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题目要先明确好,才能展开写作,在动笔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图,这样才不会偏题,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临高考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临高考的作文篇1
曾几何时,人们常被“人活着为了什么?活着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而困惑,找不到人生的坐标,碌碌无为地结束了自我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是的,人生的价值是给予而不是得到,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思德虽然没有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行为,但他努力地烧炭,同样也是为革命而奉献了自我的青春和力量,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像张思德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20xx年春季,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位平凡的邮递员王顺友的先进事迹。20年来,他在苍莽逶迤的大凉山深处,在危险孤寂的马班邮路上,跋涉人生,只为做一件事:把邮件送到目的地。他说:“活儿再苦再累也得有人干,只要我能走,就不会扔掉手中的马缰绳。”从这朴实的话中我们看出了他人生的目标。王顺友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收件人的微笑;王顺友是平凡的,他在平凡中塑造了自我完美的人生。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为自我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到达自身的完善。”这些事情虽不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甚至不足挂齿,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他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感到快乐。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好处的。
有人说:“快乐就像香水,洒在别人身上的同时,自我也会沾上一点儿,这便是为他人奉献时的真谛。”如果你期望自我的人生也像他们有价值,那么就要经常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谁需要我的帮忙?如果我这样做,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带来痛苦吗?”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把奉献作为我们人生的目标,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临高考的作文篇2
猪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临高考的作文篇3
当夜幕降临,城市里亦如白昼,霓虹流离,灯火通明,像一个钢铁机器,以电为食,永不停息。许多人被卷进不停转动的轴承,不断转动自己的发条以配合上每一个精确的时机、精准的动作。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关上灯,关了手机,望着满天星辰,与自然相依相偎。
时代夹流中的人们享受着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也承受着信息光速更迭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是的,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或许可以给人类更多可以超越过去、征服自然的砝码,却永远无法替代自然带给人们内心的慰藉和踏实。
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的远比人们自认为的多,毋庸置疑的是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种可能,人们依赖它,从它身上汲取信息和便利,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共享和资源一体化,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同时,它给人类优越感,驱使人类不断加快发展步速,给人类超越自然的野心以及越来越无法满足的欲望。尽管如此,很多人对科技毫无敬畏可言,只有成就感,他们认为科技是人类创造并突破的,科学是人类探索和发展的,他们认为是人类掌握着科技从而控制着世界。所以有了争执、有了战争、有了反叛。一些人的心理变得扭曲,法律的约束,道德的`准绳已无法将他们从欲望的边缘拉回来。于是,有了高智商犯罪手段,有了令人震惊的信息窃取案件,有了商业操纵丑闻。
很多人被自己局限在自己设定的躯壳里,按部就班,无法自拔。很多现代化设备有自动定时功能,它们在固定的时间响起,催促你,提醒你,你觉得自己天天忙得团团转,却不知道究竟做了什么。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通讯设备功能齐全,社交软件像病毒一样爆发,你觉得你无时无刻不在和人打交道,却找不到人谈谈理想。科技本身没有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禁锢在了科技织成的网里,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和机器一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高考满分作文无休无止,不会疲倦;我们以为自己逻辑思维强,思路清晰,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成事。但触动我们内心的往往是最自然最质朴的事物,瞬息万变的天空,波澜壮阔的海洋,明亮璀璨的星光。与自然相融的时候,人类总能感觉到它的力量,甘愿臣服,像是被一种浩然之气涤荡,感到慰藉和坦荡,像是灵魂找到了安憩之所,内心有了着落。“星空之上,还有苍穹”,人类对自然的仰望和依赖是永恒的,科技注定替代不了。
灯火再艳丽夺目也掩盖不了点点星光的璀璨安详,我们曾以为我们的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现在,我们都明白,它来自一颗对自然仍有所感知的柔软的心。
临高考的作文篇4
无论是汉语一声温馨的问候--“早!”,还是英语悠扬的一声“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异的东西方人,却不约而同的用同一个概念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祝愿。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我们智慧的先民早已将希望赋予了这个早“字”。从结构上看,“早”字从日,从十,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历经漫漫长夜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着光明,因为有了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早”意味着勤奋。有了希望就要去实现它,毫无疑问人类就是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才从原始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但同时人们也很清楚,希望的实现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在告诉自己也告诫我们后人,莫负春光,勤奋耕读。于是就有了“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报效国家的祖逖;于是就有了将一个“早”刻在课桌上,让它向一盏灯烛一样,时刻警醒自己发奋读书终成民族脊梁的鲁迅。
“早”凸显出智慧。《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大战”来说,“孙刘联合”的方针早“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蒋干中计”、“借东风”等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做着周密的部署,这就是“预”。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还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导着我们--大雨未来,先做防范,修缮房屋,加固提防,就可以将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学校校毁人亡,而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多年坚持在学生中大搞应急疏散演练,结果同样是面临巨大的突发灾难,他的学校却创造了“0”伤亡的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结果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持续发展。
现在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发展的科学规划的问题,熟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从“早”字上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学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临高考的作文篇5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临高考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