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作文写优秀,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篇优质的作文是需要有明确的中心立意的,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篇1
端午节小懒虫,快起来吃粽子喽!爸爸的一声呼唤,硬生生把我从甜美的睡梦中唤醒了。
我一下想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可不能再睡懒觉了。于是连忙起床,到厨房一看,呀!锅里煮了许多棕子和鸭蛋,地上还放了许多爸爸刚买回来的菜,有苋菜、莴笋、西红柿、龙虾、烤鸭、鳝鱼,另外还有两束艾叶。我好奇地问:买艾叶回来做什么呀?用来驱蚊吗?
爸爸一边把艾叶挂在门上,一边笑着对我说:是啊,艾叶的味道可以驱蚊。端午节把艾叶挂在门上,还有辟邪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习俗和传说,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这时,妈妈已经在厨房忙开了。听到我俩的对话,她也凑趣地大声说:在南京过端午节,还要吃‘五红’哦。
我不解地问:什么‘五红’?妈妈神秘地眨了眨眼睛,说: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五红来了!我刚吃完一个蜜枣粽,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菜端上了桌。原来,五红就是炒苋菜、红烧龙虾、红烧鳝鱼、烤鸭,还有红油鸭蛋。虽然一个粽子还没有消化完,但是看到这些诱人的菜,我的肚子好像不知不觉又饿了,于是嚷嚷起来:那快吃中饭吧!等一等!爸爸在厨房大声阻止我:汤还没有烧好呢!原来,他又在做他的拿手好汤——西红柿蛋汤了。
好吧,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鳝鱼,边吃边说:哈哈,那我们今天中午吃的可不止‘五红’,而是‘六红’了!这时,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这个端午节真有趣,既吃到了美食,还学到了许多传统知识。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篇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堪称一朵奇葩。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四大发明、文房书法、皮影戏、端午节、剪纸、糖葫芦等,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楚国大诗人屈原这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当时秦国攻打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极力主张抵抗,可还是被秦国打的落花流水,屈原不忍看到国破家亡,更不忍看到楚怀王及朝廷____无能,于是含恨投汨罗江自杀。幸存下来的楚国同胞知道屈原自杀了,悲痛欲绝;于是就把粽子、饭团丢到长江里,让鱼儿们不去争夺他的尸体。后来,人们就把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没到这一天都要吃粽子、划龙舟,以此来怀念屈原。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五月初五,清早一起来就会看见餐桌上的盘子里装有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粽子。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真幸福啊!吃完之后就去看划龙舟。赛龙舟前一个月大家就积极筹备,请一些心灵手巧的木匠雕龙画凤,把龙船装扮的绚丽多彩,而且即牢固又轻便,船造好之后,每家每户选一个年轻力壮的人参加,再选一个有经验的老人掌舵,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船造好,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船要在河里练习几天,当龙船游到河边有亲戚住的地方时,亲朋好友会拿出很多包子和粽子来招待他们,当船离开的时候,船上的人就异口同声的叫起号子:“多谢亲戚,龙彩河,划、划、划…….”此时,叫声、划水声、欢呼声….汇成一首悦耳的交响曲在河面上空久久回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本土的特色民间文化。端午节划龙舟纪念大诗人屈原已成为三楚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他市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下去。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篇3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描述的正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往江中投粽子,鱼虾吃饱了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了,相传龙舟竞赛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的。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买来粽叶和糯米,还有一些瘦肉、咸蛋、红枣以及豆子等材料。洗好粽叶、浸泡好糯米,腌制好肉类,等全部准备就绪后,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以前只要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拿着小板凳在旁边观看。这次妈妈说要教我包粽子,边说边演示,我看得可仔细了。只见妈妈拿着粽叶,把它卷成像漏斗一样的形状,接着妈妈在卷好的粽叶里放入糯米以及其它馅料,再用手压实这些材料,然后将上面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糯米,用手捏出尖角,再次用粽叶的尾部包裹好粽子,不留缝隙,最后用粽绳把粽子包扎好,这样三角粽就完成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学着包粽子,随之,我一连包了好几个。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浓浓的香味飘过来,让我馋涎欲滴。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又香又软,真好吃!
这个端午节真开心,我不仅吃到了粽子,而且还学会了包粽子。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篇4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令人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这一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去采艾蒿挂到门上,我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要把艾蒿挂在门上,这样有什么用呢?”妈妈回答道:“这样可以驱邪,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挂上这艾蒿。”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从冰箱里把红豆、花生、糯米和粽叶都拿了出来,然后妈妈把所有材料都放进水里用清水泡上一会儿,等到红豆、花生更饱满了,糯米更白了,粽叶更绿了就开始包粽子。我首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接着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糯米放进刚卷好的漏斗形粽叶里,用粽叶在上面封口之后,再用绳子把粽子层层缠绕起来,终于,我包好了第一个粽子,我非常得意。等我包第二个粽子时,粽子就开始不听话起来,我捏住左边,右边就开了;我捏住右边,左边又开了;我捏住中间,两边都开了。这时我恨不得自己一下子变成章鱼,把逃跑的米粒都抓回来。妈妈走过来帮我把粽子包好了。就这样,我和妈妈一起合作,包了很多粽子。
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了起来,调皮的我一直在那儿跳来跳去,口水都快流下三千尺了,不一会儿,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吃了起来,糯米既香甜又柔软,让我流连忘返。
端午节不仅仅让我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满满的爱。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篇5
星期四,我看到奶奶在团箕里拨弄壳是黑黑的豆子。我问奶奶这是什么豆,奶奶告诉我说是蚕豆。奶奶还说:端午节快到了,按风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黄酒吃炒蚕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端午节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它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里要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用以驱虫菌,除害病。这其实也是民间一种自觉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习惯。这些活动反映了我们民族预防疾病,讲究卫生的优良传统。这些与日常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也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过,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知道端午节的意义是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大臣,由于敌国实施反间计,朝中的奸臣又对他进行无耻的诽谤,使屈原遭到国君的冷落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爱国之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怒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杀了。
千百年来,中华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纪念屈原。我认为,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最起码,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振兴中华,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端午节小学二年级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