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珍惜以及认真对待每次写作文的机会,想要写出令读者满意的作文,我们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经历,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卞庄子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卞庄子作文篇1
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人们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美丽风景。人们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哪里。其实,我们还有庄子!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也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动的水中听出一份安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_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
然而现实中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奋斗,又不注重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烦恼中了。因此,我佩服庄子!
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朋友。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普通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寂寞,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正如他所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卞庄子作文篇2
愿做云垂波撼下北海的大鹏,“便欲乘风,翻然归去。”—-题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出自于《庄子。知北游》,直到今日已成为一个典故,美其名曰:“白驹过隙。”骏马是如何跨越细小的缝隙的?“跨”一字莫不是幅度大了些,以马蹄来说,“点点杨花入砚池”倒显得轻柔了。而群蚁排衙呢?那简直是太拥挤了点儿,少了一些潇洒。庄子笔下的马蹄多么轻快!尘埃还未落定,透过阳光的一瞬里,天地、人生都被湮没了。
流芳千古的哲理是,惜时。从昼到夜,苏轼说“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时间,是我们永久不愿遗失的珍品。
马之所以能跃过,不是因为它似“雁点青天一字行,”鼓翅而去,而是在起落之间,抬得起,放得下,连尘埃也成了蓄势的力量,搏击厚土,马蹄与土地的讴歌造就了“马鸣风萧萧。”于是,待到时机成熟,没有“悲笳数声动”,它一跃而起,用嘶鸣撞击着山谷,萦回于天地之间。跃过时间的空隙,跨过水洼、坑穴、山峁,已至灏气之上的云巅。有时候起伏甚微,便留给后人以时间的遐想;有时候在空中停留太长,因为跨越的弧度太大,便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又造就了人间很多美好的传说。
骑上白驹,_时间就是我们人生路途的载体。庄周的意愿,就是让我们如白驹般,敢于面对起落,更要抓住那一隙幽悄的时光。
我忽而想起了那志在南海的大鹏。
?齐谐》之说实在太为绝妙,鹏朝向青天,负翼直起的傲然身躯的形象刻画后,就有了李太白“扶摇直上九万里,”“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更有了稼轩“鹏北海,风朝阳。”可庄老先生开创的先河才最为纯粹,甚而当今人们认为“大鹏拥有主观能动性,方能云起路茫茫。”“先伯乐,后千里马”的论述好像与这有些相悖,但大鹏凭风纵南冥,留给后世更多的,就是它的鸿鹄远志与人们欣赏的目光了。
你看!在两千多年前,那位山水渔樵间的穷书生,居然也会用自己绮丽的想象启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恰恰说明,名利于人不过是粪土,诗书方可济世长。
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义理总是相通的,由白驹到大鹏,总要追寻一段,鼓翅一段,才可抟扶摇、凭羊角而直上。我相信庄子思想的自由源于他如鹏一般自由的品行。他身体力行,魂灵似“山涤余霭,宇暖微宵”,是位真正不渴慕名利之人。于我们来说,既然今日路遇艰险,无法如鹏般展翅,那么,就骑上白驹吧,迈过大大小小的坎湾,胸怀鹏志,亦可修为人格!
卞庄子作文篇3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乱战,连年不休,战事惨烈。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思想家、教育家们宣扬自己思想的空间,各家学派都在这被血浸染的土壤中开出思想的花朵。其中却有一朵花是百花中的异类,却又一直被保留至今,从未枯萎。这朵花就是道,庄子便是这花的养护人。
最初认识他、知晓他是在语文书上,看着关于他的一则则短文,脑中想象着他高冷而又机灵地讲着故事来讽刺他人。
庄子的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似乎既无对生的渴求,也无对死的畏惧。当他妻子过世时,他敲着锣歌唱,欢送着妻子的离去。这在常人看就是疯子之举,殊不知他面对生死的淡然使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庄子一生清贫,却不以为苦。贫困给予他更多别样的思想,他安于贫、乐于贫,当曹商讽刺他贫困,显摆自己的富贵时,庄子不以为然,一针见血地指出曹商为了富贵,丢失了人的尊严为秦王舔痔疮去了。他尖锐的话语揭露了因人们的欲求而丢失本真的可怕。话似不雅,内容却不得不叫人叹服。他放浪形骸,直率,在贫困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幸运之神光顾庄子时,他将幸运之神拒之门外,悄然躲藏了。当他在水边钓鱼时,楚王派人请他做官,他不为所动,将自己比作只愿在水中游玩而不愿当奉献祭祀的乌龟,在纷扰的尘世中,自由被灰尘覆盖,是庄子拂去尘埃,愿在世间过着自己的惬意生活。
庄子为了直指人心,不惜用偏激的语言来讽刺人们,唤醒人们那颗因物质而迷失的心。正因如此,当时人对庄子不解,只认为他有着偏激的思想,却看不到他那颗悲天悯人而又无人理解的心。正因这般,当惠子死去时,庄子大哭,因为他知道世上再无理解他的人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困扰,死让人畏惧,贫穷使人身心受摧,富贵荣华使人迷失自我,而庄子超越了这一切,看淡了这一切,他如一阵清风,来无影、去无踪。不被理解的庄子是不幸的,而作为2000多年后的我们若还不能读懂、理解庄子,那更是不幸的。
在这浮华的世间,我们需要一颗淡然处世的庄子之心,笑看云淡风轻,守住心中的一片宁静。
卞庄子作文篇4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总有三区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名留青史。
历史洪流,时间把你我相隔数十年,世事沧桑,现实也将复杂的黑夜白昼置于你我之间,我无法触摸你那个时代的面容,只能透过深邃的文字,窥见你的世界。
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如你一般潇洒,从来没有一颗心可以如你一般恬淡,与你对话,我感受到的是你的洒脱与你的睿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你热爱生活,想要自由与逍遥,然而你那个时代却无法与你实现,所以你追求真正的逍遥游,追求一个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精神啊!
浩渺的宇宙,你深邃的心灵看到的却是人的渺小,在你看来,宋荣子的淡泊名利却犹有未树,列子超脱于世却又有所待,他们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睿智的你对我说,要超越渺小,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心如澄澈秋水,行若_不系之舟,你的空灵与澄净使你甘愿做一颗守护月亮的树,也甘愿“曳尾于涂泥”,为的是守护那清净的心灵之树。
然而,有人不懂你,他们批判你的消极,你的出世。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不明白你是如此的热爱生命,只是现实无法实现你的理想,只是你一直在执着的追求自己心中的精神世界,——忘掉自我,不求功绩不求声名。
他们读不懂你,否认你的无为,殊不知,他们早已忘了你的天人合一,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是,是值得人赞叹和敬畏的,你的思想,你的哲学,无不暗示和透露着这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也许,你是太过于执着了,毕竟,逍遥的境界,从来没有人到达过。身在尘世,怎能不染些许纤尘,有时候,积极入世,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即使只是丝毫,也未尝不是好事。
前方的路,漫长而又艰辛,站在分岔路口,你终要做出一个选择,虽然我知道,你选择执着,但选择了,就要勇敢走下去。
活在心中。
卞庄子作文篇5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
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卞庄子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