛真的是穿越了一样,可以想象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没有科技没有劳动力的时候,这是耗费了多少的心血以及智慧才能雕塑出如此动人的兵马俑。
每一个兵马俑雕刻的都集齐了,全身每一个人的手臂都清晰可见,仿佛他们就是真正的勇士,暂时沙场而后魂归故里。并且每一个人物的表情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愤怒,有的是高兴,有的是悲哀。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思想,有的映满了沧桑有的仿佛是感到了解脱,有的神情非常的坚定,像是在呐喊。当时的雕刻者把每一副脸都丰富细腻的刻画在那兵马俑上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感觉他就活在现代一样。
们继续往里面走的时候,里面全是一些战车和烈马,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战斗的色彩。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战争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军力,我们是不能够足以一统六国。并且当时的秦朝所建立的这些东西都非常的生动,里面的一些雕文和飞龙都让人感觉到奢华的气息。每当看到秦始皇陵的时候,仿佛我都生在古代成为一名将军,这时候我总是想呐喊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中国遗产的作文篇7
提起杭州,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了西湖。西湖,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千米,光水面面积就达到21.22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的白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分成了几份,给西湖增添了几分艳丽。
我站在湖边,观赏着水平如镜的西湖。西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块碧玉。湖面波光粼粼,阳光给它洒下金光,仿佛洒下了点点金子。湖中小岛众多,树木茂密。你看,柳树的枝条被微风一吹,像一束头发一样,随风飘舞。
我们坐着船,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映月。三潭映月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三潭映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岸上金桂婆娑、柳岸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的艺术特色。苏轼当年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淤积情况,于是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座石塔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每逢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来到石塔,点燃三支蜡烛,出现三十三个月的别致景观。
西湖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断桥残雪“,它以冬季观赏会有奇特的现象而得名,站在山上观赏,那座桥若隐若现,桥的两边白雪皑皑,近看西湖水已经结冰,这座桥好像给晶莹剔透的西湖画上了点睛之笔。它出自民间故事《白蛇传》,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西湖,是我国古老的园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每逢来到这里,我都会回想起祖国深远的历史。
中国遗产的作文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