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练习作文的写作,我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认真审题列好提纲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食包子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食包子作文篇1
今天,我看见妈妈在做包子,我也过去凑凑热闹,听妈妈说,这包子过年过节都要做的,每家每户都会做。
只见妈妈将面粉倒进一个盆里,在慢慢掺水,先用筷子将面粉和水搅拌,再用手将面粉反复揉,盆边粘了些面粉,然后妈妈叫我到了一丁点清油,这下盆边干净及了,面粉揉成了一大团 。妈妈说:“这面粉是自发粉,不用再加苏打及其它发酵粉了 。10来分钟就发好了 。”接下来,妈妈将芝麻,花生,核桃放在锅里,小火翻炒几下,然后把花生和核桃放在机器里打成颗粒,再把芝麻,白糖,葡萄干,少许猪油和这些颗粒一起搅拌 ,包子馅就做好了 。
包子馅做好了,面粉发好了,就开始做包子了 。
妈妈先把面团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搓成一个个小面球,然后把面球压成小面皮,弄完后就开始包包子了,妈妈把面皮放在手心上,然后放入适量的肉馅在面皮上,把面皮两边合起来,像捏鸡蛋一样轻轻捏一下,就包成了一只美味的包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生怕自己会把面皮弄破。过了几分钟,我的第一只包子诞生了,虽然不好看,活像一条小鲤鱼,但这是我第一次包包子。不一会儿,面皮就被我和妈妈包完了。包子放在桌上排成一队队,呵呵,好可爱哦!妈妈把包子放在蒸笼里蒸,先用文火,在用大火,近二十分钟,香喷喷的包子就出炉了。啊!它们个个都变胖了。看到胖乎乎的包子我垂涎三尺,先抢了一个吃,啊!——好烫,我边吹边吃了起来。
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包子,虽然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我依然很高兴。
食包子作文篇2
我很喜欢吃包子,什么馅儿的都爱吃。可是,我只会吃包子,却从来没有自己做过包子。
今天上午,铜陵日报社小记者工作室开展“小小厨艺师”职业体验活动,我们一群小记者走进了天井湖美食广场,跟着面点师阿姨学着亲手做一做包子。
来到酒店的后厨,只见面点师叔叔阿姨们穿着雪白的工作服,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显得特别整洁、精神。
开始做包子了。阿姨首先教我们做的是刺猬包。只见阿姨把和好的大面团揉成一根长圆形的面棍,然后把面棍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再把小面团用手掌一按,按成一块小面饼。最后用擀面杖一擀,包子皮就做好了。阿姨拿起一块包子皮,用竹片挑了一点莲蓉馅儿,再用皮把馅儿裹起来,搓成长圆形,一头大,一头小,这是刺猬的身体。我也拿起一块包子皮,学着阿姨的样子做起来。虽然笨手笨脚的,但总算把刺猬的身体做好了。
接着,阿姨拿来剪刀,告诉我们下一步要剪刺猬身上的刺。只见阿姨用剪刀一下一下在刺猬的背上轻轻地剪着,一根根又细又长的小刺就出现了,太奇妙了!我也拿起剪刀,哆哆嗦嗦地剪下去,可剪出来的刺却又粗又短。剪好一看,天哪!哪有这么丑的刺猬呀!
最后一步,阿姨教我们捏出刺猬的小鼻子,再用蛋清粘上两粒黑芝麻作为刺猬的眼睛,一个刺猬包就大功告成了。阿姨把我们每个人做的刺猬包放进蒸笼里去蒸,并让我们记住哪只是自己做的,蒸熟后让我们各自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和父母分享。
后来,阿姨又教我们做了小猪包、三色芝麻包、兔子包。小猪的耳朵是用三角形的巧克力捏成的,嘴是用圆形的巧克力做成的。用蛋清粘上以后非常神似。三色芝麻包的样子和普通的包子没什么区别,只是包子皮是添加了三种蔬菜汁的面做成的,特别漂亮。兔子包就更好玩儿了,真的像一只只竖着长耳朵的小兔子蹲在草地上。面点师阿姨们的手艺太让人佩服了!
今天这次活动,我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学会了做包子,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食包子作文篇3
这周以来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但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周六和妈妈学做包子。
周六早晨,我早早地起床了,对着妈妈大声说:“今天我要跟你学做包子!”妈妈笑呵呵的答应了。于是我们说做就做,开始着手准备了。
妈妈先教我按比例放好酵母、面粉和水,调和好后就静静地等待面粉发酵,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把包子馅也准备好了,一切准备就绪,现在重头戏来了,然后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把发酵好的面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开始不停地揉它,妈妈告诉我要用力地揉,于是我撸起袖子,使出浑身的劲,揉呀揉呀,这个面团就像个不听话的宝宝,总是跟我对着干,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终于按妈妈的要求把面团里的气泡都揉干净了。
接着,我们开始擀包子皮了,我和妈妈把面团分成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块,然后再把它压着面饼状,最后就是用擀面杖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向四周擀,再把对角拉平展,我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忽然发现皮子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洞,天啊!原来我在擀面皮时没有发现中间太薄了,就这样,我的第一个“杰作”算是失败了。
我又重新擀包子皮,吸取前一次的教训,我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的边边角角,但由于是自己是新手,面皮也不是很听话,包子皮被我擀得不是太厚就是太薄,我接连做了好几个“其貌不扬”的包子皮,但我没有放弃,并谦虚地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我:要做到眼睛看好,手要跟好,做到眼到手到,包子皮自然做成型了……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啊!
最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包子皮被我擀得虽然样子都不怎么完美,但当我把自己做的包子放入蒸锅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悦,当包子出笼时,我咬了一口,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包子!
食包子作文篇4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人类没有劳动就不会有美好的生活,我们没有劳动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劳动二字,街道上负责清扫的环卫工人、工地上盖房子的建筑工人、马路上维护交通安全的警察叔叔、医院里救死扶伤的医生正是无数人的劳动付出让我们可以生活在有序的社会中让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
为了实践劳动,我要学做包子。按照妈妈的指导我先准备好了材料,有面粉、水、酵母、糖、擀面杖、蒸锅、馅料。我先在面里加入了酵母和糖,按比例加入水进行和面,在加酵母时差点把整袋倒进去,还好妈妈及时指导。面和好后需要静置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拿起了拖把打扫了卫生,收纳了自己的书桌和茶几。一个小时过后,原本只有半碗的面发得把盖住碗口的保鲜膜都顶起来了,我把面从碗里掏出来撒上干面粉开始揉,把面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然后压成圆饼状,擀皮,中间厚周边薄,放馅,角边对折,反时针往前捏褶。我捏褶完的包子有点丑,妈妈又把它们抟圆。包完包子,用盖盖住待其再发酵25分钟,然后上蒸锅大火蒸25分钟。
晚上,吃着自己做的包子,感觉比外面买来的好吃多了。学做包子的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比不劳而获来得辛苦,但是它能让我感受到比不劳而获强无数倍甚至更多的甘甜。
食包子作文篇5
国庆长假,大家也许会和家人一起游山玩水,也许宅在家里自娱自……而我和家人一起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做包子。做包子之前,要准备面粉、发酵粉、猪肉、芹菜,还要准备盐、酱油、醋等作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舀了几大勺面粉放入盆中,又放入温水和发酵粉,和成糊糊。然后,妈妈往锅里放一些热水,把盆子放进锅里,盖上锅盖。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放在锅里?”“锅里放了热水,温度高一些,面粉发酵就快一点。”妈妈耐心地解释道。“哦,没想到这里还有学问呢!”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哈哈……”妈妈被我的这副模样惹得笑得直不起腰,过了好一会才说:“你不知道这做包子也要学问吧!”“生活处处皆学问!”姐姐摇头晃脑地答道。我羞红了脸,赶紧催促道:“姐姐,馅做好了吗?”“好啦!”只见她把猪肉剁成泥,芹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正放在一起均匀地搅拌,接着放一点盐、酱油和醋,提升口感。等到下午,面粉发好了,妈妈把面擀成一张张面皮。
我们先把手洗干净,然后在手上抹一层干面粉,这样包子皮就不会沾手,接着拿起一张面皮,挑一点儿馅放在中央,手一合捏成包子,手一松,发现我们捏的包子没有皱儿,像一个个大馒头。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做包子的热情。“这是我家发明的王氏包子!”姐姐手舞足蹈地说。“只要好吃就行!”我恨不得现在就咬一口。“没有谁规定包子就得有皱儿!”妈妈漫不经心地说。“就是。如果第一个人把包子做成咱们这样子,那现在包子就是这样了。”姐姐快言快语道。“别光顾着说,赶紧做吧!”我有点等不及,垂涎三尺。
好一会儿,包子做好了,我把一个个包子整齐地放入锅里蒸。“出锅啦!”随着姐姐的一声吆喝,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包子呈现在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地拿一个,不停地吹着气,咬一小口:“啊,真好吃!”自己做包子,有滋有味,让人难以忘怀!
食包子作文篇6
我双手一捏,一拉,再一按一提,一推,完工。这是在做什么?在做包子呢!
开始做包子了,我端起一盘几年没洗澡的青菜和蘑菇,两三个大跨步就来到了洗手的地方,打开水龙头,白白蓝色的水一股脑的,争着抢着挤了出来,流进了菜盘里,我抓起一个胖蘑菇放在水底下冲,可他就像一个胖娃娃一样一扭一扭的,最后逃出我的手掌。我心想:“小样,斗得过我?”我一把抓起它,用指头死死地抓住它,把它按在水里,足足冲了一分半。接着我又拿起小油菜,我就像一个军官一样,严格的挑选士兵一样,只挑好的,有一个洞的都“out”掉,一把小油菜,洗完后只剩下几颗了,我端着一盆小油菜放到了操作台上,开始切菜了,小油菜十分害怕它如果可以出声的话,你听到的100%是猪要被杀死发出的叫声。我一刀切下去,他便咽气了,切好菜后。便开始揉面了,加一些面粉加一些水,一开始它们还是喜欢分家生活,所以它们都是分开的,但是揉了揉后,它们就从单身到了结婚了,但是它们还是太喜欢我的手了,死死不放手,我又推又拉,又拔,终于面团从我手上滚下,我把它揉成一个又一个的40克的圆球。
开始捏包子了,我先用擀面杖使劲儿压擀大面球,直到它变成一张面皮,我又把之前切好的菜放在中间,一拉,一按,一捏,一放,一推,我的食指,中指、大拇指像三根针一样,把包子缝好了。
煮了好久,一股香气已经从食堂飘来,让我口水流下三千尺,一口气吃下,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食包子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